企业战略形成和选择的不同观点的比较讲座人_第1页
企业战略形成和选择的不同观点的比较讲座人_第2页
企业战略形成和选择的不同观点的比较讲座人_第3页
企业战略形成和选择的不同观点的比较讲座人_第4页
企业战略形成和选择的不同观点的比较讲座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3.1 教科书教科书lMiller,A. Strategic Management, McGraw Hill, 1998ll3.2 主要参考资料主要参考资料l(1) Gary Hamel and C.K. Prahalad,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Harvard Business Press,lBoston, 1994l(2) Collins, D.J. & Montgomery, C.A., corporate Strategy: A Resource Based Approach, McGraw Hill, 1998l(3) Porter, M.E.

2、,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Macmillan, N. Y.l(4)Shone L.Brown, Kathleen M . Eisenhardt, Competiting on the Edge: Strategy as Structure Chaos, Harvard Business Press,1998l3.3 其它参考资料其它参考资料ll1Kim,C.W., Mauborgne,R., Strategy,value innovation, and the knowledge

3、 economy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Spring,1999, Vol.41, Issue 1, 4153.l2 Ghoshal.S, et al, A new manifesto for managementJ,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pring,1999,919.l3 Savage. C. M., Fifth generation ManagementM, ButterworthHeinemann, 1996.l4 Barney, J.B., (1991),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

4、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1):99120.l5 Lwendahl, Bente and Ivind Revang (1998). Challenges to existing strategytheory in a postindustrial societ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7), pp.755-773.l6 Rainer Feuer, et al, Analysis of strateg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HewlettPacka

5、rd, Management Decision, Vol.33, No.10, pp417.l7 刘益,“五力模型”的缺陷及改进,管理工程学报,1999年,Vol.13, Supplement, 1316。l8Lan R S M. Strategyic Flexibility: A New Reality for World-Class Manufacturing. SAM Advanced Management Journal, Spring 1996,1115.l9 Sanchez. R. Strategic Flexibility in Product Competition, Stra

6、tegic Management lJournal, 1995,16(6):135159l10 Evans J R. Strategic Flexibility for High Technology Maneuvers: A Conceptual Frameworkr.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1.28:6989l11 Stalk G.(1992). Competing on capabilities: the new rules of corporat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Vol.70, pp.

7、 57-69.l12 Ansoff, H. I. (1991). Critique of Henry Mintzbergs “The design school: Reconsidering the basic premise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2(6) pp.449-461.l13 Mintzberg, H. (1990). The design school: Reconsidering the basic premise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8、 Management Journal, 11 (3), pp. 171-195.l14 Mintzberg, H. (1991). Learning 1, Planning 0: Reply to Igor Ansoff,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2(6) pp.463-466.l15Hamel, G. (1998,Winter). Opinion Strategy Innovation and The Quest for Value,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pp. 7-14.l16 李 垣,刘 益,企业竞争战略形成的整合分析

9、模式,西安交通大学学报,Vol.31, 1997, pp.127-132,。l17 Wernerfelt, B.(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5, No.2, pp 171-180.l18 Ralph D. Stacey (1995). The science of complexity: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for strategic change process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

10、.16, pp.477-495.l19 Hammer.M., Champy, J.,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M,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 1994,l 20 Porter, M.E., (1996), What is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Nov. Dec.1、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1、1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演进过程与主要流派1.1.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进过程(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进过程(1 1)l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思想,最早出现在美国经济学家现代意义上的战略管理思想,最早出

11、现在美国经济学家巴纳德的代表作巴纳德的代表作经理的职能经理的职能一书中(一书中(1938年),巴年),巴纳德运用战略的思想对企业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纳德运用战略的思想对企业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开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之先河。互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开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之先河。l1962年,美国经营史学家钱德勒发表了年,美国经营史学家钱德勒发表了战略与结构: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工业企业史的考证,尽管他没有对企业战略本身进行,尽管他没有对企业战略本身进行具体分析,但却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开辟了道路、奠定具体分析,但却为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12、自了基础。据此,我们可以认为自30年代末期至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年代初期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萌芽期。期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萌芽期。1.1.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进过程(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进过程(2 2)l从从60年代中期到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是战略理论研究的奠基期。年代初期,是战略理论研究的奠基期。在这一阶段中,战略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的概念与构成在这一阶段中,战略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的概念与构成要素等理论问题上。要素等理论问题上。1965年,安索夫发表年,安索夫发表企业战略企业战略论论,对企业成长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程序进行了研究,对企业成长的基本原理、理论和程序进行了研究,初步形成了企业战略

13、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初步形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理论框架。l从从70年代初期至年代初期至80年代初期,是战略理论研究的探索期,年代初期,是战略理论研究的探索期,这一时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战略管理。安索夫的这一时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战略管理。安索夫的从战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1976年)和年)和战略管理论战略管理论(1979年)突出地反映了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年)突出地反映了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 1.1.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进过程(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演进过程(3 3)l从从8080年代是战略管理研究的争鸣与反思期。随着年代是战略管理研究的争鸣与反思期。随着8080年代年代

14、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战略研究学者认识到必须更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战略研究学者认识到必须更新新7070年代形成的战略管理模式,从过分重视企业中物的年代形成的战略管理模式,从过分重视企业中物的要素和过分理性化的研究方法转变为重视企业中人的因要素和过分理性化的研究方法转变为重视企业中人的因素、文化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重视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素、文化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重视研究方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进而导致非主流学派的迅速崛起。有效性,进而导致非主流学派的迅速崛起。l从从8080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是战略管理研究转折期,战年代中期到目前为止,是战略管理研究转折期,战略研究围绕企业竞争优势展开,提出了

15、基于资源、基于略研究围绕企业竞争优势展开,提出了基于资源、基于能力、基于知识等崭新观点,并对战略联盟进行了深入能力、基于知识等崭新观点,并对战略联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上述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如表的研究。上述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如表1-11-1所示。所示。 表表11战略研究理论的演进过程战略研究理论的演进过程 发展阶段发展阶段 代表人物作及著作代表人物作及著作主要特征或贡献主要特征或贡献萌芽期萌芽期 巴纳德:巴纳德:经理的职能经理的职能(1938)首次在企业管理中首次在企业管理中(30年代末年代末钱德勒:钱德勒:战略与结构:战略与结构: 引入战略思想,开引入战略思想,开-60年代中)年代中) 工业企业史

16、的考证工业企业史的考证(1962)创战略研究之先河创战略研究之先河奠基期(奠基期(60年中年中 安索夫:安索夫:企业战略论企业战略论(1965)初步形成了企业战初步形成了企业战 到到70年代初期)年代初期)安东尼安东尼计划与控制系统计划与控制系统(65)略管理研究的理论略管理研究的理论 安德鲁斯:安德鲁斯:经营战略论经营战略论(71)框架框架表表11(续续)战略研究理论的演进过程战略研究理论的演进过程探索期(探索期(70年代初年代初 安索夫:安索夫:从战略计划从战略计划 重视企业中物的要素重视企业中物的要素期到期到80年代初期)年代初期) 走向战略管理走向战略管理(1976)和理性化的研究方法

17、和理性化的研究方法 和和战略管理论战略管理论(1979)战略管理由理论研战略管理由理论研究究 霍弗:霍弗:战略制定战略制定(1978)开始走向应用研究开始走向应用研究争鸣与反思期(争鸣与反思期(80年年 波特波特:竞争战略竞争战略(80)整体分析方法与经整体分析方法与经代初期到代初期到80年代末)年代末) 和和竞争优势竞争优势(1985)验分析方法相结合,验分析方法相结合, 泰勒尔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 利用博弈论的分析利用博弈论的分析 德鲁克德鲁克: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工具;重视创新与工具;重视创新与 彼德斯与奥斯汀:彼德斯与奥斯汀:赢得赢得 企业家精神、人的企业家精神

18、、人的 优势:领导艺术的较量优势:领导艺术的较量 心理因素、企业文心理因素、企业文 霍格斯:霍格斯:判断与选择:判断与选择: 化的非主流学派迅化的非主流学派迅 决策心理学决策心理学(1980)速崛起速崛起表表11(续续)战略研究理论的演进过程战略研究理论的演进过程转折期(转折期(80年代年代 沃纳菲尔特:沃纳菲尔特:基于基于 着重研究企业内部的着重研究企业内部的中期到现在)中期到现在)资源的企业观点资源的企业观点(1984)资源、能力及路径依资源、能力及路径依 普拉哈拉德,哈梅尔:普拉哈拉德,哈梅尔: 赖对竞争优势的影响,赖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公司核心能力公司核心能力(90)构成战略管理研究构

19、成战略管理研究 斯托克:斯托克:能力竞争:能力竞争: 的新范式的新范式 公司战略的新规则公司战略的新规则(92) 哈梅尔,赫尼:哈梅尔,赫尼:基于能力的竞争基于能力的竞争(1994) 提斯提斯等:等: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动态能力与战略管理(1997) 2.2.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演进过程(企业战略管理实践的演进过程(1 1)l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实际上要早于战略管理的理论研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实际上要早于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自本世纪初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出现后,战略思究,自本世纪初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出现后,战略思想开始在企业管理中逐渐萌芽。虽然没有被正式冠以想开始在企业管理中逐渐萌芽。虽然没有被

20、正式冠以“战略管理战略管理”这个名称,但在企业的计划管理中已初步这个名称,但在企业的计划管理中已初步体现了战略的思想。体现了战略的思想。l从实践上考察,企业战略管理的演进,大致经历了计划从实践上考察,企业战略管理的演进,大致经历了计划与控制、长期计划、战略计划和战略管理四个阶段。各与控制、长期计划、战略计划和战略管理四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如表阶段的主要特征如表1-21-2所示。所示。 表表12企业战略管理的演进过程企业战略管理的演进过程发展阶段发展阶段 开始出现的时间开始出现的时间 依据的假定依据的假定 管理的程序管理的程序 管理的重点管理的重点计划与控计划与控 20世纪初世纪初过去的情况

21、,过去的情况, 周期性程序周期性程序 以财务预算以财务预算 制制 阶段阶段 必将重现必将重现 及对偏差的及对偏差的 控制为重点控制为重点长期计划长期计划 50年代初年代初 过去的情况必过去的情况必 周期性程序周期性程序 以对成长的以对成长的阶段阶段 将延续到未来将延续到未来 预测和制定预测和制定 长期计划为长期计划为 重点重点战略计划战略计划 6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环境发展趋势环境发展趋势 周期性程序周期性程序 以适应经济以适应经济阶段阶段 和变化均需和变化均需 环境变化环境变化,制制 预测和了解预测和了解 定长远发定长远发展展 战略为重点战略为重点表表12续续企业战略管理的演进过程企业战略管理

22、的演进过程战略管理阶段战略管理阶段 7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 单纯周期性单纯周期性 因地制宜与因地制宜与 以适应和预应以适应和预应 计划工作计划工作 周期性程序周期性程序 战略突变及战略突变及 不能完全满不能完全满 并存并存 迅速出现的迅速出现的 足应付变革足应付变革 机会与威胁,机会与威胁, 的需要的需要 制定和实施制定和实施 战略并重为战略并重为 重点重点3.3.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主要流派(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主要流派(1 1)l在国外有关企业经验战略和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中,由在国外有关企业经验战略和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中,由于观点不同特而形成不同的学术派别。于观点不同特而形成不同的学术派别。l从

23、总体来看,战略管理学派一般可归纳为从总体来看,战略管理学派一般可归纳为60607070年代发年代发展起来的主流学派和由于受展起来的主流学派和由于受8080年代西方管理中的非理性年代西方管理中的非理性化思潮冲击而产生的非主流学派。化思潮冲击而产生的非主流学派。l主流学派包括以安索夫为代表的资源配置学派、以安德主流学派包括以安索夫为代表的资源配置学派、以安德鲁斯为代表目标战略学派和以波特为代表的产业组织战鲁斯为代表目标战略学派和以波特为代表的产业组织战略学派。略学派。l非主流学派则包括多种派别和观点。非主流学派则包括多种派别和观点。3.3.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主要流派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主要流

24、派l资源配置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企业经营战略的资源配置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是资源配置的方式。通过筹划、研究企业核心是资源配置的方式。通过筹划、研究企业未来的资源配置,及其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未来的资源配置,及其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去指导和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一切重大问题。去指导和解决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一切重大问题。l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安索夫认为,企业经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安索夫认为,企业经营战略是营战略是“现有资源和计划的布置以及外部环现有资源和计划的布置以及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表明企业组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表明企业组织如何实现其目标织如何实现其

25、目标”。 3.3.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主要流派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主要流派l产业组织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波特和泰勒尔(产业组织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波特和泰勒尔(J. J. TiroleTirole)。)。l波特认为经营战略的关键是确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波特认为经营战略的关键是确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其最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析产业竞争强度的其最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析产业竞争强度的“五力五力”模模型,即决定产业竞争强度的五种竞争力量。型,即决定产业竞争强度的五种竞争力量。l在此基础上,波特提出了企业竞争战略的三种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波特提出了企业竞争战略的三种基本类型:总成本领先、差异化与集中

26、战略。关于波特的五力模型,总成本领先、差异化与集中战略。关于波特的五力模型,我们将在后面详细探讨。我们将在后面详细探讨。 4. 4.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现状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现状分析分析l广义地说,战略研究要围绕寻求与维持竞争优广义地说,战略研究要围绕寻求与维持竞争优势这一核心概念。势这一核心概念。8080年代中期以来,不论是什年代中期以来,不论是什么学派,它们对战略管理的研究和争论基本上么学派,它们对战略管理的研究和争论基本上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l根据它们的不同强调点,可分为强调利用市场根据它们的不同强调点,可分为强调利用市场力量的战略模型和强调效率的战略模型

27、两大类。力量的战略模型和强调效率的战略模型两大类。4(1)4(1)强调利用市场力量的战略模型强调利用市场力量的战略模型l强调利用市场力量的战略模型包括以波特为代强调利用市场力量的战略模型包括以波特为代表的竞争力模型和以夏皮罗(表的竞争力模型和以夏皮罗(ShapiroShapiro)为代表)为代表的战略冲突模型。的战略冲突模型。(1 1)波特的竞争力模型)波特的竞争力模型8080年代战略管理占统治地位的流派是波特的竞年代战略管理占统治地位的流派是波特的竞争力方法,其核心是提出了产业分析的争力方法,其核心是提出了产业分析的“五力五力”模型,这种方法来源于产业组织的结构行为模型,这种方法来源于产业组

28、织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方法,强调了企业所能采取的创造绩效分析方法,强调了企业所能采取的创造防御性地位以抵抗竞争力的行动。防御性地位以抵抗竞争力的行动。 4 4(2 2)基于资源的观点)基于资源的观点l基于资源的观点强调企业特殊资源与资产基于资源的观点强调企业特殊资源与资产以及作为企业绩效基本决定因素的隔离机以及作为企业绩效基本决定因素的隔离机制的存在性。制的存在性。l它假设资源是异质的和不可转移的它假设资源是异质的和不可转移的; ;l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开发和保护是取得最佳绩效的必由之路。发和保护是取得最佳绩效的必由之路。4 4(3 3)基于能力

29、的观点()基于能力的观点(1 1)l在战略理论的研究中,除波特运用产业分析提出竞争在战略理论的研究中,除波特运用产业分析提出竞争战略以外,战略以外,80 80 年中期以来,由马歇尔(年中期以来,由马歇尔(A. A. MarshallMarshall)、潘罗斯()、潘罗斯(A. PenroseA. Penrose)和理查德森()和理查德森(G. G. B. RichardsonB. Richardson)等人共同倡导的)等人共同倡导的“企业内在成长论企业内在成长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战略管理领域十分盛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战略管理领域十分盛行。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了基于企业能力的战

30、略理论。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了基于企业能力的战略理论。l这是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保持和更新的理论,这是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保持和更新的理论,它构成了当今企业战略研究的一种新范式。它构成了当今企业战略研究的一种新范式。4 4(3 3)基于能力的观点()基于能力的观点(2 2)l概括地说,企业能力理论认为:概括地说,企业能力理论认为:l与企业外部条件相比,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企业与企业外部条件相比,企业内部条件对于企业占据市场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占据市场竞争优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l企业内部的能力和知识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企业内部的能力和知识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31、性概念。额收益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概念。4 4(3 3)基于能力的观点()基于能力的观点(3 3)l企业能力理论主要包括两个互为补充的两个流派。企业能力理论主要包括两个互为补充的两个流派。l一派是核心能力论(一派是核心能力论(core competencecore competence),这一观点认),这一观点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其价值是由外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其价值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管理者的任务是通过选择使企业能够在部环境决定的,管理者的任务是通过选择使企业能够在其能力发挥的更广阔领域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能力发挥的更广阔领域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l另一派

32、是提斯等人提出的动态能力论,该观点认为,企另一派是提斯等人提出的动态能力论,该观点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于企业内部运作的、由流程和地位所业的竞争优势产生于企业内部运作的、由流程和地位所形成的高绩效的常规,并强调了形成的高绩效的常规,并强调了“路径依赖路径依赖”(path path dependencydependency)的重要性。该理论在)的重要性。该理论在“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基础的基础上,侧重于发展理查德森关于组织间协调和提斯的上,侧重于发展理查德森关于组织间协调和提斯的“协协调专门化活动调专门化活动”与与“互补性资产互补性资产”理论。(表理论。(表3 3)4 4(4 4)基于整合的战

33、略)基于整合的战略(IntegrationBased StrategyIntegrationBased Strategy)(1 1)l安索夫在安索夫在7070年代就指出将企业能力与环境有效年代就指出将企业能力与环境有效结合的观点。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学术界就结合的观点。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学术界就如何有效地将企业能力和外部环境结合出现了如何有效地将企业能力和外部环境结合出现了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看法,形成了RBSRBS和和CBSCBS。l沿着以往学者分析问题的思路,可以发现,目沿着以往学者分析问题的思路,可以发现,目前的理论观点似乎没有将企业的能力、资源和前的理论观点似乎没有将企业的能力、

34、资源和环境看成是相互影响的内在因素,而仅将其中环境看成是相互影响的内在因素,而仅将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因素看成是内在因素。的一个或两个因素看成是内在因素。4 4(4 4)基于整合的战略()基于整合的战略(2 2)l形成这种分析方法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形成这种分析方法的主要原因是因为:(1 1)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环境是企业无法控制的,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环境是企业无法控制的,而企业资源或能力是可控的;企业资源或能力是可控的;(2 2)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平衡是无法摆脱环境影响的,因此,)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平衡是无法摆脱环境影响的,因此,难以找到两者平衡的有效方法。难以找到两者平衡的有效方法。(3

35、3)然而,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任何环境的变化都对参)然而,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是,任何环境的变化都对参与竞争的企业提供机遇或威胁,甚至环境的变化更多地与竞争的企业提供机遇或威胁,甚至环境的变化更多地来自各竞争企业自身。换句话说,各企业改善资源使用来自各竞争企业自身。换句话说,各企业改善资源使用效率和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就是引起环境变化的过程效率和提高自身能力的过程就是引起环境变化的过程。4(4)简要结论)简要结论l考虑到资源和能力的各自特点及它们之间的上述关系,考虑到资源和能力的各自特点及它们之间的上述关系,企业战略的形成应当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路径,而不是企业战略的形成应当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路径,而

36、不是单一的线形路径。由此,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单一的线形路径。由此,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1 1)在企业战略形成过程中,除了资源或能力的单纯影响)在企业战略形成过程中,除了资源或能力的单纯影响外,更多地表现为两者之间的联动影响。因此,客观上外,更多地表现为两者之间的联动影响。因此,客观上存在着基于能力的资源和基于资源的能力,并且根据不存在着基于能力的资源和基于资源的能力,并且根据不同的特点,可以划分出各自的类型。同的特点,可以划分出各自的类型。(2 2)在特定环境下对资源和能力重新划分的基础上,建立)在特定环境下对资源和能力重新划分的基础上,建立的整合分析模式,与的整合分析模式,与RBSRBS

37、和和CBSCBS模式相比,拓展了战略形模式相比,拓展了战略形成和战略目标实现的可行路径。同时,为选择适用而有成和战略目标实现的可行路径。同时,为选择适用而有效的战略措施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行区域和更加合理的选效的战略措施提供了更广阔的可行区域和更加合理的选择标准。择标准。5.5.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1 1) (1 1)主流战略管理学派的理论基础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流战略管理学派的理论基础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而非主流学派的理论体系尚没有建立。这样,不仅使战而非主流学派的理论体系尚没有建立。这样,不仅使战略管理的有关理论观点缺乏科学性和有说服力,而且影略管理

38、的有关理论观点缺乏科学性和有说服力,而且影响到它们的实际应用。响到它们的实际应用。l例如,传统战略计划的例如,传统战略计划的“刚性刚性”无法解决战略的长期性无法解决战略的长期性与企业竞争环境快速多变的矛盾,而战略博弈的分析目与企业竞争环境快速多变的矛盾,而战略博弈的分析目前仍未被企业采用。前仍未被企业采用。l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资源配置学派(无论是基于资以新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资源配置学派(无论是基于资源的观点,基于动态能力的观点)过分强调和推崇企业源的观点,基于动态能力的观点)过分强调和推崇企业的内在性,难以将战略创新视为战略形成与实施的内生的内在性,难以将战略创新视为战略形成与实施的内生变

39、量,并且对组织目标、治理结构、信息等直接影响企变量,并且对组织目标、治理结构、信息等直接影响企业战略的因素也缺乏理论解释。业战略的因素也缺乏理论解释。5.5.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2 2)(2 2)战略思维方式线性化,忽视对人的能动性及)战略思维方式线性化,忽视对人的能动性及组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战略影响的研究。组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对战略影响的研究。l以往的研究虽然重视对环境变化的分析,但往以往的研究虽然重视对环境变化的分析,但往往只重视环境变化的风险分析而忽视了环境变往只重视环境变化的风险分析而忽视了环境变化的混沌性和不可预见性所导致的战略变化的化的

40、混沌性和不可预见性所导致的战略变化的非线性的研究。非线性的研究。l同时,忽视了企业内外部相关主体的能动性不同时,忽视了企业内外部相关主体的能动性不仅影响企业战略形成与执行,而且也可能主动仅影响企业战略形成与执行,而且也可能主动利用变化、制造变化和驾驭变化这一重要问题。利用变化、制造变化和驾驭变化这一重要问题。5.5.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3 3)(3 3)战略动态转换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特别是对战略创)战略动态转换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特别是对战略创新的研究刚刚起步。新的研究刚刚起步。l同以往相比,企业所处的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同以往相比,企业所处

41、的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有形资产(生产机器)和无形顾客(大量市场或细分市有形资产(生产机器)和无形顾客(大量市场或细分市场)到无形资产(竞争力与核心能力)和有形顾客(有场)到无形资产(竞争力与核心能力)和有形顾客(有特定需要的顾客);这种转变强烈地要求战略能够动态特定需要的顾客);这种转变强烈地要求战略能够动态地转换。然而,在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方面,已有的成地转换。然而,在战略管理的理论研究方面,已有的成果极少,远远落后于战略管理实践的需要。果极少,远远落后于战略管理实践的需要。5.5.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4 4)(4 4)战略分析方法单一,不能

42、适应快变环境的需)战略分析方法单一,不能适应快变环境的需要。要。l传统的战略分析方法,从波士顿矩阵、麦肯锡传统的战略分析方法,从波士顿矩阵、麦肯锡(Mckinsey)(Mckinsey)模型、政策指导矩阵、产品模型、政策指导矩阵、产品市场市场矩阵到价值链、顾客矩阵到价值链、顾客生产者矩阵等都是从现生产者矩阵等都是从现有的产业市场出发,强调以市场引力和企业资有的产业市场出发,强调以市场引力和企业资源实力的平衡来确定企业战略。源实力的平衡来确定企业战略。l这些分析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今市场环境快这些分析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今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的需要。速变化的需要。5.5.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

43、题(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5 5)(5 5)就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而言,目前的战)就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而言,目前的战略管理理论、方法及有关具体内容都不能有效略管理理论、方法及有关具体内容都不能有效地适应我国企业在转型时期的需要,并往往给地适应我国企业在转型时期的需要,并往往给企业带来企业带来“没有战略不行,有了战略也不起作没有战略不行,有了战略也不起作用用”的两难局面。的两难局面。 6. 6.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1 1) (1) (1) 战略思维方式的转变战略思维方式的转变l战略研究的发展趋势首先是战略思维方式的转战略研究的发展趋势首先是战

44、略思维方式的转变,要提高战略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变,要提高战略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必须从线性的战略思维方式转变到非线性的战必须从线性的战略思维方式转变到非线性的战略思维方式。略思维方式。l充分研究环境变化的混沌性和不可预见性,事充分研究环境变化的混沌性和不可预见性,事物发展的非线性,研究人主动利用变化、甚至物发展的非线性,研究人主动利用变化、甚至制造变化,驾驭局势的能力。增强战略的制造变化,驾驭局势的能力。增强战略的“预预见见”力和应变能力。力和应变能力。5. 5.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2 2) (2) (2) 研究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拓宽研究的理论

45、基础进一步拓宽l战略管理在理论上的发展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作为其战略管理在理论上的发展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作为其研究基石的经济学理论决定。经济学为战略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石的经济学理论决定。经济学为战略研究提供了语义清晰、表述明确的理论,提供一套用来作为战略研语义清晰、表述明确的理论,提供一套用来作为战略研究基本要素的强有力的知识体系,这使战略研究问题更究基本要素的强有力的知识体系,这使战略研究问题更准确地被描述出来并给出界定清楚的概念准确地被描述出来并给出界定清楚的概念, ,;l经济理论能增强解决战略问题的的思维能力,以便使战经济理论能增强解决战略问题的的思维能力,以便使战略思维更容易接近实践,

46、概念更加清晰,并增强战略研略思维更容易接近实践,概念更加清晰,并增强战略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究人员之间的交流。5. 5. 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3 3)l在未来的研究中,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将进一步拓宽,在未来的研究中,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将进一步拓宽,并将与经济理论、心理学、组织理论、复杂性科学、组并将与经济理论、心理学、组织理论、复杂性科学、组织学习理论等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渗透、交融。织学习理论等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渗透、交融。(3) (3) 战略分析方法趋向多种分析工具的整合与创新战略分析方法趋向多种分析工具的整合与创新l未来的战略管理必须研究

47、企业适应环境的可预测的与不未来的战略管理必须研究企业适应环境的可预测的与不可预测的变化,进而提出各种状态下进行博弈的对策或可预测的变化,进而提出各种状态下进行博弈的对策或规则。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寻求方法上的突破,这种规则。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寻求方法上的突破,这种突破来自博弈论、冲突分析、系统科学、非线性分析方突破来自博弈论、冲突分析、系统科学、非线性分析方法、非均衡分析方法等的整合与创新,从而把宏观分析法、非均衡分析方法等的整合与创新,从而把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理性分析与非理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与微观分析,理性分析与非理性分析有机结合起来。1、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1、2 对企业战略管理的认识

48、1. 对公司战略的认识对公司战略的认识lAndrewsKR认为,公司战略是决定公司目标、认为,公司战略是决定公司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原则与政策以及定义公司将要从事义制定实现目标的原则与政策以及定义公司将要从事义务范围的决策模式;务范围的决策模式;lCollisDJ认为,公司战略是公司通过协调和配置或认为,公司战略是公司通过协调和配置或构造其在多个市场上活动来创造价值方式。这里,它构造其在多个市场上活动来创造价值方式。这里,它强调公司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价值;它关注公司的强调公司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创造价值;它关注公司的多市场范围,强大如何管理层面的活动和业务。多市场范围,强大如何管理层面的活动和业

49、务。l我们认为,我们认为,公司战略是公司选择和实现企业价值创造公司战略是公司选择和实现企业价值创造所形成的行动规则和管理行动过程的方案与行为(包所形成的行动规则和管理行动过程的方案与行为(包括内容、方式、途径及协调手段等)括内容、方式、途径及协调手段等)。2.不同战略概念的比较不同战略概念的比较6P战略的概念(战略的概念(1)(1 1)作为计划()作为计划(PlanPlan)的战略概念)的战略概念l它包括领导者提出什么样的组织发展方向和怎样行动。它包括领导者提出什么样的组织发展方向和怎样行动。l它主要采取预测的方法和理性预期的方法来制定战略。它主要采取预测的方法和理性预期的方法来制定战略。l主

50、要问题:主要问题:l计划与实际的符合程度;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是难计划与实际的符合程度;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是难 l以预测的;忽视了组织行为对战略的影响;组织能以预测的;忽视了组织行为对战略的影响;组织能l力和资源的变化要求计划的适时调整(战略与行动力和资源的变化要求计划的适时调整(战略与行动 的连接);的连接);6P6P战略的概念(战略的概念(2 2)(2 2)作为计划对策()作为计划对策(PloyPloy)的战略概念)的战略概念l在计划战略的基础上,增加与竞争对手的对策在计划战略的基础上,增加与竞争对手的对策分析。分析。 (3 3)作为模式()作为模式(PatternPattern)的战略概念

51、)的战略概念l更多地考虑组织中行为对发展的影响;它与计更多地考虑组织中行为对发展的影响;它与计划的战略相结合,形成了审慎的战略,但却忽划的战略相结合,形成了审慎的战略,但却忽视了应急战略。视了应急战略。图图1计划的战略与实现的战略计划的战略与实现的战略作为模式(作为模式(PatternPattern)的战略概念)的战略概念计划的战略计划的战略审慎的战略审慎的战略不实际的战略不实际的战略应急战略应急战略放弃放弃实现的战略实现的战略6P6P战略的概念(战略的概念(3 3)(4 4)作为定位(作为定位(PositionPosition)的战略概念;)的战略概念;l它将组织与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寻找出

52、企业它将组织与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寻找出企业发展的发展的“细分细分”;l主要问题:主要问题:l对变化的考虑不够;不太关心组织的发展方向;对变化的考虑不够;不太关心组织的发展方向;6P战略的概念(战略的概念(4)(5 5)作为展望(作为展望(PerspectivePerspective)的战略概念;)的战略概念;l它不仅考虑组织的定位,而且更关心组织的它不仅考虑组织的定位,而且更关心组织的宏观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领导者的思宏观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领导者的思维方式;维方式;主要问题:主要问题:l往往过于一般化,不易区分不同企业间的战往往过于一般化,不易区分不同企业间的战略差异;略差异;6P

53、战略的概念(战略的概念(5)(6 6)作为范式(作为范式(ParadigmParadigm)的战略概念)的战略概念l它通过总结出来的分析框架和程序了制定战略。它通过总结出来的分析框架和程序了制定战略。l主要问题:主要问题:l分析框架和程序的代表性往往不够强;往往过分析框架和程序的代表性往往不够强;往往过于一般化,不易区分不同企业间的战略差异;于一般化,不易区分不同企业间的战略差异;6P6P战略之间的关系(战略之间的关系(1 1)l明茨博格认为,定位的战略和观念的战略与计划的战略明茨博格认为,定位的战略和观念的战略与计划的战略或模式的战略是可以相融的。或模式的战略是可以相融的。l事实上,这些不同

54、定义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相互包含。事实上,这些不同定义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相互包含。例如,有些人将观念(例如,有些人将观念(PerspectivePerspective)看成是一种计划,)看成是一种计划,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提出了计划。虽然不同定义之间存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提出了计划。虽然不同定义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但没有一种关系或没有任何一个定义比在着各种关系,但没有一种关系或没有任何一个定义比其它更重要。在一些方面,这些定义是对立的。其它更重要。在一些方面,这些定义是对立的。l但是,更主要的是它们相互补充。每一个定义都能使我但是,更主要的是它们相互补充。每一个定义都能使我们在认识战略时考虑重要的因

55、素并鼓励我们在总体上对们在认识战略时考虑重要的因素并鼓励我们在总体上对组织提出基本的问题。组织提出基本的问题。6P6P战略之间的关系(战略之间的关系(2 2)l作为计划,战略涉及到领导人如何努力地为组织提出方作为计划,战略涉及到领导人如何努力地为组织提出方向,并置与事先向,并置与事先 确定的行动内容之中。作为计划的战确定的行动内容之中。作为计划的战略还提出了基本的认识问题略还提出了基本的认识问题如何在可是时就能够掌如何在可是时就能够掌握大脑中的意识,即,意识的真正含义。在研究计划的握大脑中的意识,即,意识的真正含义。在研究计划的战略时,我们必须掌握战略家的真正想要做的事情。战略时,我们必须掌握

56、战略家的真正想要做的事情。l作为计谋,战略引导我们进入直接竞争的世界,在那里,作为计谋,战略引导我们进入直接竞争的世界,在那里,威胁和牵制以及其它策略被用来获得竞争优势。这种战威胁和牵制以及其它策略被用来获得竞争优势。这种战略是在动态条件下完成战略形成过程的。略是在动态条件下完成战略形成过程的。6P6P战略之间的关系(战略之间的关系(3 3)l作为模式,战略的焦点是行动,它使我们认识到如果不作为模式,战略的焦点是行动,它使我们认识到如果不考虑行为,这一概念将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模式的战略考虑行为,这一概念将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模式的战略也引进了集中的性质,即取得在组织行为方面的一致性。也引进了集中

57、的性质,即取得在组织行为方面的一致性。怎样取得这种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源于何处?在我们考怎样取得这种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源于何处?在我们考虑审慎战略的同时,现实战略鼓励我们考虑战略可以突虑审慎战略的同时,现实战略鼓励我们考虑战略可以突然出现以及被有意强加的属性。然出现以及被有意强加的属性。l作为定位,战略使我们认识到在其所处竞争环境中的组作为定位,战略使我们认识到在其所处竞争环境中的组织织它们怎样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满足竞争、规避它们怎样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满足竞争、规避竞争或破坏竞争的情况下保护它们的地位。竞争或破坏竞争的情况下保护它们的地位。6P6P战略之间的关系(战略之间的关系(4 4)l作

58、为概念,战略提出了对集体范围内的意作为概念,战略提出了对集体范围内的意识和行为产生兴趣的问题。如果我们将组识和行为产生兴趣的问题。如果我们将组织定义为追求一般使命的集体行动,那么,织定义为追求一般使命的集体行动,那么,概念的战略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意识怎概念的战略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意识怎样在人群中扩散以成为共享的标准和价值,样在人群中扩散以成为共享的标准和价值,行为模式怎样扎根于群体之中。行为模式怎样扎根于群体之中。6P6P战略的适用性(战略的适用性(1 1)l6P6P战略主要是对可预见的战略状况进行分析,忽视了战战略主要是对可预见的战略状况进行分析,忽视了战略的不确定因素及动态变化过程。略

59、的不确定因素及动态变化过程。l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确定因素对战略形成及实施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不确定因素对战略形成及实施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战略发挥作用的时间也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短。面,战略发挥作用的时间也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短。因此,因此,6P6P战略存在的问题就显得也越来越突出。战略存在的问题就显得也越来越突出。l如果按战略环境的确定程度来划分,可以界定三种战略:如果按战略环境的确定程度来划分,可以界定三种战略:确定型战略、风险型战略和不确定型战略。确定型战略、风险型战略和不确定型战略。未来状态未来

60、状态现实状态现实状态现实状态现实状态未来状态未来状态图2-a确定型战略图2-c不确定型战略状态选择状态选择状态1状态2状态n.图2-b风险型战略(2 2) 6P6P战略的适用性(战略的适用性(2 2)l所谓确定型战略,是指战略形成和实施的内外环境能够所谓确定型战略,是指战略形成和实施的内外环境能够基本上被战略家所认识,并把握战略变化的方向和路径。基本上被战略家所认识,并把握战略变化的方向和路径。此时,可以认为战略信息是白色的;此时,可以认为战略信息是白色的;l所谓风险型战略,是指战略家对战略形成和实施的环境所谓风险型战略,是指战略家对战略形成和实施的环境因素有比较模糊的认识,需要借助于风险分析工具来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