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1页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2页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3页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4页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汉语名词解释1. 隶变: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2. 异体字: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字形不同的汉字。3. 通假字:“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4. 古今字:古今字是指文献中记录同一个词项而不同时代使用了不同字符的“历时同词异字”现象。5.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6. 尔雅:是辞书之祖。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还是中国古代的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研究上古同音义词的重

2、要著作,它是我国最早的词典,作者不可考,多认为是古代小学家们逐渐集录而成的,大约开始编撰于战国中后期,至汉代形成现代所见的规模,共收录上古时期的词语4300多个。按词语的内容归类分卷,共分19卷,如释天,释地,释言 7.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编,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全书共分15卷(114卷为本文,15卷为叙)。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本义、辨识音读的字典,也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字训诂著作之一。作者总结了汉字构造的“六书”理论,首创部首排检法,所收9353个汉字(另有重文1163个),依据540个部首分部排列,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8. 本义:指一个词的最初含义。

3、9. 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10. 偏义复词:古文中,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11. 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12. 词类活用: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13. 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14. 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15. 互文:“互文见义”简称“互见”。其特点就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16. 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

4、点,叫做委婉语。17. 割裂:把古书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割裂开来,只取用其中的一部分,这种修辞方式称为割裂。18. 笺:补充订正传。19. 疏:唐代出现的一种对古书作注解的新的方法,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20. 互训:一种训诂方式。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21. 右文说:右文,亦称右文说。训诂学上一种主张从声符推求字义的学说。22. 十三经: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23. 十三经注疏:后人把这些注和疏加上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这就是现在同行

5、的十三经注疏。24. 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加的文字。25. 脱文:简称“脱”,也叫“夺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26. 反切: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27. 直音:同音字来注音。28. 如字:这是指明异读词读音所用的术语。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不同读音,其中表现常见的读音叫做本音(如字),其余的读音叫做变读。29. 叶音:应当否定的注音法。它认为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这完全是主观的产物。30. 破读:破读是词义引申和词性分化的结果,是通过改变字词的读音(包括声调的改变),来体现某字在某处词性、词

6、义或者用法有所变化。传统上把一个字(词)原来的读音叫“本音”或“如字”,把改变的读音叫“破读”或“读破”。 31. 读若:读为,读曰,读如 这几个术语都是用来注明音读的,“读为”和“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32. 三十六字母: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来,知徹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蕃禅日,见溪群疑,晓匣影喻。33. 全浊声母:全浊声母指中古汉语的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声母。中古十个全浊声母字唇音:重唇 并,轻唇 奉;齿音:齿头 从、邪,正齿 床、禅;舌音:舌头 定,舌上 澄清;牙音:群;喉音:匣。这些后来消失的全浊声母,跟声调有很大关系,平声归入相应送气音,仄声归入不送气音 34

7、. 平水韵:经王文郁平水韵略合并成106韵。“平水韵”是后代作诗押韵的标准,又叫做“诗韵” 35. 犯孤平:在乙种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个字必须是平。如果改成了“仄”,全句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就叫“犯孤平”36. 三平调:在丁种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个字必须是仄。如果改成了“平”,整句就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就叫做三平调。这是写格律诗的大忌。是决不允许出现的。但在写古体诗时,却有意多出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别。37. 阴声韵:阴声韵指没有韵尾或以元音为韵尾的韵。如广韵:支、脂、之、微、宵、肴、豪等,一共有26个阴声韵。 38. 阳

8、声韵:阳声韵指以鼻音m、n、ng为韵尾的韵。如广韵侵、盐、东、钟、真、阳、唐、覃等。39. 入声韵:入声韵指以塞音p、t、k为韵尾的韵。如:广韵屋、沃、烛、觉等。40. 出韵:出韵也叫落韵、窜韵、走韵,是指在律诗偶句韵脚上不用本韵之字,而用邻韵或它韵中的字,出韵与格律诗一韵到底的要求不合,是诗家大忌。41. 平分阴阳:广韵的平声部分阴阳。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是从中古(亦即广韵)的平声演化而来。平分阴阳就是中古声调演变为现代声调的规律之一,演变的规律是:中古全浊、次浊声母的平声字,今天读阳平调,如平、才、文等;中古全清、次清声母的平声字,今天读阴平调,如天、飞、东等。 42. 古无轻唇音:“古无轻唇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p”、“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奉v”、“微w”。 43. 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透t'”、“定d”、“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知”、“彻”、“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