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fuv 济宁学院体育系 丛小玲第一章概述第一章概述 武术的定义: 是以技击动 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第一节武术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武术的形成和发展 (一)武术的起源及其原始形态 武术的本质是:技击。v(二)古代武术发展概况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从氏族公社的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制社会。 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剧烈动荡的时代。 秦、汉、三国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武术的发展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战乱频繁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使得武艺在军中和民间都得到
2、了广泛的交流和发展。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发展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开放,武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发展。并建立了武举制。 宋朝时表演武艺的兴盛使得套子武艺开始大量出现。 元朝是少数民族执政时期。 明清时期有五个标志或特征 第一、武术拳种流派的形成 第二、武术内功的形成 第三、武术套路的形成 第四、内家拳的出现 第五、对武德有明确要求(三)近代武术发展概况1910年在上海成立精武体育会。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1991年第1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在北京举行。中国武术段位制于1997年颁布实施。1997年武术学科首先在上海体育学院招收博士研究生。第二节武
3、术的内容与分类第二节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武术按运动形式可分为: 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三大类。 套路运动: 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 武术套路运动按照练习时的人数多少可分为: 单练、对练、集体演练。武术器械可分为: 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单练: 指个体独自进行套路练习的方式。又分拳术和器械运动两类。搏斗运动: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 第三节武术的特点和作用第三节武术的特点和作用1、武术的特点是: 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点、内
4、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武术的作用是: 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第二章武术与传统文化第二章武术与传统文化v1、武术是一项体育运动,又是一种文化现象。v2、新时期的武德内容。 传统的武德精深而博大,源远而流长。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现代我们提倡的武德是要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武术教育事业,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要求习武者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生,团结互助;修
5、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自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第三章武术技法分析第三章武术技法分析1、四击:指踢、打、摔、拿,它是长拳套路的核心,长拳的一切手法、身法、腿法都必须贯穿“四击”的内容,并做到四击合法。2、八法:指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劲力、功夫8个方面。3、身法:是指在运动中以躯体为主,结合攻防动作的身体变化方法。4、劲力:是指演练武术动作时完成技术动作所需力量的表现。5、节奏:是指演练武术套路时的动作的速度、力量等呈现出的特有的规律性变化。第四章第四章 武术识图学练与套路创编武术识图学练与套路创编 武术套路编排的步骤与方法: 包括内容设
6、计,结构构思,风格特点设计,路线方向安排,全套调整。 第五章武术教学第五章武术教学 1、武术教学的特点: (1)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 (2)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 (3)结合攻防动作讲解示范。 (4)强调动作规范,突出不同拳种风格。 (5)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 2、领做: 是教师实地做动作带领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武术套路动作的结构、方向和路线。 3、冲拳动作的教法: 教冲拳时,先慢做,不要用全力,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快速有力。也可以结合步型、步法做冲拳练习。4、武术套路教学中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的运用方法:完整示范能使学生了解动作全貌,形成完整的概念。在
7、下列情况下可运用完整示范: (1)首次作为教学内容的武术动作。 (2)教学内容为结构简单、难度不大的武术动作。 (3)教学对象为有一定武术基础的学生。分解示范便于学生了解动作细节,从而更加准确、完整地掌握动作。下列情况下可运用分解示范 (1)结构、方向和路线较为复杂繁难的动作。可将这类动作分为上肢动作和下肢动作,然后按动作的难易顺序分别分解示范,或将动作分为几个小节来示范教学。 (2)含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可按动作的攻防特征,通过分解动作的攻防用意来示范教学。 (3)不易完成的跳跃动作、翻腾动作、滚翻动作、跌仆等动作。 (4)展示难度动作、复杂动作、节奏、风格。分解示范是为了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
8、作,但不宜将动作分解得过细,应尽快地向学习完整动作过渡。在需要分解示范的教学过程中,一般应遵循“完整分解完整”的原则第六章第六章 武术徒手基本动作与方法武术徒手基本动作与方法 1、弹踢: 一腿直立或稍屈支撑;另一腿屈膝上提,绷脚面,随即挺膝向前弹踢小腿,力达脚背。 2、马步: 两脚平行开立,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身体重心放在两腿之间;挺胸、塌腰、展髋,脚跟外蹬。 3、弓步: 前腿屈膝半蹲,脚尖微内扣;后退挺膝伸直,脚尖内扣;两脚全脚掌着地,上体正对前方;挺胸、塌腰、沉髋,前脚尖同后脚跟成一直线。 4、冲拳: 拳从腰间猛力向前冲出,转腰、顺肩、急旋臂,力达拳面,臂伸直。 5、武术的基础练习包括
9、的内容: 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是武术的基础练习,它包括腿功、腰功、臂功、手法、步法、跳跃、平衡和跌扑等练习,以及由上列动作连接而成的组合。第七章第七章 太极拳太极拳1、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主要表现在:(1) 体松心静。 “体松”和“心静”是练好太极拳的两个基本方法,它对于其他方法的运用和掌握起着一定的保证作用。“体松”则是指练拳时,在维持正确动作姿势的基础上,身体肌肉应处于放松状态,尽量使身体舒展,不用僵力;“心静”是指要排除一切杂念,注意力集中。(2) 缓慢柔和。 太极拳以慢动作为主,所以柔缓是太极拳的动作特征。“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这一特殊要求,说明在用劲时要同抽丝一样绵绵不
10、绝,用力不僵不拘,速度不能忽快忽慢。柔缓还包含着连贯,各拳式之间不得停顿,动作姿势一般保持同样的高度,不能忽高忽低。各动作要做到式式相连、前后贯穿、绵绵不断,在此基础上,让两臂动作姿势及运动路线始终保持弧形。(3) 动作与呼吸、意念相配合。 太极拳是由起落开合动作组成的,一般是起的动作为吸气,落的动作为呼气,开为吸,合为呼。另一种呼吸方式为:凡是一个动作完成时为呼气,过渡动作为吸气。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都应求其自然。同时,在练太极拳过程中,意识应始终起着主导作用,故有“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之说。使全神贯注,并不断地用意念来指导每一个动作以达到正确性、连贯性和圆活性,务求“上下相随,内外合一”。 第八章第八章 武术主要器械技法分析武术主要器械技法分析术语剑指: 中指与食指伸直并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