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参考资料_第1页
落花生参考资料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落花生参考资料一、教材说明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 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 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其一,语言浅显平实,简明精当,却旨趣深远,寓理于物;其二,布局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文章的主要意思是从 花生的品格领悟出做人应该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根据这一意思,作者把种花生、 收花生作为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在过收获节时谈论花生作为主要内容, 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 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 清晰

2、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初步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 阅读方法。这两点,也是选编本课的主要意图。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联系起 来,进而悟出深刻的做人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二、学习目标1 1 学会本课 8 8 个生字,正确读写吩咐、茅亭、榨油、价钱、石榴、爱慕 等词语。2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 3 理解 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 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4.4.初步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加深对文

3、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三、教学建议1.1. 课前,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农村的学生可通过 实地观察了解;城市的学生可借助阅读书报、上网,请教他人等途径了解。在此 基础上,思考 落花生”这个名字的由来。2.2.在课堂教学中,可先结合课题,组织学生交流对落花生”这个名字由来的 了解。然后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重点从父亲说的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段话中体会花 生默默奉献、不夸耀自己的品格;从父亲接下去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这句话中领悟到做人要做具有花生这种品格的人。3.3. 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

4、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 文所说明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 教师要注意三点: 一要保证学生个体进行充分阅 读、思考和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时间。 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基础, 教师作适当点 拨,引导学生由内容到思想, 由花生的生长特点到花生的品格, 由花生的品格到 做人的道理, 逐步加深理解,切忌教师一厢情愿地说教。 二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 突破本课教学难 点,要对作者的立意有所了解,取得认同。三要尊重学生的不同体验,允许他们 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4.4. “分清文章的主次 ”是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也是

5、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要 引导学生进行这一项目的训练,教师首先应有如下理解:第一, “分清文章的主 次”不是读懂一篇文章的目的之一, 而是手段之一。 通过分清主次, 进而抓住主 要内容反复推敲琢磨,才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此外,要学习作者这一 表达方法。第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顺序是 “分清文章的主次 ”的前提。第 三,“分清文章的主次 ”的训练绝不能孤立进行, 要与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结合起来。 这一重点项目在本课教学中的渗透性训练,可安排以下环节: 整体感知,了 解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 ?结合思考 练习第2 2 题,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找出其中的主要部分。可引导学生议一议;

6、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 在课文中占多少篇幅 ? ?从吃花生到议花生、从议花生到议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又占多少篇幅孑抓住主要部分议花生”展开多层次的读、思、议, 从中逐步悟出花生的品格和做人的道理。 讨论:作者重点写 “议花生”的目的 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文章的主要部分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是紧密联系 的。在阅读方面,抓住主要部分认真、深入地阅读,可以加深对文章所要表达的 思想内容的理解;在表达方面,把主要部分说、写得详细些,可以使人对你要表 达的意思理解得更明白。)5.5.比喻手法所能体现的总是事物的某一方面,而不是事物的所有方面,所以 有句名言说: “比喻总是跛足的。

7、”比较也是一样。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 榴、苹果相比,是仅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 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 己、默默奉献的品格, 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要引导 学生正确理解父亲说那段话的目的,不曲解课文的本意。6.6.思考练习提示了教与学的重点和思路,应充分利用。本课思考练习中的1 14题,除第 3 3 题把句子“抄写下来 ”这一部分宜作为课后作业外,其他部分都可相机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 选做题旨在让学生学习本课后, 对寓理于物的表达方法有进 一步的认识,可将这道题作为课后拓展练习。 此外,要注重交流,可师生间交流, 可小组内交流,也可跟家里人交流。当然,对本道

8、题 “选做”与否应由学生自主决 定,教师只能鼓励,不能硬性要求。7.7.本课的 8 8 个生字中,榨”字是翘舌音;榴”不要读成 niniu茅”字的下面不要写 成“予”;“慕”字下面是 “不”是 “。”四、参考资料许地山( 1 1 893893 1 1 9494 1 1 年)名赞,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祖籍台湾省台南市,落 籍福建龙溪 (今龙海 )。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的家庭。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早 年就读于燕京大学, 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文学、 宗教和哲 学,回国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执教。曾积极参加 五四运动,合办新社会旬刊。抗日战争开始后,任中华全

9、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香港分会常务理事, 为抗日救国事业奔走呼号, 展开各项组织和教育工作。 他的 创作虽不丰硕却独树一帜,作品具有爱国、进步的思想倾向。他以 “落华生”为笔 名(在古文中, “华”同“花”,)表明了他的人生态度和高尚品格。落花生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 比较真实地记录了许地山小时候所受到的 家教。许地山的父亲叫许南英,曾是清朝政府驻台湾筹防局统领。中日 “甲午战 争”爆发后,许南英率部奋起抗击侵略军, 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 终因寡不敌众, 台湾遭致陷落,并沦为日本殖民地。许南英出于爱国之心, 毅然抛弃全部家产, 携带家眷在福建龙溪定居, 过着 清贫的生活。许地山小时,父亲曾以 “落花生”作比,要求子女们为人做事要脚踏 实地,不求虚荣,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 所以许地山以后不仅写了 落花生 一文追忆父亲的教诲, 而且以“落华生”为笔名勉励自己。 著作有许地山选集。花生开花受精三四次,子房柄 (果针)就开始迅速生长,向上长到 5 5 至 1010 毫 米时,即向下弯曲,使尖锐的子房插入土中。通常开花、受精后的 1010 天至 1515 天,子房柄深入土中 5 5 至 1010 厘米深处就停止生长。这时,平卧土中的子房就开 始胀大,最后形成荚果。因为它是地上开花、花落以后在地下结果的作物,所以 也叫“落花生”。花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