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食品风味化学第一节第一节 引言引言一、食品风味的定义 风味(flavor)是指人以口腔为主的感觉器官对食品产生的综合感觉(嗅觉,味觉,视觉及触觉)。二、风味物质的特点(1)成分多,含量甚微;(2) 大多是非营养物质;(3) 味感性能与分子结构有特异性关系;(4) 多为对热不稳定的物质。三、嗅觉理论(Theory of olfaction) 化合物立体分子的大小、形状及电荷有差异,人的嗅觉的空间位置也有差别。 气味分子被吸附在受体柱状神经薄膜的酯质膜界面上。 气味特性与气味分子的振动特性有关。第一节第一节 引言引言第一节第一节 引言引言四、风味化合物的分析感官分析q食品风味的感官总体评价q特征化
2、学成分的感官评价仪器分析高效液相色谱、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一、概述1、食品的基本味(原味)(origianl taste) 酸、甜、苦、咸。2、呈滋味的物质的特点(characteristic of taste compound)q 多为不挥发物;q 能溶于水;q 阈值比呈气味物高得多。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一、概述3、味觉生理学(taste physiology) Map of the tongues taste receptorsj温度 在1040之间较敏感,在30时最敏感。 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一、概述4、影响味觉的因素(factors o
3、f effect on taste)温度对味觉的影响k 时间 易溶解的物质呈味快,味感消失也快; 慢溶解的物质呈味慢,但味觉持续时间长。l 各种味觉的相互作用 味觉的相乘效果 味觉的相消效果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一、概述4、影响味觉的因素(factors of effect on taste)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二、甜味与甜味物质(Sweet taste and sweet substance) 风味单位(flavor unit)是由共价结合的氢键键合质子和位置距离质子大约3的电负性轨道产生的结合。q 化合物分子中有相邻的电负性原子是产生甜味的必须条件。q 其中一个原子还必须
4、具有氢键键合的质子。q 氧、氮、氯原子在甜味分子中可以起到这个作用,羟基氧原子可以在分子中作为AH或B。呈甜机理补充学说 甜味分子的亲脂部分通常称为 (-CH2-, -CH3, -C6H5)可被味觉感受器类似的亲脂部位所吸引,其立体结构的全部活性单位(AH、B和)都适合与感受器分子上的三角形结构结合,位置是强甜味物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但是对糖的甜味作用是有限的。 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二、甜味与甜味物质(Sweet taste and sweet substance)呈甜机理-D-吡喃果糖甜味单元中AH/B和之间的关系 氯仿 邻磺酰苯亚胺 葡萄糖 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二、
5、甜味与甜味物质(Sweet taste and sweet substance)呈甜机理q 不能解释多糖、多肽无味。q D型与L型氨基酸味觉不同, D-缬氨酸呈甜味,L-缬氨酸呈苦味。q 未考虑甜味分子在空间的卷曲和折叠效应。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二、甜味与甜味物质(Sweet taste and sweet substance)甜度及其影响因素1、甜度甜味剂的相对甜度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二、甜味与甜味物质(Sweet taste and sweet substance)甜度及其影响因素2、影响因素 A、聚合度: 聚合度大则甜度降低; B、异构体:葡萄糖: ,果糖: ; C、
6、环结构: -D-吡喃果糖 -D- 呋喃果糖; D、糖苷键: 麦芽糖( -1,4苷键)有甜味,龙胆二糖(-1,6苷键)苦味。q 结构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二、甜味与甜味物质(Sweet taste and sweet substance)甜度及其影响因素2、影响因素q 温度 果糖随温度升高,甜度降低。(异构化)q 结晶颗粒大小 小颗粒易溶解,味感甜。q 不同糖之间的增甜效应 5%葡萄糖+10%蔗糖=15%蔗糖。q 其它呈味物的影响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三、苦味与苦味物质(Bitterness and bitterness substance)苦味机理v 大多数苦味物质具有与甜味物
7、质同样的AH/B模型及疏水基团。v 受体部位的AH/B单元取向决定了分子的甜味和苦味。v 沙氏理论认为苦味来自呈味分子的疏水基,AH与B的距离近,可 形成分子内氢键,使整个分子的疏水性增强,而这种疏水性是与 脂膜中多烯磷酸酯组成的苦味受体相结合的必要条件。 1、茶叶、可可、咖啡中的生物碱 2、啤酒中的苦味物质(萜类) 啤酒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源于啤酒花中的律草酮或蛇麻酮的衍生物( -酸和-酸),其中-酸占了85%左右。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三、苦味与苦味物质(Bitterness and bitterness substance)苦味物质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三、苦味与苦味物质(B
8、itterness and bitterness substance)苦味物质3、柑橘中的苦味物(糖苷) 主要苦味物质:柚皮苷、新橙皮苷 脱苦的方法:酶制剂酶解糖苷,树脂吸附,-环糊精包埋等。4、氨基酸及多肽类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三、苦味与苦味物质(Bitterness and bitterness substance)苦味物质 5、盐类 苦味与盐类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离子直径之和有关。q 离子直径小于0.65nm的盐显示纯咸味 如:LiCl=0.498nm,NaCl=0.556nm,KCl=0.628nmq 随着离子直径的增大盐的苦味逐渐增强 如:CsCl=0.696nm,CsI=0.
9、774nm,MgCl2=0.85nm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四、咸味与咸味物质(Salty taste and salty substance)阳离子产生咸味阴离子抑制咸味氯化钠和氯化锂是典型咸味的代表。钠离子和锂离子产生咸味。较复杂的阴离子不但抑制阳离子的味道,而且它们本身也产生味道。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五、酸味与酸味物质(Sourness and sourness substance)1、酸味是由H+刺激舌粘膜而引 起的味感,H+是定味剂,A-是助 味 剂。2、酸味的强度与酸的强度不呈正相关关系。呈酸机理3、酸味物质的阴离子对酸味强度有影响 有机酸根A-结构上增加羟基或羧基
10、,则亲脂性减弱,酸味减弱; 增加疏水性基团,有利于A-在脂膜上的吸附,酸味增强。1、食醋 2、乳酸3、柠檬酸4、葡萄糖酸 -D-葡萄糖内酯的水溶液加热可转变成葡萄糖酸。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五、酸味与酸味物质(Sourness and sourness substance)主要的酸味剂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五、辣味与辣味物质(Piquancy and piquancy substance)呈味机理 辣味刺激的部位在舌根部的表皮,产生一种灼痛的感觉,严格讲属触觉。 辣味物质的结构中具有起定味作用的亲水基团和起助味作用的疏水基团。 1. 热辣味(hotness) 口腔中产生灼烧的感
11、觉,常温下不刺鼻(挥发性不大),高温 下能刺激咽喉粘膜。 如:红辣椒中的辣椒素,胡椒中的胡椒碱。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五、辣味与辣味物质(Piquancy and piquancy substance)呈味机理2. 辛辣味(pungency) 冲鼻的刺激性辣味,对味觉和嗅觉器官有双重刺激,常温下具有挥发性。 如:姜、葱、蒜等。辣味强度排序: 辣椒、胡椒、花椒、姜、葱、蒜、芥末 热辣 辛辣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五、辣味与辣味物质(Piquancy and piquancy substance)辣味物质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五、鲜味与鲜味物质(Delicious taste
12、 and delicious substance)鲜味物质 1. 味精 (谷氨酸钠) L - 型谷氨酸钠是肉类鲜味的主要成分; D - 型异构体则无鲜味。2. 鲜味核苷酸 主要的呈鲜核苷酸:肌苷酸,鸟苷酸。 肉中鲜味核苷酸主要是由肌肉中的ATP降解而产生。 酵母水解物也是鲜味剂,其呈鲜成分是5-核糖核苷酸。 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五、涩味与涩味物质(Astringent tast and astringent substance)呈味机理 涩味通常是由于单宁或多酚与唾液中的蛋白质缔合而产生沉淀或聚集体而引起的。 难溶解的蛋白质与唾液的蛋白质和粘多糖结合也产生涩味。主要涩味物质是多酚类的
13、化合物。单宁是最典型的涩味物: 缩合度适中的单宁具有涩味; 缩合度超过8个黄烷醇单体后,其溶解度大为降低,不再呈涩味。 明矾、醛类也具有涩味。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五、涩味与涩味物质(Astringent tast and astringent substance)涩味物质(1)焯水处理; (2)在果汁中加入蛋白质,使单宁沉淀;(3)提高原料采用时的成熟度。第二节第二节 呈味物质呈味物质五、涩味与涩味物质(Astringent tast and astringent substance)常用脱涩方法第三节第三节 食品中气味形成途径食品中气味形成途径一、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14、)(一)植物中脂肪氧合酶对脂肪酸的作用 前体物多为亚油酸和亚麻酸 产物为C6和C9的醇、醛类以及由C6、C9脂肪酸所生成的酯。 例如:己醛是苹果、葡萄、草莓、菠萝、香蕉和桃子中的风味物;2t-壬烯醛(醇)和3c-壬烯醇则是香瓜、西瓜等的特征香味物质。第三节第三节 食品中气味形成途径食品中气味形成途径一、生物合成(biosynthesis)(二)支链氨基酸的酶法脱氨脱羧 香蕉和苹果的成熟风味大多是由氨基酸挥发物引起的。主要是通过酶促Strecker降解反应产生。缬氨酸(亮氨酸) -酮酸 醛(酰基辅酶A) 醇和酯 转氨酶脱羧酶酶促反应第三节第三节 食品中气味形成途径食品中气味形成途径一、生物合成(
15、biosynthesis)(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萜类化合物食品香料精油、水果和蔬菜中一类重要的香气物质。乙酰辅酶A 甲瓦龙酸 异戊烯基焦磷酸 萜类风味物 缩合和还原焦磷酸化、脱羧和异构化缩合第三节第三节 食品中气味形成途径食品中气味形成途径一、生物合成(biosynthesis)(四)莽草酸途径 莽草酸途径是生物合成芳香族氨基酸、芳香族有机酸、酚类物质及木质素等物质的重要生物合成途径之一。第三节第三节 食品中气味形成途径食品中气味形成途径一、生物合成(biosynthesis)(五)乳酸乙醇发酵产生风味物质 微生物产生的酶(氧化还原酶、水解酶、异构化酶、裂解酶、转移酶、连接酶等),使原料成
16、分生成小分子,这些分子经过不同时期的化学反应生成许多风味物质。 发酵食品的后熟阶段对风味的形成有较大的贡献。第三节第三节 食品中气味形成途径食品中气味形成途径一、生物合成(biosynthesis)(六)酶法合成支链脂肪酸丙酸在酶的作用下可以合成支链脂肪酸。如:4-甲基-辛酸(羊膻气味)第三节第三节 食品中气味形成途径食品中气味形成途径二、化学反应(chemical reaction)(一)美拉德反应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的作用会导致褐变色素产生的同时,褐变反应还可产生一些挥发性物质。(二)类胡萝卜素氧化降解NoImage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一、植
17、物来源食品风味()1、水果的香气成分 主要是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前体物经生物合成途径产生的(有酶催化)。 水果中的香气成分主要为C6C9的醛类和醇类,此外还有酯类、萜类、酮类,挥发酸等。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一、植物来源食品风味()1、水果的香气成分桃的香气成分主要有苯甲醛,苯甲醇,各种 酯类,内酯及-宁烯等; 红苹果则以正丙己醇和酯为其主要的香气成分; 柑橘以萜类为主要风味物; 菠萝中酯类是特征风味物; 哈密瓜的香气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是 3t, 6c 壬二烯醛(阈值为310-6);西瓜和甜瓜的香气成分中含量最高的 是3c, 6c 壬二烯醛(阈值为10-5)。第四节第四
18、节 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一、植物来源食品风味()1、水果的香气成分蔬菜中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主要是生物合成。(1)葫芦科和茄科 具有显著的青鲜气味。 特征气味物有C6或C9的不饱和醇、醛及吡嗪类化合物。 如:黄瓜、青椒、番茄等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一、植物来源食品风味()2、蔬菜的香气成分(2)伞形花科蔬菜 具有微刺鼻的芳香, 头香物有萜烯类化合物。 如:胡萝卜、芹菜、香菜等。(3) 百合科蔬菜 具有刺鼻的芳香, 风味成分主要是含硫化合物(硫醚、硫醇)。 如:大蒜、洋葱、葱、韭菜等。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一、植物来源食品风味
19、()2、蔬菜的香气成分(4)十字花科蔬菜 具有辛辣气味, 最重要的气味物也是含硫化合物(硫醇、硫醚、异硫氰酸酯)。 如:卷心菜、萝卜、花椰菜、芥菜等 。 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一、植物来源食品风味()2、蔬菜的香气成分(5) 其 它 蘑菇主香成分有:肉桂酸甲酯,1-辛烯-3-醇,香菇精。 海藻香气的主体成分是甲硫醚,还有一定量的萜类化合物,其腥气来自于三甲胺。 烤紫菜的香气的产生有麦拉德反应参与。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一、植物来源食品风味()2、蔬菜的香气成分 主要是微生物作用于蛋白质、脂类、糖等产生的。 (1)酒类 主要是酵母菌发酵。
20、白酒中的香气成分有300多种,呈香物质以各种酯类为主体,而羰基化合物、羧酸类、醇类及酚类也是重要的芳香成分。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一、植物来源食品风味()3、发酵食品的香气成分 (2)酱油 酱油类利用曲霉、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 酱油香气的主体是酯类,甲基硫是构成酱油特征香气的主要成分。 (3)食醋 是酵母菌和醋酸菌发酵,乙酸含量高达4%, 香气成分以乙酸乙酯为主。 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一、植物来源食品风味()3、发酵食品的香气成分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二、动物来源食品风味()1、水产品的风味新鲜鱼的淡淡的清鲜
21、气味是内源酶作用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生成中 等碳链不饱和羰化物所致。熟鱼肉中的香味成分是由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转化产生的。淡水鱼的腥味的主体成分是哌啶,存在于鱼腮部和血液中的血腥 味的主体成分是 -氨基戊酸。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二、动物来源食品风味()1、水产品的风味 主要是微生物和酶的作用。q 鱼、贝类死后其体内的赖氨酸逐步酶促分解。q 鲜鱼肉内中约2%的尿素,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NH3。q 鱼体表面粘液中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被细菌分解。q 鱼油氧化分解生成的甲酸、丙酸、丙烯酸、丁酸戊酸等。鱼中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形成途径 熟肉香气的生成途径主要是加热分解。因加热温度不同,
22、香气成分有所不同。 肉香形成的前体物有氨基酸、多肽、核酸、糖类、脂质、维生素等。 肉香中的主要化合物有内酯类,呋喃衍生物,吡嗪衍生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二、动物来源食品风味()2、肉类的风味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二、动物来源食品风味()前体物生成肉香成分的主要三种途径 (1)脂质的热氧化降解、硫胺素热解。 (2)麦拉德反应、Strecker降解、糖的热解。 (3)(1)和(2)生成的各物质之间的二次反应。 根据这些研究成果,可配制各种肉类食用香精。鸡肉香主要是由羰基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构成。 若除去2t,4c-癸二烯醛、2t,5c-十一碳二烯醛,鸡肉的独特香气就失去了。牛、羊肉的膻气源于脂质中特有的脂肪酸。 如:羊肉中含有4-甲基辛酸和4-甲基壬酸。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不同来源食品的风味二、动物来源食品风味() 新鲜乳香气的主体成分是二甲基硫醚(阈值12 ppb),含量稍高就会产生异味。此外, 还有低级脂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上肢筋膜六上肢局部结构一肩肌二臂肌三前臂肌四手
- 一休息指一段时间内相对减少活动使人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松弛清除
- 《呼吸系统的用药》课件
- 危重困难病人护理笔记
- 《入库业务》课件
- 学校管理员工培训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反证法
-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案例分析
- 《送电线路施工测量》课件
- 产科大出血的容量管理
- 医疗卫生机构反恐
- 2024年广东普通专升本《公共英语》完整版真题
- 数据中心储能白皮书
- 化学实验室安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养老护理员》-课件:协助老年人穿脱简易矫形器
- 浅谈美食类自媒体《日食记》的商业价值和运营策略
- 室内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板
- 客户服务方面的SWOT分析
- 电工职业生涯展示
- 经典房地产营销策划培训(全)
- 儿童视力保护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