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定西市污染状况调查_第1页
近年来定西市污染状况调查_第2页
近年来定西市污染状况调查_第3页
近年来定西市污染状况调查_第4页
近年来定西市污染状况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问卷调查1.在1900-2000年之间,你认为定西的环境如何(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较差2.在2000-2010年间,你认为定西的环境污染速度如何( )A很快 B较快 C一般 D较慢3.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污染环境的工厂主要有哪些( )A水泥厂 B垃圾厂 C工业类工厂 D药厂 E淀粉厂 F面粉厂4.你是否对定西污染情况做过调查( )A是 B否5.你对环境的关心程度如何( )A很关心 B一般 C无所谓6.你希望污染的企业继续发展下去吗( )A是 B否 C无所谓7.你认为这些企业对以后日常生活带来危害( )A是 B否 C不知道8.你认为环境差的原因是( )A企业工厂废水.废气排 B汽车尾气

2、排气C公民素质差、乱扔垃圾 D政府不理睬9.在今后生活中你打算如何做( )A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B依然我行我素B自己以后注意 D以宣传保护环境10.你有何措施可以保护环境(至少二条)1. ;2. ;问卷调查总结:通过研究调查,超过80%的人认为定西市近年来污染较为严重,超过85%的人希望工业区不再发展下去,更希望环境能够得到的保护,将通过宣传或其它形式来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工业也得到较大的发展,望全民同心协力,保护好我们这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安定区多措并举构建废旧农膜污染防治长效机制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针对废旧农膜污染问题,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

3、的循环经济理念和“政府推动、企业带动、站点回收、农户参与”的思路,逐步建立了市场化回收利用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废旧农膜长效管理机制,为有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奠定了基础。一是建章立制,构建污染防治管理长效化。今年以来,安定区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列入区政府向全区人民承诺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制定了安定区2013年废旧农膜回收方案、安定区废旧农膜污染综合防治管理办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要求,筹集100万元作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补助,逐步建立了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收购站点为纽带、以农户捡拾为基础的运作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废旧农膜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4、近年来,通过项目扶持,先后建成废旧农膜回收加工龙头企业10家,乡镇回收站19个,村级回收网点306个。二是控制总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最大化。2011、2012、2013年,全区农膜覆盖面积分别为76万亩、126.5万亩、127.7万亩,农膜使用量分别为4560吨、9782吨、9832吨,除去自然风化、焚烧填埋丢弃、一膜多用、土壤残留等,可回收废旧农膜量分别为2736吨、3521吨、4351吨(截至目前),回收率有了较大提升。三是汇聚民力,着力推进环保宣传大众化。通过制作广告牌、横幅、宣传栏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为粮食生产带来的增产增收效益、废旧农膜为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危害

5、、农用地膜残留物对农村饮用水源的污染和土壤结构的破坏,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利用政策引导、以奖代补等多种途径,逐年加大资金投入,汇聚民力,增强群众捡拾交售废旧农膜的积极性,着力营造和谐文明的生态环境。安定区“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要求,期间的环境保护工作应在经济发展与环保要求平衡中求发展,把环保要求融入到经济发展中,用环保的理念和要求,以环境的承载能力引导经济健康发展,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取得平衡、协调、和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十一五”环

6、境保护工作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工作以污染减排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为主题,以污染防治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主线,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服务发展、创新举措、真抓实干,取得了明显成效。区域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削减,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发展,运行率和负荷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一)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污染减排取得明显成效1关于水环境整治及污染减排。围绕让人民群众用上安全水和放心水,以创建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为载体,加强工业污染点源治理,增强区域污染防治

7、能力。一是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持续加强。安定区共有香泉、内官2个饮用水源保护区,通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关闭了保护区内的所有排污企业。目前,各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水质合格率达98.7%,日供水量约1.1万吨,服务人口14万人。二是城市生活污水管网进一步完善。为了解决城市生活污染,投资479.98万元,实施了全长2600米的西环路污水管网敷设工程,有效提高了污水处理厂的负荷率。三是工业污染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通过敷设工业污水收集管网,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污染治理设施,并通过限期治理和整改,要求7家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对生产废水进行了治理,增强了工业污染防治能

8、力,使全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790.84吨。关于大气环境整治及污染减排。以烟尘控制区建设为载体,通过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实施集中供热和工艺结构调整,推动大气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一是烟控区面积逐年扩大、集中供热工程初具规模。结合城市区划调整,开展城区烟尘控制区扩建工作。城区烟控区面积由“十五”末的13.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8.4平方公里。截至“十一五”末,全区共建成14个集中供热点,停止25台燃煤锅炉的使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1.27吨。二是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取得新进展。对定西市国储磷肥生产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一级沉降、二级喷淋治理设施改造,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3.48吨;对甘肃众星锌业有限公

9、司通过工艺改造,取消焙烧工艺,关闭硫酸生产线,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3.82吨。(二)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得到重视开展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编制完成了安定区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以严格土地保护制度、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强化清洁能源建设、防治农村环境污染,实施村庄绿化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提高污染防治能力等为抓手,实施了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试点,确保了农村小康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

10、加大生态村建设力度。编制了安定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大力推进以“一池三改”和太阳能利用为重点的农村环境脏、乱、差治理工作;对秸秆、粪便、生活污水垃圾进行综合处理,认真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政策。截至目前,全区已有8个村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三)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强化环保执法,发挥统一监督管理作用。以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为监管重点,多管齐下,勤查严查,严厉打击超标进管和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现场检查,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和行政处罚力度。同时,辅以经济、舆论监督等手段,对造成的污染影响,责成企业

11、做出经济补偿。深化信访工作机制,实施信访控制工程。实施日常监管和推行有奖举报制度,做到人员、资金、措施“三落实”,有效提高了对企业的执法能力。“十一五”期间,环保部门信访处理率和办结率达100%,信访基本满意率达70%以上,处理污染纠纷、赴现场调查处理率达100%,重访率控制在10%以下,没有出现1例重大信访案件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信访态势较为平稳。增强环保部门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建设投入,提高环境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增强环保部门管理能力和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投入资金23万元,加强了安定区环境监察大队的软硬件建设,使执法设备水平、现场执法能力和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不断提高

12、。(四)环保投入持续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5年来,全区环保投入累计达到1.82亿元,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达到1.93%,先后建成了定西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日处理能力达3吨;敷设了西环路污水管网工程,全长2600米;敷设了17.4公里的工业污水收集管网;建成了3个集中供热站,使环保基础设施日益健全。(五)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深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了环保宣传和科普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使公众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营造出了关心环保工作,理解环保工作,支持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召开不同层次的环境整治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增强了企业环境保护的责任

13、感和主体意识,提高了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一)污染源分析工业污染源。根据2009年环境统计数据,全区主要工业污染企业23家,废气排放总量为97206万标立方米,主要污染物质有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283.96吨、689.92吨和247.07吨;废水排放总量为3354万吨,CODCr排放量为500.89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42万吨,其中煤渣1.04万吨,综合利用率为10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市上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范围内。对空气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是砖瓦制造行业、燃煤锅炉供热行业,废水排放主要行业为淀粉加工行业

14、。生活污染源。(1)生活污水。2009年末,全区总人口47.0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55万人。城区生活污水排放量为0.716万吨/日,处理率为97.94%。(2)生活垃圾。2009年,城区生活垃圾清运量为9万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仍采取简易填埋,方式相对单一,易引发二次污染。农业污染源。全区农业污染主要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恶臭气体,影响农村人居环境。(二)环境质量现状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十一五”期间,城区二氧化硫均值为0.01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均值为0.018毫克/立方米,均达到一级标准。影响城区空气质量的主要

15、污染物总悬浮微粒平均值为0.304毫克/立方米,超过二级标准,呈轻度污染,大气降水无酸雨出现。水环境质量现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I类)。地表水主要是关川河,水质严重污染,为劣类水质,其中上游张家河桥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分别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0.74、0.93和2.45倍;下游安家庄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分别超标准2.75、2.40和6.43倍。声环境现状。1类区昼夜等效声级为50.0分贝,超标率为20.8%;2类区昼夜等效声级为52.8分贝,超标率为4.2%;3类区昼夜等效声级为57.6分贝,超标率为4.2%;4

16、类区友谊饭店测点昼夜等效声级为67.1分贝,超标率为45.8%、金阳大酒店测点昼夜等效声级为66.2分贝,超标率为20.8%。城市主要噪声源为交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自然生态现状。区域森林覆盖率为17.55%,水土流失面积3306平方公里。(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污染防治方面。()工业污染防治。一是经济发展压力较大,重点污染行业以马铃薯淀粉加工行业为主,治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环保设施投入和运转成本较高,国内该行业污染治理技术不成熟;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较低,资源消耗大。二是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定西经济开发区南川片管网(雨污分流管网、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安全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中心,工业危险

17、固废处置困难,存在较大隐患。三是污染治理设施的有效运行缺乏强有力的措施保障,部分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老化,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岗位操作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缺乏有效培训。()农村污染防治。随着农业科技的推广使用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废弃地膜和生活废弃物到处乱堆乱扔,严重影响了农村人居环境,加之超量使用农药、化肥以及畜禽养殖业的兴起,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并已成为安定区农村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小城镇建设带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水处理排放的难题。各乡镇城镇建设迅速发展,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环境设施较差。全区大多数乡镇排污管网建设滞后,仍采用雨污合流体制,除城

18、区外,其他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均经简易处理后直接排入水系。目前,随着安定区垃圾处理场的建成使用,除城区生活垃圾可保证无害化处理外,其余乡镇的生活垃圾处置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个别乡镇集镇的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运到简易垃圾填埋场填埋,隐患较大。大部分乡镇镇区生活垃圾尚未实施统一收集。二是大气污染防治问题。虽然在烟尘控制区内形成了局部的集中联片供热,使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热力网点的建设仍存在“规模小,网点多”的问题,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不相适应,有待进一步整合。加之大量使用的民用炉灶排污严重超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三是噪声防治问题。除城区对部分路段实行禁鸣、限鸣外,其

19、余各乡镇均未创建噪声污染控制区,加剧了交通噪声污染。环境监管能力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污染整治、现场监管和生态建设任务繁重,信访处理量大。2009年,环保部门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13件,且大多集中在城区,与城区开发建设过程中环保执法、监管能力滞后有密切关系。重点区域、重点流域环境质量仍不稳定也是信访居高不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环境监管力量相对薄弱。一是专业人员不足,环境监察人员系统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二是没有设立环境监测机构,环保部门自身没有监测能力。三是环保工作机动性不强,受应急监测仪器、执法车辆及人员制约,应急处理群众信访和应急检查企业的能力有待提高。()环境监管手段单一。环保部

20、门环境监管手段单一,注重监督、查处,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服务。例如,在企业监管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企业环保设施是否正常运转、废水是否达标排放,而对整个企业产污、排污水平及环保设施的维护养护、配件的使用寿命等方面缺少引导。对企业缺乏长期有效的管理,监控手段相对较弱。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从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入手,建立健全环保激励约束机制,约束粗放式发展方式,激励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污染减排为抓手,以环境保护为手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

21、设,努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二)基本原则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坚持集约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做到增产不增污;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积极解决历史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创新机制、强化监管。坚持以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建立环境科学技术研发推广机制,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

22、部分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严格环境执法,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因地制宜,分阶段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着力改善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总量控制,强化减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继续实施总量控制,建立健全在发展中减排、在减排中优化和促进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三)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涉及安定区整个行政区域,总面积3637.81平方公里;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期限为近期从2011至2015年,是规划的重要时期,并展望至

23、2020年。(四)规划目标总体目标。到2015年,重点地区、行业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城区环境质量得到提高,部分农村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健全和完善适合本区实际的环境执法管理体系。控制目标。(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到2015年,全区国家重点控制的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别控制在市上下达的指标以内。(2)水环境控制目标。一是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0%以上;二是地表水达到甘肃省水功能区划规定的水质要求,即关川河水质达到类标准;三是已建成投入运行的

24、城镇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达到80%以上;四是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于50%。()大气环境控制目标。一是城区及建制镇建成区空气质量好于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80%以上;二是新增上规模供热点三处,集中供热区内小型锅炉全部淘汰拆除。在内官、宁远、李家堡、符川、香泉、鲁家沟、西巩、称钩等重点建制镇建设集中供热站。()声环境控制目标。一是城区区域环境噪声日平均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类标准,小于55分贝;二是城区道路交通环境噪声日平均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4类标准,小于70分贝。()自然生态环境控制目标。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5.3

25、2平方米。()辐射环境控制目标。一是环境及核设施周围的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二是无核与辐射环境事故发生;三是废弃放射源收贮率达到100%。()固废治理控制目标。一是医疗废物等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基本得到安全处置;二是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90%,农业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率大于30%;三是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四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大于90%。()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目标。一是区环境监察大队达到国家环境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西部地区二级标准,重点建制镇设立环境监察机构;成立区环境监测站并达到国家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西部地区三级标准;成立核与辐射监管机构并

26、达到三级标准,初步具备辐射环境监测能力;二是逐步完善在线监控体系,国控污染源全部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备。四、“十二五”环境保护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结合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优化布局,推行清洁生产,严格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完善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区域环境的缓冲能力;巩固前期污染治理成果,以总量控制为主线,实施总量控制工程;深化污染综合治理,实现污染物的全面达标排放;加强对三大区域(安定工业园南川片、安定工业园巉北片、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环境管理,引导和推进工业集中区生态化改造,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强化监管,不断提升自身的环保能力。(一)水环境保护切

27、实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把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作为水环境保护的头等大事,按照定西市安定区饮用水源地功能区划严格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立排污口,禁止建设与供水设施、保护水源及防洪工程无关的项目,禁止倾倒垃圾及其它废弃物、运输有毒有害物质,禁止水产养殖等对水质产生影响的活动。严格控制保护区内土地利用、植被破坏等开发活动,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限制使用化肥。同时,加强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管,建立健全饮用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定期进行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水质全分析监测。积极实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工程。积极实施定西市区

28、生活污水处理改扩建工程,力争建成内官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对已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实施雨污分流,继续完善配套管网建设,不断提高城镇污水收集能力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负荷率、运行率,使污水处理设施的负荷率达到80%以上,运行率达到100%。全面规范污水处理厂的排污监管,实现污水处理厂排污的实时、动态、全面监督与管理,严禁污水超标排放。同时,积极探索实施中水回用工程,建设污水中水回用相关设施。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量。大力发展和推进循环经济,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建立高耗水行业用水限额制度,淘汰高耗水、重污染的落后工艺和设备,严格限制高耗水型工业项目建设。切实加强对污染排放单

29、位的审核和监管,实行老污染源排污总量的削减定额管理制度。组织新建工业污水处理厂,敷设二期工业污水收集干管,对工业生产废水实施全面收集、统一集中处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长。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的水环境问题。加大马铃薯淀粉、菊粉生产废水污染治理力度,努力解决结构性环境污染。以水环境容量为依据,统筹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坚决淘汰关闭不符合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的万吨以下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对设计产能在万吨以上的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全部实施废水废渣综合治理,采取安装超滤膜系统进行蛋白提取、生化处理,薯渣生产沼气或生产药肥、饲料等综合利用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二)大气

30、环境保护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积极推进发展城市清洁能源利用,力争建成天然气利用工程;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和现有集中供暖设施的扩容改造,新建新城区、集中供暖B区、C区和内官、宁远、李家堡、符川、香泉、鲁家沟、西巩、称钩等重点建制镇建设集中供热站,淘汰集中供热区内小型供热锅炉。继续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有效控制城市扬尘。加快老旧车辆的淘汰进程,新建机动车尾气检测站,利用机动车年度检测体系检测机动车排放尾气,开展机动车尾气治理,并积极探索实施公交车和出租车油改气工程,减轻汽车尾气污染。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防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努力降低物耗、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31、。重点加强建材行业的污染治理,坚决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采取断水断电、吊销营业执照、拆除生产设施等措施,依法关闭一批小砖瓦、小石灰、小冶炼等污染大气严重的企业,加强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监管,确保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三)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加快推进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全面正常运行。积极创造条件,使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尽快投入正常运行,建立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环境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危险化学品运输销售环境的抽查、监督力度,限期整改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完善城市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强化对垃圾的资源化回收

32、利用力度。积极开展乡镇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力争建成内官等11个重点乡镇生活垃圾处理场。强化垃圾处置设施的环境监管,确保规范运行。对原来的简易垃圾处理场进行综合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消除污染与安全隐患。(四)工业污染防治以严格环境准入和污染减排为手段,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把排污总量和污染削减作为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把有限的环境容量、污染治理腾出的环境容量配置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功能区要求和环境准入条件的项目上。认真落实国务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鼓励类项目,要积极搞好服务,促进尽早建成投产;对允许类项目,要规范建设行为,引导完善各项审批程序,督促落实“三同时”制度;对限

33、制类项目,要严格执行准入条件,从严控制;对淘汰类项目,一律不准引进。特别对入驻定西经济开发区的企业要高标准要求,对现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严重污染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予以取缔关闭,用有限的环境容量服务更多的建设项目。以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项目为重点,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以资源环境成本最小化、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法规,在坚决全面关停“十五小”、“新五小”和万吨以下的小型淀粉生产等高污染、低效益企业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依法建立产业发展扶优汰劣制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符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实行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其联合重

34、组,扶持其做大做强。对国家明令禁止或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低下的落后产能,建立事先告知、扶持转型、优化升级、限期退出机制。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和“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目标,积极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选择重点企业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通过加强区域产业、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链建设,催生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引导企业对各类废物进行循环利用。要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依照各个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制定清洁生产优惠政策,引导鼓励重点污染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努力发展一批废水、废气、废渣循环利用的“零排放”企业。(五)农村环境保护把农村环

35、保纳入新农村建设之中。要把农村环保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相结合,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考核,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农业及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畜禽污染防治、农村沼气和自然生态保护为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争完成20个建制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同时,要大力倡导推进清洁水源、能源、田园、家园的环境友好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环境安全保障。建立“三统筹”的农村环境保护机制。以统筹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农村环保规划为抓手,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示范

36、村建设,通过统筹规划、强化指导、整合资金、捆绑项目,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统筹规划、统筹资金、统筹推进”制度。加强区、乡两级农村环保工作机构队伍建设,乡镇党委、政府要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明确分管领导,配备环保专干,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真正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牵头、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财政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积极筹划储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开展农村环境保护“三统筹”试点和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争取国家和省上专项资金的支持,力争创建2个环境优美乡镇、3个文明生态村。要切实把农村环境保护

37、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推广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体系,创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食品基地。全面构建农村沼气生态型能源体系。以农村户用沼气为重点,以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集约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为补充,稳步推进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向燃料、饲料、肥料的转化,着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全面构建农村沼气生态型能源体系,创建一条节约资源、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带动产业发展升级、增加农民收入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力争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5万户、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0处、养殖

38、场大型沼气工程16处、有机肥生产厂2座。(六)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城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城市绿化,以街头绿地为核心,关川河绿化为主体,西岩寺公园为中心,构成“点、线、面”形态的城市公共绿地,建成2处生态环境保护示范点。强化对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的生态监管。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严厉打击乱采滥挖、浪费和破坏矿产资源的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控制破坏地表植被的开发建设活动,防治水土流失,对矿山、取土采石场等资源开发区、地质灾害毁弃地和塌陷地、较大项目建设区的裸露工作面开展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健全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环境建设领域。要将生态环境建

39、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在财政支农、农业综合开发、扶贫资金等资金使用中,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统筹安排。要按照“兴林富民”的原则,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起现代林业产权制度,通过家庭承包经营、公共财政投入、林业投融资、建立健全林地林木流转制度等方式,促进森林资源增长,加强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保障林地所有者的权益。要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等生态保护重点工程,把生态建设与保护任务落实到乡村和农户。(七)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完善放射源的管理机制和手段。强化放射源、射线装置的监督管理,实施安全许可证制度,安全许可证率达到100%,严格执行环境

40、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竣工验收制度和申报登记管理制度,加大监察频次,分类别建立、类和其它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监管台帐,建立放射源管理数据库,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实现使用、运输、贮存和废弃处置统一监管,确保放射源、射线装置安全。提高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水平。通过加强电磁辐射设施(装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一步规范高压输变电、通讯基站等电磁辐射设施(装置)的选址,严格限定电磁辐射设施(装置)产生的电磁辐射,从源头上控制和降低城市、社区、人口特别密集区、学校、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污染,确保辐射环境安全。要加强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电磁场的空间分布,为将来发展预留空间。(八)环境风险防范加大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防治

41、力度。强化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同时,不断拓宽环境风险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式,确保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环保部门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应急反应。建立防范环境风险的长效机制。环保、安监、工信、公安、工商、消防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协作配合,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检查把关,形成环境安全监管合力,建立防范环境风险的长效机制。(九)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环境监测、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理顺环保部门职责关系,将环境监察机构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彻底解决执法主体不合法的问题,做到依法行政。增加环保机构人员编制和资金投入,使环境监察、环境监测机构能

42、力建设达到西部地区二级、三级标准,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力争在全区重点建制镇建立环境监察机构。健全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全区重点排污单位安装在线监测仪器,实现在线监控,积极开展自动监测数据与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数据比对分析。同时,建立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健全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提升预警水平。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环境安全防范重点,落实环境安全责任,完善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预警和应急响应体系;组建应急机构,建立应急队伍,配置应急处置装备,加强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的培训和演练,增强环境应急反应处置能力。建立环保、安监等部门协调沟通应急联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

43、议,相互通报环境安全隐患风险信息,联动处置环境应急事件。建立健全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机构,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切实落实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对本地区的辐射环境和放射源安全监管职责。五、“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及投资按照国家和省上环境保护重点投向,结合我区“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主要任务,重点环保工程项目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企事业单位污染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自身能力建设等7个方面(生态保护部分由水务及林业等部门专门规划),预算总投资为31.403258亿元。资金来源主要以政府投资,争取各种社会组织和民间组织的环保项目资金和企业自筹为主(见

44、定西市安定区“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汇总表)。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查督办。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各项工作和任务的安排部署和督查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要求,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统筹领导和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也要重视环境成本、污染减排、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要建立实行环境保护重大决策、环保重点工作任务督查督办制度,对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有关企业执行淘汰落后产能、关停取缔、停产整顿、污染减排、重要环保项目建设、专项规

45、划等环境保护决策和重点工作任务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督查,确保环境保护目标任务及决策落到实处。建立行政问责制,确保环保责任落到实处。切实落实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律责任。对未认真履行监管职责,造成行政区域内环境质量严重恶化、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生态破坏严重、群众反应强烈的环境问题未予及时解决的,要依党规政纪进行行政问责。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环保履责和决策责任追究力度,加强对环境违法的监督查处,加强对环境执法的行政效能监察,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审批事项,要追究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并予以纪律处分。建立约束激励机制。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约束激励机制的意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台具体落实措施,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约束激励机制,切实解决制约和影响科学发展的环境问题,约束粗放发展方式,激励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科学发展。(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环保投入加大政府环保投入。把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方面,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污染减排、农村环保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项目配套,全面落实财政环保预算科目,确保环保行政和事业专项经费支出需要。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