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构建三维课程结构模式 提高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湖南省郴州市第五完全中学 李成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基础课程的渗透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性,心理辅导课程的教育性相结合的三维课程模式,通过班主任加强班集体的建设,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协调配合等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干预,提高初一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初一新生改善学习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调整情绪和心态,克服新环境的陌生感和孤独感,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使学生身心愉快地度过初一学习阶段。关键词:三维课程 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学家妮特(PJanet)认为每个人生阶段都是一个适应的过程。从初中向高中转变,新生面临全新的环境,随着生活、学
2、习和人际环境的变化,容易产生心理不适感,甚至出现适应障碍。笔者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小学成绩骄人者,进入我校后却一蹶不振,甚至厌学;有的和同学、老师人际关系处理不好,老发生矛盾;有的第一次离开父母,不适应集体生活,总想家凡此种种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及时发现新生入校后的心理适应问题,对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指导学生调整心态,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培养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必要性初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是一类常见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来源于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实践,并对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心理适应教育基本目的在于培
3、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积极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身体变化,达到会学习、会交往、会生活、会做人,成为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人。 解决初一学生心理适应问题是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在人生各阶段中,青少年是个“多事之秋”。他们在现实的国情和特殊的文化环境中,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面临着新的冲突引发新的心理适应问题,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是中学生产生心理适应问题重要的客观刺激,中学生自身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相对滞后造成的青春期危机是其心理适应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彼此错综复杂,扩大了中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一些基本可以顺利解决和过度的矛盾,产生种种心理
4、和行为问题。二、心理不适应的成因1、学校客观环境新生入校后,面对的是新环境、新教师、新同学,全新的一切需要他们去认识,去熟悉,去适应,因而在心理上总有一种紧张感和好奇感,加之由小学生成为初中生这个现实角色的转变快于心理角色的转换,要适应高中生活必定有一个过渡阶段。另外,由于初中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同,班级管理方式的不同,特别是每节课的知识容量增加,知识难度加大,也是导致新生不适应的重要因素。 2、家庭环境家庭对初中生成长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父母溺爱、干涉、惩罚、简单粗暴,会使孩子的性格压抑、自卑;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个性往往孤僻、胆小、冷漠,影响他们健康人格的发展。由于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和生活
5、自理能力,学生碰到一些小问题常常会不知所措。加之中学生在认知、情感和个性等方面尚不成熟,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与技巧,常会导致他们渴望与人交往的开放性与自身内心封闭性矛盾的激化,产生焦虑、烦躁不安、苦闷、孤独的心理,于是怀念母校、思念亲人,更使他们心情忧郁,精神不振。3、学习要求提高引起的心理适应问题 进入初中,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普遍觉得学习压力大。24%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快让人受不了;56%认为压力挺大的,但还能应付。面对暂时的成绩不理想,很多学生有挫折感、失落感和过度焦虑感。有的会变得苦恼、消沉。有的对比自己强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缺乏自信。厌学也是目前学生中
6、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学生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学生也有这种倾向。 4、青春期发育变化引起的心理适应问题 进入初中后,学生生理发生重大的变化:身高快速增高,性生理和心理发展迅速,这些也影响着学生心理的适应。三、心理适应能力培养模式(一)初步构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培养体系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我校初步建立了三维的课程结构体系:学科课程的渗透性、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心理课程的教育性融为一体,构建了初一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成为培养初一学生适应能力的沃土。1、充分发挥基础学科课程的渗透性(1)课堂上要保持愉快的心境。教师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
7、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活跃程度和教师的面部表情、声音语调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和颜悦色、笑容可掬,学生看到老师就会产生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情感,教师轻松愉快的情绪、期待信任的眼神、自然亲昵的动作还会使学生倍受鼓舞,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课堂知识吸收率高,从而获得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多的尊重与接纳。 (2)有时代的敏感性和创新思维,要对学生充满真情。现在的中学生接受新事物快,他们的话题每天都在变,生活对他们来说每天都是新的。他们总是试图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为此,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坦露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事物的真实看法,使教师与学生在
8、心灵上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分担挫折的烦恼。(3)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两部分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和紧张等形式,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的关键。2、大力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把“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能力”这一目标,转化为“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这一结果,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条有效地途径。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要经历认知调节、态度转变、行为选择三个环节。师生在一系列活动中也会加深了解,容
9、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逐级形成学生对适应的积累认识,从而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实践,主动的进行适应。 我们把社会实践活动划分为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结合实践活动,重点训练对环境的适应,明确实验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应学会:1、积极主动地掌握新环境的信息,2、提高在新环境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能力。二是利用假期进行观察体验训练。目的是积累生活素材和感受,学习尊重与理解。通过“我来当家”、“观察一位为生活奔波的人”,并要求写出观察体验日记。三是开展主体活动,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如“研究性学习让美丽的心飞起来”、“城乡学生手拉手”、“环保小卫士”等,目的是把教育和训练场所扩展到校外更广阔的地方,达
10、到“见多识广”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好像一份开卷考试的试卷,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去面对他们,因为试卷的答案不是标准化的,每一份都有自己的精彩。我们的实验关注活动的过程和效果,但不追求统一的结果。只要我们帮助学生培养并发展他们自己的能力,他们可以在其一生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教育和实验的结果。3、强化心理活动课的教育性 心理辅导、心理活动课是以班级或小组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和心理素质提高的功能。心理辅导、心理活动课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提高自我调节水平。特别是要通过发挥元认知的监督、调节和控制作用,来提高学生
11、的自我完善和调节能力。 心理辅导、心理活动课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用丰富的活动形式及多样化的解决方式与效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参与机会、启发感受体验。实验班的学生对心理辅导、心理活动课的形式经历了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由开始的不知所措,到渐渐喜欢,再到积极参与。心理辅导、心理活动课是帮助学生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教师在辅导的前后及过程中始终把握好自己的定位,教师不是“钥匙”的持有人,而是“钥匙”的管理者兼配“钥匙”的人。为此,教师在辅导过程中,除遵循活动性、参与性、多样性的原则外,更要始终贯彻民主性、主体性原则。(二)加速班集体建设
12、,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很多学生会感到不适应。一些学生来到新的集体,面对新的老师与学习伙伴,渴望交际但由于缺乏经验技巧,会产生不知所措的紧张、不安的心理。新生入学后,学校通过开展参观校园、校舍,介绍校史等活动,使学生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班主任针对初一新生的特点,组织一些以迎新和促进交往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如认识你、我、他良好的第一印象、健康从心开始、我们一家人、我的新朋友等,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使学生了解初一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面临的主要困惑,对学生进行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新环境。同时,班主任积极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三)加强家长的培训与家教指导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办讲座、家长论坛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家长心理辅导、指导并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掌握一些亲子沟通技巧和家庭教育的艺术;增强家长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对子女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同股权投资合同范本
- 关于续签监控合同范本
- 凉皮店用工合同范例
- 事业单位劳务合同范本3篇
- 公司考核合同范本
- 下班无偿保洁合同范本
- 入股销售合同范本
- 北京贷款合同范本
- 农业设备运输合同范例
- 公司签承揽合同范本
- 正庚烷-正辛烷连续精馏塔设计资料
- 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研究共3篇
- 红楼梦英文版(杨宪益译)
- 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以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 初三开学第一课家长会优秀课件两篇
- 马工程教材《公共财政概论》PPT-第十四章 国际财政
- AP微积分课件全版(无法编辑)
- 狮子王1中英文台词
- 学习空间大地测量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培训讲义课件
- 美发店承包合同范本(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