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分析与反思_第1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分析与反思_第2页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分析与反思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要】“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7-29页的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具、教具、课件等多种教学媒体综合应用,贯穿于整堂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发现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使这堂课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背景 教学实施 分析与反思1.教学背景“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7-29页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在前几册教材中

2、还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课题内容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始学习立体图形的知识,而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使学生由认识二维空间发展到认识三维空间,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如何培养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拼、摆、量、比等多种方法发现长方体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于是,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具、教具、课件等多种教学媒体综合应用,贯穿于整堂教学过程之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发现并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使这堂课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2.教学实施2

3、.1 创设情境,认识“相对”、“相交”的位置关系。研究鼓掌动作,使学生认识“相对”、“相交”的位置关系。2.2 导入新课。出示多媒体课件,复习平面图形,认识立体图形。2.3 新授。(1)让学生通过触摸,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2)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制作操作材料(课本第145页附页1),先用它围成一个长方体,再用小棒(课前准备好的)拼成一个长方体框架。注意,在你们拼摆的同时,想一想: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小组间进行合作讨论,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这时,课堂上学习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围得围、拼得拼、量得量、比得比并把自己的

4、发现告诉给本组的其他同学。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了长方体的特征。师:哪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说你们发现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说出你是怎么发现的?学生回答时,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并出示课件,验证学生发现的结果。(3)认识长方体的平面示意图。(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2.4 巩固拓展,创新思维。课件出示:判断下面物体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为什么?并把它“改造”成长方体。3.分析与反思3.1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因为长方体中各部分之间总是存在着“相对”或“相交”的位置关系,而抓住了这两种关系就抓住了

5、长方体的结构特点,也就抓住了这节课的核心。那么如何使学生通过视觉直观并理解这两种关系呢?我在轻松愉快的谈话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鼓掌这一动作中,找到研究“相对”与“相交”的切入点,上课时,我让学生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听课的老师,然后通过研究鼓掌动作,引出“相对”与“相交”的位置关系,通过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和乐趣,从而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诱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在引出“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题后,我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所见到的长方体形状的实物或近似于长方体形状的实物,学生们一个个兴趣

6、盎然地举手发言,这样使学生将数学中的长方体与生活中的长方体有机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3.2 加强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取新知。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注意用眼观察、并用手触摸长方体实物,初步感知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是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并为学生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奠定基础

7、。二是通过小组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利用学具,先围成一个长方体,再拼成一个长方体框架。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发现这些特征的?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先经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然后把自己的发现在组内进行交流,通过合作学习从而得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具有多层次、多角度和多向性,因而得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这两个特征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其方法有:剪一剪、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数一数、画一画等。在这整个学习活动中,教师没有作过多的指导和要求,只为学生提供了必

8、要的学习材料,营造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则根据自己不同的学习水平,采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富有创造性地认识、体验、探究、发现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多种感官交互并用,并亲历这样一个自主探究,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的学习过程,其获取新知与对新知理解的深度和传统教学是不可比拟的,参与体验的情感也是鲜明、深刻的。三是在认识长方体的平面示意图时,我首先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长方体,从而使学生懂得观察长方体时,不可能从一个角度同时看到长方体的6个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其中的3个面。四是在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所带的长方体实物的长、宽、高,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长方体因摆放位置不

9、同,其长、宽、高也不同。 3.3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课中,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时,我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所发现的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由该组同学和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补充。在整个汇报过程中,教师没有作过多的提问,只是根据学生的汇报,作出适当的引导,相机概括。这样,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样设计教学,既培养了学生主体意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10、。3.4 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优化了课堂教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在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课件等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如:在教长方体特征时,我先让学生进行实物操作,发现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利用课件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等特征。这样,把静态的知识通过动态加工,使声、像并茂,静观和动态结合,让抽象的长方体特征直观化、动感化,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5

11、 有层次地设计练习,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第一个层次为巩固练习,如:找出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个层次是拓展性练习,教师出示该练习后,首先让学生判断该物体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理由。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面将该物体改变成长方体由于方法的多样化,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探究思维空间,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思维需求。使得他们的思维越来越开阔。极好地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新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