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的种类及生活习性_第1页
蚊虫的种类及生活习性_第2页
蚊虫的种类及生活习性_第3页
蚊虫的种类及生活习性_第4页
蚊虫的种类及生活习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研究计划 通过搜查资料研究蚊虫的种类及生活习性总结当前常用的环境友好的防制方法。 二、 内容 一 课题来源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时学会查资料的方法。 二 课题背景 : 近年来,蚊媒传播疾病日益严重,研究蚊虫的生活习性及防制方法重新引起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主要当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生物防制;蚊虫媒介驱虫剂避蚊胺 蚊虫是重要的卫生害虫,它不仅刺吸人血,骚扰人类,还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近年来,福建省福州郊区登革热及临省广东乙脑等蚊媒传染病流行。以及疟疾在全球呈回升趋势;登革热不仅在东南亚出现暴发流行,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复燃;1999年以后,西尼罗病毒病开始在北美肆虐。因此,研究蚊虫的生

2、活习性和防制方法引起了医学昆虫界及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广泛关注。在此我将现在的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一、 蚊虫的生态习性 1生活史 蚊虫是完全变态昆虫,它的生活史分4个时期:卵、幼虫、蛹、成蚊。前3个阶段生活在水中,成蚊生活于陆地上(图1) 。雌蚊产卵于水中或潮湿的土壤中,一次产卵十至一二百粒。卵在水中孵化成幼虫,幼虫经4次脱皮变为蛹,蛹羽化变为成蚊。蚊虫从产卵到羽化的时间因种类、温度、营养等因素而异。在适宜温度和环境下,完成一个周期通常需要11-18天左右。卵:雌蚊产卵于水中,有的蚊种(伊蚊)则将卵产在潮湿土壤的表面。卵在水中才能孵化。按蚊、库蚊卵漂浮在水面,干燥后易死亡,伊蚊卵多沉在水底或潮

3、湿泥土中,耐干、寒,在干燥情况下可存活数月或更长时间,故可以卵越冬。蚊虫卵期温度在27时通常是23天,在不同温度中,不同蚊种卵的孵化时间也有差异,如在26温度,淡色库蚊需要2.25天,中华按蚊需要2.66天。 幼虫: 幼虫发育分为龄,从卵孵化的幼虫为龄,脱皮后变成龄幼虫,第3次脱皮变成龄幼虫,再脱一次皮变成蛹。因此幼虫脱4次皮,幼虫在水中发育的时间,因温度不同而异,通常在合适的温度(25 ±1) 中幼虫期为610天。幼虫孳生在水中,无水干燥时很快死亡,蚊幼虫的口器是咀嚼式,幼虫觅食水中的微生物及藻类,幼虫对声和光非常敏感。当幼虫浮于水面时稍有声响和光的变化,幼虫很快便潜入水底,过几分

4、钟后又浮上水面。幼虫在水中藉呼吸管或呼吸孔进行气体交换,如食料缺乏或呼吸管(孔)被水面油膜阻塞,可延缓发育或窒息。最适温度为2025,但有些蚊种的幼虫耐寒力较强可以幼虫越冬,如微小按蚊等。各种蚊虫幼虫对孳生环境有一定选择性,一般可分为4种类型。如:大型静水中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三带喙库蚊等;缓流清水中有微小按蚊等;小型积水中有白纹伊蚊、埃及伊蚊等;污水中有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幼虫等。此外还有少数蚊种有特殊孳生习性,如大劣按蚊喜在遮荫的小积水中。了解蚊虫的孳生场所 是蚊虫防制中治本清源,消除孳生场所的重要依据。 蛹;四龄幼虫脱皮后变成蛹,蛹停止摄食,靠幼虫储存的营养来维持生命。常浮在水面之下,以

5、呼吸角伸出水面进行气体交换,遇惊扰时沉入水底。蛹发育的时间仍依温度而定,在适宜的温度(27 ±1) 时通常23天即可发育成熟并羽化出成虫。蛹的抵抗力较强,在无水的潮湿土壤上仍可羽化为成蚊。蛹对杀虫剂的抗力常是幼虫的数倍至十几倍。 2.成蚊 吸血习性: 雄蚊不吸血,只以吸花蜜、植物汁液等为食,寿命较短,一般不超过3周。雌蚊虽然也吸花蜜、植物汁液,并依靠它们维持生态,但是除了自育性蚊种外,还必须吸食人或动物的血液,才 能使其卵巢发育、产卵,延续后代,寿命较雄蚊长,一般为1-2个月。蚊虫可通过吸血将病原微生物输入动物或人体内。成蚊羽化后24 h即能群舞交配、吸血。各种蚊虫的嗜血习性亦不同,

6、有的嗜吸人血, 如微小按蚊、白纹伊蚊等;有的嗜吸动物血,如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有的则兼吸人血和动物血,如淡色库蚊、致倦库蚊等。嗜吸人血的蚊种,对人类不同血型的嗜叮也有所偏好,如中华按蚊对“B ”型血人 的嗜叮率达43.2% ,而对“A”型、“O”型血人的嗜吸率分别只有18.5%和15.7%。嗜吸人血的蚊种在传病作用上有着重要意义。雌蚊在吸血时间方面,常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栖息场所: 雌蚊吸血后常暂时停息于附近的隐蔽场所,进行血液消化与卵巢发育,其后,有的继续留在室内,有的则飞往他处寻找适宜的栖息场所。蚊虫栖息场所,因蚊种和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可分为4类: 内吸内栖型 我国很多媒介蚊种,它

7、们侵入人房、畜圈和鸡舍内叮刺吸血,并留于室内,消化其血液并发育卵巢,待卵成熟后飞到户外产卵,内吸外栖型 这类蚊虫夜晚进入室内吸血,吸血后作短暂停留或立即飞出室内,到野外栖息,如大劣按蚊和三带喙库蚊为此型蚊虫。 外吸内栖型 有些蚊虫夜晚在室外吸牛血,而在黎明飞入室内栖息,外吸外栖型 它们在野外吸血,并在野外栖息,我国的凶小库蚊、黄色伊蚊等大多数蚊虫属此类型。 在室内栖息的蚊虫喜欢在潮湿的房内、卧室内,尤其是在悬挂汗污的衣物上停留。在野外栖息的蚊虫,常选择桥洞、土穴、灌木丛、草丛、树洞和鼠洞等隐蔽的地方。了解蚊虫的栖息场所对蚊虫的防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季节消长: 蚊虫数量因季节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影

8、响蚊虫季节消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雨量和蚊虫的孳生习性,所以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雨量多,适于蚊虫繁殖,蚊虫密度高。冬季气温过低,不仅不能发育繁殖,而且大批死亡,故密度大减。有些蚊虫虽可不死,但已处于不食不动的蛰眠状态。 越冬: 由于蚊虫对环境条件(温度、日照)的适应性,蚊虫越冬的方式有静止和滞育两种。各种蚊虫越冬形式常也不同,多数蚊种是以雌性成蚊越冬,少数蚊种是以卵或幼虫期的形式越冬,越冬期是蚊虫数量最少、生命最脆弱的一个时期。越冬的雌蚊,在早春气候转暖时,开始飞入人房或畜棚吸血,并栖息在就近室内,产卵亦多选在居民点、畜舍附近的浅水中。故早春第1代幼虫的孳生地,往往就在居民点、畜舍附近;面积较小

9、、幼虫数量少而集中, 且发育缓慢, 因此也是灭蚊的有利时机。 寿命: 蚊虫的寿命受其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关,如果温度、湿度适宜,而且食物充分,其寿命可延长。雄蚊的寿命比雌蚊短,通常可活1-3周,常常交配后不久即死去。雌蚊一生可交配、产卵数次,夏季一般可活1-2个月,越冬雌蚊可活数月之久。了解蚊虫的寿命,对蚊媒病的流行病学和蚊虫防制都有着重要意义。如某种病原体在蚊体内尚未发育成熟而蚊已死亡,则该病则无法传播。二、 蚊虫的防制 人类与蚊虫的斗争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到现在对付蚊虫的手段除了蚊帐、电子蚊香等物理手段外在其他方法主要有杀虫剂和驱避剂两种方式。本文特就这两种方式展开讨论。 杀虫剂 杀虫剂以

10、灭杀蚊虫为目的, 主要施用于物体表面, 如墙面、地板及作物上。在蚊虫防治中, 由于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 造成抗药性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这是化学杀虫剂的弊端。关于化学杀虫剂其他文章已经充分论述了本文不想过多的涉及。近几年一种非常新颖的生物防制方式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蚊媒防制中,对于生物杀虫剂、寄生物、致病体和捕食天敌的利用等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研究,其中,昆虫病原菌和索科线虫被认为在生物防制中最为重要。本文就近年来研究最多的苏云金杆菌在灭蚊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最初发现的几个苏云金杆菌变种或亚种仅对鳞翅目昆虫有高度毒力, 而对蚊幼虫无毒力。蚊虫驱避剂 驱避剂则不直

11、接使蚊虫致死, 其主要功能是防止蚊虫的叮咬, 蚊虫驱避剂避蚊胺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皮肤涂抹, 将驱避剂直接均匀涂抹在裸露的皮肤上, 如手臂, 小腿等; 衣服处理, 用乳剂浸泡衣服, 或直接向其喷雾; 织物处理, 用驱避剂或加入适当载体, 如醇酸树脂、过氧乙烯等来处理编织物; 空间驱避, 将一些具有挥发性的驱避剂通过处理衣领、袖口等, 在人体暴露的部分形成屏障, 达到保护的作用。 个人小结蚊虫驱避剂避蚊胺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皮肤涂抹, 将驱避剂直接均匀涂抹在裸露的皮肤上, 如手臂, 小腿等; 衣服处理,用乳剂浸泡衣服, 或直接向其喷雾; 织物处理, 用驱避剂或加入适当载体, 如醇酸树脂、过氧乙烯等来处理编织物; 空间驱避, 将一些具有挥发性的驱避剂通过处理衣领、袖口等, 在人体暴露的部分形成屏障, 达到保护的作用。 避蚊胺在使用中也存在作用时间短、皮肤用量大、吸收较多等弊端(高静和高申, 2002) , 另外, 避蚊胺的毒副作用也已有报道, 如引起儿童脑病、引起荨麻疹综合症、过敏反应、血压低、心跳降低等因此, 通过天然产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