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区十三五现代农业_第1页
杭州萧山区十三五现代农业_第2页
杭州萧山区十三五现代农业_第3页
杭州萧山区十三五现代农业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杭州市萧山区 “十三五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萧山区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二一六年三月目录一、现实背景1(一)发展基础1(二)发展背景5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发展目标9三、主要任务12(一)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2(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17(三)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19(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1四、重点工程23(一)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23(二)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24(三)现代种业发展工程25(四)设施装备提升工程26(五)智慧农业建设工程27(六)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工程.28(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29(八)农业服务提升工程31五、保障措施31(一)加

2、强组织领导31(二)加强政策保障32(三)加强科技支撑32(四)加强财力保障33(五)深化农村改革33(六)强化法制保障34附表一萧山区 “十三五 ”现代农业重点建设项目汇总表35杭州市萧山区 “十三五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十三五 ”时期是我区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五年, 也是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继续保持农业现代化进程走在全省前列的重要时期。为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根据杭州市萧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一、现实背景(一)发展基础1、农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十二五 ”期间,我

3、区积极实施 “五大农业四化发展 ”战略,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 畜牧、水产、蔬菜、花木和茶果五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农业新兴业态加速发展。农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东北部精品农业区、 中部特色农业区和南部生态农业区的区域化布局。 在 2015 年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综合评价中,我区综合得分以 85.92 分位居全省县 (市/区)第 5 名,连续 3 年列杭州市第 1 名。2、现代农业 “两区 ”建设扎实推进自 2010 年以来,我区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57 个、

4、实施面积16.94 万亩。江东、益农2 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明朗农业等3 个省级主导产业示范区和7 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省级验收命名, 省级验收通过率达到100%。按照 “六个一 ”要求,建成区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和特色农业精品园30 个。现代农业园区的产出效益高出周边地区20%以上,为现代农业建设树立了一批 “可看、可学、可推广、有效益 ”的典型。3、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积极开展国家级、 省级、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和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比重达 62.58%,“国家级南美白对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 ”被国家标准委评为 “全国农业标准化优秀示范区 ”。全区有省级无公害农产品

5、基地 9.9 万亩,绿色食品 49 只。拥有国家驰名商标 8 件;省名牌 19 只、省著名商标 20 件;市名牌 24 只、市著名商标 32 件;萧山萝卜干、萧山白对虾、萧山甲鱼成功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全区农产品质量检测抽查合格率达到 98%以上。4、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发挥浙江省杭州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设施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48 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3 个)、博士后工作站( 1 个)在科技兴农中的作用,开展各类农业科学实践活动,全区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5%和 98%,主推技术普及率90%以上。积极探索适合本区实际的新型农

6、作制度,推广稻鱼生态种养、 稻禽种养轮作、菜 -稻轮作、设施蔬菜周年生产模式以及虾鱼、虾鳖生态混养模式。杭州金达龚老汉特种水产有限公司完成的“中华鳖良种选育及推广 ”项目获 2013 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萧山白对虾、萧山甲鱼、萧山鸡、萧山花木等种子种苗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5、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全区有农业龙头企业238 家,其中国家级2 家、省级13 家、市级 146 家,亿元以上企业37 家, 2015 年实现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产值 285.30 亿元。8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全区拥有区星级以上合作社93 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0 家、省示范社 13 家、市级规范化2

7、6 家。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77 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比率达60.71%,全区土地流转率约55%(含大江东),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面积占承包耕地总面积 61.75%。积极实行 “走出去 ”和 “引进来 ”并举的外向型农业发展战略, 外向型农业取得良好成效,连续十年获省发展外向型农业先进县称号。6、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着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2015 年全区实施测土配方施肥55.2 万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 75%;推广综合防治、绿色防控技术15 万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广泛应用。根据区域环境承载能力,调整畜牧业布局和削减生猪饲养量; 以大中型沼气、

8、 堆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为主,开发绿色能源、优质肥源,实现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广应用水产生态养殖和水体循环利用模式,持续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恢复和保护湘湖、钱塘江、浦阳江等水域的渔业资源、景观环境。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森林覆盖率20.45%。建成的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已成为全省蔬菜病虫绿色防控的示范样板。7、农业基础条件有效改善开展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 沟路林渠配套的农田景观为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地力提升为中心的土壤改良及地力培肥工程, 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居全国153 个现代农业示范区第 12 位,旱涝保收农田面积比率为87.42%,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

9、583。农业作业机械动力水平达75.17%,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2%,设施农业、工厂化育苗与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建成全省农机化示范区。8、公共服务与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在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和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 ”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实现镇街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全覆盖, 其中示范性服务中心4 个。建成并投入运行国家级农业高科技园区、 农业发展大厦、 新农都物流中心三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推进直通式、普惠式气象为农服务。完善农业产业化政策,农业投入不断加大。政策性

10、农业保险扩面工作进一步推进, 建立了生猪保险和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 2015 年全区 13 个险种简单赔付率达到 76%以上。农业融资环境趋于优化, 3 家涉农担保公司、 1 家农业小额贷款公司规范运作,缓解了涉农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 积极推进涉农基金公司发展。总之, “十二五 ”时期,全区农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0.6%,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我区农业发展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资源约束趋紧, 耕地减少趋势不可避免, 特别是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成立后, 农业发展有形空间进一步缩小;

11、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旗舰型农业企业和大品牌缺失、 产业链过短及产品附加值较低,休闲观光农业形式单一、制约因素较多;农业能耗高的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改善,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农业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稳定粮食生产和确保蔬菜等农产品供给的任务艰巨;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压力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农业小而散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还相当突出。破解这些难题,是 “十三五 ”时期“三农 ”工作的重大任务。(二)发展背景1、全党全社会更加重视农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四化”同步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连续 13 年聚焦

12、“三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各级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为农业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政策环境。 全社会关注现代农业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 金融资本、 工商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为现代农业建设开辟了新的支持途径。2、与主城区一体化的加速推进我区是杭州发展的“主引擎”和重要的“增长极” ,随着与主城区一体化的强力推进, 尤其是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实行, 将进一步优化我区创业、 投资环境和公共交通, 促进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变。随着与主城区的深度融合,保障城市供给、提供生态屏障、美丽农村富裕农民为核心任务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就显得尤为迫切。3、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随着创

13、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物联网技术、 智能化设施农业技术、 农机装备信息化技术等加速开发应用,将有效缓解水土资源约束、 生产成本高启的压力;现代育繁种技术加速发展为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提供了保障;农业“创客”不断涌现,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理念和技术进一步普及与应用,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了强大的支撑。4、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 深化改革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随着“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极大释放农村发展活力,激发农民创业动力,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促进家庭经营

14、、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发展,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发展。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种养业、 总部经济加工业、现代农贸物流业和农业农村休闲服务业, 努力构建农业全产业链,全面提升农业生态化、信息化、产业化、组织化、多功能化发展水平,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建设与现代化城市、现代化工业相适应,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

15、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确保农业现代化建设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根据上述指导思想, 我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保障供给、优化发展原则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坚持稳定粮食、突出特色、优化布局,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 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和精品农产品,做强五大特色产业,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农产品供应向数量稳定、结构优化、质量安全转变。2、坚持生态优先、持续发展原则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坚持把农业发展建立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基础上, 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努力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相互协调和统一。3、坚持三产融合、产

16、业链发展原则按照产业链建设要求, 坚持把产业融合、 功能拓展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大力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等多种功能,以现代加工业、现代流通业、休闲服务业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农业的综合服务价值。4、坚持科技兴农、人才强农原则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 发挥区农业创新平台 (中心、站)的作用,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5、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原则坚持把推进改革与创新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17、,努力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民。(二)发展目标围绕发展 “五大农业五化发展 ”的战略目标, 深化提升现代农业“两区 ”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着力培育农业产业集聚区、现代特色农业强镇,推进“三区四镇 ”建设,全面构建 “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先进、融合发展 ”的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城市 “菜篮子 ”产品重要供给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区、 农业多功能开发样板区、农村改革先行区。具体目标如下: 农业产出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56 亿元,年均增长 1.5%;农业总产值

18、95 亿元,年均增长 2.5%,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8%以上,农业服务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 “两区 ”产地全面达到无公害标准, 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率达到90%以上;新增市级以上农产品名牌、著名商标10 只(件),市级以上名牌、著名商标保有量累计达到109 只(件)。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 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的比重达到 8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 80%以上;农产品加工销售产值年均增长 2%;区外建基地 250 万亩以上。 科技支撑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水产、蔬菜、花卉、中药材等农

19、业科技创新平台;主导品种覆盖率达85%以上;建设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基地25 个;农业信息化水平达98%以上。 农业设施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 农业作业机械动力水平达到 80%,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80%以上;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 0.61;设施种植业面积占 14%以上,设施养殖渔业面积占 20%左右,规模畜禽设施养殖占 65%以上。 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标准农田中一等田比重达到25%;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85%以上,统防统治覆盖率60%以上,农村清洁能源、 农作物秸秆和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95%、 97%和 98%以上。表 2-1萧山区 “十三五 ”现代农业发

20、展主要指标类别农业产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态环境指标单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农业增加值亿元主导产业在农业产值中比重%农业休闲观光经营收入亿元粮食总产量万吨农业标准化生产比重%“三品 ”覆盖率%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总体合格率%一等田占标准农田比重%设施种植业面积比重%设施养殖渔业面积比重%畜禽设施养殖比重%农机总动力万千瓦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主导品种覆盖率%农业科技投入增长率%农业科技贡献率%万名农业劳动力拥有农业科技人员数量人年销售额超 1 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家年销售额超 1000 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

21、率%农产品加工率%农村土地流转率%森林覆盖率%平原地区农田林网控制率%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2015 年2020 年84.059552.265688.6 884.415.29.0713.562.5890608098.52 9920.502510.481416.472054.316552.234580.2 800.5830.6170855562658.8123745152060.71805155556520.4521959692.4195506095.49797.598三、主要任务(一)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产业

22、融合、生态循环、优势主导的原则,突出都市农业定位,科学高效配置农业资源要素,进一步优化东北部精品农业区、中部特色农业区和南部生态农业区的区域化布局,着力培育“三区四镇”,即围垦水产、沿江蔬菜、南部山区林特与休闲观光三大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循环农业示范镇、 大学生农业创业示范镇、农业电商示范镇,加快形成生态优良、环境优美、产业优势、产品优质、功能多元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格局。1、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种养业 粮食产业。 全面落实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制,深入实施粮食高产 “百千万 ”创建活动,大力推广以水稻为载体的水旱轮作、粮经轮作、稻田养鱼等新型种养模式,提高种粮综合效益。利用冬闲田和园地、低丘

23、缓坡等旱地发展番薯、马铃薯、大豆、玉米等鲜食型、加工型旱粮作物,以及大麦、小麦、特色小杂粮等旱杂粮生产,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到 2020 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34 万亩、总产量13.5 万吨。 蔬菜产业。我区是杭州市重要的 “菜篮子 ”基地之一,对保障城市供给、稳定物价关系重大,必须切实保证优质、安全、营养蔬菜的周年供应。 按照杭州市萧山区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大 “北菜南移 ”实施力度,高标准建设市区两级保障型和速生型叶菜生产功能区, 稳定加工蔬菜基地, 积极推进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到 2020 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 40 万亩左右,总产量 120 万吨。 畜牧产业。认真落实禁养

24、、限养区域规划,调整优化畜牧业的区域结构、 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 构建生态养殖与环境承载相适应的现代畜牧产业格局。 大力推进畜禽生态化、 设施化规模养殖,加快生猪产业减量提质,积极发展萧山鸡、钱江媒鸭、蜂等区域优势品种, 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做强现代畜禽种业。到 2020 年,全区生猪年存栏量控制在45 万头以下,家禽年出栏 500 万只,蜂饲养量 2.5 万箱,畜禽种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 8%。 水产产业。 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 实行池塘生态养殖、江湖增殖放流洁水养殖、稻鱼共生生态养殖。巩固提升虾、鳖、钱塘江土著鱼类等优势养殖品种,加大实施健康养殖与养殖尾水循环处理技

25、术, 加快推进设施渔业发展, 重点实施智能温室、设施大棚,推广应用水槽式流水分级分茬养殖技术,提高集约化养殖水平, 缓解养殖水面不断减少的影响。 到 2020 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 10 万亩,水产品总产量 4 万吨,其中名特优水产品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 85%左右。 茶果产业。 以老茶园改种换植为重点, 进一步推广龙井43、乌牛早、白茶、黄叶早等早茶良种,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的茶叶现代园建设。 加强茶叶采摘和炒制标准化技术推广应用,发挥萧山茶叶经销商优势,加大 “湘湖龙井 ”统一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到 2020 年,力争实现茶叶产值1 亿元。加快水果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水果产业向设施化、

26、高端化、精品化发展,重点围绕创意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南片 “民宿经济 ”发展,加快特色水果精品(现代)园建设,实现四季有鲜果可采摘品尝。到 2020 年,全区水果面积 4 万亩,产值达到 2.5 亿元。 花木产业。 积极引导花木产业有序发展, 控制地载苗木生产规模,推广应用穴盘育苗、容器育苗、苗木造型等技术,开展高档花卉品种的开发、 引进和推广, 鼓励发展高档盆花盆景等园艺产业,建设园艺科创园。到 2020 年,花木面积稳定在 15 万亩,产值达到 20 亿元。2、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工业把握世界先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方向, 加快推动以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构建 “农工贸一体化、

27、产加销一条龙 ”的现代农业产业链,着力改善农产品终端形态,不断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 做强农业龙头企业。 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兼并、 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加快推进萧山萝卜干、萧山白对虾、萧山甲鱼集团组建。 促进符合条件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上市进度,增强企业发展实力。引导、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革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工艺、设备和包装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生产效率和环保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加强国际合作、 开拓国际市场, 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完整产业链、 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规模化、 集团化行业领军企业, 带动我区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

28、展。 到 2020 年,农产品加工销售产值达到 315 亿元以上; 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量超180 家,其中省级以上18 家;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45 家,十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 家,农业企业集团 20家,上市农业企业1 家,上市培育对象5 家。 加快发展农业总部经济。发挥农业发展大厦平台作用,集聚一批市场前景好、 发展潜力大、 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 “内强总部、外建基地 ”的农业总部经济模式,使其成为萧山现代农业的一个标志性窗口。 以农业电商和科研为重点, 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等, 探索以服务外包形式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培训、策划、营销等服务,力争搭建

29、起一个集电子商务、科技研发、品牌策划、推广展示等为一体的区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加快农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 鼓励农业企业到省内外乃至国外建基地、办企业,拓展我区农业发展空间。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农业招商引资、 招才引智、 招大引强,积极引进项目好、 品牌优、前景广的农业企业总部和农业企业入驻农业发展大厦、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农业种养、加工、流通和休闲观光等发展水平。3、积极发展现代农贸物流业坚持以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为重点, 创新流通方式, 培育新型流通业态,加快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积极推动蔬菜、花木、粮油、茶果、苗禽等农产品专业市场转型升级,依托新农都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搞活农产品流通

30、。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冷链物流,开展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建设,推进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延伸价值链。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以及社区直销店建设。加快 “电商换市 ”步伐,进一步完善区级农业电商服务平台萧山区农业电子商务孵化园的功能与设施, 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电子商务企业入驻阿里巴巴萧山特产馆,探索 “网订店取 ”、“网订店送 ”等新型配送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积极组织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参加省市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贸易洽淡会等产销对接活动,举办网上农博会、年货节等展销及节庆活动, 提高萧山农产品的

31、知名度、扩大其销售半径。4、加快发展农业农村休闲服务业把握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的新趋势, 发挥大都市副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以 “文明幸福萧山游 ·休闲旅游新天堂 ”为主题,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 依托农业产业特色和优势以及新农村建设成果, 收集整理挖掘乡土民俗文化, 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做大做强农业休闲观光产业。 积极稳妥推进农业园区景观化建设,拓展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国家、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以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相结合, 努力将 “两区 ”建设成为既有经济价值又有旅游价值的特色种植养殖业基地。 加快南片各镇和闻堰街道、 湘湖为重点的

32、民宿经济发展,积极推动民宿经济与当地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基地、 农产品加工业和传统手工艺制造业联动,丰富休闲内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到2020 年末,全区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创建区级以上各类休闲服务点50 家,农业休闲观光经营收入达5.2 亿元。(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 “舌尖上的安全”、“舌尖上的美味 ”,农业必须由 “生产导向 ”向 “消费导向 ”转变,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 强势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品质上乘。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区为起点, 进一步制(修)订农业地

33、方标准(规范) ,努力实现我区特色农产品生产有标可依。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蔬菜、粮油、水果、茶叶、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和模式图入企(社、场)入户全覆盖,全面建立生产记录、投入品使用记录和产品销售记录等制度。积极实施国家省、市、区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加快建设一批统一供种供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管理、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实现农业 “两区 ”、“菜篮子 ”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覆盖。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 GAP、GMP、HACCP 、ISO9000、 ISO14000

34、 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使企业成为标准制定和实施的主体。到 2020 年,创建区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30 个以上, “三品 ”认证总数达 80 个以上,食用农产品 “三品 ”面积占种养殖面积的 90%以上。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全面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畜禽屠宰企业、农产品收贮运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第一责任。 积极开展 “绿剑 ”系列行动,加强对农资经营单位和农业投入品的专项整治, 建立和完善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平台,完善农资质量安全责任追溯体系,保障农资产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

35、治力度,将控肥、控药、控添加剂等技术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重大措施予以推广。加快农产品生产企业、农资经营单位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建立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鼓励 “三品一标 ”企业和有一定规模与基础的生产主体应用二维码、无公害防伪标识等,实现全区主要种植业、水产和畜牧生产的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和 “三品一标 ”生产主体全覆盖,其中二维码追溯 100 家。 “十三五 ”期间,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 99%以上,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区重大植物疫病防控率达到 100%,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达到 100%,农产

36、品质量安全追溯率达到 100%。3、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以创建国家、省、市名牌产品和开展 “三品一标 ”认证为重点,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通过商标注册、质量管理、品牌培育、文化挖掘和科技创新等手段,创建自主品牌, 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积极引导同类农产品生产者联合培育区域农产品知名品牌,重点提升 “萧山萝卜干 ”、“萧山白对虾 ”、 “萧山甲鱼 ”三大公共品牌形象,增创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以互联网、电视台、报刊等为平台,构筑品牌农产品宣传网络,扩大品牌农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到2020 年,全区拥有国家驰名商标 8 件以上,省名牌 19 只、省著名商标

37、 22 件以上,市名牌 26 只、市著名商标 34 件。(三)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遵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推广新型种养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建立完善产业布局生态、资源利用高效、 生产清洁安全、 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切实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实现 “一控两减四基本 ”目标,努力将我区打造成全省农业生态文明示范区。1、构建农业生态良性循环体系总结提炼全省首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 放大示范效应,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以农业 “两区 ”为重点,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粮经(水旱)轮作、间作套种、种养结合等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

38、形成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相互依存、 相互融合、物质多级循环的产业结构。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主体,创建生态农场、生态农庄和生态企业,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等途径,实现主体小循环。以镇街为重点,创建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通过沼气工程、沼液配送、农业废弃物收集加工处理等节点建设,构建种养平衡、产业融合、物质循环的区域中循环。以全区为整体,统筹布局农业产业以及废弃物回收利用企业、 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 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 有机肥加工企业等配套服务设施, 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实现全区大循环, 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2、构建清洁化生产经营体系多层面采用节地、节

39、水、节肥、节药、节能等措施,减少农业资源消耗。广泛应用喷灌滴灌、肥水同灌等设施和低耗能、高效率农机具。 扎实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加快推进有机肥、专用配方肥和新型肥料应用,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高效农药替代,提高肥、药利用率,实现化肥、农药减量。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模式,开展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广畜禽养殖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固液分离和环保工艺等清洁生产技术,加大环保型饲料、兽药、鱼药应用,促进健康养殖。因地制宜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堆沤腐熟、青贮氨化、栽培食用菌、清洁能源利用、压缩制板(块、颗粒)等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综合利用技术,通过综合利用

40、促进秸秆禁烧。 完善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回收处置机制。鼓励发展以有机肥加工、 沼气发电、 农作物秸秆和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生态循环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到 2020 年,化肥、农药使用量各减少10%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到9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萧山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为 “四化同步 ”发展提供坚实保障。1、加强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优先将交通沿线、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蔬菜基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

41、实行永久保护。 按照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要求,实施 “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 ”和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增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工程、生物、农艺综合改良措施并举,消除低产障碍,提高土壤肥力。开展农业“两区 ”土壤污染摸底调查,对重度污染区域, 及时调整建设规划; 对土壤污染较重区域,加强产地安全监管, 科学合理调整适宜种植品种。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遏制工矿企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 建立农业 “两区 ”土壤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奠定耕地基础。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示范镇、 示范村、示范方创建为抓手

42、的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开展农业 “两区 ”灌排河沟、灌排泵闸、小型水源及田间沟渠等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完善农田灌排体系, 形成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提升农田水利保障能力。加强南部山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小流域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完善田间道路, 加强特色林果基地林间道路建设,促进林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加快气象农业试验站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积极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 发挥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确保农田基础设施持续发挥作用。到 2020年末,全

43、区旱涝保收面积占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 95%,农业 “两区”内骨干灌排渠系建筑物的配套率达到 100%,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3、着力优化森林生态环境以平原绿化和森林生态公益林质量提升为重点,继续实施沿海基干林带、农田林网、森林村镇创建、通道绿化、生态公益林提质等工程,扎实推进 “四边三化 ”工作,构建起森林屏障体系化、干线通道生态化、 城镇村庄森林化的绿化建设体系,基本形成以沿海沿江生态防护林和绿色通道为框架,以城镇绿化、 村庄绿化为主体,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为嵌点,四旁绿化相配套的平原绿化生态体系,森林在释氧固碳、涵养水源、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生态保

44、障能力显著提高。 到 2020 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 21%以上,平原地区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6%以上;新创建森林城镇6 个、森林村庄60 个;建设骨干林道 200 公里、林道支路 100 公里。四、重点工程(一)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通过统筹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和“米袋子工程 ”、标准农田质量提升等项目资金,开展省、 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 加强已建成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保护、提升与管理,确保已建成功能区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设施更完善。贯彻落实省、 市关于加快发展旱粮生产的意见,积极推进旱粮生产功能区和旱粮生产示范

45、基地建设。加快水稻育秧中心、 稻麦烘干中心、鲜食旱粮贮运加工中心等建设,继续推进粮油作物统一供种供秧、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应用;以鲜食旱粮播种移栽、采收为重点,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机械,努力实现 “机器换人 ”,提高粮食生产经营效益。 “十三五 ”期间,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 3 万亩,提前 1 年即 2017 年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区 22 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 3 万亩;新建旱粮生产功能区 2万亩;建成育秧中心18 个、稻麦烘干中心14 个、鲜食旱粮贮运加工中心 3 个;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二)现代农业园区提升工程围绕发展总部农业、强队农业、精品农业、休闲农业和服务

46、农业等五大农业的战略目标,提升现代农业生态化、科技化、产业化、组织化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争取早日进入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行列。 在巩固、深化“十二五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基础上,通过集聚要素、融合产业、科技驱动、创新机制、增强辐射,按照省“两区”建设的新要求,着力推进 “三区四镇 ”建设。 “三区 ”即培育围垦水产、南片蔬菜、南部山区林特与休闲观光三大农业产业集聚区;“四镇 ”即培育四大农业强镇(示范镇),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强镇、循环农业示范镇、大学生创业农业示范镇和农业电商示范镇(街)建设。继续推进区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优先扶持农业企业依托产业优势开展南片8 镇

47、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合发展,提升山区现代农业发展层次。(三)现代种业发展工程重点培育粮油、蔬菜、水产、花卉苗木、畜禽产业的种业发展,进一步构建引、育、繁、推、销良种产业体系。 建设粮油种子繁育基地。建立 2000 亩标准化、 规模化、集约化的粮油种子生产基地,其中区内良种生产基地1500 亩,省外良种生产基地 500 亩,年生产种子 70 万公斤。加大对良种生产基地投入,不断改善生产条件,保障基础设施配套;利用异地气候条件建立大豆、玉米、马铃薯等良种繁育基地,不断扩大种源,提高供种能力。 建设育苗基地。建设提升水稻年供秧能力2000 亩以上的工厂化育秧中心 18 个

48、,年供秧能力 3 万亩以上;建设蔬菜瓜果年供苗能力 2000 亩以上的工厂化育苗中心 5 个,年供苗能力2 万亩以上, 实现瓜菜现代新型穴盘育苗技术应用率达到50%以上,瓜菜商品苗应用率达到 25%以上;建立绿化苗木新品种引进繁育基地 1 个、花卉工厂化育苗企业 1 个、茶果良种苗圃 1 个和铁皮石斛组培育苗中心 1 个;建设 5 家甲鱼和鲈鱼水产良种场,15 家南美白对虾等水产优质规模化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国家级水产良种场2 家、省级良种场与规模化优质种苗繁育基地5 家;深化推进畜禽良种提升改造工程建设2 家,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1 家,巩固提升蜂、 钱江媒鸭、萧山鸡等畜禽良种场。 加强新品种引进推广。 引进国内外农林牧渔及名贵花卉等各类种子种苗新品种,每年引进粮油、蔬菜新品种不少于60只,示范推广新优品种 25 只以上,建立新品种试验基地2 个,在优势产区建立新优品种展示示范基地15 个。建设南美白对虾、甲鱼、黑鱼等 10 个水产良种良法示范点,以育苗场为主体,开发、引进、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