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成都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_第1页
总论-成都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_第2页
总论-成都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_第3页
总论-成都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教案教学章节与学时安排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要求提示教学主要内容2 学时/ 单元 40分钟/ 学时 (80 分钟)总论 第一章 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一节 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一、原始社会药物知识的起源20 分钟二、奴隶社会药学知识的积累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二节 中药学的发展随唐宋金元时期60 分钟明朝 - 清朝 - 民国 - 新中国成立本单元以网络课堂讲授为主。 在涉及到已经学习过的相关知识时,可通过思考、回忆的方式前后联系进行学习。了解中药学的发展概况,重点了解各个时期主要本草代表著作及本草学术思想发展的特点。总论 第一章中药与中药学第一节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1

2、原始社会药物知识的起源2奴隶社会药学知识的积第二节中药学的发展1. 秦汉时期 神农本草经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3. 隋唐时期新修本草本草拾遗4. 宋、金元时期宋代证类本草及主要官修本草金元时期 : 药性归经与升降浮沉理论的发展5. 明代 本草纲目6.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教学主要内容重点提示难点思考题7. 民国时期 中药学讲义 中药词典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科分化教材 / 辞书 / 大型参考书注意网络课件中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想的发展、代表性本草著作的特点以及重大贡献的提示。通过对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的介绍,对不同历史时期中药的应用、基本理论的认识及学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概况的介绍

3、,以了解中药在各个历史时期,为防治疾病,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重点: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代表著作的作者、成书年代、基本内容及贡献。难点注意区别本草拾遗与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等。1.历代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本草学著作有哪些?2.首先采用图文对照方式编写的本草著作是哪部?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教案教学章节与学时安排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要求提示2 学时/ 单元40 分钟/ 学时 (80 分钟)第二章 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和贮存第一节 中药的品种40分钟第二节 中药的产地第三节 中药的采集40分钟第四节中药贮存本单元以网络课堂

4、讲授为主。在涉及到已经学习过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时,可通过思考、回忆方式前后联系进行复习。1. 了解重要品种来源、 产地、采集、贮存与中药临床效应的关系;植物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贮存对药材质量的影响;炮制的含义。2. 熟悉道地药材的含义, 重要道地药材品种, 正确对待道地药材的态度。要点第二章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和贮存1.介绍一味药物具有多个品种第一节 中药的品种2.中药材的品种不同 - 药效有差异3.中药品种对临床 / 科研的影响1.产地不同的药材质量不同第二节 中药的产地2.道地药材含义 / 确定依据3.药材的多道地性及可变性1.采收时节影响药材质量与临床效应第三节 中药的采集2. 植物

5、药根据药用部位确定采收时节3.特殊用药部位的采收1.贮存过程中影响药材质量重点提示难点第四节中药的贮存2. 保证药材质量的措施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贮存对中药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临床效应(安全性与有效性) 。1. 注意理解一味中药源于多个品种,其临床效应的差异。2. 注意理解中药材中一药的多道地性。1.中药道地药材的含义是什么? 道地药材的地域性是否一成不变 ?2.中药采集季节与药效有何关系?请举例加以说明?3.中药材中哪些药材适合花蕾时采收?4.哪些药材幼果入药 ?5.哪些因素会影响中药材的贮存?思考题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教案教学章节与学时安排2 学时 / 本单元 40 分钟

6、/学时 (80 分钟)第三章中药的炮制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40 分钟第二节炮制的方法第四章中药的作用第一节中药的基本作用40 分钟第二节中药的功效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要求提示教学主要内容本单元以网络课堂讲授为主。在涉及到已经学习过的相关基本理论知识时,可通过思考、回忆方式进行复习。1.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以及水飞、炙、炒、煅、煨、淬等主要炮制方法的含义。2. 了解中药的其他制法;了解中药作用、功效的含义以及功效的分类。要点第三章中药的炮制1. 炮制的含义与目的中药的炮制水制法水飞2. 炮制方法火制法煅 / 煨/ 炒 / 炙3.特殊制法水火共制法淬第四章中药的作用第一节中药的基本作用医疗作用(功效

7、)利中药作用的含义不良作用(毒副作用)害第二节 中药的功效一、含义教学主要内容重点提示难 点思考题治疗功效二、分类中药功效保健(预防 / 养生)功效中药炮制的目的及水飞、炙、炒、煅、煨、淬等主要炮制方法的含义。用同一种辅料炮制中药材, 所达到的目的可是多种。 如同是用醋制,对有的药物而言是解毒,而对有的药而言则是增效。1.中药炮制的含义是什么 ?请举例简述炮制的主要目的。2. 炮制方法中水飞、炙、煨、煅、淬含义是什么?3.中药的作用与中药的功效区别点在哪里?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教案教学章节与学时安排2 学时/本单元40 分钟/学时 (80 分钟)第五章 中药的性能第一节四性第二节五味40

8、分钟第三节归 经第四节升降浮沉40 分钟第五节毒性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要求提示教学主要内容本单元以网络课堂讲授为主。 在涉及到已经学习过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时,可通过思考、回忆方式进行学习。1. 掌握中药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的含义;掌握五味的作用特点;掌握四性、五味、归经的确定依据及临床意义;掌握影响毒性以及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2. 了解正确对待毒性的态度。要点第五章中药性能1. 中药性能的含义(1)四气(寒热作用性质)(2)五味(辛甘酸苦咸)2. 中药性能包括内容 (3) 归经(作用部位)(4)升降浮沉(作用趋向)(5)毒性(伤害性)1. 含义寒热温凉第一节 四性 2. 确定依据

9、3. 临床意义教学主要内 容1.含义:辛甘酸(涩)苦咸(淡)第二节五味 2. 与作用的关系各种味的作用特点3. 确定依据4. 临床意义1.含义作用部位 / 范围第三节归经 2. 确定依据3. 临床意义1. 含义作用趋势第四节 升降浮沉 2. 确定依据3. 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4. 临床意义1. 含义药物对机体的伤害性 - 药物的安全性第五节 毒性 2. 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3. 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重点提示难点1. 四性所反映的中药药性特点、判定依据及指导临床的意义。2. 五味的作用特点、临床意义。3. 归经所反映的中药药性特点、判定依据及临床指导意义。4. 影响中药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3. 中

10、药毒性的含义,影响毒性的因素以及正确对待毒性。1. 对中药性能中的五味与中药材性状中实际滋味的联系与区别。2. 对中药四性、三性的认识。3. 归经理论判定依据有依据主要依据脏腑辨证, 亦有依据经络/ 六经辨证;而脏腑辨证时所涉及的脏腑,当区别于西医的解剖部位,应当加以注意。4. 注意中药毒性历来有两种认识,即毒性的特殊性与普遍性。1.中药性能的含义是什么 ?2.中药性能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什么是中药的四气 ? 四气确定依据及临床意义分别什么?4.中药性能的五味各有哪些作用特点? 与药材性状有何区别?5.什么是中药的归经 ? 归经确定依据是什么 ?6.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影响毒性

11、的因素有哪些 ?8.正确对待中药毒性的态度是什么?思考题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教案2 学时/ 单元 40分钟/ 学时 (80 分钟)第六章中药的应用教学章节与学时安排第一节中药的配伍第二节用药禁忌第三节中药的剂量第四节中药的用法40 分钟40 分钟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要求提示教学主要内 容本单元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涉及到已经学习过的中医基本理论知识时,可通过思考、回忆方式进行复习。1. 掌握中药的配伍目的,中药的配伍七情、七情配伍的临床意义中药配伍的含义等内容;掌握确定剂量的依据;掌握中药特殊的煎煮要求和服药方法;掌握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2. 熟悉正确对待十八反、十九畏的态度。熟悉汤剂的煎煮方法

12、;妊娠用药禁忌的一般原则。3. 了解中药配伍、中药剂量、病证用药禁忌、妊娠用药禁忌、配伍禁忌及食忌的含义;了解中药的给药途径和剂型对疗效的影响;了解中药剂量的含义以及中药不同给药途径和剂型对疗效的影响。要点第六章中药的应用第一节中药的配伍目的1. 中药配伍 含义七情配伍的内容中药的配伍2.七情配伍关系中“各情”的含义3. 七情配伍关系的临床意义及相对性教学主要内容重点难点思考题第二节用药禁忌1.病证用药禁忌2. 妊娠用药禁忌用药禁忌 3.配伍禁忌十八反 / 十九畏4.服药食忌1.剂量的含义 ( 单味药 / 相对量 / 实际量 )第三节 中药的剂量 2.计量单位 (重量/容量)3.确定用量的依据 ( 药物 / 应用 / 患者 )第四节中药的用法1.给药途径中药的用法2. 应用形式3.汤剂的煎煮方法4.服药方法1. 中药七情配伍中各情的含义, 临床选择与避忌的配伍关系。2. 确定中药用量的依据。3. 配伍禁忌十八反和十九畏包括的内容;妊娠用药禁忌。4. 中药特殊的煎煮要求与服药方法1. 中药七情配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