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四号沟铅多金属矿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成矿类型初探 学习中心: 内蒙古函授站 学 号: 90F29091005 姓 名: 刘红杰 专 业: 资源勘查 指导教师: 袁英涛 2011 年 3 月 15 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资源勘查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四号沟铅多金属矿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成矿类型初探 指导教师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
2、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指导教师结论: (合格、不合格)指导教师姓名所在单位指导时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资源勘查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四号沟铅多金属矿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成矿类型初探 评阅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毕业设计(论文)评阅
3、成绩 (百分制): 评阅结论: (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评阅人姓名所在单位评阅时间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四号沟铅多金属矿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成矿类型初探,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 日期:20 年 月 日摘 要在内蒙古阿尔山市四
4、号沟地区通过开展地质、物化探、工程揭露等综合手段进行找矿,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并重点通过物化探异常查证工作发现了铅锌矿化点两处、铅锌蚀变带一处,迅速确定了找矿靶区,查明了异常原因,使找矿效率明显提高。该矿区的发现对森林基岩零星出露区的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意义。阿尔山四号沟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丘陵-中高山区,地表覆盖严重,基岩出露零星,单纯采用地质、化探工作往往找矿效果不明显,尤其对隐伏矿体的发现效果不佳,本文以阿尔山市四号沟铅锌矿体的发现为例,通过地质、物化探、槽探揭露等综合方法阑述了对森林覆盖区的找矿成效。关键词:1、地质; 2、物化探特征;3、异常查证;4、零星出露 5、热液型 目 录一、异常查
5、证区概况1(一)自然地理概况1(二)查证区地质概况1(三)异常特征4(四)异常的野外初步踏勘8二、异常的详查工作9(一)地质调查9(二)土壤剖面9(三)岩石剖面9(四)高精度磁法剖面9(五)激电中梯剖面测量10三、 槽探工程验证工作11四、 矿床成因探讨13五、结论14致 谢15一、异常查证区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测区地处高寒山区,属典型的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常年受蒙古西北部高气压控制,寒暑变化悬殊。冬季酷寒漫长,夏季燥热短暂,日温差变化大。区内大面积森林覆盖区,特点是多雨、多雪、潮湿、空气湿润。一年四季多风,以西风和西北风为主,平均风速为3.2米/秒。测区年平均气温为-3左右,最低气温-47.
6、4,最高气温3027。年降水量一般为500毫米左右,年降水多集中在68月,气候较为潮湿。蒸发量普遍大于降水量18倍,以410月份最显著,平均达204.95毫米。全年冰冻期与霜期长达78个月,降雪从九月末开始直到翌年四月,年降雪量一般在35-40毫米。测区由于森林、沼泽覆盖,以化学风化为主,物理风化次之。测区位于洮尔河、哈拉哈河和伊敏河三大水系的上游,常年流水,水系切割较为强烈,在河流两侧及大小沟谷中几乎全部沼化。该区植物生长条件良好,植被普遍发育,以草本为主,发育有部分次生林及灌木等,除草本外以松树、桦树等遍布山野,致使基岩出露不良。腐植质、沼泽发育为该区的显著特征。测区地处大兴安岭中段主峰,
7、为丘陵中高山区,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1500m以上,最高海拔1606m,最低553m,相对高差一般为200500m。区内基本为森林覆盖区,基岩露头少而零星,给野外施工带来极大困难。(二)查证区地质概况工作区区域地处东乌旗-梨子山-鄂伦春华力西、燕山期铁、锌、钨、金、铅三级成矿带上。区域构造位置处于蒙古弧形构造的东翼与新华夏系大兴安岭第三巨型隆起带斜接部位。(见图1),存在的构造体系有蒙古弧形构造、区域纬向构造、新华夏构造及北东向构造等测区蒙古弧形构造,由一系列走向北东北东东向褶皱,断裂及其有成因联系的共轭扭性断裂,张性断裂组成。主要分布于测区西北角哈达南沟一带。测区区域纬向构造带的形成晚于蒙
8、古弧形构造,持续时间长,其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由北向南可划分为四个断裂带:哈布气河断裂带;阿尔山好森沟东西向断裂带;牛汾台头道河子断裂带;五岔沟西口明水断裂带。褶皱构造主要有:青石砬子向斜,小东沟林场背斜,架子山背斜、向斜石褶皱群等,此外尚有天池棋盘格式构造等。图1 四号沟铅多金属矿区地质概况1、地层(1)侏罗系:测区仅见有侏罗系上统,是一套酸性中酸性火山岩系,在测区广泛发育,遍布全区。可分为满克头鄂博组(J3mk)、玛尼吐组(J3mn)和白音高老组(J3b)。、满克头鄂博组(J3mk):该组地层不整合于林西组(P2l)之上,被玛尼吐组(J3mn)整合覆盖。主要分布于测区东部,在西部有零星出露
9、。由一套灰白色灰紫色流纹质或英安质的晶屑凝灰岩、熔岩、角砾岩组成。、玛尼吐组(J3mn):整合于满克头鄂博组(J3mk)之上,白音高老组(J3b)之下的中性火山熔岩。其下为满克头鄂博组(J3mk)以安山岩大量出现为界,其上以酸性火山岩大量出现与白音高老组(J3b)分界。主要岩性以紫色为特征的中性熔岩及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的酸性流纹岩,凝灰岩和正长沉积的碎屑岩。主要分布于测区东南部哈蟆沟林场一带。、白音高老组(J3b):该组地层整合在玛尼吐组(J3mn)中性火山岩之上,被白垩系上统梅勒图组(K1m )中基性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全测区分布最为广泛,在其岩性以酸性火山碎屑岩、熔岩为主。按其沉积
10、、喷发旋回及岩性组合,可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其下部为灰白色灰紫色酸性晶屑凝灰岩,角砾凝灰岩夹少量凝灰岩、砂岩、砾岩,底部普遍发育一套紫色砾岩或凝灰角砾岩;中部为灰灰紫色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流纹岩,局部有少量黑曜岩、松脂岩、安山岩等;上部为灰灰紫色英安质晶屑凝灰岩,集块岩及少量的砂砾岩。(2)中部少量出露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P1ds)陆相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地层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为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测区中部和西北部有燕山早期花岗岩及华力西闪长岩侵入。(3)上第三系玄武岩(N2w),分布于测区西南向,呈条带状,西南部第四系发育。2、岩浆岩区内岩浆岩出露较为广泛,其主要为燕
11、山早期侵入岩(J)和海西晚期侵入岩(P),燕山早期侵入岩岩性以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为主,海西晚期侵入岩以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为主。海西晚期侵入岩(P)本期岩浆活动微弱,岩石类型较少。分布在古生界地层展布区。由于中生代及新生代火山岩的大面积覆盖和侏罗纪花岗岩的吞蚀,致使本期的侵入岩体出露少而零散。发现本期有闪长岩和花岗岩两种岩石类型。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主要出露于申请区东南二道河子南侧一带,沿近南北向分布,面积约32Km。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主要出露于申请区内北西部及申请区外北部,多呈不规则零散分布。燕山早期侵入岩(J)为区内岩浆侵入活动时期最强烈的,分布范围较广。岩性为闪长岩,钾长花岗岩、二长花
12、岗岩,前者分布较少,其侵入大石寨组和玛尼吐组,与钾长花岗岩断层接触,后者沿北北西向呈带状展布。此外,测区尚分布有北东向、北东东向、北西向及近东西向的花岗斑岩脉。主要有辉长岩岩脉、石英脉、闪长玢岩脉、二长斑岩脉、岩脉等。3、构造火山口位于四号沟,为一破火山口,满克头鄂博组(J3mk)、白音高老组(J3b)均由该火山口喷出,以四号沟北侧环形展布的满克头鄂博组、白音高老组为证,满克头鄂博组(J3mk)围绕其大面积分布,可能也与该火山机构有关。火山喷发的基底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及二叠纪闪长岩。火山机构内放射状断裂可见5条以上,以四号沟为中心呈放射状展布,具明显的继承性活动特征,表现为沿断裂破碎
13、带被动就位的中生代侵入岩边缘断裂再次活动,形成大型构造破碎带或大型沟谷,沿断裂带或次级断裂有后期花岗岩脉、闪长玢岩脉等贯入,在四号沟北侧,由于北北东向放射状断裂的多期活动,导致侏罗纪花岗岩岩株被切,形成位移约100m 。在四号沟东侧有环形分布的侏罗纪侵入岩沿环状断裂被动就位,由于断裂的多期活动性,该侵入岩东缘与大石寨组及二叠纪闪长岩呈断层接触。测区北东向正断层和北西向正断层为成矿提供了通道和场所,下二叠统地层与上侏罗统具有丰富的成矿物质基础,燕山早期酸性侵入体为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和富集提供了必须的热源和热液。为本区铅锌矿成因提供了理论基础。(三)异常特征1、1:20万区域化异常特征:主要位于
14、侏罗纪(燕山早期)花岗岩体与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J3b)接触带上。部分位于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P1ds)地层或断裂破碎带中。异常多呈北东向似椭圆状分布,个别呈近东西向。当异常分布于侏罗纪(燕山早期)花岗岩体与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J3b)接触带时,异常组分中常伴有W、Sn、Mo、Bi、U、Y、Li、La、Th、r等中高温热液元素及亲花岗岩类稀有稀土放射性特征元素。当异常分布于侏罗纪(燕山早期)花岗岩体与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P1ds)地层接触带时,异常组分中常伴Cr、Co、Hi、V、Fe2O3、CaO、MgO等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的特征元素,其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的特征元素可能来自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
15、P1ds)地层中。估认为该类异常的形成与高中温热液及断裂活动有关。区内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P1ds )具有丰富的成矿物质基础,侏罗纪(燕山早期)侵入岩提供了丰富的热源和热液,使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P1ds )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而形成矿(化)蚀变。因此可见该区地质成矿条件十分有利,从异常规模,元素组合及矿化特征来看,在区内寻找铜、铅、锌、银、钼等多金属矿产具有良好前景。该综合元素(Hs11乙2)异常带沿北北东向,呈宽带状分布,长16.5Km、宽4.5-7.5Km。异常元素以Pb、Zn 、Ag等为主,其次有W、Bi、Mo、等(见下表),异常元素组合复杂,浓集中心明显,规模较大。异常处于侏罗系地层
16、与侏罗纪花岗岩、闪长岩接触带上。岩浆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热源和热流体,促进了金属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富集。断裂构造(北北东向)为含矿热液运移和富集、沉淀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场所。据120万区调资料,异常区内黄铁矿化较为普遍,并伴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磁铁矿化及萤石化,金属量加密采样分析认为,铅锌异常主要由花岗岩及酸性火山岩局部矿化引起。推测该异常与侏罗纪侵入岩关系密切,是寻找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Pb、Ag、Zn、Mo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段,属矿致异常。元 素PbAgCdZnWFBiP面 积52282024812128形 状不规则条带椭圆不规则椭圆椭圆圆椭圆最高值92.1277.001834246.1
17、03.41527.002.561332平均值66.8199.711056211.203.4522.671.811270衬 度1.341.331.761.411.131.051.811.27规 模69.4737.2735.1833.799.0612.5421.7210.16元 素MnVZrLaThMoAs面 积1643212444形 状椭圆圆不规则椭圆圆椭圆椭圆最高值264987.729149.6021.68.8616.8平均值232587.727546.821.68.8616.8衬 度1.161.101.101.171.081.111.12规 模18.614.3835.1714.044.324
18、.434.48Hs11乙2异常元素特征值一览表 表1-1 2、1:5万土壤测量综合元素异常特征通过对整幅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异常16个,经过异常评序筛选认为四号沟异常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四号沟异常面积约60Km2,呈椭圆形,走向东北,(见图2剖析图)与北东向构造相吻合,异常区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即从测区的南西北东方向,元素组合由W、Bi、MoPb、Zn、Ag,表现出从高中温热液中温热液作用的地球化学特点。异常强度高,规模大,浓集中心明显。具有典型的中高温热液成矿元素组合特点。异常走向受北西向和北东向断层双重控制,其中北东向断层是容矿构造,为成矿热液提供场所和空间,北西向断层是导矿构
19、造。从异常形态和走向来看,构造对矿体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从异常规模,元素组合及矿化特征来看,在区内寻找铅、锌、银、钼等多金属矿产具有良好的前景。图1-1 四号沟铅多金属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剖析图四号沟1:5万土壤测量异常元素特征值一览表 表2-1元 素 样 品 /件 平 均 值 最 高 值 衬 度 规 模 Pb 346 55.2 855.4 1.84 62.7Zn 241 154.1 522.7 1.54 35.72Cu 82 16.59 57.45 1.38 7.3Ag 229 0.152 2.378 1.9 38.4W 173 5.14 16.92 1.3 22.1Sn 93 4.1 11.5
20、2 1.37 12.6Mo 165 3.23 18 1.62 26.41Bi 204 1.1 9.5 1.83 36.97As 62 19.3 63.72 1.3 8.48Hg 46 27.5 147.7 1.38 6.28Ag为×10-9;其余元素为×10-6。区内Pb元素异常(30×10-6)呈北东向分布,浓集高值区集中,最高强度值为855.4×10-6,现已在160.6×10-6、67.7×10-6强度异常区发现矿化体、矿化蚀变带。(见四号沟异常剖析图)区内Zn元素异常(80×10-6)呈近东西向分布,浓集高值区集中,
21、最高强度值为522.7×10-6,现已在398.7×10-6、136.3×10-6强度异常区发现矿化体、矿化蚀变带。(见四号沟异常剖析图)区内Ag元素异常(0.08×10-6)呈近东西向分布,浓集高值区集中,最高强度值为2.38×10-6,现已在0.53×10-6强度异常区发现矿化体。(见四号沟异常剖析图)3、异常综述申请区内四号沟1:5万土壤测量圈定的综合元素异常显示位置、形态与在该区开展的1:20万区域化探扫面圈定的Hs11乙2异常和该区开展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划定的铜、锌路线金属量测量异常相吻合。(见图2-1)近年来发现的
22、铅锌银矿点均位于120万区化和1:5万土壤测量异常区内。化探异常重现(段)区,可做为找到矿源体的直接标志。异常带的走向将指示矿化体的延长方向,以多元素套合区主要成矿元素高值点为基点,做为找到矿源体的突破口投入相应的地质工程。据前述背景统计资料也可以看出,该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可做为扩大已知矿(化)点和规模寻找银、铅、锌多金属矿化的成矿远景区之一。图1-2 四号沟异常区元素重现特征示意图(四)异常的野外初步踏勘根据1:5万化探数据高值结果对四号沟异常地表进行异常查证工作,采用的工作方法有1:1万地质填图和1:1万综合物化探剖面。通过检查,发现较强的围岩蚀变,蚀变类型有绢云母化
23、、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黄铁矿化、镜铁矿化、萤石化。其中的萤石化、黄铁矿化、硅化与铅锌矿化关系密切。初步解释异常主要由花岗岩及酸性火山岩局部矿化引起。二、 异常的详查工作在确定地表有矿化信息后,先后进行的工作有地质、土壤岩石剖面测量、高精度磁法剖面,激电中梯剖面、槽探工程等。(一)地质调查 该区植物生长条件良好,植被普遍发育,以草本为主,发育有部分次生林及灌木等,除草本外以松树、桦树等遍布山野,致使基岩出露不良。由于该区地表覆盖严重,基岩出露较少,地质图草测只能根据零星的基岩露头和大量的坡间转石划分,地质界线划分粗略。仅大致能划分出岩性范围,所以在允许的情况下,在局部界限处采用挖掘探坑来鉴
24、定岩性。但耽误工期。本工作区通过11万地质草图,大致查明该区地质特征及其与矿化体的关系,阐明其与各类物化探异常之间的关系、主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二)土壤剖面在化探综合异常发育较好且地表覆盖较厚地段,为了发现有限的矿化信息,追索其延伸、产状、规模及品位变化,采用土壤、岩石剖面圈定其范围,根据国土部颁发的DZ/T0011-91地球化学普查规范,土壤剖面测量采用网度为100*20米,异常浓集中心加密至10米,434/p6点化验值为(Pb=1000×10-6、Zn= 1000×10-6、Cu=26×10-6 、Ag=10×10-9),结果显示此处具有较高的化
25、探异常特征。(三)岩石剖面岩石剖面测量采用网度为100*20米,异常浓集中心加密至10米。434/p6点对应的岩石剖面测量结果为(Pb=372×10-6、Zn=498×10-6),根据化验结果表明,此处重现了铅锌异常,表明此处蚀变带岩石是引起异常的直接原因。(四)高精度磁法剖面 通过对四号沟化探异常进行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了解了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特征,在该区布置了网度为100m×20m的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结果显示燕山期侵入岩体具有较强的磁异常,主要岩性为中细粒花岗岩,强度在0T 600T,在靠近接触带附近异常强度开始变低,凝灰岩地层表现为低异常,由于受绢云母化、
26、绿泥石化等蚀变影响,在铅锌矿化蚀变带附近表现为较高的磁异常。(五)激电中梯剖面测量为了了解异常体的深部特征,在化探异常的基础上,布置了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剖面测量显示具有高电阻、低极化异常,通过分析,激电异常为黄铁矿化、方铅矿化、绿帘石化等蚀变角砾凝灰岩引起。 图2 四号沟铅多金属综合地质图土壤和岩石剖面测量双重结果显示铅锌银元素具有高值,通过激电剖面测量查明了引起异常的初步原因,异常的确切位置。通过上述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方法的综合应用,多方面的揭示了异常特征,对异常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判断该异常为矿致异常。三、 槽探工程验证工作通过对异常分析,在蚀变带地区进行了槽探工程
27、验证,探槽(TC2、TC3)揭露均见Pb、Zn、Ag矿(化)体,经槽探工程揭露圈出一条铅锌银矿化体(编号为),二条铅锌银矿化蚀变带(编号分别为、)。 号铅锌银矿化蚀变带矿化蚀变带位于侏罗系上统玛尼吐组(J3mn)岩屑晶屑凝灰岩、英安岩等出露区。矿(化)体沿北西西-南东东向分布,矿化蚀变带长约100m、宽约10m,沿山坡显示为一低洼地。 在该矿(化)体北西西端采化学样(编号H255),分析结果:Pb0.095、Zn0.22、Mo0.005、Ag 2.61g/t;南东东端采化学样(编号H260),分析结果:Pb0.44、Zn0.52、Mo0.005、Ag5.43g/t。含矿体为蚀变(绢云母化)岩屑
28、晶屑凝灰岩,呈半自形他形晶粒状结构,稀疏浸染状构造。金属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钛铁矿。闪锌矿与方铅矿、黄铁矿连生分布,黄铜矿多呈包裹体分布在闪锌矿中。金属矿物局部集中分布构成斑点、斑块。号铅锌银矿化蚀变带矿化蚀变带位于四号沟东南,距号铅锌矿化蚀变带2.4km。地表出露岩性为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J3b)凝灰质砾岩、英安岩与晶屑凝灰岩互层。该蚀变带沿北西向呈带状分布,长约90m,宽度为3-4m。通过槽探控制(TC2)。矿化体产状:240°60°,长30多米,宽5米,蚀变见硅化、褐铁矿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及方铅矿、闪锌矿化等。赋矿围岩为流纹质疑灰熔岩,方铅矿、
29、闪锌矿呈星点状、团块状及细脉浸染状分布。Pb品位0.10-0.39、平 均 品位0.25 %,控制宽度3m;Zn品位0.16-0.66,平均品位0.44,控制宽度4m。含矿体为矿化石榴石绿帘石岩。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他形不规则粒状结构,星点状浸染构造。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铜蓝。闪锌矿呈星点状分布在岩石中,黄铜矿零星分布,铜蓝呈集合体局部沿脉石颗粒周边分布。号铅锌银矿化体该矿化体位于号铅锌银矿化蚀变带东南130m处,地表出露岩性为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J3b)凝灰质砾岩、英安岩与晶屑凝灰岩互层。经槽探(TC2、TC3)揭露,均见Pb、Zn、Ag矿(化)体,其矿(化)体产状:倾向200
30、°,倾角77°,控制长约80m、宽2.30 m -5.30m。含矿岩石为石榴石绿帘石矽卡岩。Pb品位0.32-16.41,平均品位3.99%;Zn品位0.15-2.23,平均品位0.72%。Ag品位31.10 -781 g/t,平均品位312.09g/t。见四号沟TC3探槽素描图。含矿体为碳酸盐化矿化透辉石岩。他形晶粒状,交代结构,稀疏浸染构造。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闪锌矿呈聚集体或分散状分布,被方铅矿交代。方铅矿多被脉石交代呈残余状,交代闪锌矿分布。图3 四号沟铅多金属TC3素描图四、 矿床成因探讨 根据目前所取得的地质成果表明:区内各矿体均产于燕山早期侵入岩
31、外围的侏罗纪地层中,矿体形态受构造破碎带控制,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兰铜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矿石中脉石矿物也为酸性熔结凝灰岩、酸性火山碎屑岩,角砾凝灰岩,铅锌矿矿体产状较陡,与上覆及下伏岩层呈不整合关系,围岩岩性为蚀变英安岩。该类火山岩火山碎屑物较多,说明其产出环境与火山活动有关。测区南西向为火山口环状断裂发育区,燕山早期酸性侵入岩在侵入上升过程中,沿环状断裂被动错位,由于断裂的多期活动性,含矿热液沿断裂上升进入侏罗纪上统地层,由于物理化学条件变化,顺岩层裂隙充填、沉淀、富集,形成热液充填型铅锌矿体。成矿地质特征总结如下:产出的地质构造背景环境:褶皱构造带及火山断陷盆地内中酸性侵入岩发育地区;赋矿围岩为火山杂岩上部酸性火山岩及碎屑岩相中矿体呈脉状或网脉状形式产出,其产状、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组成比较简单,金属矿物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伴生有黄铁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萤石、方解石和重晶石等;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矿石可分为铅-锌、铅-锌-钨-锡、铅-锌-金-银、铅-锌-铜等几种主要类型;该类矿床矿石品位一般较高,铅一般可达820%;锌可达1225%;伴生银可达几十数百g/t,因此该类矿床也是银的重要来源之一;围岩蚀变: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萤石化、黄玉化等;五、 结论从该矿的发现过程可以看出,在森林沼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