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焦村镇万渡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内容 丑石(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3、分析文章内容,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用具 课件教学过程批注栏 一、板题示标 1、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丑石。 2、板题,出示课题。 二、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所写的中心事件。 2、作者是如何展示这块石头的丑的呢?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语句。 三、先学 一、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围绕自学提示进行自学,做好批注。
2、二、指名回答。 丑在外形: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 丑在“无用”:垒山墙用釡破开压铺台阶洗石磨刻字雕花浣纱捶布 丑在“没人爱” 三、感知丑石“美”的原因。 过渡:这块丑石到底丑不丑呢? 追问:为什么?哪些地方说明丑石并不“丑”呢? 提示1:补过天、发过热、 闪过光(第7段)。提示2:第6段“拉直”、“小心翼翼”(侧面描写) 点拨:是否因为它“补过天、发过热、 闪过光”它就不丑了哪?(或丑石到底“美”在哪里?) 提示:(伟大)美在“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点拨:这体现出丑石具有怎样的品质? 四、后教 一、引导学生理解 1、眼光拉直了。 (刻画科学家发现丑石的惊喜和全神贯注的情形。) 2、是
3、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3、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我和奶奶都为以前误解丑石而感到后悔,也为自己不能正确分辨美与丑而感到惭愧。) 4、文中“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给人的深刻启迪。(内在美不是外在丑所能限制、掩盖和替代的。人们爱事物的内在美远远超出对其外表美的追求。)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1、学生读(615),思考当明白了丑石的价值之后,人们的态度又有哪些变化?“奶奶”羞愧,“我”羞愧、崇敬2、指名回答:了解了丑石前后不同的遭遇,你想说些什么?(1)要善于发现事物隐藏的美,不被表象误导。(2)要坚持自我,学习丑石不屈于误解、不畏世俗的讥讽,寂寞生存的伟大精神。三、感情升华学完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收获,你想说些什么?丑石的遭遇,可以说是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很有戏剧性。起先谁也看不上它,因为它不能派上任何用场。谁都嫌弃它,咒骂它丑得不能再丑了。不料,天文学家偶然发现了它,如获至宝,人们又对它刮目相看了。这使人联想到应当如何看待人。如果用世俗的眼光去审视一个人,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偏差,会埋没、委屈许多人才。 五、当堂作业 1、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