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孤岛采油厂硫化氢安全防控管理规定 制度名称孤岛采油厂硫化氢安全防控管理规定制度编号/制度文号孤岛厂发7>2013xx号制度版本/主办部门安全环保油地部所属业务类别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综合安全监督管理会签部门生产管理部注采管理部作业管理中心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监督检查者安全环保油地部审核部门经营管理部财务资产部信息(档案)中心解释权归属安全环保油地部签发日期2013年 月 日废止说明/生效日期2013年 月 日制定目的避免开发过程中硫化氢中毒事故发生,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制定依据胜利油田陆上油田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规定(胜油局发2012434号)适用范围采油厂各单位、机关
2、各部门约束对象硫化氢安全防控管理涉及的相关制度孤岛采油厂安全事故管理办法(孤岛厂发201232号) 业务类别健康安全环境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综合安全监督管理所属层级采油厂制度-执行类 1 基本要求 1.1 管理原则 1.2.1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1.2.2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1.3 管理方式 1.3.1 采取全员培训取证模式对进入涉硫化氢生产作业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1.3.2 建立健全含硫化氢油气井、油气集输管线、油气集输场(站)档案和相关设备设施操作规程。 1.3.3 实施涉硫化氢施工作业设计(地质设计、工艺设计)审批制度。 1.3.4 为涉硫化
3、氢生产作业施工队伍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与检测器具。 1.3.5 进入已知或潜在硫化氢危险密闭空间施工须办理胜利油田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2 分工与职责 2.1 采油厂成立硫化氢安全防控领导小组。 2.1.1 采油厂厂长担任组长,采油厂在职副处级领导担任副组长。 2.1.2 成员由安全环保油地部、注采管理部、生产管理部、规划计划部、作业管理中心、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地质所、工艺所的行政负责人组成。 2.1.3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安全环保油地部,采油厂分管HSE工作的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安全总监、安全环保油地部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2.2 领导小组职责 2.2.1 组织审核硫化氢管理制度、技术规
4、范和操作规程。 2.2.2 组织协调硫化氢的防控工作,完善硫化氢的防控措施。 2.2.3 组织开展硫化氢防控的研究工作,推广应用硫化氢防控新工艺、新技术。 2.2.4 审核各级硫化氢突发泄漏事件应急预案,监督应急演练的开展情况。 2.2.5 出现硫化氢泄漏突发事件时,组织进行应急处置。 2.3 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2.3.1 组织制定硫化氢相关管理规定。 2.3.2 组织硫化氢法规、标准及规定的宣贯和硫化氢防护知识的培训工作。 2.3.3 组织协调各专业部门进行硫化氢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演练。 2.3.4 组织协调硫化氢防控的具体运行工作,及时进行情况分析并提出建议和措施。 2.4 部门和单位职责
5、 2.4.1 安全环保油地部负责 2.4.1.1 对各单位硫化氢制度和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2.4.1.2 作为应急技术管理部门,参加硫化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2.4.2 生产管理部职责 2.4.2.1 负责涉硫化氢区块产能建设的运行。 2.4.2.2 负责涉硫化氢井开发、工艺、施工的综合协调运行。 2.4.2.3 参与硫化氢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 2.4.2.4 负责涉硫化氢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4.3 注采管理部职责 2.4.3.1 负责涉硫化氢区块采油、集输方案的编制。 2.4.3.2 负责制定采油、集输系统涉硫化氢油井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并组织实施。 2.4.3.3
6、 负责采油、集输系统硫化氢防控培训工作。2.4.3.4 负责采油、集输系统防硫化氢井控装备的配备和技术管理措施的落实。 2.4.3.5 负责采油、集输系统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演练。 2.4.3.6 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相关配套及技术标准的对接。 2.4.4 规划计划部、财务资产部职责 2.4.4.1 负责采油厂硫化氢隐患治理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 2.4.4.2 负责硫化氢防控工程项目、防控设备设施的资金投入管理。 2.4.4.3 负责硫化氢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损失评估工作。 2.4.5 作业管理中心职责 2.4.5.1 负责组织作业系统硫化氢防控培训工作。 2.4.5.2 负责组织制定采油厂涉硫化
7、氢油水井作业施工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并组织实施。 2.4.5.3 负责作业系统防硫化氢井控装备的配备及技术管理措施的落实。 2.4.5.4 负责作业系统防硫化氢应急预案的修订和演练。 2.4.5.5 参与含硫化氢井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2.3.5.6 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相关配套及技术标准的对接。 2.4.6 工程建设管理中心职责 2.4.6.1 负责涉硫化氢施工项目承包商的硫化氢防控培训工作。 2.4.6.2 负责涉硫化氢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 2.4.6.3 负责涉硫化氢施工方案的审核把关和业务主管范围内的硫化氢安全管理。 2.4.6.4 组织承包商施工过程中的硫化氢应急预案演练。 2
8、.4.6.5 参与硫化氢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2.4.7 综合管理中心负责协调涉硫化氢应急现场的医疗救护工作。 2.4.8 物资配送中心负责硫化氢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的配发。 2.4.9 地质研究所职责 2.4.9.1 负责含硫化氢区块勘探开发方案的编制。 2.4.9.2 负责含硫化氢单井地质方案的编制。 2.4.9.3 参与硫化氢产生机理的研究,完善地质系统含硫化氢区块及单井的技术规范及标准,并组织实施。 2.4.10 工艺研究所职责 2.4.10.1 编制含硫化氢区块工艺方案。 2.4.10.2 编制含硫化氢单井工艺方案。 2.4.10.3 组织硫化氢产生机理和趋势的研究工作,完善工
9、艺系统含硫化氢区块及单井的技术规范及标准,并组织实施。 2.4.11 技术质量监督中心职责 2.4.11.1 制定硫化氢检测规程。 2.4.11.2 对硫化氢检测人员进行培训和日常指导。 2.4.11.3 负责生产过程中硫化氢的抽检工作。 2.4.12 信息(档案)中心负责硫化氢信息平台的建设及维护工作。 2.4.13 消防中队负责硫化氢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 2.4.14 涉硫化氢三级单位应建立硫化氢管理网络,配备专(兼)职硫化氢管理人员;做好本单位硫化氢安全防控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 3 管理内容 3.1 教育培训管理 3.1.1 取证培训。采油厂所有涉硫化氢人员(包括承包商),均应参加专
10、业培训机构的硫化氢防控知识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3.1.2 日常教育培训。各三级单位组织本单位硫化氢防控的日常教育培训。 3.1.3 来访者和其他非定期派遣人员的培训由负责接待的基层单位负责。 3.2 硫化氢检测仪器、人身防护器具和警示标识的配备、管理参照附件5.4执行。 3.3 硫化氢动态监测管理 3.3.1 注采管理站负责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器,每月对所属油气井进行一次定性检测;每季度对已知含硫化氢常规井进行一次定量检测;每周对已知含硫化氢热采井进行一次定量检测。 3.3.2 联合站对外输天然气每周进行一次定量检测。 3.3.3 技术质量监督中心每季度对各联合站天然气硫化氢浓度至少
11、检测一次。 3.3.4 检测数据均应录入源头数据库。 3.3.5 具体采样位置由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确定。 3.4 设计管理 3.4.1 设计审批。各单位在含硫化氢油气井区域内施工作业要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和标准。 3.4.2 地质设计要求。地质设计方案应标明油井硫化氢含量和气量;应标明含硫化氢区域生产井井位2km范围内的居所、学校、公路等永久性建筑物的位置;应对单井及周边范围内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进行标注和文字说明。 3.4.3 工艺设计要求。工艺设计方案应明确提出对含硫化氢地区所使用管材和工具的抗硫性能要求;应明确提出对压井液类型、性能和数量及压井工艺的具体要求;应根据地质设计中硫化氢风险提示,制
12、定相应的工艺防范措施。 3.4.4 修井施工设计要求。修井施工设计方案应对含硫化氢施工区域的道路交通、气候特点、临时安全区域位置作详细描述,并根据地质、工艺设计中的硫化氢风险提示,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5 含硫化氢井(区域)作业及施工管理 3.5.1 修井作业管理 3.5.1.1 修井作业队伍应具有甲级队伍资质,人员相对固定。 3.5.1.2 修井作业人员应经硫化氢专业培训机构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方可上岗。 3.5.1.3 作业施工现场设置安全区,配齐防硫化氢装备。 3.5.1.4 拆除井口前进行硫化氢含量检测,对含量超标的进行脱硫处理,循环洗井进干;施工作业停工超过4小时的,施工前重新
13、进行硫化氢含量检测,低于15mg/m3方可继续施工。 3.5.2 地面施工管理 3.5.2.1 承包商管理 (1) 承包商持有的胜利油田承包商安全资格证应具有硫化氢施工作业准入资格。 (2) 对承包商的管理严格按照孤岛采油厂承包商安全环保监督管理规定(孤岛厂发【2013】29号)执行。 (3) 承包商施工前,应由施工所在单位对其进行硫化氢安全教育培训。 3.5.2.2 热采大队、准备大队、特车大队、监测大队等单位进行作业施工前,应通过硫化氢信息平台查询该区域的硫化氢信息,并根据施工区域的地理、地貌、气候等情况,确定安全区域和逃生路线。 3.6 日常管理 3.6.1 各管理区、集输注水大队负责对
14、属地范围内的含硫化氢油气井、集输管线、集输场(站)建立档案台帐。 3.6.2 进入已知或潜在的硫化氢危险密闭空间前,应佩戴必要的防护器具,进行硫化氢含量检测。 3.6.3 生产工艺技术、操作条件、设备运行参数发生改变,可能导致现场硫化氢浓度发生变化的,各业务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防控措施,并组织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 3.6.4 日常巡检和监测时,现场不应少于2人,1人作业,1人监护,2人都应按标准穿戴齐全劳动防护用品,作业人员要站在上风向检查、检测,确认没有危险后,方可进行操作。 3.7 应急管理 3.7.1 涉硫化氢单位应制定硫化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7.2 定期组织硫化氢应急预案演练。采
15、油厂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三级单位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四级单位每月至少组织一次。 3.7.3 发生硫化氢突发事件时,应及时向采油厂生产管理部汇报。 4 监督检查与考核 4.1 针对各单位硫化氢安全防控工作开展情况,采油厂硫化氢防控领导小组进行不定期抽检,各业务管理部门组织专项检查和重点检查。 4.2 安全环保油地部负责编制考核公报,经采油厂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由经营管理部负责兑现。 5 附件 5.1 孤岛采油厂作业系统硫化氢防控实施细则 5.2 孤岛采油厂采油系统硫化氢防控实施细则 5.3 孤岛采油厂油气集输系统硫化氢防控实施细则 5.4 孤岛采油厂硫化氢防护设备(设施)配备及使用管理细则 附件
16、5.1孤岛采油厂作业系统硫化氢防控实施细则 1 基本要求 1.1 本细则中所指含硫化氢井包括已探明含硫化氢且已开采的油、气、水井,预计可能含有硫化氢待开发的油、气、水井以及通过工艺措施易产生硫化氢气体的油、气、水井。 1.2 本细则所指的硫化氢浓度除2.2设计管理、2.2.3开工验收以及2.5.2应急预案审批中涉及的是井口硫化氢浓度外,其余均指现场工作环境中的检测浓度。 1.3 本规定适用于孤岛采油厂所辖油区含硫化氢井大修、小修及不压井等作业井施工(含改制企业及其他外协单位作业队伍)。 2 管理内容与方法 2.1 硫化氢防护设备管理 2.1.1 硫化氢防护设备的配备和使用管理按相关标准执行。
17、2.1.2 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的第一级预警阈值均应设置在15mg/m3(10ppm),第二级报警阈值均应设在30mg/m3(20ppm),第三级报警阈值均应设在150mg/m3(100ppm)。 2.2 设计管理 2.2.1 设计审批 2.2.1.1 地质设计审批 (1)硫化氢浓度<150mg/m3(100ppm)时审批流程: 1) 管理区技术人员编写管理区主管师初审主任师或地质副经理审核批准(工艺研究所)作业管理中心留档生产管理部安排作业大队实施。 2) 地质研究所生产室主管师编写生产室主任初审地质研究所地质副所长审核批准(工艺研究所)作业管理中心留档生产管理部安排作业大队实施。 (2
18、)硫化氢浓度150mg/m3(100ppm)时审批流程: 1) 管理区技术人员编写管理区主管师初审主任师或地质副经理审核采油厂总地质师批准(工艺研究所)作业管理中心留档生产管理部安排作业大队实施。 2) 地质研究所生产室主管师编写生产室主任初审地质研究所地质副所长审核采油厂总地质师批准(工艺研究所)作业管理中心留档生产管理部安排作业大队实施。 2.2.1.2 工艺设计审批 (1)硫化氢浓度<150mg/m3(100ppm)时审批流程: 工艺研究所相关责任师编写方案室主管师初审分管副所长审核批准作业管理中心留档生产管理部安排作业大队实施。 (2)硫化氢浓度150mg/m3(100ppm)工
19、艺设计审批 流程:工艺研究所相关责任师编写方案室主管师初审分管副所长审核采油厂总工程师批准作业管理中心留档生产管理部安排作业大队实施。 2.2.1.3 施工设计 (1) 硫化氢浓度<150mg/m3(100ppm)施工设计审批 流程:作业队技术人员编写作业队队长初审大队主任师审核批准作业大队实施。 (2) 硫化氢浓度150mg/m3(100ppm)施工设计审批 流程:作业大队技术组编写大队主任师初审大队主要领导审核作业管理中心主管领导批准作业大队实施。 2.2.2 设计要求 2.2.2.1 地质方案中应注明目前含有(或可能含有)硫化氢的卡(丢)封或已封堵层层位、深度和预计硫化氢含量,并进
20、行风险提示。 2.2.2.2 地质方案中应注明该井停产前井口硫化氢检测浓度,标明探井周围3公里,生产井井位2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学校、公路等永久性建筑物的位置,并对附近的地理、地貌、环境情况等作详尽描述。 2.2.2.3 需进行射孔作业时,地质方案优先设计采用油管传输射孔。 2.2.2.4 工艺设计应参照地质方案中硫化氢含量及其他风险提示,结合工艺措施特点,注明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并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和消减措施;并结合硫化氢产生机理及含量明确提出对含硫化氢地区所使用管材、工具及井控装备的抗硫性能要求。 2.2.2.5 施工设计中,应对施工区域的道路交通、气候特点、临时安全区域位置
21、作描述;在确定临时安全区的位置时,首先应考虑季节风向。当风向发生90°变化时,应始终保持有一个临时安全区可以使用。 2.2.2.6 施工设计中,应明确相关物资(包括加重材料、重泥浆、除硫剂、火碱等)的储备要求;对修井液的PH值(9.5以上)、安全附加密度(取其上限值)等技术参数应作具体要求和说明。 2.3 施工准备 2.3.1 作业施工单位接到施工方案后,及时勘察现场,根据季风特点,制定井场工具、值班房摆放方案,确定紧急集合点、逃生通道,确保满足作业现场硫化氢防控施工要求。 2.3.2 作业施工单位应对作业内容进行硫化氢风险评估,并告知该井周边一定范围内的人员,在施工区域划出警戒范围
22、,并在入口处张贴如“硫化氢作业区?只有监测仪显示为安全区时才能进人”或“此线内应佩戴呼吸保护设备”等清晰的警示标志。 2.3.3 严格落实作业井开工验收制度,当硫化氢浓度<150mg/m3(100ppm)时由作业单位安监部门负责开工验收;硫化氢浓度150mg/m3(100ppm)时由采油厂安监部门负责开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工。 2.3.4 开工前,现场操作人员应了解所在施工区域的地理、地貌、气候等情况,作业施工单位应对现场操作工人进行硫化氢的危害、安全事项、撤离程序等方面的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确保其熟知逃生路线和安全区域。 2.3.5 开工前,作业施工单位应针对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组织开展
23、以班组为主要参与对象的硫化氢防护演习以及全员参与的逃生演习,做到熟练、快速、规范,并做好记录。 2.3.6 开工前,作业施工单位应安排专人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携带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重新检测工作场所中的硫化氢浓度并在班报中做好记录,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检测时间、浓度、检测人、采取措施等。 2.3.7 若工作场所含有硫化氢且井口有压力时,应立即联系移动式硫化氢处理装置对作业井进行泄压,直至井口无压力后再进行洗井脱气(视情况加入适当的除硫剂或火碱),并随时检测现场硫化氢浓度,当无硫化氢显示或小于安全临界浓度(15mg/m3)时方可开工。 2.4 施工过程 2.4.1 作业施工过程中,现场
24、操作人员应随身配戴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尽可能站在井口上风向操作。应及时对井筒内灌注修井液或清水,维持液柱压力,并加强坐岗监控,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关井”。 2.4.2 因施工现场含有硫化氢而关闭井口,经采取相应措施后,再次作业时,必须重新检测井口及工作场所硫化氢浓度,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方可继续施工。 2.4.3 作业施工单位必须对来访者和其他临时人员进行硫化氢防护知识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明确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等,经过培训后,来访者和其他非定期派遣人员应在培训记录上签字确认。如出现紧急情况,应立即疏散这些人员或及时向他们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2.4.4 含硫化氢井在射开
25、油气层前,作业施工单位应按防硫化氢单井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射孔过程中在做好井控防喷工作的基础上,实时监测周边环境硫化氢浓度,做好预防工作。 2.4.5 酸化、酸洗过程中,管线出口应朝下风口,并有专人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对出口进行硫化氢检测。 2.4.6 作业完工后,在编制地质总结时必须准确录入该井硫化氢浓度以及与硫化氢相关的其他资料,为下次作业提供数据参考。 2.4.7 含硫化氢的井,严格执行含硫油气田和天然气井工程安全技术标准,防止硫化氢气体溢出地层,最大限度地减少井内管材、工具和地面设备的损坏,避免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2.5 应急管理 2.5.1 在含硫化氢区域或新探区作业,应建立防硫化
26、氢应急预案,并报当地县(区)、乡(镇)政府、驻地企业等备案。预案中应将硫化氢的危害、安全事项、撤离程序等内容告知一定范围内的人员。 2.5.2 含硫化氢井单井作业应急预案由作业单位编写,并由该单位安全部门初审、安全主任监督审核,当硫化氢浓度<150mg/m3(100ppm)时由采油厂安全总监审批后执行;当硫化氢浓度150mg/m3(100ppm)时,由安全环保油地部审核备案后报采油厂分管安全领导审批后执行。应急处置预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应急岗位职责、应急程序、现场监测制度、培训与演练。 2.5.3 启动程序 2.5.3.1 当硫化氢浓度达到阈限值15mg/m3(10p
27、pm),则启动一级报警,此时应该: (1) 检查安全防护用具是否正常,保证随时可用; (2) 打开排风扇; (3) 实施关井操作程序,控制硫化氢泄漏; (4) 警惕情况的变化; (5) 遵守现场监督或上级的指令; (6) 按照2.3.7进行洗井脱气。 2.5.3.2 当硫化氢浓度达到30mg/m3(20ppm),则启动二级报警,现场操作人员应立即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并立即: (1) 疏散下风向人员,并将非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 (2) 打开排风扇; (3) 实施关井操作程序,控制硫化氢泄漏; (4) 切断危险区不防爆电器; (5) 安排专人观察风向、风速,确定受侵害的危险区; (6) 遵守现场
28、监督和上级的指令; (7) 按照2.3.7进行洗井脱气。 2.5.3.3 当硫化氢浓度达到150mg/m3(100ppm)(或以上),则启动三级报警,此时应该: (1) 立即组织现场人员和危险区内居民撤离并上报上级部门和地方政府; (2) 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保护设备; (3) 实施关井操作程序,控制硫化氢泄漏; (4) 安排专人在主要下风口100米远进行硫化氢监测; (5) 通知救援机构。 2.5.4 警戒范围 2.5.4.1 当硫化氢浓度大于15mg/m3(10ppm,小于30mg/m3(20ppm)时,距井口500米范围设置警戒区; 2.5.4.2 当硫化氢浓度大于30mg/m3(20p
29、pm),小于150mg/m3(100ppm)时,距井口1000米范围设置警戒区; 2.5.4.3 当硫化氢浓度大于150mg/m3(100ppm)时,距井口3000米范围设置警戒区; 2.5.5 应准备和保存一份应急通信表,包括应急救援服务机构、政府机构和联系部门、其他相关单位等。 2.5.6 应急点火 2.5.6.1 当现场控制毫无希望,危及生命财产安全需点火放喷时,井场应先点火后放喷。油气井点火程序、点火决策人应在应急预案中明确。 2.5.6.2 井场应配备自动点火装置,并备用手动点火器具。点火人员应配戴防护器具,并在上风方向距离火口不少于10m处。点火后应对下风方向,尤其是井场生活区、周
30、围居民区、医院、学校等人员聚集场所的二氧化硫的浓度进行监测。 2.5.7 发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泄漏,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工作,时间应小于呼吸器低压报警时间,由下一梯队接替继续工作,确保抢险人员的安全。 2.5.8 伴有硫化氢气体的井喷抢险,任何作业都必须两人以上同行,指定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戴好呼吸器。 附件5.2孤岛采油厂采油系统硫化氢气体防控实施细则 1 总则 1.1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预防孤岛采油厂采油管理(施工)过程中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高压油气田井控管理和防硫化氢中毒工作
31、的意见(安监总管一2006103号)、含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法(SY/T6610-2005)、含硫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控规程(SY/T6277-2005)、含硫化氢的油气生产和天然气处理装置作业推荐作法(SY/T6137-2005)、胜利油田硫化氢监测管理办法(胜油安环发200763号)、胜利石油管理局 胜利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陆上)井控工作细则(胜油局发2011247号)孤岛采油厂硫化氢安全防控管理规定(试行),特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所称硫化氢防控主要是指在采油(气)生产过程中所有接触硫化氢操作项目中硫化氢气体的防控,适用于如油井测试、打捞光杆、更换套管(回压、生产、取
32、样)闸门、更换盘根盒(盘根)、取样化验、井口维护、管线维修、分离器清洗、扫线、套管捞油及其它所有接触硫化氢气体的采油操作及相关施工项目。 1.3 本规定适用于胜利油田分公司孤岛采油厂及所属各三级采油单位。 2 硫化氢防控管理 2.1 制度建设 2.1.1 各管理区要加强硫化氢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组织机构,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建立硫化氢防控监测网络。在孤岛采油厂硫化氢安全防控领导小组领导和指导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2.1.2 组织贯彻国家、地方政府、中石化、分公司有关防范硫化氢泄漏中毒事故的法规、标准、规定, 结合孤岛采油厂采油系统实际,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规定。 2.1.3 定期
33、召开孤岛采油厂采油系统硫化氢气体防控工作例会,通报采油系统硫化氢气体防控工作情况。 2.1.4 建立检测信息通报制度。组织各三级单位每月进行硫化氢气体检测及分析,统计汇总检测情况,建立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档案,定期进行通报。 2.1.5 三级单位要定期组织对所有含有硫化氢气体的油井井口、管线、气包、分离器等腐蚀情况进行检查,要保证油井井口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2.2 人员配备 2.2.1 各管理区要在含硫化氢油井管理的基层单位设立硫化氢防控员(可兼职),负责注采站、班组硫化氢防控工作。实行对硫化氢防控员培训、考试制度,合格后才可上岗。其主要职责是: 2.2.1.1 本单位(注采站、班组)硫
34、化氢等检测仪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硫化氢防控用品的保管、使用、维护。 2.2.1.2 组织对注采站、班组岗位职工进行硫化氢硫化氢防控知识和检测仪器、硫化氢防控用品使用的操作培训,保证本队、班、站岗位职工正确使用硫化氢检测仪和防控用品。 2.2.1.3 组织定期对本单位(注采站、班组)油井及其它可能产生硫化氢气体部位进行含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检测、对硫化氢超标油井及输油气管线、井场设施、油气储罐等油气生产设施进行定期巡检检测,建立检测档案,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2.3 岗位培训 2.3.1 各三级单位必须配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高压油气田井控管理和防硫化氢中毒工作的意见(安监总管一20
35、06103号)、含硫化氢油气井井下作业推荐作法(SY/T6610-2005)、含硫油气田硫化氢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控规程(SY/T6277-2005)、含硫化氢的油气生产和天然气处理装置作业推荐作法(SY/T6137-2005)、胜利油田硫化氢监测管理办法(胜油安环发200763号)、胜利石油管理局 胜利油田分公司井下作业(陆上)井控工作细则(胜油局发2011247号)、孤岛采油厂硫化氢安全防控管理规定(试行)等制度和规范,及时对新制度、新规程和新标准进行培训,确保管理人员与职工及时掌握新的规定和技能。 2.3.2 从事采油生产、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有关的管理人员、在硫化氢环境中操作人员必须按孤岛
36、采油厂硫化氢安全防控管理规定(试行)规定经过井控技术培训、硫化氢监测技术和人身安全防控措施的培训,经培训单位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3.3 对现场作业人员、现场监督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应包含以下方面:硫化氢气体的理化特性,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性;检测仪器的性能、使用和维护方法;各种人身安全防控装置的结构、性能,正确使用和维护方法;进入含硫化氢气体环境中操作的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发生硫化氢泄漏及人身急性中毒事故时,操作人员应采取的自救及互救措施;应急预案培训。 2.4 防控用品配备及管理 2.4.1 各单位对配备的硫化氢防控用品,要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测、更换及维护,确保完好待用。 2.4.2 各单
37、位要建立硫化氢防控用品登记台帐,发生突发应急事件时,硫化氢防控资源共享,统一调配。 3 油井数据录取及日常维护相关的操作规程 3.1 对油井硫化氢含量较高的区域要加强巡护,进行油井巡护或其他操作时,实行双人双岗制度;在交接班时要有有关硫化氢监控及变化情况重点交接。 3.2 在对含硫化氢的油气井进行施工作业和油气生产的相关操作时,所有生产操作人员都应接受硫化氢防护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3 在涉硫化氢气体的油井及设施上操作时,除对应执行已经发布的采油系统56项安全操作规程(见附件)外,还应执行以下规定: 3.3.1 施工(操作)现场应设置醒目的风向标。按SY/T6277含硫油气田硫化氢
38、监测与人身安全防护规程配备防硫化氢设备;监测仪应在校验期内。 3.3.2 在含硫化氢气体油井区域内的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手套、工鞋、安全帽等劳保用品;操作(监护)人员在井场应配带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必须指定专人进行全过程监护检测,操作前、操作期间对油井的硫化氢气体浓度进行监测。 3.3.3 在含有硫化氢油井区域内施工(操作)前,相关干部(班组长)要检查确认操作人员硫化氢检测仪、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品配备是否齐全,符合标准后,方可进行操作。 3.3.4 在采油操作(施工)过程中(含之前没有检测到硫化氢的操作现场)检测到硫化氢气体或嗅到异味(臭鸡蛋味)后,要连续不断地进行硫化氢检测。监测时
39、至少有2人在现场,1人检测作业,1人监护,操作人与监护人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和硫化氢气体检测报警仪,操作要站在上风向检测,确认没有危险后,方可进行操作。一旦发现硫化氢超过标准,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逐级上报,保证信息及时反馈。 3.3.4.1 空气中硫化氢浓度小于15mg/m3(10PPm)时,检测人员必须连续监测,注意防范。 3.3.4.2 空气中硫化氢浓度等于或大于15mg/m3(10PPm)而小于30mg/m3(20PPm)时,操作人员进入油区,必须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和佩带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向本单位主管安全领导报告,待做出正确判断后再处理。 3.3.4.3 空气中硫化氢浓度等于或大于3
40、0mg/m3(20PPm)而小于150mg/m3(100PPm)时,立即停止操作,组织现场人员撤离,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指派专人在下风口距井口100m、500m、1000m处进行硫化氢监测。监测人员必须佩带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3.3.4.4 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超过150 mg/m3(100PPm)时,立即向采油厂硫化氢防控领导小组报告,实施对井场和附近居民的紧急撤离,现场工作人员佩带空气呼吸器,立即组织危险区域的员工和群众有秩序地向上风方向迅速撤离到安全区域;设置警戒区,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3.3.5 在含硫化氢的相对密闭空间(如计量房)操作时,应安装固定式硫化氢检测仪和防爆排风扇等,并配
41、备足够数量的硫化氢防控器具。严禁注采站、计量站值班房使用含硫化氢的天然气进行取暖。 3.3.6 对含有硫化氢的油井要设立分级警示标志和风向标,操作人员应在上风口位置作业。 3.3.7 井口装置及其它设备应不漏油、不漏气、不漏电,严禁生产井(停产井)放套管气。非岗位人员进入有可能泄漏硫化氢构成中毒危险的装置或区域时,必须得到岗位人员的许可,并在岗位人员的监护下方可进入。 3.3.8 在硫化氢含量超标井井口从事取样、井口加药、更换套管闸门(盘根)等操作时,须站在上风口,并检测工作环境硫化氢含量,根据检测浓度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3.3.9 单井测液面操作时应先安装测试枪,再开启油井套管闸门,测试完成
42、后须先关闭油井套管闸门,站在上风口拆卸测试枪。 3.3.10 打开分气包、管线、分离器等容积较大的设备(设施)时,应先进行放空,并检测工作环境硫化氢含量,根据检测浓度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必要时用防爆排风扇进行驱替,并配备足够数量的硫化氢防控器具。 3.3.11 在进行地面管线扫线、放空操作时,首先确认管线中是否含有硫化氢气体,如含硫化氢,放空端应安排专人佩戴防护用具在上风处进行监护,禁止非操作人员进入该区域。 3.3.12 禁止在含有硫化氢的长停井、报废井上进行捞油作业。各三级单位在审核捞油井时应先进行硫化氢测试。 3.3.13 在操作间隙,必须封严井口,并保证井口阀门开关灵活,再次施工前由现场
43、负责人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3.3.14 井口装置及其它设备应不漏油、不漏气、不漏电,严禁生产井放套管气,回收套管气应采用油套连通方式进行密闭回收。 3.3.15 非岗位人员进入有可能泄漏硫化氢构成中毒危险的装置或区域时,必须得到岗位人员的许可,并在岗位人员的监护下方可进入。 3.4 硫化氢气体取样及测定的管理和现场操作参照硫化氢取样及测定规范规定执行(见附件)。 3.5 采油生产环境、操作条件等发生改变,有可能导致生产作业施工(操作)现场硫化氢浓度超过标准时,技术管理部门应及时修订操作规程、工艺流程,并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 3.6 各三级单位在安排职工进行油井操作时,带班干部(
44、现场负责人)负责对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制订施工方案和防范措施。 3.7 在含硫化氢气体油井区域内施工进行相关操作要严格执行告知、批准程序。基建部门安排外部施工单位进行油井附近进行施工(操作)时,应提前告知各三级采油单位,管理区应向施工方提供相关油水井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及应采取的安全和技术措施。空气中硫化氢浓度等于或大于15 mg/m3(10PPm)时,须经三级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施工,外部施工单位应具备在硫化氢环境下施工资质,相关操作人员应掌握硫化氢防控的知识及技能并配备足够的防控用具。 4 应急预案 4.1 组织学习孤岛采油厂硫化氢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清楚各岗位在预案中的职责,参加采
45、油厂组织的演练。 4.2 各三级采油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硫化氢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每半年演练一次。 4.3 各三级采油单位应指导四级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 5 事故上报与监督检查 5.1 严肃事故上报制度。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按照国家、集团公司、分公司和孤岛采油厂有关事故报告规定和要求,各单位应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至采油厂安全部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一经发现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5.2 各三级单位每季度对本单位硫化氢硫化氢防控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通报。 5.3 孤岛采油厂注采管理部每半年组织对各三级单位硫化氢防控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并通报。 6 附则
46、6.1 油井(计量站)现场其它作业施工(如节能项目、地面工程、措施上产等)硫化氢防控工作可参照此规定执行。 6.2 本规定由孤岛采油厂采油系统防治硫化氢联合工作组负责解释。 6.3 本实施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附件5.3孤岛采油厂油气集输系统硫化氢防护实施细则 1 培训管理 1.1 培训内容 在含硫化氢环境中的作业人员上岗前都需接受培训,培训内容按SY/T6137-2005的相关内容执行。 1.2 培训时间 首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h,每两年复训一次,复训时间不得少于6h。 1.3 考核要求现场作业人员、现场监督及管理人员培训后均应达到以下要求: 1.3.1 了解硫化氢的各种物理、化学特性及对
47、人体的危害性; 1.3.2 熟悉硫化氢监测仪的性能、使用和维护方法; 1.3.3 熟悉各种人身防护装置的结构、性能,能正确使用和维护; 1.3.4 熟悉进入含硫化氢环境作业的安全规定和作业程序; 1.3.5 在发生硫化氢泄漏和人身急性中毒事故时,作业人员会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 1.3.6 熟悉工作场所的应急预案。 2 硫化氢监测 2.1 硫化氢检测仪 2.1.1 在含硫化氢的相对密闭空间如原油外输泵房、污水外输泵房、化验室等,安装固定式硫化氢检测仪和防爆排风扇等,监测仪探头置于现场硫化氢易泄漏区域,主机安装在控制室。 2.1.2 作业人员在危险场所佩带携带式硫化氢监测仪,用来监测工作区域的硫化
48、氢的泄漏和浓度变化。 2.1.3 固定式和携带式硫化氢监测仪的第一级预警值设置在15mg/m3,第二级预警值设置在30mg/m3。 2.1.4 硫化氢监测仪的校验及检定 硫化氢监测仪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校验;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一年校验一次;携带式硫化氢监测仪半年校验一次;在超过满量程浓度的环境中使用后需重新校验。 2.2 含硫化氢作业环境中的硫化氢监测 2.2.1 含硫化氢的油气集输场站(联合站、接转站及集配气站)的硫化氢监测应采用固定式和携带式硫化氢监测仪结合使用的方式。 2.2.2 含硫化氢的油气集输场站在油气取样区、排污放空区、油水罐区、配气区等易泄漏硫化氢区域设置醒目的标志,并设置固定探头,在探头附近同时设置报警喇叭。 2.2.3 作业人员巡检时需佩戴携带式硫化氢监测仪,进入上述区域应注意是否有报警信号。 3 生产日常管理 3.1 门禁管理 3.1.1 联合站、接转站、集配气站需在大门处设置风向标,风向标由门岗负责管理。 3.1.2 含硫化氢的油气集输场站在大门醒目位置设置硫化氢警示标志。 3.1.3 含硫化氢的油气集输场站外来人员进站需进行防硫化氢中毒安全教育。 3.2 巡回检查管理 3.2.1 各三级单位根据所辖联合站、接转站、集配气站工艺特点建立巡回检查制,确定巡回检查点、巡回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库机械租赁合同范本
- 冻肉投放合同范本
- 加工制作合同范本门窗
- 产品推广居间合同范本
- 加盟合同范本奶茶
- 健身收购合同范本
- 出租黄色围挡合同范例
- 中国国家展览中心合同范例
- 住宅租赁房屋合同范例
- 2024年温州鹿城农商银行招聘笔试真题
- TCADERM 5015-2023 救护直升机院际患者转运规范
-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概念
- 水库清淤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Python深度学习实战-基于Pytorch全书电子讲义完整版ppt整套教学课件最全教学教程
- 2023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13298-1991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考试题及答案
- 《地史学》第01章-绪论
- 《高级计量经济学》-上课讲义课件
- 常见眼底病基础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