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医疗器械第3部分_第1页
动物源医疗器械第3部分_第2页
动物源医疗器械第3部分_第3页
动物源医疗器械第3部分_第4页
动物源医疗器械第3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发布××××-××-××实施××××-××-××发布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3部分: 病毒和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因子去除与灭活的确认Medical devices utilizing animal tissu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Part 3: Validation of the elimination and/or inactivation of viruses and Transmissib

2、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TSE) agents (ISO/DIS 22442-3:2005,IDT)(草案稿)(本稿完成日期:2007-08-20)YY ××××.3××××YY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ICS 11.100.20C 前 言YY XXXX的本部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DIS 22442-3:2005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3部分: 病毒和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因子去除与灭活的确认。 YY XXXX的总题目是动物源医疗器械, 由下列部分组成: 第1部分: 风险管理应用 第2部分

3、: 来源、收集与处置的控制 第3部分: 病毒和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因子去除与灭活的确认 第4部分: 液体灭菌剂灭菌的确认与常规控制本部分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和附录F是资料性附录。本部分由全国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检所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济南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引 言某些医疗器械可能含有来源于动物的材料。使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将被期望其性能特性优于像金属、塑料和纺织品之类的非动物材料。医疗器械中源于动物的材料范围和种类很广。这些材料可能是医疗器械的主

4、要部分(如牛/猪心脏瓣膜、羊肠线、止血器械)、产品涂层或填充层(如肝素、明胶、胶原)或是生产阶段的加工助剂(如牛油)。认识到使产品得到确认并经过精确灭活方法的控制并非是显示产品安全性的唯一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并应关注其他一系列的因素,包括索源、收集、处置、贮存、加工、组织和/或动物源细胞的试验、产品生产环境的控制、装配和包装。生产厂宜考虑实际中的各生产环节引入的污染以及病毒和传播媒介的去除和/或灭活。关于医疗器械的安全还涉及另外两个方面(见YY XXXX.1)来控制组织潜在污染,这主要有:a) 选择媒介污染最小的源材料(见YY XXXX.1和YY XXXX.2);b) 检验生产过程去除或灭活传播

5、媒介的能力(本部分,YY XXXX.3)。GB/T 19000系列标准和YY 0287中给出了设计、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体系要求。这些标准把某些其结果不能通过随后对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完全被证实的生产过程称之为“特殊”。病毒和传播媒介的去除和灭活便是这样一个特殊过程的例子,因为其过程的有效性不能通过对产品检验和试验来证实。因此,需要对以下方面给予特别考虑: 所用过程和材料的定义; 常规使用前适当的灭活确认; 生产中监视过程的性能; 适当的设备维护; 职员培训等。由于过去许多污染情况是由病毒引起的,而病毒是否存于生产过程中是未知的,最多也只是怀疑其的存在,对该过程进行评价,可以为去除包括未知病毒和

6、有害病毒在内的较广范围的病毒提供足够的信心。对于传播性媒介也适用同样的道理。注:为表明符合本部分,宜满足本部分规定的要求。“注”中和资料性附录中所给出的指南不是强制性的,不作为审核员审查的内容。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3部分:病毒和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因子去除与灭活的确认1 范围YY XXXX的本部分规定了使用源于动物材料的医疗器械(不包括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的生产中病毒和/或传播性海绵状脑病(TSE)因子的去除和/或灭活的确认的要求。本标准不适用于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注1:当风险分析和管理以及灭菌常规过程用于医疗器械的动物组织处理时,尚未显示能完全有效地灭活海棉状脑病的致病媒介。选择动物来源极为重要(见

7、YY XXXX.1和YY XXXX.2)。注2: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见EN550、EN552和EN554、ISO14160和EN1174(见参考文献)。YY XXXX的本部分不包括医疗器械中人体组织的利用。YY XXXX的本部分未描述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质量保证体系。 注: 注意有关控制生产全过程的质量体系标准(如GB 19001和EN46001或GB 19002和EN46002,见参考文献)。生产中具有一个完整的质量体系不是本标准的要求,但这一体系中的某些要素是必需的,这些要素出现在本标准相应的地方。YY XXXX的本部分不考虑任何去除和/或灭活方法对医疗器械预期使用适宜性的影响。2 规范性引用文

8、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YY XXXX.1 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1部分:风险管理应用YY XXXX.3 动物源医疗器械 第3部分:病毒和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因子去除与灭活的确认3 定义 本部分使用YY XXXX.1中给出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3.1模型TSE媒介 model agent对物理和/或化学过程显示已知抗力的TSE媒介,用其作为类似相关TSE媒介灭活的参照,以此

9、证实所用灭活过程的有效性。3.2模型病毒对物理和/或化学过程显示已知抗力的病毒,用其作为类似相关病毒灭活的参照,以此证实所用灭活过程的有效性。注:包括滤过性毒菌的模型(DNA、RNA、包膜的和不包膜的)和抗菌素模型。3.3总降低系数overall reduction factor各步骤的降低系数的总和。3.4允许细胞 permissive cell能受到研究中病毒传染且病毒能在其中复制的组织培养细胞。注:存在未知的传播媒介组织培养系统。3.5 降低系数 reduction factor灭活和/或去除步骤前器械中的病毒和传播媒介的负载与灭活和/或去除步骤后器械中的病毒和传播媒介的负载之比,当该系

10、数准备用于生产过程的下一个步骤时,取以10为底的对数值(log 10)表示。3.6相关TSE媒介 relevant TSE agent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源材料或其他材料已知或很可能受到其污染的TSE媒介。3.7相关病毒relevant Virus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源材料或其他材料已知或很可能受到其污染的病毒。3.8再确认 revalidation对确立过的确认进行确定的一套形成文件的程序。3.9小规模过程/小规模scaled down process/scaling down以一个专门缩小的规模来模拟实际规模生产过程中所用的性能参数的过程。3.10 灭菌 sterilization用以使产品无任何

11、类型存活微生物的确认过的过程。3.11确认 validation表明一个过程将持续符合预先确定的技术规范所需数据的获取、记录和说明的形成文件的程序。4 通用要求4.1 索源和生产过程应建立并保持形成文件的体系,以控制源于动物的原材料的来源。注:可行时, 宜采用YY XXXX.2来满足这一要求,以控制源于动物的原材料的来源。应确定并控制生产过程,使始料、中间产品和成品中的病毒和传播媒介的负载为最小。应使用形成文件的适宜程序,确保在常规生产中使用确认过的过程参数。注:宜使用符合EN ISO 9001和EN 46001或EN ISO 9002和EN 46002(见参考文献)的质量体系,以满足本章的要

12、求。4.2 有关确认的通用要求4.2.1 形成文件的程序本标准形成文件的程序和要求应得到实施。文件形成与记录应得到指定人员的评审和批准(见4.2.2)。任何文献检索和/或任何灭活研究的程序应被形成文件,记录应保留到生产厂规定的期限。4.2.2 人员实施EN 12442本部分的职责应分配给有资格的人员。人员的资格、培训或经验的要求应形成文件,并与个人的工作、职责和权力相适应。注:人员所必需的资格、培训和经验的水平是依据其所从事的活动而有所不同的。总的质量保证体系培训部分的一般要求见EN ISO 9004(见参考文献)。4.2.3 校准用于确认的仪器的所有控制、指示和记录的校准,其有效体系应予建立

13、、形成文件并得到保持。4.2.4 设备 应使用方案中所规定的相应设备。所有设备所需的计划性维护保养应按照形成文件的程序予以保持。应保持维护保养记录。尤其,任何设备应能在规定的限度内提供其预期使用过程。另外,如果设备与正常生产循环中所用的设备不一致时,应利用适当文件来证实其性能参数与生产循环中所使用设备的等同性。4.2.5 辅助物诸如化学制品、细胞系和实验动物这类用于确认研究的辅助物应得到适当的论证、控制并形成文件。5 文献检索5.1 文献检索的进行应按附录A规定进行文献检索,以识别和分析病毒和传播媒介去除和灭活数据(见C.2)。5.2 文献检索输出的应用文献检索得到的技术信息应被用于优化灭活和

14、/或去除研究。基于病毒和传播媒介灭活的任何推断应得到论证并形成文件。用于医疗器械和生产过程的源于动物的材料的固有变异性会造成对已公布数据公正性的曲解,应予以考虑。5.3 病毒 生产厂应证实文件检索是否表明灭活或去除步骤显著有效。文件检索是进行病毒灭活研究的先决条件。例外情况下,如果生产厂选择不进行这一研究,则应予以论证,并形成文件。5.4传播媒介生产厂应证实文件检索是否表明在传播媒介的去除和/或灭活方面某一方法显著有效,尤其应表明在检索中涉及的源于动物的特定材料和特定过程与所生产的医疗器械所用的材料和过程具有等同性。当材料或过程无可比性时节应进行灭活研究。若无有效信息支持传播媒介的去除和/或灭

15、活时,则还应实行风险管理策略(见YY XXXX.1)。6 病毒和传播媒介的去除和/或灭活的研究若确定需进行去除和/或灭活的研究(见5.3和5.4),则应进行研究证实所选步骤对选定媒介的有效性(见附录C)。如果生产厂使用经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确认过的灭菌过程,则这些过程还应由相关病毒和传播媒介的去除和/或灭活确认数据予以支持。6.1 方案证明生产过程中病毒和传播媒介的去除和/或灭活的研究方案应包括以下细节,适宜时,包括数值和公差:a) 涉及组织的已识别风险(见YY XXXX.1);b) 相关媒介的识别;c) 模型媒介具体组成选择的基本原理。生产厂应选择去除和/或灭活研究的模型。模型选择的验证应形成

16、文件;注1:模型包括病毒模型(有包裹、无包裹RNA,DNA,另见附录C表C),抗菌素模型和传播媒介模型。注2:如果有其他病毒模型数据的支持,验证过程中可以使用抗菌素模型,如:超滤过程。注3:作为研究的一部分,医疗器械或其组件的生产过程对媒介灭活的确认可能会使用传播性海绵状脑病媒介生物学分析(大鼠或仓鼠模型)进行灭活媒介的确认。这类研究被认为是对可能引起疾病(如:牛海绵状脑病,痒病和克-雅二氏病)的传播媒介的灭活效能的预报。d) 所选病毒和传播媒介的去除和/或灭活的生产阶段的识别和定义;e)若进行小规模的过程,应形成文件。并应证明生产过程的转化为小规模的有效性。 注4:小规模指南见附录B。f)应

17、规定降低系数的计算方法;另外,适宜时还应规定降低动力学的估计方法(见附录E和F)。 注5:宜仔细考虑取样时的统计学和物理学的制约,以及检测方法灵敏度的限制(见C3.5和附录D,E和F)。6.2 研究的实施研究应按照其方案的要求进行。6.3 数据分析应确定降低系数(见C3.5和附录E和F)。应评审用于病毒和传播媒介的去除和/或灭活的已识别的生产步骤的效能。应对小规模的有效性和其他会影响结果的变量给予特别关注。7 最终报告最终报告应包括文件检索的主要评价(见第5章和附录A),和在任何所用去除和/或灭活的研究(见第6章)中所获得数据的主要评价,包括总体结论。最终报告应识别去除和/或灭活有效性的关键生

18、产参数,对这些参数应明确和规定容许的范围。应给出以媒介降低系数(见C.3.2.8)表述的所有过程步骤的综述。注:可采用流程图的形式。报告应由对其起草、评审和批准负有责任的指定人员签署。报告应予以保留(用于再确认,见第8章)。8 最终报告的评审负有职责的指定人员对最终报告评审的程序应形成文件。当在生产过程中有显著改变和/或当最终报告中没有考虑到的有关信息时(如文献中的)应对最终报告进行评审。必要时,应采取纠正措施和/或补充研究,并对生产过程再确认形成报告文件。最终报告的任何评审记录应予以保留。9 关键过程参数的常规监控 生产厂应确保最终报告中的全部关键参数在生产过程中均得到监视和控制。附录A(规

19、范性附录)文献评审的要求A.1 总则 注1:ISO 14155包含文献评审的相关信息。A.2 要求文件评审应识别生产过程对中病毒和传播媒介去除和/或灭活能力的调查。应由相关领域内有资格的、专业知识渊博并能进行客观论证的人士进行文献检索。A.2.1 方法学A.2.1.1 总则 应准确的定义问题的答案。至少应包括:相关病毒和传播媒介的识别,这是评审的基础(见附录C);用于去除和/或灭活相关病毒和传播媒介的生产步骤的识别;前述生产步骤的对过程有效性作用的识别这些生产步骤的相关参数的识别;病毒和传播媒介去除和/或灭活过程潜在有效性的评审。动物组织对该过程有效性影响的评价应记录相关报道的识别、选择和评审

20、的方案,更适宜根据经过验证的惯例对文献进行系统评审。A.2.1.2 目的 应明确定义文献评审的目的。应规定关于文献检索目的的报告类型。A.2.1.3 数据的识别 应从科学出版物获取数据,例如有效的科学证据、科学文献和权威出版物。应进行全面文件检索,以减少导致偏见的风险。还应考虑未出版的数据。文献评审应确定:数据来源以及所查寻数据库或其他资料的范围;所选/相关出版文献的原理;确信所有相关参考(不管有利的还是不利的)已经确认的理由;排除特殊参考的标准以及排除的理由注:一个系统文献评审可能的数据来源如下:医学和辅助医学数据库;相关标准委员会的技术文件;外文文献;“灰色文献”(论文、内部报告、非同等的

21、刊物评论、互联网、行业文件);原始资料所列的参考;行业专家所知道的其他未出版的资料(由私人信息获得)已公布试验的原始数据(由私人信息获得)A.2.1.4 适当的数据 文献评审应明确与所考虑器械的生产过程具体特性和特征有关的文献的范围。如果已出版的报导并不直接涉及过程,应采用下面的方法:生产商应证明已出版报导中的生产过程与所考虑的器械的生产过程的等同性,包括以下几项:相同的组织;相同的几何学;相同的材料质量;相同的加工条件(温度、浓度、PH、压力、比例、溶剂),除非能证明差别。A.2.1.5 评定 文献评审应明确以下列因素为基础的特定参考的意义。包括:作者的背景以及与所涉及的特定器械和生产过程相

22、关的专业技术;作者的结论是否有数据证实;文献是否反映当前的实际和已被普遍公认的技术参考是否出自得到公认的科学出版物;是否已在前期的评审杂志中报导过;按照科学原理的研究结果,例如,在获得可论证的、适当结果研究中,在识别一个适当的分析统计设计的研究中。 如果评定中包括未出版的数据,文献评审需权衡每篇报导的意义。证据不应包括:缺乏足够的细节不能进行科学评价的报告(缺乏可接受的经确认的与预期研究的设计相关的统计学设计)无确实证据的观点A.2.2 关键评价文献评审应包含文献的关键评价,该关键评价应:相关领域内具有相应资格、专业知识渊博、能客观论证的人所写;包括对医疗器械的简短描述;包括对所有已有数据的分

23、析,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数据;确定被评定组织的特性和特征相关文献的范围,考虑所评定的器械与文献所包括的组织间的相似程度;分析已识别的危害,相关的风险和适当的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人员分派;包括记述权衡不同文件的方法,宜特别注意同一作者的重复出版物,以避免过度权衡。包括在评价中适当交叉引用的出版物的目录包括所有相关特征等同性已经证明的声明(如果数据与等同的器械有关)。关键评价应由作者签名并注明日期。A.3 结论作为文献评审的结果,生产商须能回答下列问题: 生产商的结论是否有效数据是否足以证明符合相关的基本要求A.4 报告文献检索的结果应出具报告,报告应包括文献和结论的主要评价注:宜通过返回到前一阶段,

24、施以必要的调整,并重复该过程,使上述步骤任何的内容得以充实或质量得以完善。附录B(资料性附录)病毒去除和/或灭活研究指南B.1 假定病毒的去除和/或灭活遵循随机性的概念,因此不可能保证产品的绝对无污染。当检测低病毒浓度的能力从统计意义上取决于样品的大小时(见附录F),所有试验都有定量媒介分析局限性。 组织上或组织内无相关病毒的确定,不只是依赖于检验来确定它们是否存在,还可以通过证实生产步骤能将其灭活或去除来确定。B.2病毒的选择B.2.1进行去除和/或灭活研究时,关键是选择所要使用的病毒。宜尽可能包括相关病毒。如果相关病毒的使用无法证实所需的大范围的性能,则宜使用模型病毒进行确认。B.2.2用

25、于去除和/或灭活研究的模型病毒,应选择代表尽可能接近可能污染产品的相关病毒和代表尽可能大的理化性能范围的病毒,以检验生产过程对病毒灭活的能力。源材料和生产过程的质量和特性也会影响到模型病毒的选择。B.2.3在有两个可能的病毒由于它们的特性等于或近似于可能的污染而会被用于一个特定的去除和/或灭活步骤的研究的情况下,宜选择其中抗力较高者,除非另有验证。 注:虽然源材料未必是具体模型病毒的寄主,但对此类病毒获得的降低值通常却对去除和/或灭活病毒生产过程的能力方面提供有用信息。B.2.4宜对灭活研究过程中模型病毒的持续恢复能力予以考虑。B.2.5可能情况下,宜选择能增长到高滴定度的病毒。 注:这未必总

26、是可能的。B.2.6宜在通过一个生产步骤的前后,对所选病毒进行有效性、敏感性和可靠性的检测分析。B.2.7宜考虑某些病毒可能会对从事确认研究的人员造成的健康危害,需采取适宜的保护措施。 注:93/88/EEC适用(见参考文献)。B.2.8在灭活确认研究中已使用的和已推荐使用的病毒模型见表C.1的举例。B.2.9在灭活确认研究中已使用或已推荐使用的传播病毒模型的实例是羊痒病菌株263K,139K,22C,ME7和87A。B.3去除和/或灭活研究的设计和内容B.3.1总则去除和/或灭活研究包括,在各生产步骤中人为加入一种病毒(使携带)和在每个生产阶段之后或在所有生产步骤之后对灭活程度的测量。没有必

27、要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生产步骤进行确认。只有对那些其主要目的是对病毒进行去除和/或灭活的生产步骤才有必要对其进行去除和/或灭活的研究。当一个过程包含了许多生产步骤,而每个步骤都含有小的降低因素时,则必须对全过程进行确认(见C.3.5)。宜对各生产阶段的精确定义给予认真考虑。宜避免将任何病毒物人为引入生产设施。这一确认工作应在单独配备的实验室中进行,通常采用小规模的生产过程,并由具备适宜资格的和有经验的人员操作。B.3.2研究的设计B.3.2.1宜对保证检测可靠性的病毒最少可检测量应予以考虑。B.3.2.2病毒灭活/去除的有效性取决于材料的结构、大小和形状以及它们在其中的分布。在研究设计中宜对此予以

28、考虑。B.3.2.3为了能准确测定某个生产步骤的灭活/去除能力,加入到被研究的生产步骤的原材料上的病毒数量宜尽可能多。然而,所加入的病毒悬液的体积宜不超过所有要使携带病毒的产品的10%,从而试验样品的携病毒的量与生产材料保持相近。计算的降低系数宜是基于该携带病毒的原材料中可检测病毒的量,而不是基于所加入的病毒的量。B.3.2.4模型试验样品中的病毒宜尽可能无需进一步操作(如过分离心、透析或储存)而直接能用滴定法测定。在必须进行进一步处理时,如:消除或中和抑制因子或毒性物质,或储存一段时间来确保所有样品能一起用滴定法测定,则宜采用适当的对照,以确定这些过程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如稀释影响。监测系统中

29、样品的影响,包括毒性反应,也会对检测限带来影响,因此宜予以记录。B.3.2.5应尽可能获取到病毒灭活的动力学资料,以便测量出曲线的斜率和确定灭活全部病毒所必须的理论时间。灭活研究宜这样来策划,即在不同的时间采样,从而建立灭活曲线。通常开始阶段病毒灭活较快,然后跟有一个缓慢阶段。主要是以第二阶段的研究来表征灭活过程(见C.4.1c)。B.3.2.6在采用去除法的情况,如:使病毒分解成沉淀物来降低病毒传染性或通过某些分馏将其去除,宜对去除后的样品进行研究。宜尽可能给出不同碎片病毒的平衡分布。B.3.2.7病毒的定量传染性分析方法宜有充分的敏感性和再现性,并宜进行足够的重复试验和对照,以确保结果具有

30、足够的统计意义上的精确性(见附录E)。B.3.2.8获得的对数降低的有效性宜根据关键过程参数的变化对过程极限影响的研究来予以确立。B.3.3病毒模型病毒培养通常用于确认灭活过程的病毒模型病毒最好是在可得细胞培养物中形成。所选择的细跑培养系统宜不改变病毒模型病毒的特性。B.3.4细胞培养试验的进行B.3.4.1通常用于确认灭活过程的病毒模型病毒首选在细胞培养物中试验。宜使用允许细胞(permissive cell)模型对不同生产步骤灭活能力进行试验。B.3.4.2细胞内病毒通常比细胞外病毒难以灭活。方法中采用充许细胞,可以对灭活过程参数的有效性进行检验。B.3.4.3对那些即便是在受过所选病毒模

31、型病毒感染的培养物中也不能恢复出感染性病毒的点,也宜进行该试验。B.3.5降低系数B.3.5.1去除和/或灭活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病毒的灭活和/或去除步骤的有效性,测量出生产过程中灭活/消除病毒的总的能力。总降低系数一般为各降低系数之和。不过,各降低系数的简单相加不一定合理,尤其是在病毒的抗性不完全知晓的情况下。在一个过程阶段中病毒滴定度的降低等于或小于1 log被认为是很小宜被忽略不计。生产厂应从对消除起作用但有较小可靠性的过程阶段中区分出有效阶段。同时还宜考虑一个阶段残存的病毒是否能抵抗下一个阶段,或换句话说已经增加了抵抗力。例如,已发现传播病毒经甲醛处理后增加了它们对热的抵抗力。通常,具有

32、大作用的一个阶段比总作用相同的多个阶段更具有安全保证。B.3.5.2对于所有病毒而言,生产厂应验证获得的降低系数的可接受性。应考虑以生产过程进行总体检验,适当时,证实病毒灭活和/或去除过程总的能力(在始料中加入最大污染的模型病毒,经过过程运行,最后对产品试验)。B.4去除和/或灭活研究的局限性B.4.1去除和/或灭活研究对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是有用的,从而确保建立医疗器械安全性的可接受水平。然而,在去除和/或灭活研究的设计和执行中许多因素将导致病毒去除和/或灭活过程能力的不正确估计。这些因素包括以下方面:a) 不同实验室的病毒株可能对相同处理敏感性有所不同;b) 对用于确认去除和/或灭活步骤的

33、病毒是在组织培养中制备的情况,去除和/或灭活研究中组织培养出的病毒的特性可能与天然病毒有差异(例如自然病毒和培养病毒在纯度和聚集程度不同);c) 全部生产过程降低感染性的能力通常用每一阶段降低系数取对数的总和表示,尽管这是计算总降低系数的有用方法,但有些情况下对数换算值相加可能没有效(如:在降低受换基体吸附的影响时);d) 对病毒感染性的灭活经常遵循一个两阶段曲线,开始是快速阶段,然后进入缓慢阶段。原因可能是经受一个特定灭活阶段存活下来的病毒提高了对下一个阶段的抵抗力。其结果是,总的降低系数不一定等于各阶段(每次接种新病毒)降低系数之和。例如:如果该抗力是采取聚集的形式而得以提高,其感染性可以

34、不同程度地抵抗固定(fixation)和灭菌处理;e) 如果灭活曲线与历史数据相比不够典型,宜给予特别考虑;f) 对滴定度降低取对数表示降低系数,说明残留病毒感染性大幅度降低,但其数值永远不可能降至零。B.4.2尽管设计小规模过程(见附录B),但小规模过程仍与实际规模过程有所不同。B.4.3在某些环境中,材料中可能存在抗体或妨碍/相互作用模型病毒的其他分子。这可能会影响病毒的分离或影响其对灭活的敏感性;但也可能由于抵消了其感染性使研究设计复杂化。研究设计的适当性可能很难判断。所含抗体的水平可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变量。 对期望所有的模型病毒被去除或灭活的样品,宜对抗体或妨碍/相互作用模型病毒的

35、其他分子进行检测。某些情况下,不可能把灭活作用和妨碍/相互作用影响分开。B.4.4生产参数的微小差异,如蛋白质含量或温度,会因种种机理而对病毒感染性的降低带来较大的差异。表B.1用于病毒确认研究的病毒示例病毒科天然宿主类别基因组包裹大小nm形状耐理化性脊髓灰质炎病毒 萨宾1型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人肠道病毒RNA无25至30二十面体的中脑心肌炎病毒(EMC)小核糖核酸病毒科鼠心病毒RNA无25至30二十面体的中呼吸道肠道病毒3呼肠孤病毒科各类正呼肠孤病毒RNA无60至80球面的中猿猴病毒乳多空病毒科猴多瘤病毒DNA无40至50二十面体的非常高细小病毒(犬、猪)细小病毒科犬猪微小病毒DNA无18至24

36、二十面体的非常高鼠白血病病毒(MuLV)逆转录病毒科鼠C型肿瘤病毒RNA有80至110球面的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披盖病毒科牛鼠疫病毒RNA有50至70多/球状的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病毒科人慢病毒RNA有80至100球面的低疱疹性口炎病毒弹状病毒科马牛水泡性病毒属RNA有70×175弹丸形的低A型肝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人肝炎病毒RNA无25至30二十面体的高副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各类副粘液病毒RNA有100至200多/球面状的低辛德毕斯病毒披盖病毒科人病毒RNA有60至70球面的低假性狂犬病病毒疱疹病毒科猪水痘病毒DNA有120至200球面的中 注:本表给出了用于去除和/或灭

37、活研究或者作为相关媒介的病毒的部分列表,即:源材料的有潜在污染的媒介,或作为模型媒介。因此,表中病毒的选用是非强制性的,并鼓励生产厂考虑采用其它的病毒,尤其考虑那些更适用于各个生产过程的病毒。附录C(资料性附录)TSE因子去除和/或灭活研究指南C.1 总则TSE因子去除/灭活确认研究较难设计,操作和结果都难以解释。必须考虑携媒材料的性质极其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考虑研究的设计(包括缩小过程的规模)和检测媒介的方法。还需对做进一步研究来理解确认研究中最适当的 “携媒制备”。因此,现在一般不要求确认研究。除了适当的索源以外,还应鼓励生产商继续进行去除和灭活方法的研究,以确定步骤/过程有助于TSE因子

38、的去除和灭活。无论如何,设计生产过程宜尽可能考虑被认为是灭活或去除TSE因子方法的有用信息。 对适当的确认研究,生产商宜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特定的灭活和/或去除研究,须考虑以下因素:涉及组织的已识别风险相关媒介的识别;模型媒介具体组成选择的基本原理。所选传播媒介的去除和/或灭活的生产阶段的识别;计算降低系数最终报告宜识别去除和/或灭活有效性的关键生产参数,对这些参数应明确和规定容许的范围。宜使用适当的形成文件的程序以保证常规生产中应用已确认的过程参数。在灭活确认研究中已使用或已推荐使用的传播媒介模型的实例是羊痒病菌株263K,139K,22C,ME7 87A和301V鼠传播BSE。在模型TS

39、E控制研究中,动物研究得出了某些量化方法。C.2还宜考虑一个阶段残存的媒介是否能抵抗下一个阶段,或换句话说已经增加了抵抗力。例如,已发现TSE因子经甲醛处理后增加了它们对热的抵抗力。通常,具有大作用的一个阶段比总作用相同的多个阶段更具有安全保证。在一个过程阶段中TSE滴定度的降低小于1 log被认为可忽略不计。附录D(资料性附录)缩小规模的指南由于将媒介引入生产场所具有危险性,因此去除和/或灭活研究的确认宜在配备用于病毒学研究的独立实验室中进行,并由具有专业技能的适宜人员操作。为便于操作,缩小过程的规模可能是必要的。如果使用小规模的过程,则可将以下部分作为指南:a) 小规模的模型宜尽可能模拟生

40、产过程,并宜联合对实际规模生产过程负责的生产人员一起进行设计;b) 小规模过程每一相关步骤的有效性宜根据过程参数(如:pH值,浓度,体积,温度,设施,反应时间,成分)的比较形成文件;c) 宜按照能代表去除和/或灭活病毒和传播媒介的有关生产过程能力的最差情况条件设计小规模过程;注:宜对最差情况条件的确定给予特别注意。文献的评价或过程操作极限的实验会对这一活动有所帮助。d) 宜验证实际规模生产过程不可避免的偏离对结果的潜在影响。e) 基本原理,研究方案和小规模的可接受准则应形成文件。附录E(资料性附录)病毒滴定度和降低系数的统计评价及其有效性评定1病毒滴定面临所有生物分析系统所共有的各种问题。为了

41、明确一项研究的可靠性,有必要对病毒滴定及由此而计算出的降系数的精度给予评定,对分析予以确认。统计学评价的目的是确定研究是否已进行到病毒学专业方面的可接受水平。1.分析方法可以是计数法(quantal),也可是计量法(quantitative)。计数法包括动物上的感染性分析或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分析,分析中动物或细胞培养被记为被感染或未感染,然后再用那些被感染的细菌培养物测量感染性滴定度。计量方法包括了色斑分析,即对每一个色斑按一个感染单位计数。计数法和计量法都可用统计分析。2.由于稀释的错误、统计学的影响和分析系统中那些未知或难以控制的差异,导致分析结果的不一致。不同分析方法之间比对(

42、分析内的变异)和同一方法间的比对(分析间的变异),表明前者的这些影响明显大于后者。3.分析内的变异和分析间的变异的95%的置信限宜达到±0.5log10或更好。通过制备内部基准能监控分析间的变异,对这些能力的评估,宜在该分析试验室已建立的可接受平均估计值约0.5 log 10之内。可以通过标准教科书的方法评价分析内的变量。在任何具体试验中,如果滴定的精确度低于这些目标值,如经论证,该项研究可能还是可接受的。4.宜通过实验测定的毒并滴定度计算出病毒负载的降低。宜尽可能获得降低系数的95%的置信限。该置信限可以用±(s2+a2)来近似,±s是原材料病毒分析的95%的置

43、信限,±a是指步骤后的材料的病毒分析的该置信限。如果在灭活/消除步骤后没有样品显示感染迹象,则降低系数就不能通过统计方式进行估计。要获取最小降低系数的估计,该滴定度应被表示为小于或等于被测试的最高浓度体积中的一个感染单元。尤其是在强灭活过程之后,样品会被期望无感染迹象。为了最大可能地估计出一个有效灭活过程的最小降低系数,宜尽量多地抽取处理过的未被稀释的材料。宜对传播媒介的这些建议予以考虑。附录F本附录包含了早先用于病毒的文献(CPMP/BWP 268/95,1996年2月14)(资料性附录)降低系数的计算2一项灭活或消除步骤的病毒降低系数R的计算公式如下: V1×T1 R

44、= logV2×T2式中R 降低系数;V1 原材料体积;T1 原材料内病毒浓度;V2 步骤完成后材料的体积;T2 步骤完成后病毒的浓度。以上公式考虑了步骤前后材料的滴定度和体积。降低系数通常用对数值表示,残留病毒感染性可大幅度降低,但永远不会降至零。附录G(资料性附录)低浓度时媒介检测的概率G.1在低媒介浓度(如:如每升10至1000个感染微粒)的情况下,几毫升样本中不含感染媒介的概率P为:P = (V-v)/Vn式中V 测试材料的总体积,以升表示;V 样本的体积,以升表示;N 随机分布于总体积中的感染微粒的绝对数量。G.2当V远远大于v时,该等式接近于泊松分布:P = e-cv 式中:C 每升感染微粒浓度;v 是样本体积,以升为单位。G.3 如果一个被测样本的体积为1ml,表F.1给出了则当媒介浓度落在10至1000个感染微粒的概率P。表F.1 处在媒介浓度的概率pc0.99100.901000.371000注: 以上表明对于每升含1000个的浓度,37%抽样中的1ml将不含一个媒介微粒。参考文献EN 12442-1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第1部分:风险分析与管理EN 12442-2 医疗器械生产用动物组织及其衍生物第2部分:索源、收集和处置EN550 医疗器械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的确认和常规控制EN552 医疗器械的灭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