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学习记忆功能的预保护研究_图文_第1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学习记忆功能的预保护研究_图文_第2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学习记忆功能的预保护研究_图文_第3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学习记忆功能的预保护研究_图文_第4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学习记忆功能的预保护研究_图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阿尔茨海默病学习记忆功能的预 保护研究陶华英 1,田心 2*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生理室,天津(3000522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天津 (300070E-mail :摘 要:重复经颅磁刺激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可对有记忆主诉者 的脑认知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22。本文针对经颅磁刺激的神经保护作用,将其用于 AD 的保 护性干预,通过 Morris 行为学检测及电镜下形态学观察在进行 AD 造模之前,预先给予大鼠 rTMS 对 AD 学习记忆功能的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预先施加低

2、频 (LFrTMS-AD及高频 (HFrTMS-AD rTMS组、直接造模组(AD 较对照组 Morris 水迷宫行为测试的全时程及末 2天平均逃避潜伏期显著均延长; 在平台象限的游泳时间和路程占总游泳时间和总路程的百分 比均明显下降;这一结果在 AD 组更为显著,与两个 rTMS 干预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而 LFrTMS-AD 组较 HFrTMS-AD 组潜伏期短,百分比值高 (P<0.05。电镜下 AD 组海马 CA3区神 经细胞突起肿胀,线粒体肿胀嵴消失,突触结构扭曲变形; rTMS 干预组神经细胞结构大致 完整,突触形态结构稍有改变或基本正常。上述结果说明:1. 预先施加 rTM

3、S 能减轻 AD 造 模对神经元及突触形态结构的损伤,对学习记忆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低频 rTMS 较 高频效果更显著; 2. rTMS对 AD 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是:通过交变磁场 (感 应电流的生物学效应,增高了与学习记忆及神经营养、保护有关的物质(如 BDNF 水平, 进而实现其对神经元、突触结构以及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阿尔茨海默病; Morris 水迷宫; 淀粉样蛋白;鹅膏酸;预保护; 学习记忆阿尔茨海默病, ( Alzheimers Disease , AD , 是人类老年期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 原发性退行性病症之一。 我国六十岁以上

4、人 群患病率为 3-5%, 85岁以上为 40-60%, 估计我国现有 700-800万 AD 患者,这一数 字还将随人口老化程度增加而增长。 该病起 病隐匿,早期可能仅有记忆困难或轻度健 忘, 往往难以及早察觉。 当病人逐渐出现记 忆障碍 (近记忆及记忆保持障碍为主 、 认 知功能障碍、 行为异常和社交障碍时, 往往 病情进行性加重,通常在 2-3年内丧失独立 生活能力,并常因并发症而死亡。当前对 AD 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和 客观的特异性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 , 对 于 AD 的治疗只限于延缓发病和疾病进展, 因此对 AD 的防治已成为 21世纪医学研究 的热点和难点, 寻找有效、 费用低

5、廉且易于 实现的预防方法具有重要社会意义。近十年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痛、 易行的刺激方法, 日益成为神经科疾病的临 床诊断治疗和研究的新途径。 rTMS 已被应 用到神经科学的许多研究领域, 如大脑感觉 和运动传导通路的研究、学习和记忆的研 究、 认知和语言功能的定位研究等, 并对脑 血管病、 帕金森氏病、 偏头痛和多种心理疾 患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疗效。 多项研究表 明在常规临床参数和标准情况下, rTMS 不 但不会引起神经组织损伤和出血, 而且还具 有减轻脑水肿、保护缺血神经元的作用 9,10,11,12。 最新研究还指出 rTMS 可募集参与 记忆编码过程的代偿性神经网络, 因而可

6、对 有记忆主诉者的脑认知功能产生积极的影 响 22。鉴于 AD 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即为近 记忆减退, 即使仅有记忆主诉并保持正常认 知水平 , 亦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进展为 AD , 因此在出现典型的 AD 临床症状前, 施 加 rTMS ,有可能对有记忆主诉者的学习记 忆功产生保护作用。 以此为切入点, 本文针 对经颅磁刺激的神经保护作用, 首次将其用 于 AD 的 保 护 性 干 预 , 即 在 造 模 前 给 予rTMS ,以研究 rTMS 对 AD 模型的学习记忆 功能的预保护作用,为 AD 的临床预防提供 实验依据和方法。1.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及分组Sprague-Dawle

7、y (SD 大鼠, 5月龄, 雌雄各半,雌鼠体重 250-350g ,雄鼠体重 350-450g, 由军事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 供(合格证号:0056093。 12h 光照, 12h 黑暗。室温维持在 25±1 。所有涉及动物 的实验均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颁 布的 “ 实验动物的照料和使用指南 ” 的要求 进行。将全部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 4组,每组 12只, 雌雄各半, 分别为:1. 预先低频 rTMS 组 (LFrTMS-AD; 2. 预 先 高 频 rTMS 组 (HFrTMS-AD; 3. 直接造模组(AD ; 4. 空白对照组。1.2 实验方法预 先 分 别 对 L

8、FrTMS-AD 组 、 HFrTMS-AD 组大鼠施加低频及高频 rTMs 后 (参数见后述 ,采用脑内立体定位,双侧 NBM 核联合注射 A 和鹅膏酸 (Ibo 的方法, 对 rTMS 干预组及 AD 组大鼠进行 AD 造模, 并分别进行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测试及形态 学检测。1.2.1 AD模型大鼠的制备大鼠用乌拉坦腹腔注射 (33mg/Kg体重 麻醉后, 置于脑立体定位仪上, 定位脑 NBM 核, 位点为 Bregma 点向后 1.8mm ; 正中旁开 2.8mm ;硬脑膜下 7.0mm 。采用微型电钻, 左右对称各钻一孔(直径 0.8mm , 由微注 射泵每侧分别注射 A 1-40 4&

9、#181;l(含 A 1-404µg, 已在 37 孵育 1周 及 Ibo 1µl(含 Ibo 1µg, 20min 内注射完毕,留针 10min 。术后常规 饲养, 对出现惊厥者给予少量安定 (肌肉注 射,视体温情况给予抗生素。 1.2.2 AD模型大鼠的 Morris 水迷宫行为学 检测各组大鼠均在购入后,经 10天适应性 饲养,开始进行初次 Morris 水迷宫测试。于 造模术后 3周,各组大鼠再次进行 Morris 水 迷宫测试。 包括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搜索试 验。定位航行实验:历时 4天, 第 1天大鼠自 由游泳 2min (随机点入水 , 无平台,从第

10、 2天起,每天分为两个训练时段(间隔大于 8小时,每个训练时段训练 4次,每次均由 不同象限入水, 记录大鼠寻找并爬上平台所 需时间 (即逃避潜伏期 。 本实验设定大鼠在 平台停留时间大于 2秒为找到平台;如果在 120秒内未找到平台,则将其引至平台,使 其停留 20秒,其逃避潜伏期记为 120秒。 空间搜索试验:第 5天撤除平台,大鼠 由 象限入水, 同步记录其 120秒运动轨迹。 计算其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游泳时间及游泳 路径长度占总游泳时间及总路径长度的百 分比。1.2.3 rTMS的实施方法及参数确定采 用 丹 麦 Meditronic 公 司 Maglite Pro-25型磁刺激器,选用

11、聚焦效果较好的 “8” 字型刺激线圈, 内径 10mm , 外径 80mm, 厚度 60mm 。施加刺激时,将 “8” 字线圈中 心对准清醒大鼠矢状缝的中央点, 线圈表面 紧贴头皮,平行于大鼠顶骨。本文中造模前对 LFrTMS-AD 组采用的 刺激参数为:20个串 /日, 20个 pulse/串,刺 激频率为 1Hz ,连续刺激 5天为一疗程,共 4个疗程, 疗程间隔为 1周; HFrTMS-AD 组刺 激频率为 5Hz , 其他刺激参数同 LFrTMS-AD 组。限于实验条件,本文参照 Luft 等人对大 鼠 rTMS 所测得的运动阈值 14,刺激强度选 定为 0.4-0.5 Tesla。1

12、.3 海马 CA3区超微结构电镜观察的 动物取材随机选取 HFrTMS 组、 LFrTMS 组、直接造模组及空白对照组大鼠各 1只,根据 Pellegrino 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迅速切取 大鼠海马 CA1及 CA3区脑组织,立即投入 2%戊二醛固定液中(含 3%新鲜多聚甲醛 1%锇酸后固定 1h ,常规乙醇、丙酮脱水、 固定, Epon 8l2包埋, LKB 超薄切片,醋酸 铀、柠檬酸铅双重染色,日立 H-600透射电 镜观察并拍片。1.4 数据统计用 SPSS 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数据以 平均值加减标准差 (±s 表示。采用独立样 本 t 检验对以下各组指标均数进行比较,显 著性

13、水平为 P<0.05.2.结果本课题采用 NBM 核双侧联合微量注射 A 及 Ibo 的造模方法,由预先经过 rTMS 保护性干预的大鼠制备 AD 模型, 并通过行 为学 (Morris 水迷宫 及检测, 与对照组比 较, 对 AD 大鼠模型进行验证的同时, 通过 各组间的比较探索 rTMS 对 AD 认知功能的 保护作用,结果如下:2.1 造模前大鼠 Morris 水迷宫测试 结果SD 大鼠购入后饲养 10日,于造模前, 各组均进行首次 Morris 水迷宫行为学测试。 定位航行试验结果显示, 造模前各组大鼠在 第二天均可出现逃避潜伏期的大幅下降, 以 后逐渐趋于稳定。 为比较大鼠获取

14、信息的能 力, 本文分别计算了各组在训练末 2天内及 全部训练时段的总平均逃避潜伏期, 如图 1所 示 , 各 组 间 差 异 均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0.05 。在空间探索试验中,各组间在 平台所在象限的游泳时间及在原平台象限 游泳路径长度占总路径长度的百分比均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图 2所示。 Fig.1 The result of place navigation test before AD model established Fig.2 The result of special probe test before AD model est

15、ablished Fig.3 The latest 2 days average escape latency before and after AD model established2.2造模后 Morris 水迷宫测试结果 (1定位航行试验联合注射 A 与 Ibo 的各造模组大鼠末 2天逃避潜伏期及全时段总平均逃避潜伏 期均较自身造模前及 对照组均不同程度延 长(图 3、图 4 ;其中 AD 组较 rTMS 组更 为显著 (P<0.01。而在两个 rTMS 组中, HFrTMS-AD 组又较 LFrTMS-AD 各潜伏期 长 (P<0.05 。 Fig.4 The whole

16、 average escape latency before andafter AD model established a.marginal b.random c. tendency dstraightFig.5 4 typical traces of movement in spacial probetestFig.6 Swimming time in platform-quadrant beforeand after AD model establishedFig.7 The percentage of swimming distance in platform-quadrant bef

17、ore and after AD established(2空间探索试验经过 4天训练, 第 5天撤去 Morris 水迷宫的平台,各组大鼠均由 I 象限入水,进行空 间探索试验, 游泳时间为 120s 。 各组大鼠搜 索 平 台 的 运 动 策 略 包 括 :直 线 式(straight、趋向式 (tendency、边缘式 (marginal及随机式 (random, 如图 5所示。 其中直接造模组为边缘式及随机式 (大 约各占 50% ; 空白对照组中, 约 70%为直 线式,其它为趋向式; rTMS 组多为随机式 及趋向式。由此可见 AD 模型大鼠的空间记 忆能力受损最为严重, rTMS

18、 组受损程度较 AD 轻。此外, A 与 Ibo 药物注射组的平台所 在象限游泳时间、 在原平台象限游泳路径长 度占总路径长度的百分比均较造模前明显 下降(p<0.01 ,见图 6、图 7;其中以直接 造模组最为显著; 同时, 其在平台所在象限 游泳时间及在原平台象限游泳路径长度占 总路径长度的百分比均较未造模组降低。2.3 各组大鼠海马 CA3区的电镜观察结果 对 LFrTMS-AD 组、 HFrTMS-AD 组、 直接造模组 (AD组 及对照组大鼠海马 CA3区组织进行电镜检测, 从神经元胞体及细胞 器、突触结构,血脑屏障等方面进行观察:在 AD 组大鼠海马 CA3区,可见神经细胞

19、突起肿胀, 线粒体肿胀细胞核皱缩变形, 染 色质聚集成大的团块, 边缘化、 附着核糖体 脱颗粒现象及多聚核糖体解聚,空泡较多。 突触多有肿胀, 结构扭曲不清, 微血管管腔 狭窄,内皮细胞肿胀,参见 Fig.8, Fig.9。 LFrTMS-AD 及 HFrTMS-AD 组突触形态较 好, 结构清晰, 突触前小泡丰富, 突触膜和 突触间隙基本正常, 仅在 HFrTMS-AD 组可 见部分树突轻度肿胀,其内可见少量微管, 多为不整形物质及变性的管腔样结构, 参 见 Fig.10、 Fig.11。 Fig. 8 Marked synaptic alteration (arrow in the CA3

20、hippocampus in AD group (×12,000.Fig. 9 The nucleus alteration and the vacuoles in CA3(arrow hippocampus in AD group (×10,000Fig.10 The quasi-normal synapse and neuron in CA3 hippocampus in LFrTMS-AD group (×12,000Fig.11 The quasi-normal synaptic Morpheus andstructure with light dendr

21、ite intumesce(arrow inCA3 hippocampus in HFrTMS-AD group (×12,000 3. 讨论 AD 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有多种。注射 药物采用 A,部位选择海马区的 AD 造模 方法最为常见。不仅如此, 在 AD 临床的早 早期以显著的单纯性记忆损害为特征症状, 大量研究证实这一症状始于海马突触效率 的细微下降, 这种改变先于神经元直接发生 变性, 并且突触的这种功能障碍可能由可播 散的 A 寡聚体引起15。基于此,本文采用 A 作为制备 AD 突触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 模型的药物之一。 鉴于 A 及 Ibo 可导致 NBM 胆碱能大 神

22、经元溃变, 神经核团的面积变小, 从而损 害从 NBM 到新皮层胆碱能投射系统, 大脑 皮层和海马 ChAT 活性和 AChE 活性降低, 大脑皮层和 M 受体结合位点(Rt)下调, 最终导致明显的学习和记忆功能改变,并发 现隔内侧损害产生短期或工作记忆损害, 双 侧损害时还可产生长期记忆损害 23,24 HFrTMS-AD 组更为显著 (P<0.05。以上结 果显示预先给予 rTMS 可对 AD 模型大鼠的 学习记忆功能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但是 这一保护作用是在一定程度上的, 不能根本 消除 A 及 Ibo 对突触及神经元的毒性作 用。 虽然rTMS对神经保护作用机理尚须探 索,但已

23、有研究证实对正常大鼠施加rTMS 后可在海马区观察到BDNF表达增加,特别 CA 是在海马CA3、 3c区和颗粒细胞层及皮层 内 BDNF mRNA及其蛋白质含量显著增 高,而且BDNF是海马依赖性学习及LTP诱 导的重要组成 19,20并可使二者的功能受损 成为可逆的过程21。 此外,BDNF还对正 常成年大脑中的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具有神 经营养、 保护和修复作用, 且可调节突触功 能和神经元对外界信号的敏感性。 大量的证 据显示BDNF可阻止动物实验性损伤或与 正常老年有关的胆碱神经元退化, 改善动物 行为缺失。 另有研究报告在对正常大鼠施加 rTMS后,在其脑脊液及其体外海马HT22细 胞

24、培养液距发现分泌性淀粉样蛋白前体 (sAPP)的浓度明显增加,提示了神经保 护作用。sAPP 可由神经元释放出来,具有 神经营养保护机能, 可促进神经元突起和突 触发生作用。由此笔者有理由推测,rTMS 对于AD大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的机制可 能是: 通过其磁场的生物学效应, 增强了与 认知及神经营养、保护有关的物质BDNF及 sAPP水平进而实现其对神经元、突触以及 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因此, rTMS 后 BDNF及sAPP在AD模型大鼠海马区的水平 变化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以明确其作用发 作机理。 鉴于外源性 BDNF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只有直接注入脑内才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 所以通过

25、 rTMS 提高脑内与学习记忆密切 相关的海马部位的 BDNF 水平是目前脑内 获取 BDNF 的经济、有效途径,这也可能 正是 rTMS 神经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 由此 笔者认为低频率、 安全强度的 rTMS 可保护 -6- ,故 本研究中采用双侧 NBM 核联合注射 A 及 Ibo 的造模方法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造成损 害, 其中长期记忆的损害在本实验中可将再 次进行 Morris 水迷宫时前次测试的残留记 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降至最低, 显示出较为 明显的优越性。 Morris 水迷宫测试结果显示, 造模后预 先 施 加 低 频 (LFrTMS-AD 及 高 频 (HFrTMS-AD rTM

26、S 组、 直接造模组 (AD) 较对照组的全时程及末 2 天平均逃避潜伏 期均显著延长; 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游泳时间 和路程占总游泳时间和总路程的百分比也 明显下降; 表明在大鼠双侧脑基底 NBM 核 微注射泵联合微量注射 A 和 Ibo 这一造模 方法, 可成功地从行为学上模拟临床 AD 的 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而施加磁刺激组较直接 造模组潜伏期更短,百分比值更高;说明 rTMS 无论高频、低频刺激均可在一定程度 上降低大鼠脑部组织对 AD 造模所致损害 的敏感程度,减少对于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的 损 害 ; 并 且 LFrTMS-AD 组 较 神经元和突触功能, 减少内外环境中不良因 素。对

27、其造成的损害目前脑内获取 BDNF 的经济、有效途径,这也可能正是 rTMS 神 经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 由此笔者认为低频 率、 安全强度的 rTMS 可保护神经元和突触 功能, 减少内外环境中不良因素对其造成的 损害。 参考文献 1. 盛树立,主编.老年性痴呆:从分子生物学到 临床诊治 北 京:科学 技术 文献出版社, 1998,216-247。 2. Elias MF, Beiser A, Wolf PA,et al. The preclinical phase of Alzheimer disease: a 22-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Framing

28、ham Cohort. Arch Neurol, 2000; 57: 808-13. 3. Paul Coleman, Howard Federoff, Roger Kurlan. A focus on the synapse for neuroprotection in Alzheimer disease and other demen tias. Neurology, 2004;63: 1155-62 4. Dunwiddie T, Lynch G. Long-term potentiation and depression of synaptic responses in the rat

29、 hippocampus; location, frequency dependency. J. Physiology. 1978 276: 353-67. 5. Bliss TVP, et al. Long-lasting potentiation of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the dentate area of the anesthetized rabbit following stimulation of the perforant path. J. Physiol(London.1973,232,331-74 6. Baudy M.,Larson J.&a

30、mp; Lynch G, Long-term changes in synaptic efficacy: potential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 LTP: From Biophysics to Behavior. Alan Rliss. Inc. 1998. 109-36 7. Green EJ and Greenough WT. Altered synaptic transmission in dentae gyrus of rats reared in complex environment: Evidence form hippocampal slic

31、es maintained in vitro. J.Neurophysiol. 1986;55: 739-50 8. Ishihara K, et al. Behavioral LTP during learning in rat hippocampal CA3. J. Neurophysiol, 1997; 83:235-8 9. Trompetto C,Assini A,Buccolieri A,et a1.Motor recovery followingstroke : a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study.Clin Neurophysiol

32、, 2000; 111: 1860-7 10. Liepert J,Graef S,Uhde I.et a1.Training-induced changes of motor cortex representations in stroke patients.Acta Neurol Scand,2000;101:321-6 11. Chen R, Classen J,Gerloff C,et a1.Depression of motor cortex excita-bility by low-frequency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Neuro

33、logy,1997; 48:1398-403 12. Glassman SD, Zhang YP,Shields CB,et a1.An evaluation of motor-evoked potentials for detection of neurologic injury with correction of an experimental scoliosis.Spine,1995;20:1765-75 13. 甄娟,陈聚涛,阮迪云,汪钻,孟晓梅,徐牧, 徐耀忠, 低铅暴露对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范 围 的 影 响 , 生 物 物 理 学 报 ,2001, Vol17(2:363-370

34、 14. Okada K, Matsunaga K, Yuhi T,et al. The long-term high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does not induce mRNA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 the rat central nervous system.Brain Res,2002,957:37-41 15. Selkoe DJ. Alzheimer's disease is a synaptic failure. Scienc

35、e, 2002; 298(5594:789-91. 16. Zakharenko SS, Pattenson SL, Dragatsis I, et al. Presynaptic BDNF required for a prisynaptic but not postaynaptic component of LTP at hippocampal CA1-CA3 synapses. Neuron, 2003,39(6: 975-90 17. Nalbantoglu J, Tirado-Santiago G, Lahsaina A,et al.Impaired learning and LTP

36、 in mice expressing the carboxy terminus of the Alzheimer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Nature,1997,387(6632: 500-505 18. Cullen W K, Sub YH, Anwyl R, al. Block of et LTP in rat hippocampus in vivo by beta-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fragments. Neuroreport, 1997;8(15 :3213-17 19. Lessmann V,Gottmann K,Ma

37、lcangio M. Neurotrophin secretion: current facts and future prospects. Prog Neurobiol, 2003;69(5:341-74 20. Manabe T Does BDNF have pre- or post-synaptic targets? Science, 2002; 295(5560:1651-3 21. Radecki DT,Brown LM,Martinez J,et al.BDNF protects against stress-induced impairments in spatial learn

38、ing and memory and LTP.Hippocampus. 2005; 15(2:246-53. 22. Sole-Padulles C, Bartres-Faz D, Junque C, Clemente IC, Molinuevo JL, Bargallo N,et al.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effects on brain function and cognition among elders with memory dysfunction. A randomized sham-controlled st

39、udy. CEREBRAL CORTEX 2006;16(10:1487-1493 23. Baskin DS , Browning JL , Pirozzolo FJ el a1Brain 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and mental func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Arch Neurol, 1999; 56:1121-3 24. Rasool C G , Svendsen C N, Selkoe D JNeurofibrillary degeneration of cholinergic and noncholinergic neu

40、rons of the basal forebrain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n Neural, 1986;20(4:482-8 -7- A study on Preventing Rats from AD Via rTMS Tao Huaying1,Tian Xin2* 1 Lab of Neurophysiology, Neurological Institute,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 Tianjin (300052) 2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41、,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70) Abstract Objective: By the methods of ethology, electrophysiology and ultramicropathology, from the view of both Neurology and Neuroinformatics, on micro- and macro-levels of the neural system, the effects of preventing rats from AD were studied via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Methods: Altogether 4 groups ( 12 rats for each groupinvolved. 2 of 4 were given low-frequency rTMS, high-frequency rTMS respectively as non-medicine pre-intervention, 1 of 4 as contr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