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主城区土壤及受污染状况_第1页
重庆主城区土壤及受污染状况_第2页
重庆主城区土壤及受污染状况_第3页
重庆主城区土壤及受污染状况_第4页
重庆主城区土壤及受污染状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市作为西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又作为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耕地储量相对较少,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重庆土地呈耕地、林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趋势,土地使用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达,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的施用,不合理的耕作措施等,使土壤污染严重。为更加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就要求我们要以高精度的生态地球化学数据作为依据。虽然环境部门、农业部门、地矿部门前期已经开展过大量的环境基础工作,但这些工作分析元素少,缺乏区域性研究,针对性较局限。这些基础数据已不能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不能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

2、充分、有效的利用近年来,随着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环境中的有害重金属(如Hg、Cd、Pb、Cr 和As 等)不断增加,对农产品造成日益严重的污染和危害,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果品的卫生质量问题。当重金属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果园土壤造成污染,进而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和果品品质,再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血橙属于晚熟品种,果实挂树越冬,一般会喷洒2, 4-D类除草剂,这类农药为含Hg等元素的有机化合物,除直接与果树作物粘结外,大部分均散落在土壤表面,并在土壤中残留积累。另外,重庆市属于酸雨重污染区,随着土壤酸度的增加,重金属离子的溶解度逐渐增大,高浓度的

3、有毒重金属元素便会沉降和积累在表土层,致酸离子会与土壤胶体吸附的重金属离子(盐基离子)发生交换,造成土壤中被固定的重金属发生淋溶,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现有研究发现,土壤中过量的重金属主要来自于污水灌溉、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城市垃圾与污泥农用堆肥等。从金果园周围的环境条件看,果园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主要是农药、化肥。重金属元素是肥料中报道最多的污染物质20,磷肥中含有较多的Cd、Pb 等重金属。此外,重庆市属于酸雨重污染区,随着土壤酸度的增加,重金属离子的溶解度逐渐增大,造成土壤中被固定的重金属发生淋溶,使得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果园土壤重金属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从而影响果树的

4、生长发育和果品品质,再通过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l)降尘影响降尘量年平均约252t/km,(1990),降尘中含有的重金属比土壤背景值高2.19一128.9倍,成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2)化肥影响化肥年用量达到97.1又10t(1990),化肥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大量施用化肥,使重金属积累,带来污染。(3)渣肥影响施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渣肥,重金属含量增加56.2一279.9%。综上所述,环境系统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影响最为普遍的是细菌,非金属元素硫.重金属中的汞以及铁、锰等元素。据西南农业大学调查资料表明,重庆近郊土壤自1958年至今,

5、土壤pH平均下降0.5一1.即H单位,耕作土壤酸化面积已达44.5一62.2%,平均为38.5%,明显高于远郊区。近年,酸性土壤面积有扩大趋势,如重庆发电厂建厂30年来,附近土壤pH值已由原来的pH为6.5一7.5的中性紫色土,变成了pH为5.6左右的酸性紫色土。在受害地区土壤中,还发现其含汞量已超过背景值4.5倍,铅超过背景值1一3倍。重庆市土壤酸化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1)土壤pH值降低,由于下渗溶液中H+大量被表层土壤所截留,并与土壤中阳离子相互交换,使土壤总酸度增加。在重庆酸沉降危害严重地区,表土pH值下降了0.75个单位,酸化最明显的是质地为中壤至重壤的中性紫色土,表土酸化率达100

6、%,表层pH较亚表层平均下降1.5个pH单位。(2)酸性降水使土壤中交换性K+、ca2+等营养元素大量淋失(表6)。有学者根据模拟试验得出,当雨水酸度达到pH一3.3时,可使土壤阳离子淋失量达10一36%。增加20一160倍。50育一吸附量的增加,使土壤的酸缓冲能力减小,而土壤溶液50芝一浓度增大,使盐基离子的淋失加快。(幻酸雨在促进土壤淋溶过程的同时,也改变了许多金属元素的形态,使之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根据周修萍所作的模拟试验得出,当土壤溶液的pH值为5时,锰离子浓度即能达到有毒水平;当pH为3.3时,酸雨能使土壤中交换性铝含量升高。土壤酸化将造成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而一些真菌则会增加,

7、据周崇莲等人对重庆重胶雨污染的南山森林土壤与刘一照比较,发现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明显,其中以细菌占主要地位,并作为评价酸雨对森林土壤环境影响的一个指标。重金属是土壤环境中一类具有潜在危害的污染物。重金属在土壤中一般不易随水淋滤, 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 相反, 生物体可以富集重金属, 使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富集, 甚至某些重金属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隐蔽性,使人们不易觉察或注意, 并且一旦其毒害作用表现出来就难以消除。污染土壤环境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以及类金属砷, 其次是指毒性一般的重金属锌、铜、镍、钴、锡等, 当前最引起人类关注的是汞、镉、铅、铬、

8、砷等。重金属作为构成地壳的元素, 多赋存于各种矿物与岩石中, 其含量大都低于0. 1% , 属微量元素。经过岩石风化、火山喷发、大气降尘、水流冲刷及生物摄取等过程, 构成其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循环, 且在土壤环境中易于积累; 此外, 成土母岩、母质、成土过程等因素的空间特征的分布, 重金属在土壤环境中的背景值也存在着空间分布的特征。重金属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得到应用, 这使得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重金属污染源, 采矿与冶炼是向环境中释放重金属的最重要污染源。其它民用工业如化工、印染、陶瓷、涂料、造纸、制革、医药、氯碱、炼油等都存在程度不等的重金属污染。我国煤和石油的利用方式低下, 缺乏污染防治

9、措施, 也使其燃烧成为重金属的主要释放源。工矿企业的点状分布使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极不均匀, 在局部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当严重。土壤重金属来源:工矿企业的污水排放与污水灌溉、化肥的大量使用与生态农业(化肥中常含有不等量的副成分,大多是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化合物以及放射性物质, 施入土壤后发生一定程度的积累, 形成土壤潜在污染。)、土壤是历史自然体,土壤的形成是气候、地形、母质、生物、水文以及人为活动的产物。研究区在特定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和植被等条件下,发育的土壤类型多样。根据土壤普查全市共有水稻土、紫色土、黄壤、石灰岩土、积土、黄棕壤、棕壤、山地草甸土8个大类,16个亚类,37个土属

10、,114个土种土地利用特点:平地少,坡地多。根据土地详查,坡耕地小于。的仅为万,占耕地总面积的坡度大于。的万,占耕地总面积的。其中坡度大于。的坡耕地达万,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重庆是全国土地总面积最大的城市,但人均土地面积仅有,只相当于全国人均土地的。农业用地比重高,大农业特色明显。全市农业用地占土地面积的,其中林业用地为全市面积最大的用地类型,其次为农耕地。垦殖指数高,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全市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垦殖指数大大高出全国平均水平。根据普查结果,全市未利用地中,可以开发为耕地的仅万,占未利用地的,占土地总面积的。粮食安全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尤其对人口众多

11、的中国来说,更是关乎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脾。确保粮食安全就是要在不影响社会、经济全面正常发展的前提下,保证人均粮食占有量不减少。这要求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断增加粮食总产量。增加粮食有效供给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其中耕地资源又是影响粮食有效供给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提高耕地的有效供给能力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基本前提。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必需物质,它可为人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和热能、构成机体组织、维持新陈代谢、调节各种生理功能、提高机体的活力,其质量好坏势必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品质良好,合乎卫生要求的食品,可以保证人体健康反之,质量低劣,受到污染的食品,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甚至使人害病致残,从

12、而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显然,食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非同一般,食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性必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切。重金属对人类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就是对食品污染而造成威胁。土壤中的重金属溶解于地表以及地下水中,污染水源,通过直接饮用受污染的水或食用由受污染水源制成的食物,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粮食和蔬菜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在可食部分积累,直接进入食品,使食品中的重金属浓度超标富集在植物体内的重金属进入食草动物,通过生物放大作用,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饲料在动物体内富集,并进入动物食物中使食品受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元素中毒性较大的汞、锅、铅、砷等污染物一旦进入食物被人类食用,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城市土壤是城市

13、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功能,同时也是城市污染物的源和汇。重庆是我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是一个传统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工业重镇。重庆的工业布局属于典型的组团式结构,一业企业大多数分布于组团的外围。随着工业发展,城市化推进,原来处于外围的工业组团慢慢变成位于市甲中心地带。这些早期建立的工业企业采用的工艺技术较为落后,工艺设备的老化问题严重,配套的“三废”处理不完善,这种粗放的生产方式中产生的污染物已经导致场地土壤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壤是由固态岩石经风化而成,它是固、液、气三相物质共同组成,它们的相对含量因时因地而异。由这层围绕地球表面的土壤组成的土壤圈处

14、于地球各圈层的过度地带,是自然环境的中心环节,是地球各圈层中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圈层之一。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为陆地生态系统提供了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础。在当今的环境污染公害中,土壤污染问题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土壤与地下水、有害废弃物、工业废水、农药及各种废弃的排放时常环环相扣,互为因果一。然而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滞后性等特点,直到世纪年代美国爆发的事件、荷兰鹿特丹附近的幼事件和密苏里海滩事件等与土壤污染有关重大环境事件的频频发生才引起社会重视。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土壤相比,它既继承了原有自然土壤的

15、某些特征,又具有独特的成土环境与成土过程,表现出特殊的养分循环和生物学特征。城市土壤定义为具有由城市产生的物质的混合、填充、埋藏和污染而形成的,厚度大于的人为表层的土壤。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来说,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功能,也是城市污染物的源和汇。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工业活动、汽车尾气的排放密切有关,城市表土和道路灰尘的重金属可作为城市大气污染的指示。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汞、锅、铅、铜、铬、镍、铁、锰、锌等,砷虽不属于重金属,但因其行为与来源以及危害都与重金属相似,故通常将砷也列入重金属类进行讨论。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将重金属输入十壤中,引起土壤重

16、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污染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业污染物的出现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重金属具有难降解、易积累、毒性大和隐蔽性、长期性、不可逆性等特点,不仅恶化了城市土壤生态环境,而且通过地面扬尘、地表径流、污染的地下水、食物链等途径严重危害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城市土壤重金属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则主要来源于家庭活动、废弃物处理、交通运输、金属矿开采和冶炼、制造业、加工业、发电厂、肥料场等外源污染。其中,矿物加工和冶炼、电镀、塑料、电池、化工等行业是排放重金属的主要工业源,它

17、们以“三废”形式不断向城市土壤排放重金属,在某些工厂企业周围的土壤,含量甚至高达眺。城市交通运输则是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汽车尾气排放、轮胎添加剂中的重金属元素均可影响到土壤中的含量,且这些元素的积累量都与交通流量有关洲。城市生活垃圾与工业废弃物的堆放及填埋对其附近城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形态特征有着明显的影响,其附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与形态分布特征与垃圾中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有效态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在不同工矿企业周围,土壤重金属含址还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如矿冶炼厂废弃的排放即可导致其在周边城市土壤含量特异。同时公园与花园绿化过程中污水、污泥堆肥的广泛使用也明显影响到城市土壤中的重金

18、属组成与含量。大气干湿沉降也是城市中土壤重金属积累的途径,目前对大气的汞沉降研究较多一而其它重金属的干湿沉降研究较少。城市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废水、废弃物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这也决定了重金属在城市土壤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城市内不同的。几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有着显著影响,而相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则表现出明显的同一性。总体来说,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要明显高于郊区及远离城卜的农田土壤的含量,城市土壤是郊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源。活性态金属易在土壤中迁移和被植物吸收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非残渣态总量可以作为活性态重金属的一种指标。与农业土壤相比,城市土壤重金属可移动态比例增

19、大,生物有效性提高。土壤金属污染具有如下特点:隐蔽性或者潜伏性,土壤重金属污染在一定时期内不表现出对环境的危害性,当其含量超过土壤承受力或限度时,或土壤环境条件变化时,重金属有可能突然活化,引起严重的生态危害,有“化学定时炸弹”,简称的说法。是指化学物质在土壤中不断积累,最终使土壤承受能力达到极限,这时若改变影响容量控制特征,简称的环境因子就会使原来固定在土壤中的污染物大量释放造成灾害性的后果。不可逆性,进入十壤中的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降解,易积累,所以一旦十壤被重金属污染,很难恢复。间接性,土壤重金属对人的危害主要是通过食物链或者渗滤进入地卜水体实现的。伴生性和综合性,在生态环境中,往往是多种

20、重金属污染同时发生,形成复合污染。城市土壤重金属对人类的危害途径主要是通过人体直接接触如公园十壤与游人直接接触、儿童摄取等或风起扬尘被人体直接吸入。不,及,分别对香港不加拿人温哥华城市室内灰尘的研究表明,居室内灰尘重金属可来源于周边道路和裸露的土壤,室内灰尘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室外土壤重金属含量有关,其含量可数倍或数十倍于室外土壤。颗粒物来源分析表明,重庆城区道路两侧土壤尘土对人气总悬浮颗粒物贡献比重为5%13%。根据金属的特征,把金属分为二类无毒,有毒但很难溶解,毒性较强且较易被生物吸收。常见的重金属都属于第二种类型,如Cd、Co、Cu、Hg、Ni、Pb、Pt、Sn、Zn等。Pb是汽车尾气中

21、重要污染物之一, 也是一种有毒重金属,而且它的毒性持久。Ni还可以诱发直肠癌、咽癌、口腔癌和肺癌等城市土壤作为城市污染物的“汇”,它对城市生态功能和人体健康的效应,成为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领域。城市土壤可直接与密集的城市人群接触,影响居民健康和生命安全,土壤中有害物质通过扬尘、呼吸道及儿童吮添的方式直接危害居民健康。对土壤重金属富集情况、非重金属污染情况、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情况及其对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程度等进行了评价分析。重金属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是体现在其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威胁,因此评价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是必要的。人体对重金属的吸收量和重金属对人体的致癌风险数据来看,致癌风险系数的高

22、低并非完全决定与人体对重金属的吸收星,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的是重金属的种类,不同类型重金属对人体致癌风险系数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对各种重金属对人体致癌机理的研究,以明确重金属种类对人体危害程度的高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币土地资源的日趋稀缺,城市土壤污染的日益严重,加之污染土壤的处理处置工程量大、费用高昂,由此引发的环境纠纷也将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而增加。土壤修复治理主要是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减少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二是抑制环境中重金属的活性。由调查中得知,引用污水灌溉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南岸区和沙坪坝区蔬菜地的地形地貌主要为山地和丘陵地,没有直接用于灌溉的清洁水源,

23、它们的主要灌溉水为池塘和地下水,因此部分蔬菜地引用城市污水进行灌溉。大气粉尘的污染是蔬菜地重金属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调查中发现在蔬菜地附近存在的主要工业污染源有水泥厂、钢铁厂、农药厂、电镀厂和皮革厂。垃圾肥带进人们长期以来有蔬菜地施用垃圾肥的习惯,使重金属随垃圾肥进入土壤。一段时期内大量施用含有机汞的农药和含镉的渣肥是造成土壤中汞和镉污染的一个原因。土壤是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环境中大约90%的来自各种途径的污染物。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土壤污染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何合理、恰当地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也是众所关注和值得探讨的。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也是生态环

24、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发展、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农用化学物质种类、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对农作物的生长、产量以及品质都有较大影响。重金属还能被作物富集吸收,进入食物链,从而危害人体健康3。因此,调查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提高土壤的环境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体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江北、南岸、沙坪坝、涪陵Cd 超过国家标准,土壤受到Cd 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表明,沙坪坝区属于轻污染区域,土壤污染物超过背景值,作物开始受污染;大渡口、江北、南岸、涪陵、荣昌处于警戒线,土壤环境尚清洁;其余监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较好,

25、未受到重金属污染。重庆农田重金属含量水平既受到成土母质等地球化学特征的深刻影响,同时又受到人为因素的强烈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可来源于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等多种途径。土壤污染的另一重要来源是污水灌溉,发达国家污水大多经过处理,而且在污灌方面总结出较完整的经验。我国的污水处理率较低,矿区、工厂污水未经处理任意排放,使附近农田遭受污染之事屡见不鲜,特别是在城市郊区污灌和污泥施用区,土壤污染更为严重。气源重金属微粒是农田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之一,它的构成主要是金属飘尘,不仅来自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气排放,还来自生活能源燃煤的废气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含有较高重金属的固体废弃物或矿砂堆积也是

26、农业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源。过施化肥、农药污染:含有重金属的农药、肥料施用能引起土壤重金属的污染。例如,一些果园因施用农药而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己广为人知。肥料中的重金属污染,特别是锡,主要来自磷肥,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的好坏。重金属含量是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废水、废渣和废气排放量迅速增加,“三废”物质直接或通过灌水、大气沉降等方式日积月累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用化学品的大量和不合理使用进一步加剧了土壤污染,导致污染物数量大大超过土壤的净化能力。被污染农地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农地污染物质可随水土流失进入和污染水体。土地受到污染后,重金属等

27、在各种环境作用下进入水体,导致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研究表明,农地产生的面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其对水质污染的贡献占60%以上(许嘉林等,1996)。三峡大坝库区199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的悬浮物来自农田径流,氮、磷大部分也来自农田径流。上海川沙污灌区的地12卜水检测出氟、汞、锅和砷等重金属。成都市郊的农村水井也因土壤污染而导致井水中汞、铬等污染物超标。有关研究认为,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呈加重趋势,传统上库区沿江沿河地带分布有许多工矿企业,多数由于技术水平低、治污能力弱,“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排放造成农田污染。近年来,农用化学品投入量亦逐年上升,2000年为例,三峡库

28、区农药施用量为1.3亿公斤,较1997年增加了约10%,畜禽粪便排放量一年超过300万公斤,且大部分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利用。部分河、塘、库水体受重金属、氨、磷等严重污染。主要农副产品大米、小麦、蔬菜、茶叶、鱼、猪肉等进行抽样监测结果表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次,土壤污染物还可随扬尘进入大气系统,导致大气环境质量下降,并进一步影响其它环境。直接和间接危害人畜健康。土壤重金属既可以通过植物体的积累,以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也可以由它产生的水体、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畜健康。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特点是隐蔽性强、作用区域广、人口多,中毒类型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持续性的蓄积,有些中毒是在20一3

29、0年后表现出来。土壤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1.持久性微量毒害污染物己成为新的、长期潜在的区域性土、水环境污染问题:2.大气中有害气体细粒子和痕量毒害污染物构成了土壤与大气的复合污染,城市光化学烟雾频繁并加重;3.农田与菜地土壤受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突出,硝酸盐积累显著,己严重影响农产品安全质量及其市场竞争力。目前,重庆市尚缺乏农田土壤污染状况的系统调查,从1979一1987年全市第二次土壤普查看,土壤污染问题己经相当突出,近郊区、县土壤重金属汞、锡、砷、铅、铜等超过对照土壤0.5一7倍,农药污染问题普遍。农地重金属污染与农产品健康品质息息相关,一旦土壤受到污染,它们将成为粮食、蔬菜作物

30、污染物的长期给源。农地污染问题己成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对城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进行系统调查、科学评价,并研究切实可行的调控和改进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开展本项研究可以准确了解重庆市农地重金属污染程度、分布规律,进而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维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实现本地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壤类型:由于成土母岩岩性复杂,造成区内土壤类型多样,分为水稻土、新积土、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石灰岩土、红壤、山地草甸土等8个土类及16个亚类。具有弱富铝化特征的黄壤是重庆市第一大类土壤,面积199.3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4%,其中早耕地41.38力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6.1

31、%,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一1500米的低、中山和丘陵地带、长江及大支流沿岸的三、四、五级阶地上,城口、奉节、巫山为主要分布区;具有初育性岩土特征的紫色土是重庆市旱作农业的主要土壤,面积171.2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9%,其中旱耕地78.78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0.6%,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丘陵地区和中部的涪陵、南川、丰都,以及东部的云阳、忠县、万州、开县一带;具有人为水耕熟化特征的水稻土是重庆市的主要耕作土壤,面积110.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9%和耕地面积的4艺.8%,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河谷阶地、丘陵低山坡的溶蚀槽坝。全市土地资源总面积82,403平方公里,耕地2

32、.58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4%,其中基本农田占耕地面积的79.0%·重庆市历史发展悠久茹人文环境多变,自然地理复杂。城镇发展、工业布局、农耕活动产生的外源污染,以及母岩、矿藏、水系分布特征等自然因素必然对农田土壤重金属赋存状况、分布规律、迁移转化有一十分深刻的影响。本项目的研究思路、取样原则、布点方法、评价特征均考虑该环境背景设实施。土壤重金属评价最重要的目的是保护农产品安全,预防有害元素超标进入食物链,进而造成人体伤害。联系作物本身安全的重金属评价,既是农产品健康品质的要求,也是对土壤评价结果的有效验证。鉴于重庆市迄今未对主要粮食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作出系统评价,现根据土

33、壤布点同步植物取样分析结果,对全市玉米、水稻重金属含量及污染水平评价如下。重庆市地处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和资源富集的西部的结合地带, 是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区域经济的结合部,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土是重庆市主要的耕作土壤, 面积110. 1万hm2, 占土地总面积的17. 9%和耕地面积的42. 8%。土壤环境质量是指土壤环境适宜人类健康的程度, 是土壤质量的组成部分, 是土壤容纳吸收和降解污染物质进而影响和促进人类和动植物健康的能力。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 土壤遭受重金属污染 1 、质量下降 2 的问题日益突出, 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土壤中残留的六六六、

34、滴滴涕通过生物富集在蔬菜、茶叶等作物中而出现超标。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对蔬菜等农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 城市郊区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重要的蔬菜与副食品供应基地。但郊区往往也是遭受工业和农业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郊区蔬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因此, 本文以对重庆市近郊主要蔬菜生产基地白市驿基地为例, 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调查和评价。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在“退二进三、出城进园”的战略下,许多工业企业通过关闭、破产、异地迁建等方式搬迁至城外,受环境意识所限,部分场地搬迁时并未进行任何风险评估与环境治理,而原址土地将被逐步调整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和绿化

35、用地等。企业原址土壤和地下水积淀的污染物质在短期内难以自然降解,如不及时对企业原址进行治理修复,污染物将会通过地下水、空气等途径进入人体,势必威胁人体健康,危及环境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如何加快建立适合重庆市市情的污染场地管理体系和修复技术体系是首当破解的难点和重点。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食物和饮用水的卫生品质,而且关系到大气环境质量(如大气尘埃的毒物含量)问题。重金属是土壤环境中一类具有潜在危害的污染物。重金属在土壤中一般不易随水淋滤,不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相反生物体可以富集重金属,通过食物链传递危害人类健康。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隐蔽性,使人们不易觉察或注意,并且一旦其毒害作用表现出来就难以消除。土

36、壤环境的重金属当前最引起人类关注的是汞、镉、铅、铬、砷等。土壤是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 又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壤污染不仅影响食物和饮用水的卫生品质, 而且关系到大气环境质量( 如大气尘埃的毒物含量) 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工业的迅速发展, 重金属通过污水灌溉、大气干湿沉降、污泥农用等途径进入土壤, 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人类健康 1􀀁3 。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特定地区的环境状况, 对研究土壤环境质量演变、人为活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及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土壤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中的重金属不仅影响和改变城市

37、土壤的生态功能,而且危害人体健康。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通过多种途径造成城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研究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评价其潜在生态危害是必要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研究了一些城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也有不少国内工作者采用Hakanson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研究,但是对于重庆市城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尚未见报道。重庆市主城区土壤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有较大的差异,其中受人为活动干扰最严重的重金属为Hg和Cd。重庆市主要土壤类型  水稻土紫色土新积土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黄褐土山地草甸土石灰(岩)土粗骨土土壤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环境

38、污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从自然界取得资源与能量,经过加工、调配、消费最终再以“三废”的形式直接向土壤或者通过水、大气和生物向土壤中排放和转化。当输入的污染物质数量超过土壤的容量和自净能力时,必然引起土壤恶化,发生土壤污染。而污染了的土壤又向环境输出污染物质,便引起大气、水体、生物的进一步污染,从而使环境状况发生变化,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环境污染。由于土壤的组成成分、结构、功能、特性以及土壤在环境生态系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得土壤污染及不同于大气污染,也不同于水体污染,而且比他们要复杂的多。土壤是植物,特别是作物的生活环境,作为人类主要食物来源的粮食、蔬菜、家畜、家禽等农副产品

39、,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土壤。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富集必然引起食物污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杨忠芳等,。;随着近代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通过交通运输、工业排放、市政建设和大气沉降等造成城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等,等,。这就客观上需要增加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了解,以及城市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将大量的重金属带入城市土壤中,如随着大气沉降进入土壤、随着污水进入土壤、随着固体废弃物进入土壤、随着农用物资进入土壤等,造成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累积,并通过大气、水体或食物链而直接或间

40、接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土壤中的重金属不仅影响和改变城市土壤的生态功能,而且通过扬尘或者直接接触危害到人体健康,据报道,许多城市中的儿童通过手与口途径从城市的尘土中摄入大量的重金属等,等,并且大量的事实表明环境中高含量的铅影响儿童的血铅含量、智力和行为等,等,。因此,研究城市土壤中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并评价其潜在生态危害是必要的。“万物土中生,食以土为本“,土壤是万物生存的基本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的好坏。重金属含量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区域农业环境恶化与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十分严重,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重金属污染是农业环境研究和保护的重点

41、和难点。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废水、废渣和废气排放量迅速增加,“三废”物质直接或通过灌水、大气降尘等方式日积月累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用化学品的大量和不合理使用进一步加剧了土壤污染,导致污染物数量大大超过土壤净化能力。早在年,我国个主要污灌区的万的农田重金属污染调查,犯个灌区环境质量系数个灌区曹仁林,。年调查,全国每年生产福米亿,被福污染的农田约万。年统计,全国被汞污染的农田约万,生产出的汞米约亿。根据环境监测系统近年来的调查表明,我国个省市城郊、污灌区、工矿等经济发展较快的个重点污染区中,大田农作物污染超标的农产品种植面积为万,占监测调查面积的,其中重金属的含量超标的农产

42、品产量与面积约占污染物超标农产品总量与面积的以上,其中、及复合污染最为突出。重庆是中国的一个特大城市,又是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产业重型化问题突出,能源消费结构化矛盾尖锐,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工业的长期发展,有限的土地资源正在不断的受到侵袭和污染。重庆地形、地貌复杂、空间变异很大,不同利用方式、不同投入水平、不同管理模式均对土壤质量产生影响,加之区域内工厂、企业较多,无论产生的污染物种类还是人为影响的强度,都十分突出,土壤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持久性微量毒害污染物已成为新的、长期潜在的区域性土、水环境污染问题大气中有害气体细粒子和痕量毒害污染物构成了土壤与大区的负荷污染,城市光化学烟雾频繁

43、加重农田与菜地土壤受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突出。目前,重庆尚缺乏农田土壤污染状况的系统调查,从一年全市第二次土壤普查来看,土壤污染问题已经非常突出,近郊区、县土壤重金属汞、福、砷、铅、铜等超过对照土壤的一倍,农药污染问题普遍存在。农地重金属污染与农产品健康品息息相关,一旦土壤受到污染,它将成为粮食、蔬菜作物污染物的长期给源。近年来,特别是重庆市成为直辖市以后,城市化和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污染物的排放量也不断增加。据统计,重庆前年废气排放量约多亿,固体废渣多亿,废水约亿,非达标排放仍占很大比例,化肥等的使用量也呈上升趋势。因此,对重庆市土壤重金属现状的调查、研究、科学评价,是十分不

44、必要的。这也是此次研究的立题依据及意义之所在。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 固体废物的堆积、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农业生产、金属矿山土坡。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影晌。重金属污染环境进入人体后,不易排泄,逐渐蓄积,当超过人体的生理负荷时,就会引起生理功能改变,导致急、慢性或远期危害。重金属污染环境后,由于受到稀释作用,浓度较低,因此主要引起慢性危害,如污染引起的水俱病,污染引起的骨痛病等。另外,重金属污染还会有致癌、致畸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质造成影晌在很多情况下,生长在轻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的作物,并不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也不导致作物产量的明显下降,但农产品的品质仍可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在污染严重时,既影响作物产量,同时也影响农产品品质。重金属对农产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中可食用部分的重金属含量超过食品卫生标准,有可能危害食用这种农产品的人畜健康。二是重金属元素干扰植物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使农产品的成分发生不良的变化。一些微巾量元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