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t-PA水平与血栓疾病的研究分析_第1页
血浆t-PA水平与血栓疾病的研究分析_第2页
血浆t-PA水平与血栓疾病的研究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浆t-PA水平与血栓疾病的研究分析【摘要】 目的 探讨血栓性疾病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选取脑血栓患者67例,深静脉血栓患者28例,心肌梗死患者42例,另选取4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t-PA抗原水平。结果 三组血栓病患者与对照组t-PA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栓性疾病t-PA水平升高。 【关键词】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疾病 当今世界,血栓性疾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的第一杀手,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超过1200万人,美国每年有250万人患血栓病,死亡超过20万人1,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

2、数超过200万人,其每年的死亡人数占全国疾病死亡人数的60%,尤其是血栓性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发病率升高,使该类疾病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2。估计每年至少有300万人次需要使用溶血栓药物进行治疗。因此,寻找安全、无创伤、能准确定位并可评价生理功能的诊断方法,研究特异、高效溶栓剂就显得特别重要。血栓形成在许多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栓性疾病的突发性是该病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血栓倾向的预报方法,防患于未然,对血栓病的防治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收取我院自2005年112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67例,深静脉血栓患

3、者28例,心肌梗死患者42例。正常对照组40例,为健康查体者。四组均采集外周血样本。1.1.1 脑血栓组 男39例,女28例,年龄3580岁,中位年龄62岁。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经CT或MRI证实。排除脑出血及心、肝、肾、血液系统疾患者。1个月内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及影响纤溶活性的药物。1.1.2 深静脉血栓组 男22例,女6例,年龄3775岁,中位年龄56岁。全部病例经彩色多普勒或静脉造影确诊。1.1.3 心肌梗死组 男25例,女17例,年龄3578岁,中位年龄5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79年WHO心肌梗死诊断标准,所有心肌梗死患者均为初

4、发病例,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血液系统疾病,且所有入选者均未服用过影响t-PA的药物。1.1.4 健康对照组 男20例,女20例,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56岁。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年龄、性别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所有人员均无心脑血管疾病,无肝、肾疾病,血压、血脂、血糖及心电图均正常。1.2 方法 受试者经10h过夜空腹,负压抽取静脉血2.8ml置于含3.8%枸橼酸钠0.2ml的抗凝管中,混匀后以3000转/min,离心10min,收集上层血浆。采用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t-PA抗原水平。t-PA标准品以稀释液复溶至60ng/ml,并以稀释液稀释后配制标

5、准t-PA系列。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所有入组人员外周血tPA检测结果见表1。表1 各组人员外周血tPA的检测结果 (略) 脑血栓组患者外周血t-PA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心肌梗死组患者及深静脉血栓组患者t-PA含量增高虽不如脑梗死患者显著,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3 讨论3.1 t-PA测定的意义 血栓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涉及包括血细胞、血浆因子和血管壁在内的多种因素。赵钛3,4和Jafri5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

6、脑血栓形成病人,在发病前可检出一种或多种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改变,其中,纤溶系统有损害者占很大比例。纤溶系统是血液内与凝血系统相拮抗的多酶系统,在维持血液凝血与纤溶的动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其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降低血管壁上的纤维蛋白沉积物,溶解凝血块,维持血液在血管内正常流动。纤溶系统的损害与多种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PAI-1是纤溶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6。是反映体内纤溶活性的重要指标,主要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被称之为内皮细胞的标记物。国内外文献报道,血浆t-PA、PAI-1的活性与脑血栓形成关系密切。血浆t-PA活性水平降低,PAI-1水

7、平增高,已被认为是一种危险状态,提示患者有可能发生血栓。t-PA在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如运动、紧张、血管损伤或血栓形成等刺激下可大量释放进入血循环7,激活并产生纤溶酶,从而清除血管内的血凝块,保持血管畅通。内源性t-PA除有强大的溶栓效果外,在调节血栓形成和再灌注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临床研究发现,血浆t-PA抗原水平升高和(或)t-PA活性降低是心脑血管疾病并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8,9。因此,尽管血栓形成是许多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但密切观察t-PA纤溶能力指标的变化,对判断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形成和发展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几年中,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进展不快,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仅有为数不多且灵敏性不高的几个指标,譬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因子水平(因子、因子、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黏附性和聚集性、血小板数、体积和寿命等。事实证明,仅利用检查血浆凝血因子或血浆抑制物的水平,以及测定其在循环中的代谢率来监测血栓或血栓前状态,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不能成功,因为这些体外实验反映的体内凝血因子水平,并非体内凝血活化状态,不能直接相关于血栓形成倾向。近年来研究的焦点集中于凝血瀑布反应中凝血因子被水解生成的片段,以及血小板活化后,血管内皮损伤所产生的特异性产物,它们可以直接反应凝血过程中某一反应阶段的活化,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