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科学复习提纲_第1页
七上科学复习提纲_第2页
七上科学复习提纲_第3页
七上科学复习提纲_第4页
七上科学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科学入门第一节 科学并不神秘1、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2、 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 科学研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2、 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3、 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附:常用仪器一、试管      主要用途 :、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 : 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

2、,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原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原因:防止液体溢出。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原因: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原因: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原因: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        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3、0;     使用方法: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原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原因:防止试管脱落。三、烧杯        主要用途 :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        使用方法 :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原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

4、积的1/3;原因: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原因:以免损坏烧杯          四、玻璃棒       主要用途 : 用于搅拌;转移液体时引流;蘸取少量液体。        使用方法 :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原因:防止容器破裂。 用后要立即清洗;原因:防止污染所取药品。       五、酒精灯       主

5、要用途 :用于加热物质      使用方法 :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应用外焰加热。            六、量筒       主要用途 :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到0.1mL,无零刻度)     使用方法 :  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

6、点一线);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  八、胶头滴管 主要用途 :取用或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使用方法 : 取液时先将胶头中的空气挤出,再用滴管取液,不可反复挤压胶头;滴加时应滴管悬空,位于容器口正上方,不可伸入容器内或接触容器壁;不能吸液过多,用后不可平放或倒置;取液之后立即清洗,不可一管多用; 原因:  防止空气中的物质污染试剂;防止玷污滴管,污染试剂;防止腐蚀胶头;防止试剂相互污染;以免放错,污染试剂。  

7、60;     九、蒸发皿     主要用途 : 蒸发和浓缩结晶液体;用作较大量固体的加热。     使用方法 : 可直接加热;均匀加热,切勿骤冷;加热结束,用坩埚钳夹持移开。加热后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原因:薄瓷质器皿能加热;防止炸裂;以免烫伤自己;防止烫坏试验台。 4、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

8、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实验室发生意外时:烧伤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的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意外伤害严重,应立即报告老师第三节科学观察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有些时候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此要借助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科学观察有直接观察(凭感觉器官)和使用仪器观察。对观察的结果要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数据记录的方法: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 2、将鸡蛋放入清水中会下沉,向清水中加入食盐后,鸡蛋将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在溶解食盐时

9、,要用到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是:加快溶解速度。第四节 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光年等。国际单位是米。3、单位换算: l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4、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选正确: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准确度的刻度尺。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如零刻度线已磨损,可以用其他的整数刻度线量起)。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可斜视。读正确:读数时要估计到最小刻

10、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准确值和估计值,若估计值是零,不可省略。写正确:写上正确的单位。5、一些特殊长度的测量方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二、体积的测量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1、 体积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米3(1)固体体积:米3、分米3、厘米3 等;1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2)液体体积:升、毫升; 1升 =1分米3= 1000毫升 1米3 = 1000升 1毫升 = 1厘米32、体积的测量:(1)液体体积的测量:测量工具 量筒或

11、量杯(注意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量筒的刻度均匀,量杯的刻度不均匀,刻度间隔下大上小(2)量筒的使用方法:选择量程适当的量筒。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中央最低处相平。俯视,会使读数比实际偏大;仰视时,会使读数比实际偏小。 量筒越细,刻度间隔大,读数才越准确。3、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采用排水法。如测小石块的体积。所用器材:小石块、量筒、细线等。步骤:1.在量筒中加入适量(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有不会超过量程)的水,读出读数V12.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读出读数V2。3.计算:小石块的体积 V2V1规则固体体积的测

12、量:用刻度尺量,然后用公式法计算。三、温度的测量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测量工具: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3、常用单位:摄氏度,用“0C”表示,即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0C,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0C,把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测量目的,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体温计除外)(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零上温度如250C,读做二十五摄氏度,写做250C。零

13、下温度如80C,读做零下八摄氏度。(读数时,先看 0在哪里,0以下读 零下XXX)(5)温度计内径越细,刻度间隔越大,读数越准确。5、体温计: (1)测量范围35420C,最小刻度值0.10C;(2)玻璃泡越大,玻璃管越细,准确度越高;玻璃泡与玻璃管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水银柱回不下来,故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如果一个人温度测过之后一定要甩一下才能用.如果不甩温度只会升不会降。如:某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甩过就给正常的人测量体温则测量后读数是38.5;但给39.0的人测时读数就是39.06、其他的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卫星遥感测温度、红外线测温仪等。第五节 科学探究1、

14、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猜想或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评价与交流2、对比实验:必须运用控制变量法。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若干因素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即控制变量,只允许有一个变量。3、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使实验结论不准确。要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应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或者多样本实验)。第二章 观察生物知识点1、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2、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无听觉。3、生物:.有应激性 .能生长 .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能生殖和发育.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能适

15、应并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获取营养方式不同,动物需要摄取食物;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利用水、二氧化碳,在光照条件下,在植物体内的一个结构叶绿体中合成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5、罗伯特。胡克 发现细胞,其实是细胞的 细胞壁 ,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6、细胞的结构:植物细胞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保护、支持细胞动物细胞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细胞质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内含叶绿素液泡内有细胞液7、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

16、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8、细胞结构:(1)、 (2)、 (3)、 (4)、 (5)、 (6)、 9、显微镜的构造:(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显微镜的使用包括:a.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b.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c.放片: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载物台上

17、,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通光孔;d.调焦: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1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12、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左右全颠倒)注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13、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1.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心,2.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18、如果视野较暗,调节通光孔或反光镜,3.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进一步放大的物像。14、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用纱布把载玻片擦干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用镊子撕下一小片洋葱内表皮 把洋葱内表皮浸入清水中展平盖上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另一边以45o再慢慢盖下)防止气泡产生在盖玻片一侧滴红墨水(或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15、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注意: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避免上皮细胞吸水胀破) ; 染色:滴加亚甲基蓝溶液(或稀碘液)16、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应该重新制作装片,把洋葱表皮展平;有黑色圆圈,可能是因为装片中有

19、气泡,应该重新制作装片,避免产生气泡。17、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18、细胞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母细胞核内会出现 染色体(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最后它会 平均分配 到两个子细胞中。19、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使得个体数目增加;对于多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但个体数目不变。20、 细胞的生长:刚分裂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能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其结果是使细胞体积增大。21、 细胞分化:细胞分裂成子细胞后,有的子细胞长大后继续分裂,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形

20、态和功能的细胞,即形成不同的组织。22、人体与许多生物一样,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23、许多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形成组织。24、植物组织:组织名称功能主要分布保护组织保护表皮营养组织制造、储存营养物质叶肉机械组织支撑、保护茎分生组织分裂产生新细胞根、茎等的顶端输导组织输送水份、无机盐及营养物质叶脉(导管、筛管)解释:例如表皮,五大组织都有,但主要是保护组织,不是说只有保护组织。例如叶肉,五大组织都有,但主要是营养组织,不是说只有营养组织。人体的皮肤也是同样的道理。EDCBAA 保护组织 B 输导组织 C 营养组织 D

21、机械组织 E 分生组织25、动物组织动物组织结构特点分布功能(是重点)上皮组织由排列密集的上皮细胞构成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保护、分泌、吸收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分布广血液、软骨、肌腱等运输、支持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分三种:心肌、骨骼肌、平滑肌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收缩、舒张,产生运动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在脑、脊髓、神经中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A 上皮组织 B 结缔组织 C 神经组织 D 肌肉组织 26、皮肤由外到内分为三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血液由结缔组织构成;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由神经

22、组织构成;立毛肌由肌肉组织构成。27、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1)营养器官:根、茎、叶(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28、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29、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30、系统是功能相近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 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如所有的消化器官的总称为消化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分别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这八大系统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而协同工作的。各个系统

23、相互联系,使得人体形成一个整体,并能及时对环境作出反应。31、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32、地球上现存的动物,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33、林耐的生物学分类等级(从高到低):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的最基本单位是:种。随着分类等级由大到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来越多,亲缘关系越来越近,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少。34、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脊椎动物(有脊椎骨)鱼类卵生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鲢鱼、带鱼、鲨鱼体温不恒定两栖类卵生幼体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在陆

24、地或者水中,无尾有四肢,用肺呼吸兼用皮肤青蛙、大鲵爬行类卵生贴地爬行,体表有鳞片或甲,用肺呼吸鳄鱼、蜥蜴、蛇、龟、鳖鸟类卵生体表有羽毛,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翼,适于飞行,没有牙齿,用肺呼吸鸵鸟、猫头鹰、鹦鹉体温恒定哺乳类胎生全身被毛,胎生哺乳,用肺呼吸大熊猫、袋鼠、蝙蝠、鲸35、无脊椎动物动物分类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原生动物单细胞草履虫、变形虫腔肠动物摄食和排泄不分口,身体辐射对称水母、海蛰、海葵、珊瑚、水螅扁形动物摄食和排泄不分口,身体背腹扁平涡虫、血吸虫线形动物长而薄的体型,身体线形,不分节蛔虫、钩虫、蛲虫环节动物长而薄的体型,身体有许多体节蚯蚓、蚂蝗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蜗牛、螺

25、、蚌、乌贼节肢动物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蚱蜢、虾、蜘蛛、蜈蚣、蝴蝶、蝗虫棘皮动物体具棘皮海星、海参、海胆36、整个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是哺乳动物,最低等的是原生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昆虫属于节肢动物)37、幼体发育首先摆脱水的环境,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爬行动物 38、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它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一般有两对翅,三对足,体表有外骨骼。植物种子植物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苹果、犁、橘子自然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松、杉、柏、银杏、铁树无种子植物蕨类根、茎、叶蕨、胎生狗脊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靠孢子繁殖。

26、苔藓类茎、叶地钱、葫芦藓藻类 全无紫菜、海带、水绵39、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40、单细胞植物:衣藻、蓝藻。细胞内有叶绿体,靠光合作用制造养料。41、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无叶绿体,靠口沟摄取现成的养料。42、衣藻与洋葱表皮细胞的对比衣 藻洋葱表皮细胞相同点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点眼点(感光)、鞭毛(运动)伸缩泡(排泄)有叶绿体无眼点、鞭毛、伸缩泡没有叶绿体43、衣藻与草履虫的对比衣 藻草履虫相同点都是单细胞生物(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点有细胞壁,属于植物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动物靠口沟

27、摄取食物44、在多种多样的多细胞生物中,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为苔藓植物,最高等的植物为被子植物,种类最多的动物为昆虫。45、大多数生物的灭绝都是丧失栖息地造成的。46、为了保护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这样的地区叫做自然保护区。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是一个球体,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仅相差0.3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人处在赤道)2.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

28、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3. 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实例)。(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从上往下出现)。这说明海面是曲面。(4)登高望远,站得越高看到的地平圈范围越大,说明大地也是曲面。(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6)天涯海角走不到边(7)探究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对照实验(方法)4.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

29、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过了2个世纪,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5.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将地球比喻成鸡蛋的方法叫模型法。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厚度:地核>地幔>地壳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1. 纬线和纬度:(1) 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从半球看,长度不等。(不同纬度纬线长不相等,相同纬度纬线长相等)赤道最长

30、,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 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3)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4) 北纬、南纬各有90°。南纬90°就是南极点,北纬90°就是北极点。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0°30°30°60°60°90°2. 经线和经度(1) 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2) 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

31、午线),即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3)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0°经线和180°经线都只有一条)3. 东西半球的划分(1) 习惯上以(20 °w)和(160 °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平分成东西半球。(2) 大西小东(东经和东经比,西经和西经比)(3)注意: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西半球不全是西经度。4.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32、)。5. 在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北,在北极点上跨出任何一步都是向南。 注意:遇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东经度还是西经度,南纬度还是北纬度的题目时,一定要自己添上0°经线或者0°纬线。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2. 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标记)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2.方向:常用的方向有,(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1)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 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3) 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遵循“(一般地图的方向为面对地图,上北下南,

33、左西右东)”3.图例和标记图上常用的图例有:公路、铁路、学校、河流、码头、国界等等。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1.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岩石根据成因可分为三类:岩浆岩、喷出岩、变质岩岩石种类形成原因特征常见类型岩浆岩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明显矿物晶体颗粒、气孔或柱状结构玄武岩(喷出)花岗岩(侵入)沉积岩地表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成有明显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主要特征)有明显的沙粒或砾石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变质岩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片状的结构大理岩(石灰岩变质)、2.岩石的应用:建筑材料(大理岩、花岗岩),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

34、石)等;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形成各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壳变动的证据:(1)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断层)、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褶皱,受水平挤压)、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建筑物的升降,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和地震(很激烈,很迅速)。2火山:(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火山喷发物: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熔岩流)、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3)分布不均匀: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益处:为农田提供无机肥

35、料,富集大量的矿产,成为旅游景观和休养区。 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3.地震:(1)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2)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震中距: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3)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域、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4)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伏而待定、保护头部并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第五节泥石流1.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

36、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2. 泥石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1) 自然原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地震、积雪融化有时易引发泥石流。(2) 人类活动:滥砍滥伐,不合理地开挖和堆积,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土层结构,改变了地面植被的状况。3.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历时短的特点,经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4.危害: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5.防御措施:(1)应急措施

37、: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垂直),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2)防御措施: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及时搬迁和疏散。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1大陆漂移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地形证据:(1)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可拼合性)(2) 大西洋两岸的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 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表明当时这些大陆曾相连接。大陆漂移

38、说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2海底扩张说:由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离洋中脊越远,岩石年龄越老)海底扩张说支持大陆漂移说,并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来源:海洋地壳扩张的动力来自软流层中岩浆的活动。3. 板快构造学说:(1)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它们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这些板

39、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2)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1. 地形的类型丘陵地面起伏和坡度搜较缓,海拔高度有高有低(200500米),相对高度小(100米以下)。平原地面广阔平坦,起伏较小,海拔明显较低(1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200米以下)山地地面起伏明显,坡陡顶尖,海拔高度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200米以上)高原顶面平坦宽广,起伏小,海拔较高(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和山地的区别)盆地

40、周围山脉,中部低陷,四周高,中间低。海拔高度有高有低,相对高度较小2. 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1) 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高值。(2)地形和等高线分布的关系。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鞍部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峭壁等高线重叠处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陡坡等高线较密处缓坡等高线较疏处盆地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降低3.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差距相等,故可以计算。4. 山谷处水流汇集,能发育成河流,也易发生泥石流。若建造水电站,可选山谷处。5. 地形的变化(1)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

41、因素主有主要是受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生物等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流水(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石灰岩溶蚀形成溶洞、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泥沙沉积形成平原和三角洲、大峡谷。风力(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流动的沙丘、风蚀城堡、冰川(在高寒地区):角峰、冰斗谷波浪:海岸地形 生物:珊瑚礁(2) 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球的地形形成有什么不同?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使地表起伏加大。影响是阶段性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缓慢、持久的影响。(3) 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第一节 物质的构成 1、定义:

4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2、性质:(1)分子很小(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较小。4、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5、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

43、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第二节 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它不随 温度 、 位置 、 形状 、 状态 的变化而改变。 2、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成人:50Kg60Kg, 大象6t; 一只公鸡23Kg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托盘

44、天平测量质量。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砝码、底座、平衡螺母5、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零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当指针偏左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把左端的平衡螺母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游码以左端刻度线为准,注意每一小格代表多少g)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用已经调平的天平测量物体时如果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左,说明左盘重,此

45、时要向右盘加砝码或是向右移动游码,如果是指针偏右,则要减砝码。注意: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同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若砝码磨损了,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如果砝码生锈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天平使用口诀:天平放平、游码归零、横梁调平(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左物右码、先大后小、物码复原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46、通常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2、 密度的公式:   =m/v    (公式变形:m=v   v=m/)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米3或厘米3) l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立方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立方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常用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  或 克/立方厘米(2)两者的关系: 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   1千克/立方米=1&

47、#215;10-3 克/立方厘米 (3) 水的密度:   1×103千克/立方米 或 1克/立方厘米 (4)单位转化: 1毫升 = 1立方厘米      1升10-3立方米4、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 物质的比热 1、比热: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降低)1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 比热单位: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水的比热:4.2

48、15;103 焦/(千克.) 表示的含义:1kg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2、比热表的阅读:水的比热最大。(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 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3、 所以,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气温的变化大  原因:海洋(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岩石)要大,升温慢第五节 熔化与凝固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2、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3、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