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简 易 方 程 方程初步及其应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统称为方程。最简单的方程是只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每一项中不出现未知数自己相乘的,即未知数的次数只是一次的,这就是一元一次方程。方程最基本的问题是要求出未知数的数值,使等式成立,这个数值称为方程的“解”,这一求解的过程就叫“解方程”。因为方程是等式,所以关于等式的各种运算规则都可以应用。例如,方程的两边可以加、减、乘以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含未知数的式子,等等。一元一次方程经过这种变换可以化为下面形式: (1)其中,是未知数,是数。(1)的两边都除以,就得到 (2)这就是方程(1)的解。在解应用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要求的量设为未知数,根据题目的意思形式上列
2、出一个等式(方程),这一“翻译”的过程会比用算术的方法直接去想出求解的方法来要简单得多,容易得多。剩下来的就是解方程了,可以不考虑每个量的含义,形式上进行运算、求解。当然,最后算出来的解,要进行“验算”,看看它是否真是问题的解。例如,题目中要求的量是整数,得到方程(1)以后,必须能被整除,那么解(2)才有意义,否则方程就没有解。如果将题目中(要求的)两个量都设为未知数,一般来说,应该列出两个方程来,它们取的数值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方程,这叫做联立方程,或方程组。这样问题才能有唯一的一组解。对于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3)一般来说,可以有无穷多个(组)解。特别,当都是整数,要求的也是整数时,方程(3)也
3、称为“不定方程” 。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将 ,得两边除以 ,得将 ,得两边除以 ,得另一种解法是“代入法”由(1)解得 将其代入(2),得“解方程”就是用系数来表示解(方程的根)。分式方程、根式方程、代数方程、 五次以上的代数方程“不可解”“三等分角” 和“倍立方体”问题“不可解” 下面用例子来说明用方程来解应用题。1有两条纸带,一条长21厘米,一条长13厘米,把两条纸带都剪下同样长的一段以后,发现短纸带剩下的长度是长纸带剩下的长度的。问剪下的一段有多长?(第1届华杯赛复赛第7题) 解:设剪下的一段长厘米。列方程如下: 答:剪下的一段长0.2 厘米。 评注: 本题中,设好未知数后,将题目的要求
4、用式子(等式)表示出来,就是方程,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去分母”、“移项”、“合并” 最后得到“标准形”:,由此立即得到未知数的数值,即为所求之解答。2幼儿园有3个班,甲班比乙班多4人,乙班比丙班多4人。老师给小孩分枣。甲班每个小孩比乙班每个小孩少分3个枣;乙班每个小孩比丙班每个小孩少分5个枣。结果甲班比乙班总共多分了3个枣,乙班比丙班总共多分5个枣。问三个班总共分了多少个枣?(第1届华杯赛决赛第二试第3题) 解:设丙班有小孩人。由已知条件可知,甲班每个小孩比丙班每个小孩少分3+5=8个枣。这样,甲班个小孩比丙班个小孩少分个枣。由于甲班比丙班总共多分8个枣,又知道甲班比丙班多8人,这8人共分
5、到个枣,因此,甲班每人分到 个枣。同样地,乙班个小孩比丙班个小孩少分个枣,因此乙班每个小孩分到 个枣。这样,得到方程因此,甲班小孩有人,每人分枣个; 乙班小孩有人,每人分枣个; 丙班小孩有11人,每人分枣个。 所以,三个班共分枣 (个)答:三个班共分枣673个。评注:这里选取哪一个班的人数作为未知数都可以,虽然列出的方程不同,但最后的结果是相同的。3在9点与10点之间的某一时刻,5分钟前分针的位置与5分钟后时针的位置相同。问:此时刻是多少?(第9届华杯赛初赛第7题)解:设此时刻是9点分,依钟面上的分针刻度为单位计算,5分钟前分针的位置在,因为时针转动的速度是分针转动速度的,所以5分针后时针的位
6、置在 ,由此可得以下关系: =这是一个关于未知数的方程。要解这个方程,进行移项,注意:当把某一项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时,该项要变符号:答:此时刻是9点55分。评注:解时钟问题的关键是“时针转动的速度是分针转动速度的”。4自行车轮胎安装在前轮上能行驶500千米,若安装在后轮上只能行驶300千米。为行驶尽可能多的路程,采用当自行车行驶一定路程后,将前后轮调换的方法,问:安装在自行车上的一对轮胎最多可行驶多少千米? (第8届华杯赛初赛第7题)解:设开始时的前后轮胎分别为A和B。设行驶千米后将A和B进行调换,那么,A作为后轮还可以行驶千米, B作为前轮还可以行驶 千米, 如果此时轮胎A和B都驶行到尽
7、头,同时报废,那么它们行驶的路程最长,所以这两个路程应该相等。故得方程 所以,用调换轮胎的方法最多可行驶 答:一对轮胎最多能行驶375千米。 评论:此题是将两轮胎交换时已行过的路程设为未知数,而不直接是问题所求的最长行驶距离,并且列出方程时是考虑到“轮胎A和B都行驶到报废,那么它们行驶的路程最长”。 5 用边长相同的正六边形白色皮块和正五边形黑色皮块共32块缝制成一足球,其中黑色皮块都是孤立的(不与黑色皮块相连),且每个白色皮块只和3个黑色皮块相连,问白色皮块与黑色皮块各有多少块? 解:设白色皮块有块,依题意,黑、白皮块的公共边有3条;另一方面黑色皮块有块,可知黑、白皮块的公共边有5(32)条
8、,因此得到方程: 由此得到,白色皮块有20块,黑色皮块有3220=12块。 答:共有白色皮块20块,黑色皮块12块。6A、B两地相距120千米,已知人的步行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摩托车的行驶速度是每小时50千米,摩托车后座可带一人。问:有3人并配备一辆摩托车从地到地最少需要多少小时?(第8届华杯赛小学组复赛第8题)C 解:设此3人为甲、乙、丙,如下图: ABCDE 甲开摩托车后座带乙,3人同时从A地出发,甲和乙到C地所用时间为小时,并且放下乙,乙继续步行,到达B地所用时间设为y小时。而甲马上折返,在E地遇到丙,携带丙乘摩托车驶向B地,恰好与乙同时到达B地。这种情况下,3人从地到地所用的时间为最少
9、。 可得如下关系:(1) 甲和乙到达C地时,丙到达D地,丙步行的路程是5千米;(2) D、C间的距离是 千米;(3) 丙步行到E地所用时间是 小时,丙从E地到B地乘摩托车所用时间是 小时;而乙乘摩托车到C地所用时间是小时,乙从C地步行到达B地所用时间是y小时;由此立即可以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要解此方程组,可先从第一个方程中解出: 将此表达式代入第二个方程中:由此得到: (小时)所以,3人配备1辆摩托车从A地到B地最少需要小时。评注:设定了未知数后,确定“3人从A地到B地需要时间最少”的条件是“甲携带丙乘摩托车驶向B地,恰好与乙同时到达B地”,方能列出方程(组),正确求解。7某市居民自来水收费标
10、准如下:每户每月用水4吨以下,每吨1.80元。当超过4吨时,超过部分每吨3.00元。某月甲、乙两户用水量之比为5:3,共缴水费26.40元。问甲、乙两户各应交水费多少元?(第8届华杯赛复赛第11题)解:设甲该月用水量为5吨,则乙用水量为3吨。若,可以列出方程这与条件不符。若 则得方程 于是有此时,成立,但。由此可知,甲、乙用水都超过4吨,即可得到方程: 于是,甲应交水费: (元)乙应交水费: (元)评注:本题的关键是判断甲、乙两户用水都超过4吨。这里的判断方法用的是排除法。在算出甲应交水费17.7元后,由,立即可得到乙的应交水费,我们这里之所以用公式计算是为了验算结果的正确,计算无误。8某商贸
11、服务公司,为客户出售货物,收取3%的服务费;代客户购置物品,收取3%的服务费。今有一客户委托该公司出售自产的某种物品并代为购置新设备。已知该公司共收取了客户服务费264元,客户恰好收支平衡。问:所购置的新设备花费了多少元?(第7届华杯赛初一组复赛第8题)解:根据题意,可知: 出售物品的收入 - 出售服务费 = 购置设备费用 + 购置服务费 即出售物品的收入 - 购置设备费用 = 总服务费另一方面,自然有出售服务费 + 购置服务费 = 总服务费设出售物品的收入为元,购置设备的费用为y元。于是根据上面两个关系可以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1) (2) 将(2)化简得 (3) 由(1)得 (4) 将(
12、4)代入(3),得 (5) 化简(5),得 将此值代入(4)得 (元)答:购置的新设备花费了5121.6 元。评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分析清楚所述各量之间的关系,用方程来求解是不会有困难的,设两个未知数可使得方程一目了然。9今年,祖父的年龄是小明的年龄的6倍。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的年龄的5倍。又过几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的年龄的4倍。问:祖父今年是多少岁?(第3届华杯赛复赛第11题) 解:设小明今年岁,那么今年祖父岁。设年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的年龄的5倍,可得方程又过年以后,祖父的年龄将是小明的年龄的4倍,所以 这里,都是正整数。 因为祖父今年岁,显然必有 ; 又有 ,且是4的倍数,因
13、此只能取4,8,12,32;另一方面,则必须是3的倍数,这样只能取12,24;因而祖父今年的年龄是72,144;根据实际情况,孙子24岁,祖父岁是不可能的,而孙子12岁,祖父岁是可能的。答:祖父今年72岁。评注:这里出现的方程是不定方程,可能有多个解,但根据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它的唯一解。这说明在解对应于实际问题的方程时,必须要对得到的解进行验算和判断,看它是否真是问题的解。10一台天平,右盘上有若干重量相等的白球,左盘上有若干重量相等的黑球,这时两边平衡。从右盘上取走一个白球置于左盘上,再把左盘的两个黑球置于右盘上,同时给左盘加20克砝码,这时两边也平衡。如从右盘移两个白球到左盘上,从左盘移
14、一个黑球到右盘上,则须再放50克砝码于右盘上,两边才平衡。问:白球、黑球每个重多少克?(第5届华杯赛复赛第6题)解:设每个黑球重克,每个白球重y克。依题意,分别计算天平左、右盘上的增减重量,得到如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由此可知从方程(1)解出,将它代入方程(2)得 答:每个黑球重15克,白球重20克。 评注:本题如用算术方法求解,分析起来比较麻烦,关系较乱,大家不妨可以试试看。列方程求解,则只要形式上进行运算即可,无须考虑其背景,且不容易出错。11采茶姑娘每天上山采茶,上山每小时行0.7千米,下山每小时行2.1千米。一天,她从山脚走到山顶,再从山顶回到山脚,共用去6小时,她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
15、:设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为千米,则得方程 即 (千米) 她往返共行了 2x千米,故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 答:她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1050米。 评注:求平均速度,有人可能立即会认为就是上山速度和下山速度的平均 即每小时1400米,其实这是概念上的模糊。12在什么温度时,华氏温度计和摄氏温度计的读数相同? 解:华氏的冰点是32,沸点是212,摄氏的冰点是0,沸点是100。所以摄氏1度相当于华氏度。 设温度摄氏的华氏度数也是(),则 移项、化简得 这里的负号表示在冰点以下,即温度零下,有 -40 = -40答:华氏零下40度也是摄氏零下40度。评注:本例给出一元一次方程有负数解的情形,负号表示和选取
16、的方向相反,是有实际意义的,因此解是合理的。13下面是一道古印度算题:在波平如镜的湖面上,有一朵美丽的红莲,它高出水面3尺,一阵大风刮过,红莲被吹到一边,花朵齐及水面,如果知道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6尺,问这里水深多少? 解:如图, ABCD已知红莲在无风时高出水面部分CD长3尺,B为红莲被吹斜后花朵的位置,水平距离BC为6尺。CA为水深,设为尺,于是 。因为ADB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列出方程如下:移项、化简得 答:水深4.5尺。评注:在列方程的过程中虽然出现了项,但经过合并相消,最后得到的方程还是一次的。14有一群儿童,他们的年龄之和是50岁,其中最大的为13岁,有一个是10岁,除去10
17、岁的这个儿童外,其余儿童的年龄组成一个等差数列,问共有几个儿童?每个儿童几岁?解:设年龄成等差数列的儿童个数为n,n是未知数,于是他们的年龄之和为50-10=40,他们中最大的是13岁,最小的设为a岁,a也是未知数,这里n和a都是整数。由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列出如下方程由此可知,n是80的因子,且。由后面两个不等式可得,但n还要是80的因子,所以n只能取4和5。于是可两种情况分析和计算:当n=4时,由(1)得 。容易作判断:在7和13之间恰好能插进2项:9和11,使它们成等差数列。当n=5时,由(1)得 。但是,在3和13之间不能插进3个整数,使得它们成等差数列。因此,这种情况是不成立的。
18、答:共有5个儿童,他们的年龄分别是7,9,10,11,13。评注:本例实际上是求不定方程的整数解,而且方程不是一次的。结果表明方程有唯一解。这里用到通过因子分析确定解的范围的方法具有普遍性。15A、B两地相距13.5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各在A、B间往返一次。这时,甲比乙先回到原地,而且两人第一次在C点相遇,第二次在D点相遇,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经过的时间是3小时20分钟,C、D两点相距3千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假定他们的行走速度不变)。ABCD 解:设甲、乙的速度分别为每小时x千米、y千米(xy),他们在C点相遇的时间为t小时,则得 (1)从C点相遇到D点相遇经过的时间
19、是小时,由图可知:D点在C点的靠A点一侧,甲走过的路程为,乙走过的路程为,故得 (2) (3) 由(2)、(3)得 将这两个式子的左边和左边相加,右边和右边相加,得到 将此t值代入(1)和(2)得 (4) 和 (5) 将(4)和(5)两式相加,得 , 将(4)和(5)两式相减,得 答:甲的速度为4.5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3.6千米/小时。 评注:在分析题意时,只设甲和乙的速度为未知数,还不能列出方程来,于是再将首次相遇时的时间也取作未知数,三个未知数,可列出三个方程,但不是一次方程。在解这组方程时,要应用一些技巧,方能奏效,一如上面所做。16有一项工作,甲、乙两人一起干若干天可完成,甲单独干
20、要多花18天才能完成,乙单独干要多花32天。问甲、乙单独干各要多少天? 解:设甲、乙单独完成这项工作分布用x天、y天,两个人一起干用t天,则可列出方程如下 将(2)、(3)代入(1),得到 代入(2)和(3),即得 答:甲单独干要42天,乙单独干要56天。 评注:上面求解过程中,要进行代数式的四则运算,根据运算规则不难完成的。而且,这里通过分解因子可完成“开平方”。17小王从家里步行去车站乘火车,准备在开车前5分钟到车站。他走了1千米时,发现家里的钟慢10分钟,于是跑步到车站,因火车晚点1分钟,正好赶上。若一开始就跑步去,可以比走着去早10分钟到车站。已知小王步行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求从家到火
21、车站的距离。 解:设从家到火车站的距离为x千米,小王跑步的速度为每小时y千米。 小王本应晚5分钟,可火车晚点1分钟,所以只晚4分钟,由于跑步而提早了4分钟,才正好赶上,因此得到 同样,若一开始就跑步去,则有 将(2)、(1)两式相减得 将此值代入(2)得 答:从家到火车站的距离是千米,跑步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18一个首位数字为1的六位数,将首位数字移到末尾,其余数字顺序不变,得 到的新六位数是原六位数的3倍,求此六位数。 解:设去掉首位数字后得到的五位数为,依题意得方程 化简,得 答:所求的六位数为142857。19某晚,家中停电,遂燃两支蜡烛照明。两烛长度相同,粗细不同,已知粗烛可燃5小时,
22、细烛可燃4小时。来电以后,将烛火吹灭,此时粗烛剩余长度恰好是细烛的4倍。问两支蜡烛已经点燃了多少小时?解:设两支蜡烛已经点燃了小时。不妨假定两支蜡烛的长度为1,粗烛每小时燃去,细烛每小时燃去,小时后各燃去,即得方程可化简为 解得 (小时)答:两支蜡烛已经点燃了3小时45分。20某次数学竞赛前60名获奖,原定一等奖5人,二等奖15人,三等奖40人。现调整为一等奖10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30人。调整后,一等奖平均分数下降了3分,二等奖平均分数下降了2分,三等奖平均分数下降了1分。如果原来二等奖比三等奖平均分数多7分。问调整后,一等奖比二等奖平均分数多几分? 解:设调整后的一、二、三等奖的平均分
23、数分别为,则有 由此得到 (1) 又调整前的二等奖平均分数为y+2,三等奖平均分数为z+1,得 即 (2) 由(1)(2)得到 答:调整后,一等奖比二等奖平均分数多5分。21一次聚会结束时,到会的人互相握手道别,每人都和其他所有的人握过一次手,共握手105次,问参加聚会的有多少人?解:设到会的有人,每人须和其他人握手一次,共计握手次。但是,当甲握乙手时,乙也握甲手,所以两次只能作一次算,实际握手的总次数只有,于是得到方程答:参加聚会的有15人。22从甲地到乙地的公路,只有上坡路和下坡路,没有平路。一辆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行驶20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行驶35千米。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9小时,从乙地开往
24、甲地需小时。问:甲、乙两地间的公路有多少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须行驶多少千米的上坡路?(第5届华杯赛复赛第9题) 解:设从甲地到乙地经过的上坡路为千米,下坡路为千米。依题意,可得如下方程组 将(1)式和(2)式相加,得到 同样地,将(1)式和(2)式相减,得到再将(3)式和(4)式相加,便得到 答:甲、乙间的公路长为210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须行驶140千米的上坡路。23摄制组从A市到B市有一天的路程,计划上午比下午多走100千米到C市吃午饭。由于堵车,中午才赶到一个下镇,只行驶了原计划的三分之一。过了小镇,汽车赶了400千米,傍晚才停下来休息。司机说,再走从C市到这里路程的二分之一就到达目的地了。
25、问:A、B两市相距多少千米?(第5届华杯赛决赛第二试第1题)EDCAB 解:设 则有 (1) 因为,所以 又已知 ,故得 答:A、B两市相距600千米。评注:此题得到的方程(1)和(2),由于方程(2)实际上与未知数y无关,只要千米,恒可满足题目的要求,因此题目里“计划上午比下午多走100千米到C市吃午饭”中的100千米这一条件(即方程(2)是不必要的!也就是说千米的解答总是唯一的。24现有甲、乙两种卡通玩具昆虫。甲种玩具昆虫每只有1只眼睛和40只脚;乙种玩具昆虫每只有3只眼睛和若干只脚。两种玩具昆虫共有26只眼睛和298只脚。问乙种玩具昆虫每只有多少只脚?解:设甲种玩具昆虫有只,乙种玩具昆虫
26、有y只,且每只有k只脚。则甲种玩具昆虫共有眼睛只,共有脚 只;乙种玩具昆虫共有眼睛3y只,共有脚 只。依题意可列出方程组由(1)得 , 即是被3除余2的自然数,可取2,5,8,11,14,由(2)可知 ,即=2或5。当=2时,由(1)得 =8。 但不满足(2),因此时k不能为整数。当=5时,由(1)得 =7。 由(2)得 。答:乙种玩具昆虫每只有14只脚。25某学校共有350名同学,一次组织郊游,高年级同学每人交10元,低年级同学每人交8.15元,全体低年级同学和一部分高年级同学参加了郊游。同学们交的钱总数与高年级同学总人数无关。问 :低年级同学交的钱的总数是多少?解:设高年级同学共有m人,没
27、有参加郊游的人数的百分比为x, 则同学们交的钱总数T为 显然,只有当 时,T的值才能与m无关。此外,因为,并且m和0.185m都是整数,所以。由此可得,共有150名低年级同学,他们共交钱元答:低年级同学共交钱 1220.50元.26在分母小于15的最简分数中,不等于且与最接近的是哪一个?解:设所求的分数为,则 取自然数m、n使 分别解得 或 ,即要求使m为整数的最大n (nn)。可以直接验算。我国清代数学家罗士琳就得到过上述结果。 有了这个解的表达式,就可以回答开始提到的问题。将它代入方程 中,得到 由 m-n=1,n=4, 得 m=5, 因而三边为 9,40,41 由 m-n=2,n=2,
28、得 m=4, 因而三边为 12,16,20 由 m-n=4,n=1, 得 m=5, 因而三边为 24,10,26 如果 x,y,z有最大公因子 k1,即设三边为同样计算,结果并没有得到新的解。所以,问题的解只有以上3组,其中第二组在前面已经得到了,其余两组是新的。方程(1)有整数解,但是不定方程 (2)是否有整数解呢?这就是著名的“费马猜想”。这个问题自费马在1637年提出以来,历经三个半世纪,经过无数著名数学家的努力,始终没有结果,说明这个问题的艰深。直到1994年才最终被美国数学家怀尔斯用高深的数学方法解决。结论是不定方程(2)没有整数解,这就是“费马大定理”。 29求不定方程 的正整数解x,y,z 。解:原方程可化为 (1)由于3是质数,且x,y,z的地位是对称的,所以不妨假定 (这个记号表示 能被3整除)。故得 (2)于是 (3)因此,不妨假定 , 代入(3)得 整理为关于的方程: 由此得 即 于是 ,故得 下面分别讨论:1) 当 k=2时,则 m=1或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游乐场外籍表演者聘请合同3篇
- 2024年体育器材室工作总结(3篇)
- 中学体育课课外活动课安全管理规定模版(2篇)
- 安全事故统计报告管理制度模版(2篇)
- 隐患排查治理员安全生产工作职责(3篇)
- 2024年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三篇)
- 防排水系统管理制度(3篇)
- 2024年课题成果汇报讲话模版(2篇)
- 2024年先进人物演讲稿(2篇)
- 《数字动画融入体育教学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5700字
- 张小斐卜钰许君聪小品《相亲之女博士》台词剧本完整版
- 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课件
- 热镀锌教学讲解课件
- 和解剂-逍遥散(方剂学课件)
- 2023年江苏高中美术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美术鉴赏)
- 《故乡》的对比手法课件
- 西门子软件sicar培训sivarc
- 整合后的山西煤矿名单
- 企业民主管理规定总工发
- 五年级上册英语试题- unit1 Did you come back yesterday- 外研社(含答案)
- GB/T 16571-2012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范系统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