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生态研究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_第1页
农村金融生态研究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_第2页
农村金融生态研究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_第3页
农村金融生态研究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_第4页
农村金融生态研究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村金融生态研究: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2011年06月16日14:23 来源: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03张瑞怀张强摘要:农村金融生态问题是金融支农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焦点话题。如何从理论上解释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与金融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机理是金融生态研究中的盲点。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来诠释农村金融生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金融生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新制度经济学一、引言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问题。“三农”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然而目前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农村潜藏较大的金融风险,与新农村建设的金融

2、服务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不良资产形成原因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0%的金融不良资产是由银行体系外部环境造成的。在此背景下,如何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农村金融资产质量,化解农村金融风险,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尤其是金融生态成为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综合金融生态的最新研究成果(周小川,2004;徐诺金,2005等,本文将农村金融生态定义为:农村金融生态是由农村金融生态主体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构成的,两者彼此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系统。农村金融生态主体是指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供应者或生产者,主要是农村金融机构。从中国目前农村实际情况来看,农村金融机

3、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则是指农村金融生态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法制、信用、地方政府服务等因素综合构成的环境,其中既包含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消费者的行为,也包括农村金融决策机构和农村金融监管机构行为。这里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消费者主要是指农户、农村企业和县乡政府等。构建一个良性发展和动态平衡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化解农村金融风险,提高农村金融资源使用效率,促进农村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来诠释农村金融生态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改善农村金融生态提供理论

4、借鉴。二、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农村金融生态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标准假设是将制度设为外生变量,各类主体已经很好地适应了制度,并且无摩擦、无成本地从事经济金融活动。然而将制度排除在模型之外的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在解释和预测实际经济问题时一再失败。上个世纪中叶开始,政府干预经济的成效和经济日益全球化使得制度的作用日益凸现。而从已有的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来看,制度无疑是农村经济金融运行中的关键变量,农村金融生态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可以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作出合理的解释。(一制度与新制度经济学概述制度是众所周知的、由人创立的规则,其目的在于抑制人们可能有的机会主义行为。制度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与制度的实施机制。正

5、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一系列规则,包括政治及司法规则、经济规则和合约;非正式制度指社会规范、惯例、道德准则等非强制性的约束(皮天雷,2006。实施机制则是“产权流转过程中的运行机理”(R·科斯D·C诺思, 1994。制度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生活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的学科,它关心的是各种具有协调功能的规则和规则集,以及这些规则和规则集的实施对经济后果的影响(柯武刚、史漫飞, 2003。而以科斯为代表新制度经济学则将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包括法律、企业组织和社会政治文化等制度在内的“生产的制度结构”。新制度经济学派一般以产权、交易费用、经济组织

6、等作为关键性的解释变量,沿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假设、方法和工具,并在有限理性、效用最大化、机会主义等假设基础上,重新研究和估价市场配置资源所必须依赖的制度条件,侧重从微观和个人主义角度分析研究制度的构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周小亮,2004。纵观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观点,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内核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是为完成交易所必需的度量、界定和保证产权、寻找交易伙伴和进行交易价格谈判、订立交易合约、执行交易和监督违约并对之制裁、维护交易秩序的各种费用的总和(Coase, 1937。二是产权理论。它主要研究产权的性质与结构、产权的起源与功能以及产权制度的效

7、率比较和产权制度的演变,其中心旨意是说明如何通过明晰、调整产权安排,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是制度变迁理论。其内容主要是探讨制度的起源、构成和功能,影响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制度变迁的主体、动力、方式、过程和类型以及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等,旨在说明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四是契约理论。科斯认为,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的契约组合,导致不完全契约的原因是有限理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交易费用的存在。在科斯传统新制度经济学基础上,学者们又扩展出新经济学史、公共选择理论和法经济学等分支理论。在张五常看来,新制度经济学观点或理论并非一个晚上冒出来的,而是与Knight(1924、Coase(193

8、7、HaYek (1945等人的开创性贡献分不开的。(二农村金融生态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在本文看来,新制度经济学的诸多基础理论分支中,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和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以及在传统新制度经济学基础上扩展而来的法经济学,是对农村金融生态运行最具解释力的理论。1.农村金融生态中的交易费用理性人、完全信息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然而现实的农村金融生态中,农村金融生态主体村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农户、农村企业和县乡政府,以下均以农户统称都是有限理性的,并且因为有限理性的存在导致两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的直接后果是金融交易费用大幅增加。当农村金融生态主体发现进行金融交易的

9、费用太高或超过收益时,就会选择停止交易。在放贷之前,农村金融机构必须要调查农户的信用状况和经济状况、借款用途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贷款进行时,要发生谈判、签约费用;贷款发生后,放贷者要跟踪借款项目的实施情况和监督借款投向等。而且农户以小额信贷居多,金融机构要付出更多的工作量。庞大的信息费用构成了金融交易中的巨大成本。当这种费用成本过高时,交易将无法进行。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的大规模撤并、农村储蓄资金大量外流就是对农村金融生态中高昂的交易费用的最好解释。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费用的存在必然导致制度的产生。制度的运作又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制度的作用旨在节约交易费用,人们对制度进行选择与改革的动因也是

10、为了节约交易费用。在农村金融生态中,作为金融生态主体的金融机构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行为是在特定的金融制度结构安排下进行的。不同的金融制度结构安排会产生不同的金融主体行为。农村金融信用环境的相对落后使得与农业金融支持相关的制度安排无法实施,或者说推广农业金融支持的制度成本极高,导致农村金融生态主体资金供给缺乏。而由于农村金融发展的路径依赖,一旦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资金供给缺失,农村金融环境发展就会无所适从,反过来也影响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发展,整个农村金融生态恶化也就在所难免。信用缺失的背后是信用制度的缺失,由此引致农村资金来源与资金需求之间的制度缺失,也是农村金融制度的供给和制度需求

11、出现失衡。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对制度的需求源于经济主体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得潜在的利益,制度供给则是经济体系出现制度安排的意愿和能力。因此,在目前的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上,并不存在农村金融生态的制度均衡。突出表现为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制度供给不足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制度需求过剩。这种制度供需的失衡是制度变迁的强大动力,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制度变迁的路径。2.农村金融生态中的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理论是科斯传统新制度经济学体系的核心部分。我国学者林毅夫首先提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概念,他认为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和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人,在

12、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与此相反,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及实行。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历史来看,强制性制度变迁一直居主导地位。上世纪50年代,信用合作社在政府推动下开始兴起;60年代,国家指定当时的人民公社接管信用社;80年代,信用社划归中国农业银行管理;90年代,又实行行社脱钩,实行在国家管理下的自主发展的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然而,合作金融的框架虽已确立,但远未达到农民广泛参与的合作金融宗旨。从表象来看,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管制是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和降低金融交易风险的一些必需的制度安排。事实上这种强制性制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广大农户的投资冲动,大大

13、减少了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交易数量,导致了农业金融支持的弱化。政府是金融生态环境中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行为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一股独特而重要的力量,对金融生态主体的影响往往是根本性的。制度因素作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变迁受诸多因素影响,也直接决定了农村金融生态运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农村金融领域一改计划经济时代农村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单一的局面,农村金融生态主体逐渐多样化,如四大国有银行尤其是农业银行开始在农村开展商业化经营,国家建立了农业政策性银行等,农村逐步建立起一个基本上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然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落后的小农经济

14、、典型的“二元结构”和城乡分割使得农村金融制度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大规模机构撤并,政策性银行也对经营范围进行调整。显然这种正规金融的制度变迁并没有为农村经济金融发展锦上添花,而是雪上加霜。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中的农户、农村企业和农村政府从非正规金融生态主体中寻求金融产品和服务实为无奈的选择,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勃兴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成为农村经济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农村非正规金融或者民间金融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正规金融制度供给的不足,但带来的新问题是民间金融缺乏制度的规范而可能隐藏金融风险。3.农村金融生态中的法经济学

15、从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来看,法律是最基本的制度,而从新制度经济学中扩展出来的法经济学则将法律问题与经济问题紧密联系起来,突出法律对经济金融领域的保护。法经济学围绕财产、合同和侵权等普通法的中心内容,以经济学的“效率”为核心衡量标准,采用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特定社会的法律制度、法律关系以及不同规则的效率(波斯纳, 1997。法经济学的进一步延伸则是法金融学。对转轨时期的金融发展来说,金融发展与改革中的结构性难题往往涉及法律和金融两个方面。自然生态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整和自我生存发展的能力。从生态的自组织性得到的启发是,农村的一切经济活动都需要按照秩序和规则进行。延伸到金融法制环境的秩

16、序性,就是要求金融法制能提供农村金融生态运行的秩序保障,各经济主体在金融法制的框架内从事合法的金融活动。在法金融学这一领域最为突出的理论成果是美国学者创立LLSV模型(La 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Vishny,1997。LLSV通过研究世界上49个有代表性国家的投资者保护与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投资者保护较好的国家其资本市场在规模和广度方面也较为领先,经济增长也较为迅速(郑长德、卞娜,2004。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但我国农村金融法制保障相对缺乏。主要体现在:一是现行法律体系中缺乏农村金融法或合作金融

17、法等专门法律规范,以保护农村金融这一相对弱势领域,以及为更好维护金融债权和信用秩序的法律条文有待补充与完善;二是司法环境欠佳,法律结构的适用性有待提高。如破产法规定清算程序上把银行排在最后,且未明确金融机构对欠债不还的债务人享有无条件的破产起诉权,客观上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就农村而言,法律结构的适用性体现在为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活动提供法律的根据和保障,这些法律在实施保障时是有效的、及时的、可用的和能执行的。农村金融司法,除行政干预外,农村执行费用高、抵押担保物品处置难等,导致农村金融债权案件执行率低。虽然LLSV不是来自于对农村金融研究,但它提倡对投资者保护和关注司法效率的提高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仍有重要借鉴意义。三、结语中国农村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或法律体系才能解决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才能有效规范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行为?本文认为不能仅仅靠抓几起金融大案和出台几部法规来解决,但完善立法和有效执法是基础。因为制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内生性变量,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