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中学化学试验研究课题的发掘_第1页
例谈中学化学试验研究课题的发掘_第2页
例谈中学化学试验研究课题的发掘_第3页
例谈中学化学试验研究课题的发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例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题的发掘吴孙富(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湖北当阳444100)摘要介绍了发掘实验研究课题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说明了实验研究对于提升中学化学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关键词实验课题发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研究是中学化学教师的职责之一,也是许多中学化学 教师深感头痛的任务之一.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中学化学 实验的研究是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而重要的内容之一。笔者在以往的教学中曾经研究撰写了一些论文发表在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等专业 杂志上,在我所发表的39篇论文中,有21篇是专门研究化学实验或其主要内容 是研究化学实验的论文.在此,笔者联系个人的研究实际及阅读有关专

2、业杂志的 体会谈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课题的发掘问题,希望能给那些对教学研究深感头痛 的老师带来一点有益的启示。1关注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有谁见过铜与浓硝酸在室温下难以发生反应的现象吗?估计见过此现象的 老师不多,笔者在冬天做此实验时见到过此现象。笔者初见铜与浓硝酸在室温下 难以发生反应的现象时,感到非常意外,笔者以为是浓硝酸有问题,于是就连续 用两瓶未启封的浓硝酸重做此实验,连续两次的实验结果均是铜与新启封的浓硝 酸在室温下难以发生反应。笔者于是对此异常现象进行了专门研究, 发现铜与浓 硝酸在室温下难以发生反应的原因是当时的室温太低(低于9C),并通过研究提出了低温时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的改进意

3、见。笔者据此研究撰写的论文低温 时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发表在1996年第7期化学教学上,这是笔者首次在 化学教学的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这对笔者个人开展后续的教学研究具有很大的 鼓舞作用.万事开头难,开展教学研究也需要一个好的开头。现行化学教材中的实验都是在一定条件(浓度、温度、体积等)下进行的, 而在我们做教材上的实验时,往往会或多或少地偏离原实验的反应条件,也可能 出现实验操作失误的现象,反应条件的偏离或实验操作失误往往会导致实验过程 中异常现象的出现,这是十分正常的事.只要我们认真做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就能发现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如果发现了异常的实验现象就认真研究、 探讨出现 异常实验现象

4、的原因的话,那就比较容易出教研成果。如果发现了异常的实验现 象,却把它不当一回事,甚至采取唬弃的办法把它唬弄过去的话,那就不可能出教 研成果。2重视现有实验的改进研究在现有的实验中,有许多实验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有的实验现象不 够明显、有的实验装置过于复杂、有的实验试剂用量太大、有的实验污染严重,对于这样的实验就要进行研究改进,改进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实现实验现象的显著 化、实验装置的简洁化、实验试剂的微量化、环境保护的绿色化。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乙酸乙酯在纯水、 酸溶液、碱溶液中的水解速率的比较 实验是通过闻气味的方法进行的,笔者以往在化学教学杂志上曾看到过有关此实 验的改进方法,可改进后

5、的实验仍然是通过闻气味的方法来比较反应速率的.笔者一直对这种闻气味的方法不够满意,但也没有想到更好的改进办法。最近,笔者 在化学教育臼杂志看到的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方法如下:用三支型号相同的 小试管各取等体积的纯水、酸溶液、碱溶液 ,并各加两滴红墨水,再向三支试管 里加入等体积的乙酸乙酯,然后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水浴中加热,加热一段时间 后比较三支试管里上下两段液柱高度的变化。与闻气味的方法相比,在实验操作方法基本相同的前提下,此方法具有现象明显、便于全班同学观察的优点。由此改进实验可见,只要我们扩展思路,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有些实验还 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的.笔者虽然也曾有几个改进实验论文发表在有

6、关的化学教 学杂志上,但和上述乙酸乙酯水解实验的改进相比,笔者改进实验的思路还是比 较狭窄的.在今后的实验改进研究中,笔者还要进一步扩展思路。3尽量用实验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有一次上化学课时,在讨论混合物的分离时,笔者的一个学生坚持认为可以 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苯和澳苯。他说的方法是向苯和澳苯的混合物中加水, 苯浮到 水上,澳苯沉到水下,通过分液就可以将苯和澳苯分离。 该学生的理由是苯的密 度小于水的密度,澳苯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二者都不溶于水。学生的观点是 错误的,但也有其合理性,所以学生对我的说理总是将信将疑,我于是就设计了 如下一个实验做给学生看。用一支小试管取 2mL水,再向试管里加入

7、 0o 5mL 苯,然后逐滴加入CC14 (我校实验室当时无澳苯),加到一定程度后,苯和CC14 的混合物就一起下沉到水下了 ,没有分三层的现象。该实验胜过所有的说理,学 生接受了我的观点.笔者据此实验撰写的论文液体的下沉实验发表在 2005年 第10期中学化学上。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现有的化学理论都是有关实验现象的概括和总结。到 目前为止,还有许多实验现象只能用实验来证明, 难以用有关的理论来透彻地分析说明。当遇到难以用化学理论分析说明的化学问题时,我们就要尽量研究开发 出相应的实验来向学生进行实验证明。4要关注实验过程中的所有现象笔者在用Na3SO3和浓H2SO4制取SO2后,出现了这么一

8、个疑难问题,制取 SO2后的试管里形成了一种难溶于水的蜡状固体,这使得制取SO2后的试管很难 洗涤。通过查阅有关资料知该固体的主要成分是Na3H (SO4)2,经研究知Na3H(SO4)2易溶于热水、难溶于冷水。笔者的解决办法是向沾有大量蜡状固体 Na3H (SO4)2的试管中加适量冷水后加热,将溶解后的液体趁热倒出。笔者据此研究撰 写的论文制取SO2后的蜡状固体及其洗涤发表在1998年第9期化学教学 上。此研究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因为许多老师做完实验后是不洗涤仪 器的(交给实验员处理),不洗涤仪器就不可能发现该问题。因此,我们要注意 实验过程的完整性,要关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所有实验现象

9、, 特别是要关注容易 被忽视的废物处理问题,这样也可以出实验研究成果。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就是从维多利亚多管水母中分离生物发光蛋白质一一水母素后,将产物(实际上就是当时的实验废弃物)倒入水池后,在离开实验室时,在回头观望的那一眼里发现绿色荧光蛋白质的。5研究中学化学中出现的假想实验陈元庆老师在认识化学假象实验及其危害一文中指出:假象实验”应 是来源于基本化学原理的、但是未经实验验证的化学实验。这些实验有些可以得 到验证,有些则与事实相矛盾。”陈元庆老师认识化学假象实验及其危害一 文中对假象实验的出现、危害及其研究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叙述, 笔者在此结合自 己的研究实际对假想实验谈一点

10、体会。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教材(人教社)中有如下一道练习题:二氧化硫和氯气都有漂白作用,现把二者以等物质的量混合,让混合物通过 湿的有色布条时,具漂白效果是().A.和氯气单独通过时相同B.和二氧化硫单独通过时相同C。是二者作用效果之和D.可能失去漂白作用该题的参考答案是D。该题中所说的实验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假想实验, 其 假想的内容是SO2和C12的混合气体通过湿的有色布条时,只发生 SO2和C12之 间的氧化还原反应,SO2和Cl2均不和有色布条上的色素发生反应。笔者经认真分 析后认为:SO2、Cl2和色素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反应。 笔者通过实验研究得出 的结论是:

11、等物资的量的SO2和C12的混合物有漂白作用,具漂白作用比纯C12的 漂白作用弱,其原因是SO2对C12的漂白作用有一定的抵消作用。笔者据此研究 撰写的论文等量的SO2和C12的混合物没有漂白作用吗?发表在2005年第12 期化学教学上。发现假想实验要求教师要有批判、怀疑的精神,一个缺乏批判精神的人、一 个奉教材和资料为经典的人是不可能发现假想实验的。要证明假想实验之假,就要认真分析假想实验存在的问题、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认真进行实验研究, 这样就可以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这就是说,只要化学教师有科学的态度、求实 的精神、踏实的作风,就一定能判断出现行化学教材和化学资料中的化学实验的 真伪,

12、并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6注意发现并研究中学化学中出现的假想方程“假想方程”是本人提出的一个概念,假想方程就是从理论上分析好像科学 合理、实际上经不起实验验证的错误的化学方程式。有谁怀疑过如下化学方程式 的正确性吗?CH3CHO + 2Cu (OH) 2 A CH3COOH + Cu2O + 2H2O这是几十年来存在于我国各种版本的高中化学教材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可 该化学方程式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CH3COOH和CU2O不能共存,笔者通过 实验研究撰写的论文CHCOOH口 CuO不能共存发表在2009年第4期化学 教育杂志上。有关此类问题,笔者还发现了 2004年春季高考题中被定为正确答

13、案、而实 际错误的如下离子方程式(原题中的D项)。D.明矶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Al 3 +3H2O Al (OH) 3; + 3H +笔者由此开展研究撰写的论文 明研水解及其应用原理的深入探讨 发表在 2006年第3期化学教学上。假想方程是理论推导的结果,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做化学实验,并将实 验现象与化学方程式联系起来认真分析, 还是比较容易发现假想方程的。笔者之 所以怀疑离子方程式 Al3 +3H2O A1(OH ) 3J+3H+的正确性,就是在实验 中从未发现A1C13和A12 (SO4)3等物质在蒸储水配制的溶液中水解出 A1 (OH) 3 沉淀。7实验研究开发新实验研究开发新实验是一

14、项难度较大的工作,笔者近几年比较成功地开发出了氮 化镁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起初,笔者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发现镁粉(哈尔滨试 剂厂生产的较大颗粒的镁粉)燃烧的产物与镁条的燃烧产物有点不同, 笔者就对 该现象进行了专门研究,并根据此研究撰写了一篇题为 镁条与镁粉燃烧实验的 比较及有关应用发表在2004年第2期中学化学上.在后来的实验中,笔者 发现镁条与镁粉燃烧实验的比较及有关应用 一文中的实验还存在着一些缺陷, 笔者又对该实验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改进,最终完成了题为氮化镁的制取及其 性质实验的实验研究论文,该论文已被化学教育杂志录用、即将发表.氮 化镁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中所述的实验与镁条与镁粉燃烧实验

15、的比较及有关 应用中所述的实验相比,前者所述的实验在操作上绝对安全、 在现象上更加明 显、在效果上富有观赏性和趣味性.通过该实验的研究,笔者认为:要开发新实验,就要处处留心、并善于观察、 善于发现,只有发现了可供开发的课题,才能开发出新实验.开发了新实验,还要不断完善新实验,使新实验成为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安全可靠的实验,这样 的新实验才可能让大家乐于接受、才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总的来说,开发新实验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只要化学教师具有吃苦练耐劳和持之以恒的精 神,就能开发出比较完美的新实验。在中学化学的教学研究中,除了对专门发掘的实验研究课题进行实验研究 外,其它的课题研究也常常需要进行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