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10章章 雨水管渠设计和计算雨水管渠设计和计算 10.1 雨水雨水分析与雨量分析与雨量公式公式 10.2 雨水管渠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设计流量计算计算 10.3 雨水管渠雨水管渠设计与计算设计与计算 10.4 雨水雨水径流调节径流调节 10.5 截流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网设计与计算排水管网设计与计算 10.6 排洪沟排洪沟设计与计算设计与计算第第10章章 雨水管渠设计和优化计算雨水管渠设计和优化计算雨水管渠系统:雨水管渠系统:由由雨水口雨水口、雨雨水管渠水管渠、检查井检查井、出水口出水口等构筑物等构筑物组成的一整套工程设施。组成的一整套工程设施。雨水管渠系统功能:雨水管渠系统功能:及时汇
2、集及时汇集并排除暴雨所形成的并排除暴雨所形成的地面径流地面径流,保,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正常生产。障居民生命安全和正常生产。雨水管渠系统特点:雨水管渠系统特点:径流量大径流量大、流量变化大流量变化大、满流、满流城市排水管道系统设计与施工城市排水管道系统设计与施工城市管线共同沟示意图城市管线共同沟示意图 雨水总管施工雨水总管施工小区排水管道小区排水管道雨水管渠设计主要内容雨水管渠设计主要内容1 1确定当地确定当地暴雨强度公式暴雨强度公式或或暴雨强度暴雨强度曲线;曲线;2 2划分划分排水流域排水流域,进行雨水管渠定线;,进行雨水管渠定线;3 3划分设计管段,计算管段划分设计管段,计算管段雨水设计流量
3、雨水设计流量;4 4管渠水力计算管渠水力计算,确定设计管段的,确定设计管段的管径、坡度、标管径、坡度、标高及埋深高及埋深;5 5绘制管渠绘制管渠平面图及纵剖面图平面图及纵剖面图。一、雨量分析与雨量公式一、雨量分析与雨量公式1.1 1.1 雨量分析雨量分析 降雨量降雨量 暴雨强度暴雨强度 降雨历时降雨历时 降雨面积降雨面积 降雨重现期降雨重现期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降雨量: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水量,用单位时间内的降雨水量,用降雨深度降雨深度 H H(mmmm)或或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L/haL/ha)表示。表示。(1 1)年最大日降雨量年最大日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一年中降雨量
4、指多年观测所得的一年中降雨量最大一日的绝对量。最大一日的绝对量。(2 2)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年降雨量的平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均值。(3 3)月平均降雨量月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月降雨量的平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均值。中国年平均降雨量分布中国年平均降雨量分布降雨量记录降雨量记录0510152025303540135791113151719212325t(x5min)mm累计曲线瞬时曲线 降雨历时:降雨历时:是指连续降雨的时段,可以指一场雨全部降雨的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个别的连续时段。用t表示,单位为min或h。 暴雨强度(降雨强度):
5、暴雨强度(降雨强度):是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即单位时间的平均降雨深度,用i(mm/min)表示 ;在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L/s.hm2)表示: q=167 i 降雨的频率(降雨的频率(Pm)Pm):是指等于或大于某值的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m与观测资料总项数n之比的百分数。 降雨的重现期降雨的重现期(P)(P):是指等于或大于某值的暴雨强度出现一次的时间间隔。P=1/Pm 重现期最小值不宜低于0.33a一般选用0.5-3a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技、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一般选用2-5a%1001NMmPn%1001NmPn年频率次频率1.2 1.2
6、 暴雨强度公式暴雨强度公式暴雨强度公式:暴雨强度公式:暴雨强度暴雨强度 i i(或(或q q) 降雨历时降雨历时 t t 重重现期现期 P P 三者的关系数学表达式。三者的关系数学表达式。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暴雨强度公式编制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编制暴雨强度公式,必须具有编制暴雨强度公式,必须具有10 10 年以上自计雨量记录年以上自计雨量记录。按降雨历时按降雨历时 5 5、1010、1515、2020、3030、4545、6060、9090、120 min120 min,每年每个历时选每年每个历时选 6 68 8场最大暴雨记录,计算其暴雨强度值,场最大暴雨记录,计算其暴雨强度值,然
7、后不论年次,将每个历时的暴雨强度按大小次序排列,然后不论年次,将每个历时的暴雨强度按大小次序排列,从中选择资料年数的从中选择资料年数的 3 34 4倍的最大值,作为统计的基础资倍的最大值,作为统计的基础资料。料。我国常用暴雨强度公式我国常用暴雨强度公式式中式中 q q 设计暴雨强度(设计暴雨强度(L/shaL/sha);); P P 设计重现期(设计重现期(a a);); t t 降雨历时(降雨历时(minmin);); A A1 1、c c、b b、n n 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计算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计算确定。确定。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第5 5册收录了我国若干城市的暴雨册收
8、录了我国若干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统计时可直接选用。目前尚无暴雨强度公式强度公式,统计时可直接选用。目前尚无暴雨强度公式的城镇,可借用附近气象条件相似地区城市的暴雨强度的城镇,可借用附近气象条件相似地区城市的暴雨强度公式。公式。qAcPtbn16711lg部分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参数部分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参数1.3 1.3 汇水面积汇水面积(1 1)降雨面积降雨面积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即是指降雨所笼罩的面积,即降雨的范围降雨的范围。(2 2)汇水面积汇水面积是指是指雨水管渠雨水管渠汇集雨水汇集雨水的面积,用的面积,用 F F表表示,以公顷或平方公里为单位(示,以公顷或平方公里为单位(haha或或km
9、km2 2)。)。 在城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设计管渠的汇水面积较小,在城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中,设计管渠的汇水面积较小,一般一般小于小于100 km100 km2 2,其汇水面积上,其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集水时间最远点的集水时间不不超过超过60 min60 min到到120 min120 min,这种较小的汇水面积,在工程,这种较小的汇水面积,在工程上称为上称为小汇水面积小汇水面积。在小汇水面积上可忽略降雨的非均。在小汇水面积上可忽略降雨的非均匀分布,认为匀分布,认为各点的暴雨强度都相等。各点的暴雨强度都相等。二、二、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2.1 2.1 地面径流与径流系数地
10、面径流与径流系数1 1)地面径流:地面径流:在地面沿地面坡度流动的雨水,称为地面径在地面沿地面坡度流动的雨水,称为地面径流。流。2 2)径流系数:径流系数: 降雨量降雨量 地面渗水量,地面渗水量, 余水(两者之差)在地面开始积水,余水(两者之差)在地面开始积水, 产生地面径流。产生地面径流。1径流量降雨量降雨强度降雨强度q q大,地面径流量也大;大,地面径流量也大;降雨强度降雨强度q=q=入渗率,余水率入渗率,余水率=0=0, 由于地面积水,仍有地面径流。由于地面积水,仍有地面径流。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主要有汇水面积的地面覆盖情况、地面坡影响径流系数的因素主要有汇水面积的地面覆盖情况、地面坡度、
11、地貌、建筑密度的大小、路面铺砌等。此外,还与降雨历度、地貌、建筑密度的大小、路面铺砌等。此外,还与降雨历时、暴雨强度及暴雨雨型有关。时、暴雨强度及暴雨雨型有关。目前在雨水管渠设计中,通常采用按地面覆盖种类确定的经验目前在雨水管渠设计中,通常采用按地面覆盖种类确定的经验数值。数值。1地 面 渗 水 量入 渗 率时 间余 水 量余 水 率时 间径流系数径流系数 值(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值(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地面种类值值各种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0.90大块石铺砌路面和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0.60级配碎石路面0.45干砌砖石和碎石路面0.40非铺砌土路面0.30公园或绿地0.15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应
12、采用汇水面积的径流系数应采用平均径流系数平均径流系数,其值是按各类,其值是按各类地面面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求得,即:地面面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求得,即:式中式中 i 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haha);); i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 全部汇水面积(全部汇水面积(haha)。)。也可采用也可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区域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一般市区的综合径流系数0.50.50.80.8,郊区,郊区0.40.40.60.6。aviiFF城市区域综合径流系数表城市区域综合径流系数表 2.2 2.2 断面集水时间与折减系数断面集水时间与
13、折减系数 集水时间集水时间指雨水从指雨水从汇水面积汇水面积上上最远点最远点流到流到设设计的管道断面计的管道断面所需时间(所需时间(minmin)。)。式中式中 t t1 1 地面集水时间(地面集水时间(minmin);); t t2 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min);); m m 折减系数容积利用系数。折减系数容积利用系数。地面集水时间地面集水时间 t t1 1 的确定的确定 地面集水时间地面集水时间是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雨水是指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雨水口的地面流行时间。口的地面流行时间。 地面集水时间受地形坡度、地面铺砌、地面植被情况、地面集水时间受地
14、形坡度、地面铺砌、地面植被情况、距离长短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流距离的长短距离长短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流距离的长短和地面坡度。和地面坡度。 地面集水时间通常不予计算,一般采用地面集水时间通常不予计算,一般采用5 515 min15 min。u一般在建筑密度较大、地形较陡、雨水口布置较一般在建筑密度较大、地形较陡、雨水口布置较密的地区,宜采用较小值,取密的地区,宜采用较小值,取 t t1 15 58 min8 min。u在建筑密度较小、地形较平坦、雨水口布置较疏在建筑密度较小、地形较平坦、雨水口布置较疏的地区,宜采用较大值,取的地区,宜采用较大值,取 t t1 1101015 min1
15、5 min。u同时,起点检查井上游地面雨水流行距离以不超同时,起点检查井上游地面雨水流行距离以不超过过120120150 m150 m为宜。为宜。 l应结合当地具体条件,合理地选定应结合当地具体条件,合理地选定t t1 1值。值。t t1 1选用过大,将会造成排水不畅,致使管道上游地面选用过大,将会造成排水不畅,致使管道上游地面经常积水;选用过小,又将加大雨水管渠尺寸,从经常积水;选用过小,又将加大雨水管渠尺寸,从而增加工程造价。而增加工程造价。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t t2 2的确定的确定t2 是指雨水在管渠内的流行时间,即:是指雨水在管渠内的流行时间,即: 式中式中 t2
16、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L 各设计管段的长度(各设计管段的长度(m);); v 各设计管段满流时的流速(各设计管段满流时的流速(m/s);); 60 单位换算系数。单位换算系数。60t 2vL折减系数折减系数 m m的确定的确定折减系数折减系数 m的提出原因如下:的提出原因如下: 1)雨水管渠按满流设计,但降雨时,管渠中的)雨水管渠按满流设计,但降雨时,管渠中的水流水流并非一开始并非一开始就达到就达到设计流速设计流速,而是随着降雨历,而是随着降雨历时的增长逐渐达到设计流速的。这样,按公式算出时的增长逐渐达到设计流速的。这样,按公式算出的管渠内流行时间的管渠内流行
17、时间 t2将比实际时间偏小。将比实际时间偏小。2)雨水管渠内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是按照相应于该)雨水管渠内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是按照相应于该管段的集水时间的设计暴雨强度来计算的,所以,管段的集水时间的设计暴雨强度来计算的,所以,各管段的最大流量不大可能在同一时间发生。当任各管段的最大流量不大可能在同一时间发生。当任一管段出现设计流量时,其他管段(特别是上游管一管段出现设计流量时,其他管段(特别是上游管段)不一定都是满流。段)不一定都是满流。 管渠内的有一部分空隙容量,管渠内的有一部分空隙容量,可设想利用该空隙容量暂时贮存一部分雨水,起到可设想利用该空隙容量暂时贮存一部分雨水,起到调蓄管段内最大
18、流量的作用,从而削减其高峰流量,调蓄管段内最大流量的作用,从而削减其高峰流量,减小管渠断面尺寸,降低工程造价。为了利用管道减小管渠断面尺寸,降低工程造价。为了利用管道的这种调蓄能力,应使的这种调蓄能力,应使管内水流实际流速管内水流实际流速低于低于设计设计流速流速,故要延缓管内流行时间,故要延缓管内流行时间 t2。 考虑到以上两个原因,在设计降雨历时计算考虑到以上两个原因,在设计降雨历时计算时引入了时引入了折减系数折减系数m m,延缓了管内流行时间,使之延缓了管内流行时间,使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并达到折减管段设计流量,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并达到折减管段设计流量,减小管渠断面尺寸的目的。减小管渠断面
19、尺寸的目的。规范规定:规范规定:暗管暗管 m =2m =2,明渠明渠 m =1.2m =1.2,在陡坡地区的暗管在陡坡地区的暗管 m m1.21.22 2。2.3 2.3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管段雨水设计流量管段雨水设计流量等于等于该管段该管段所承担的所承担的全部汇水面积全部汇水面积与与该管该管段设计暴雨强度段设计暴雨强度的乘积。的乘积。管段设计暴雨强度以管段设计断面集水时间作为降雨历时。管段设计暴雨强度以管段设计断面集水时间作为降雨历时。 t = tt = t1 1 + m ( t + m ( t2 2 + t + t3 3 + + t + + tN N ) )各管段集水
20、时间不同,设计暴雨强度也不同。各管段集水时间不同,设计暴雨强度也不同。)(iiiFqQ例题:例题:(1 1)设计管段)设计管段1 12 2的雨水设计流量的雨水设计流量1121FqQqAcPtbn16711lg(2 2)设计管段)设计管段2 23 3的雨水设计流量的雨水设计流量21232FFqQnbmttPCAq)()lg1 (167211 321343FFFqQ (L/s)(3 3)设计管段)设计管段3 34 4的雨水设计流量的雨水设计流量nbmtmttPCAq)()lg1 (16732113 4321454FFFFqQ (L/s)(4 4)设计管段)设计管段4 45 5的雨水设计流量的雨水设
21、计流量nbmtmtmttPCAq)()lg1 (167432114特殊雨水管段设计流量计算举例1212t1-2t1-2t1t1t2t2QmaxQmaxF1F1F2F2三、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三、雨水管网设计与计算3.1 3.1 雨水管网平面布置特点雨水管网平面布置特点3.2 3.2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步骤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步骤(一)划分排水流域,进行管道定线(一)划分排水流域,进行管道定线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图,按地形划分排水流域。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图,按地形划分排水流域。 在每一排水流域内,结合建筑物及雨水口分布,在每一排水流域内,结合建筑物及雨水口分布,充分利用各排水流域内的自然地形,布置管道,使充
22、分利用各排水流域内的自然地形,布置管道,使雨水以最短距离靠重力流就近排入水体。在总平面雨水以最短距离靠重力流就近排入水体。在总平面图上绘出各流域的主干管、干管和支管的具体位置。图上绘出各流域的主干管、干管和支管的具体位置。(二)划分设计管段(二)划分设计管段l雨水管渠的设计管段以雨水管渠的设计管段以100-200m100-200m为一段。为一段。l在在管道转弯管道转弯、管径管径或或坡度改变坡度改变、有支管接入有支管接入、管管道交汇等处道交汇等处以及以及超过一定距离的直线超过一定距离的直线管段上都应设管段上都应设置置检查井检查井。l把两个检查井之间把两个检查井之间流量不变流量不变且且预计管径和坡
23、度预计管径和坡度也也不变不变的管段定为的管段定为设计管段设计管段。l从管段上游往下游依次进行从管段上游往下游依次进行检查井的编号检查井的编号。(三)确定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三)确定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 各设计管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各设计管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以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而划定。面积的大小以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而划定。 地形较平坦地形较平坦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时,可按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划分; 地形坡度较大地形坡度较大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时,应按地面雨水径流的水流方向划分。并将每块面积进行编号,计算其面积
24、并将数值标注分。并将每块面积进行编号,计算其面积并将数值标注在图上。汇水面积除包括街坊外,还应包括街道、绿地在图上。汇水面积除包括街坊外,还应包括街道、绿地等。等。河河流流泵站泵站1532129101116171819(四)确定各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四)确定各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 通常根据排水流域内各类地面的面积数或所占通常根据排水流域内各类地面的面积数或所占比例,计算出该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也可根比例,计算出该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也可根据规划的地区类别,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据规划的地区类别,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五)确定设计重现期(五)确定设计重现期 P P 和地面集水时间
25、和地面集水时间 t t1 1 结合地形特点、汇水面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和气象结合地形特点、汇水面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和气象特点确定设计重现期。各排水流域的设计重现期可相特点确定设计重现期。各排水流域的设计重现期可相同,也可不同。根据设计地区的建筑密度、地形坡度同,也可不同。根据设计地区的建筑密度、地形坡度和地面覆盖种类、街坊内是否设置雨水暗管等,确定和地面覆盖种类、街坊内是否设置雨水暗管等,确定雨水管道的地面集水时间。雨水管道的地面集水时间。 (六)求单位面积径流量(六)求单位面积径流量 q q0 0 暴雨强度暴雨强度 q与径流系数与径流系数的乘积,称为单位面积径的乘积,称为单位面积径流量流量 q0。
26、即:。即:nbmttpcAqq2110lg1167对于某一设计来说,式中对于某一设计来说,式中P、t1、m、A1、b、c、n均为已知数,只要求得各管段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均为已知数,只要求得各管段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 t2,就可求出相应于该管段的,就可求出相应于该管段的 q 0值。值。(L/shaL/sha)(七)管渠材料的选择(七)管渠材料的选择 雨水管道管径小于或等于雨水管道管径小于或等于400 mm400 mm采用圆形断面的采用圆形断面的混凝土管,管径大于混凝土管,管径大于400 mm400 mm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管。(八)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八)雨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列表进行雨
27、水干管的水力计算,求得各设计管段列表进行雨水干管的水力计算,求得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并确定各设计管段的管径、坡度、流速、的设计流量。并确定各设计管段的管径、坡度、流速、管内底标高及管道埋深等值。管内底标高及管道埋深等值。(九)绘制雨水管道的平面图和纵剖面图(九)绘制雨水管道的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雨水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要求雨水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要求与污水管道相同与污水管道相同QvvnRI123123.3 3.3 雨水管渠设计参数雨水管渠设计参数lDqnhMf333. 52229.10335122)29.10(./MiqnD 1 1) 设计充满度: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设计
28、,即按满流设计,即 h/D =1h/D =1。 明渠则应有不小于明渠则应有不小于0.20 m 0.20 m 的超高。的超高。2 2) 设计流速设计流速 设计规范规定:设计规范规定:最小设计流速最小设计流速0.75 m/s0.75 m/s; 明渠最小设计流速为明渠最小设计流速为0.4 m/s0.4 m/s。 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 m/s10 m/s; 非金属管道为非金属管道为5 m/s5 m/s; 明渠按表采用。明渠按表采用。明渠最大设计流速表明渠最大设计流速表明渠类别明渠类别最大设计流最大设计流速(速(m/s)明渠类别明渠类别最大设计最大设计流速流速(m/s)粗
29、砂或低塑性粘土粗砂或低塑性粘土粉质粘土粉质粘土粘土粘土石灰岩或中砂岩石灰岩或中砂岩0.81.01.24.0草皮护面草皮护面干砌块石干砌块石浆砌块石或浆砌砖浆砌块石或浆砌砖混凝土混凝土1.62.03.04.03 3)最小管径和最小坡度)最小管径和最小坡度雨水管道的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最小管径为为300300 mm mm,最小坡度为,最小坡度为0.0030.003;雨水口雨水口连接管连接管的最小管径为的最小管径为200200 mm mm,最小坡度为,最小坡度为0.010.01。4 4)最小埋深与最大埋深)最小埋深与最大埋深 在冰冻地区,雨水管道正常使用是在雨季,冬季一般不在冰冻地区,雨水管道正常使用
30、是在雨季,冬季一般不降雨,若该地区使雨水管内不贮留水,且地下水位较降雨,若该地区使雨水管内不贮留水,且地下水位较深时,其最小埋深则可不考虑冰冻影响,但应满足管深时,其最小埋深则可不考虑冰冻影响,但应满足管道道最小覆土厚度最小覆土厚度0.7m0.7m的要求。其它具体规定同污水管的要求。其它具体规定同污水管道。道。3.4 3.4 雨水管渠断面设计雨水管渠断面设计l 暗管暗管:在城市市区或厂区内,由于建筑密度高,交通量大,:在城市市区或厂区内,由于建筑密度高,交通量大,一般采用暗管排除雨水。一般采用暗管排除雨水。 特点:特点:卫生条件好、不影响交通,造价高。卫生条件好、不影响交通,造价高。l 明渠明
31、渠:在城市郊区,建筑密度较低,交通量较小的地方,一:在城市郊区,建筑密度较低,交通量较小的地方,一般考虑采用明渠。般考虑采用明渠。 特点特点:造价低;但明渠容易淤积,孳生蚊蝇,影响环境卫生:造价低;但明渠容易淤积,孳生蚊蝇,影响环境卫生,且明渠占地大,使道路的竖向规划和横断面设计受限,桥,且明渠占地大,使道路的竖向规划和横断面设计受限,桥涵费用也增加。涵费用也增加。 在地形平坦、埋设深度或出水口深度受限制的地区,可采用在地形平坦、埋设深度或出水口深度受限制的地区,可采用暗渠(盖板渠)排除雨水。暗渠(盖板渠)排除雨水。设计的准则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设计,h/D=1设计流速:最小流速0.75m/s,
32、最大流速10m/s(金属管),5m/s(非金属管)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雨水管最小管径为300mm,相应的最小坡度为0.003;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最小坡度为0.01 管段衔接:一般用管顶平接,当条件不利时也可用管底平接。最小覆土厚度:一般不小于0.7m。设计的方法由于h/D=1,故只需确定Q、D、v、I值。Q值可经过计算求得,然后选定D值,即可查表求得v、I值 例:已知例:已知n=0.013n=0.013,设计流量,设计流量Q=200L/sQ=200L/s,地面坡度,地面坡度i=0.004,i=0.004,试计算该管段的管径试计算该管段的管径D,D,管底坡度管底坡度I I及流
33、速及流速v v。解:采用解:采用n=0.013的水力计算图。的水力计算图。横坐标找到横坐标找到Q=200L/s,纵坐标找到,纵坐标找到i=0.004,两线交于,两线交于A点,点,得到得到v=1.17m/s,符合规定符合规定;而而D界于界于400500mm之间。之间。采用采用D=400mm时时, i=0.0092, v=1.60m/s。I与地面坡度相与地面坡度相差太大。差太大。采用采用D=500mm时时, i=0.0028, v=1.02m/s。结果合适。结果合适。设计步骤设计步骤(1)收集、分析资料,划分排水流域、进行管道定线。(2)划分设计管段。(3)划分并计算汇水面积。 汇水面积包括绿地、
34、街道等。(4)计算平均径流系数。 一般经验值为:城市0.5-0.8;郊区0.4-0.6。(5)确定重现期P、地面集水时间t1。(6)计算单位面积径流量q0。qFqFFQq0(7)计算各管段的设计流量,并求出Q、D、v、I及埋深等。(8)绘制图纸。包括平面图和剖面图 【雨水管渠系统设计计算举例】 已知某居住区平面图。地形西高东低,东面有一自南向北流的河流,河流常年洪水位14m,常水位12m。该市的暴雨强度公式要求布置雨水管道并进行干管的水力计算.65. 0)lg38. 11 (500tPq河河流流泵站泵站1532129101116171819地形平坦,排水流域按主要街道的汇水面积划分。洪水位高于
35、地面平均标高,设置雨水泵站。每一设计管段所承担的汇水面积按就近排入附近的雨水管道的原则划分。采用统一的平均径流系数=0.5。建筑密度较稀,地面集水时间采用t1=10min。设计重现期选用P=1a。管道起点埋深采用1.30m.河河流流泵站泵站1532129101116171819河河流流泵站泵站15321291011161718191.各管段的设计流量按该管段起点,及上游管段终点的设计降雨历时进行计算的,计算暴雨强度时,t2按上游各管段内雨水流行时间之和 求得。)(2vLt 2.求单位面积径流量65. 0265. 020)210(250)210()lg38. 11 (5005 . 0ttPqq3
36、. 单位面积径流量乘以该管段的总汇水面积得设计流量。水力计算说明4. 根据设计流量求管径、管道坡度和流速。水力计算说明(续)5. 根据设计流速求本管段得管内雨水流行时间t2。6.起点埋深(1点)定为1.3m。1点地面标高1点埋深1点管底标高。1点管底标高降落量2点管底标高2点地面标高2点管底标高2点埋深各设计管段在高程上采用管顶平接。7.下游设计流量小于上游设计流量,则取上游设计流量作为下游管段得设计流量。四、四、 雨水径流调节雨水径流调节 o 目的:目的: 将雨峰流量暂时蓄存在具有一定调节容量的沟道或水池等调节设施中,待雨峰流量过后,再从这些调节设施中排除所蓄水量,可以削减洪峰流量,减小下游
37、管渠系统高峰排水流量,减小下游管渠断面尺寸,降低工程造价。 o 方法:方法: (1)利用管渠本身的调节能力蓄洪,称为管渠容量调洪法。约可节约管渠造价10左右; (2)建造人工调节池或利用天然洼地、池塘、河流等蓄洪,该法蓄洪能力可以很大,可有效地节约调节池下游管渠造价,经济效益显著。 雨水调节池设置形式雨水调节池设置形式o 调节池设计容积:切割洪峰部分流量。调节池设计容积:切割洪峰部分流量。o 根据前苏联学者的研究,建议采用下式计算:根据前苏联学者的研究,建议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式中,V调节池容积(调节池容积(m3););Qmax 调节池上游干调节池上游干管设计流量(管设计流量(m3/s);)
38、;tc 对应于对应于Qmax的设计降的设计降雨历时(雨历时(s);); 下游干管设计流量的降低系数,下游干管设计流量的降低系数,Q下游下游 / Qmax ;Q下游下游调节池下游出口干管设计流量(调节池下游出口干管设计流量(m3/s)。)。ctQVmax5 . 1)1 (Q1Q2Q4Q5Q3五、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五、合流制管网设计与计算5.1 5.1 合流制管网适用条件和布置特点合流制管网适用条件和布置特点1. 完全合流制直排式合流制完全合流制直排式合流制 设计流量:设计流量: Qz = Qs + Qg + Qy = Qh + Qy 式中式中 Qz 完全合流制设计流量;完全合流制设计流量; Q
39、s 设计生活污水量;设计生活污水量; Qg 设计工业废水量;设计工业废水量; Qy 设计雨水量;设计雨水量; Qh 为生活污水量为生活污水量Qs和工业废水量和工业废水量 Qg之和。也称为之和。也称为旱流污水量。旱流污水量。 应用条件:应用条件:历史早期小城镇排水技术,污染严重,新建设项目中停止使用。已建系统改造截流或分流。2. 2. 污水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水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污水截流式工作过程:污水截流式工作过程:1 1)不降雨期间,收集和输送污水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不降雨期间,收集和输送污水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2 2)降雨时,污水和雨水合流,雨水流量增加到)降雨时,
40、污水和雨水合流,雨水流量增加到时,经溢时,经溢流井排出,其余部分输送至处理厂。流井排出,其余部分输送至处理厂。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特点: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特点:1 1)管线简单,管渠总长度小;)管线简单,管渠总长度小;2 2)截流管、提升泵站以及污水厂的设计)截流管、提升泵站以及污水厂的设计规模、埋深比分流制大。规模、埋深比分流制大。3 3)暴雨期间,污水溢入水体,造成污染;)暴雨期间,污水溢入水体,造成污染;4 4)晴天流速低,易在管底造成淤积;)晴天流速低,易在管底造成淤积;?污水截流式系统适用条件污水截流式系统适用条件(1 1)排水区域内有充沛水体,混合污水排入后造成的污染程)排水区
41、域内有充沛水体,混合污水排入后造成的污染程度在允许范围内;度在允许范围内;(2 2)老城区排水系统改造中,街道窄,管渠布置受到限制;)老城区排水系统改造中,街道窄,管渠布置受到限制;(3 3)地面坡度倾向水体,当水体水位高时,岸边不受淹没。)地面坡度倾向水体,当水体水位高时,岸边不受淹没。污水截流式系统布置污水截流式系统布置(1 1)管渠布置应使所有服务面积上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管渠布置应使所有服务面积上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以最短距离坡向水体;雨水以最短距离坡向水体;(2 2)沿水体岸边布置溢流井)沿水体岸边布置溢流井, ,使溢流混合污水顺利通过溢流使溢流混合污水顺利通过溢流井排入水
42、体。井排入水体。(3 3)必须合理地确定溢流井的数目和位置。)必须合理地确定溢流井的数目和位置。5.2 5.2 合流制排水管渠设计流量合流制排水管渠设计流量1 1溢流井上游管渠设计流量溢流井上游管渠设计流量143265式中式中 Qh 从溢流井截流的上游日平均旱流污水量(从溢流井截流的上游日平均旱流污水量(L/s);); Qh 溢流井下游纳入的旱流污水量(溢流井下游纳入的旱流污水量(L/s);); Qy 溢流井下游纳入的设计雨水量(溢流井下游纳入的设计雨水量(L/s)水体超过部分经排放管排入雨水量旱流流量被截流雨水量截流倍数,00hyhQnQQn2 2溢流井下游管渠设计流量溢流井下游管渠设计流量
43、143265当溢流井上游管段设计流当溢流井上游管段设计流量超过溢流井下游管段截量超过溢流井下游管段截流能力后,混合污水从溢流能力后,混合污水从溢流井流入下游溢流管道。流井流入下游溢流管道。混合污水设计流量为:混合污水设计流量为:3 3溢流管道设计流量溢流管道设计流量 从溢流井溢出混合污水设计流量从溢流井溢出混合污水设计流量 1432652345.3 5.3 合流制排水管网水力计算要点合流制排水管网水力计算要点 1.1.合流制排水管道水力计算:合流制排水管道水力计算:1 1)溢流井上游合流管道计算;)溢流井上游合流管道计算;2 2)截流干管和溢流管道计算;)截流干管和溢流管道计算;3 3)截流井水力计算;)截流井水力计算; 4 4)晴天旱流校核。)晴天旱流校核。2.2.合流管道水力设计原则:合流管道水力设计原则:1 1)采用雨水管道设计参数;)采用雨水管道设计参数;2 2)雨水设计重现期应比分流制提高)雨水设计重现期应比分流制提高10一一25;3 3)设计方案需进行旱流校核:流速满足污水管渠最小)设计方案需进行旱流校核:流速满足污水管渠最小流速。当不满足时,修改管径和坡度。流速。当不满足时,修改管径和坡度。 3.3.溢流井设计溢流井设计溢流井形式:溢流井形式:1) 1) 截流槽式溢流井截流槽式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物质能源在热泵技术中的应用探索考核试卷
- 管道工程行业热点问题研究与追踪分析考核试卷
- 电池制造过程中的生产计划与调度考核试卷
- 科技创新与趋势分析洞悉未来把握机遇考核试卷
- 箱包行业创新商业模式考核试卷
- 森林经营与管护的森林采伐与林业产业考核试卷
- 汽车金融公司风险预警与应对策略考核试卷
- 电池制造中的精益生产与持续改进考核试卷
- 阳泉市2025届三下数学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沈阳建筑大学《生物合成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第11课 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新课标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 酱酒销售技巧培训
- 关于防范第三方施工破坏燃气管道管理办法(暂行)
- 2025届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市级名校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教师如何使用AI开展教学DeepSeek使用指南人工智能 课件
- 导数大题题型分类
- 【计量指南】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生物量方程
- 2024年上海奉贤区招录储备人才笔试真题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 《copd疾病知识》课件
- 北京市东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期末思想政治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