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岭县花江镇总体规划(20152030) 说明书 目 录第1章 总 则21.1 规划编制背景21.1.1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四化”同步发展21.1.2 贵州省抓住省情,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21.1.3 安顺市上位规划的变更21.1.4 关岭县域内区域空间发展战略的要求21.1.5 关岭县关于花江镇与板贵乡乡镇合并的政策要求21.2 规划依据、原则与指导思想21.2.1 规划依据21.2.2 规划原则21.2.3 规划指导思想31.3 规划期限与范围31.3.1 规划期限31.3.2 规划范围31.4 上位规划情况31.5 上版城镇总体规划评价31.5.1 城镇规模31.5.2 城镇
2、发展方向31.5.3 城镇用地布局31.5.4 上版城镇总体规划实施评价41.6 规划编制工作重点4第2章 城镇发展现状分析42.1 概况42.1.1 地理位置42.1.2 行政区划及人口42.2自然资源情况42.2.1 土地资源42.2.2 自然及矿产资源52.3 经济社会发展52.4 花江镇发展条件的SWOT分析52.4.1 优势52.4.2 劣势52.4.3 机遇52.4.4 挑战62.5 发展现状总结6第3章 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63.1 战略背景及发展目标63.1.1 战略背景63.1.2 城镇发展目标63.2 城镇发展战略63.2.1 区域发展战略:衔接泛黄、协作沿江、特色引领63.
3、2.2 产业发展战略:一产转型、二产提升、三产联动63.2.3 交通发展战略:综合一体、快网连通73.2.4 生态发展战略:显山露水、聚绿成网、保护治理73.2.5 文化发展战略:民族多样、宗教融合、文化助推7第4章 区域统筹发展规划74.1 区域发展现状74.1.1 区域城镇化现状74.1.2 区域产业发展现状74.1.3 区域综合交通现状84.1.4 区域发展现状问题84.2 区域发展定位84.3 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84.3.1 区域综合交通发展目标84.3.2 区域综合交通规划8第5章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85.1 镇域村镇体系现状85.1.1 镇域城镇化现状85.1.2 村镇空间布局现状
4、85.1.3 村镇等级规模及性质职能现状85.2 镇域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95.2.1 镇域人口预测9(一)5.2.2 镇域人口预测95.2.3 镇域城镇化水平预测105.3 镇域村镇体系结构115.3.1 镇域村镇规模等级及性质职能结构115.4 镇域交通规划115.4.1 镇域综合交通发展目标及战略115.4.2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11第6章 镇域资源环境保护与空间管制规划126.1 镇域资源环境保护规划126.1.1 镇域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规划126.1.2 镇域自然风景资源保护规划126.2 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26.2.1 生态建设目标126.2.2 生态建设措施136.3 镇域
5、防灾规划136.3.1 消防规划136.3.2 防洪规划136.3.3 生命线工程规划136.4 镇域空间管制规划136.4.1 镇域空间管制目标136.4.2 建设限制性分区13第7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147.1 城镇性质147.1.1 相关规划对花江镇的定位147.1.2 性质的确定147.2 城镇规模147.2.1 城镇人口规模147.2.2 城镇用地规模15第8章 城镇空间发展策略158.1 城镇现状建设特征158.2 城镇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158.3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168.4 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的选择168.4.1 发展方向划分168.4.2 用地发展方向分析选择168.
6、4.3 城镇发展方向的确定168.5 城镇空间拓展策略168.5.1 空间拓展基本理念168.5.2 城镇空间拓展战略16第9章 城镇用地布局规划179.1 规划布局结构179.2 居住用地规划179.2.1 居住用地现状概况179.2.2 居住用地规划目标与规划原则179.2.3 居住用地布局179.2.4 居住用地指标189.3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189.3.1 现状概况189.3.2 规划目标与策略189.3.3 公共服务中心189.3.4 各类用地分述189.4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199.5 工业用地规划209.6 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第10章 城镇空间管制规划2110.1 空
7、间管制区划2110.2 空间管制措施21第11章 城镇综合交通规划2111.1 对外交通规划2111.1.1 过境交通规划2111.1.2 客运站场规划2111.2 道路系统规划2111.2.1 道路交通规划原则2111.2.2 道路系统等级划分2111.2.3 道路网络结构2111.3 静态交通设施规划2211.3.1 停车场库规划2211.3.2 公共加油站22第12章 城镇绿地系统规划2212.1 现状及问题2212.1.1 现状2212.1.2 存在的主要问题2212.2 规划理念及目标2212.3 规划思路与布局2312.3.1 规划思路2312.3.2 规划布局2312.4 规划指
8、标23第13章 城镇景观风貌规划2313.1 现状景观解读2313.1.1 整体空间环境格局2313.1.2 现状空间环境评价2313.2 景观风貌元素2313.3 景观特色定位2413.4 重要景观地段规划控制24第14章 老镇区更新改造规划2414.1 老镇区范围及主要问题2414.1.1 范围2414.1.2 老镇区建设现状及问题2414.2 老镇区更新改造目标与原则2414.2.1 目标2414.2.2 老镇区更新原则2414.3 老镇区更新改造措施25第15章 土地开发及“四线”控制规划2515.1 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2515.1.1 控制原则2515.1.2 控制指标2515.2
9、 “四线”控制规划26第16章 城镇市政设施工程规划2616.1 给水工程规划2616.1.1 现状2616.1.2 用水标准及用水量预测2616.1.3 水源选择2616.1.4 水厂规划2616.1.5 给水管网2716.2 排水工程规划2716.2.1 现状2716.2.2 排水体制2716.2.3 污水量预测2716.2.4 污水处理厂2716.2.6 污水管网2716.3 电力工程规划2716.3.1 现状2716.3.2 用电负荷预测2716.3.3 供电设施布局2716.3.4 电网规划2716.4 通信工程规划2816.4.1 现状2816.4.2 规划2816.5 邮政规划2
10、816.6 有线电视规划2816.7 燃气规划28第17章 城镇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2817.1 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2817.1.1 自然生态系统现状2817.1.2 保护目标2817.1.3 主要措施2817.2 环境保护规划2917.2.1 现状2917.2.2 规划目标2917.2.3 主要措施2917.3 环境卫生规划3017.3.1 现状的主要问题3017.3.2 规划目标3017.3.3 生活垃圾处理规划3017.3.4 环卫公共设施规划30第18章 综合防灾规划3018.1 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3018.1.1 总体目标及防护要求3018.1.2 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311
11、8.2 防洪规划3118.2.1 防洪标准3118.2.2 防洪工程规划3118.3 消防规划3118.4 抗震规划3118.4.1 抗震现状3118.4.2 规划原则3118.4.3 规划标准与措施3118.5 人防规划3218.5.1 设防标准3218.5.2 重要目标和城镇基础设施的防护3218.5.3 人防工程规划32第19章 城镇规划实施与管理措施3219.1 规划实施措施3219.1.1 政府管理机构保障3219.1.2 基础设施建设保障3219.1.3 土地开发政策保障3219.1.4 财政税收政策保障3219.2 规划管理措施3219.2.1 加强规划管理3219.2.2 完善
12、各层次规划编制3319.2.3 健全各类监督机制3319.2.4 切实落实公众参与3335 第1章 总 则1.1 规划编制背景随着贵州省城镇化逐步推进,花江的城镇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一轮的城镇总体规划在此背景下展开。1.1.1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四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的本质是“四化”互动,是一个整体系统。就“四化”的关系来讲,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推进其他“三化”。因此,促进“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1.1.2 贵州省抓住省情,走山
13、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贵州省情特点是:农村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度深,“三农”问题在贵州省非常突出,也非常严重;大城市少、城镇化率低、城市管理水平差,城镇人口少、规模小、基础差、实力弱,城镇化一直是贵州省发展的一大“短板”。因此,加快推进城镇化是解决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慢”的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载体和支撑。 贵州要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应该体现在四个特色上:突出多山地特色、突出多民族特色、突出生态型特色、突出民生型特色。1.1.3 安顺市上位规划的变更国发2号文的颁布、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贵安新
14、区总体规划(2013-2030)相继编制完成,对安顺市的定位和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而目前正在修编的安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又在安顺市内部对土地与空间的利用进行新一轮的统筹与安排。1.1.4 关岭县域内区域空间发展战略的要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30)中,将沿北盘江乡镇互动发展轴上的新铺乡、普利乡、花江镇和板贵乡四个乡镇划入西南旅游经济区;而花江镇作为县域次中心,在统筹县域城镇化发展与空间布局方面将发挥重大作用。1.1.5 关岭县关于花江镇与板贵乡乡镇合并的政策要求行政边界及辐射范围的扩大符合其县域经济发展次中心的地位,花江镇也将成为关岭县南部地
15、区的发展核心。这就要求规划中对区域发展关系、镇域城镇体系以及城镇功能结构等进行重新梳理,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1.2 规划依据、原则与指导思想1.2.1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是编制规划成果必须执行或参考的指导性文件,它由不同层次的法定文件与地方文件构成,其中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国家标准具有强制性,其它则根据不同的具体内容具有相应的强制性或参考性。(1) 上位规划依据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 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2012年-2020)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4-2030)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30
16、)(2) 主要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0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7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10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12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3) 地方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安顺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2.2 规划
17、原则(1) 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将城镇置于区域协调发展高度,分析研究其所面临的机遇和问题,从而确定城镇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框架。增强规划的区域观念,注重从安顺市和关岭县等多层面分析城镇发展条件,在镇域及其更大范围内考虑城镇和乡村的统筹发展,加强城镇的建设,使花江城镇的发展能够积极带动周边区域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2)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规划要与区域及花江镇的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发展区域经济和城镇经济服务,为促进城镇社会进步服务,为加快城乡现代化建设服务。(3)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原则花江属于山地城镇,其发展必须与特殊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水土资源等因素相结合,镇域、镇区规划在满足社会经
18、济发展的基础上,要大力打造特色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景观风貌,发展旅游业,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互动、融合发展。(4) 节约及集约用地、保护环境原则加强耕地、林地保护,注重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加强城镇绿化和环境建设,妥善处理城镇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大环境污染整治的力度,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1.2.3 规划指导思想本次规划要坚持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相关政策为指导,体现规划理念创新: 坚持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科学的规划。 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绿色城镇,体现绿色规划。 坚持因地制宜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
19、化,体现特色规划。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规划。 坚持以人们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体现公平公正的规划。1.3 规划期限与范围1.3.1 规划期限近期:2015-2020年远期:2021-2030年1.3.2 规划范围(1)镇域(含板贵乡)整个镇域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85.35平方公里。其中,花江镇域范围为159.45平方公里,板贵乡乡域面积134.90平方公里。(2)镇区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镇区范围包括:和谐社区、中山社区、解放村、和平村、元林村、文山村、五里村、凉井村。(3)城镇建设区规划范围本次城镇建设区规划范围北至杨家大坝、凉井,南抵大文山,西沿花园、丫口寨,东沿杨家冲、南瓦窑,总规划面积
20、407.22公顷。1.4 上位规划情况(1)安顺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4-2020)安顺城市总体规划中将花江镇列为19个重点镇之一,人口为0.5-2万人,性质职能为综合型,城镇职能为旅游服务型。花江镇的发展主要以花江大峡谷为纽带,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2)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30)花江镇被定为二级城镇,为县域的次级中心,建议人口规模4万人。根据城镇资源优势与基础,各城镇形成主导功能明显,但兼容多种功能的综合功能城镇。花江镇承载的主要职能为: 商贸型(专业市场发展型) 交通服务型 旅游服务型1.5 上版城镇总体规划评价1.5.1 城镇规
21、模(1)人口规模至2015年镇域人口4.6万人、镇区人口1.5万人;至2020年镇域人口6万人、镇区人口2.5万人。(2)用地规模现状建设用地为0.81平方公里,人均76.25平方米;远期建设用地2.14平方公里,人均85.53平方米。1.5.2 城镇发展方向规划确定花江镇镇区沿210省道向南及东部纵深发展,形成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新镇区。1.5.3 城镇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老镇区以改造为主,新镇区居住用地提倡居住小区的开发模式,高效利用土地、改善环境。规划居住用地为86.08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40.25%,人均为34.43m²/人(2)工业用地规划生产设施用地为23.53公顷,
22、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1 %,人均为9.41m²/人。(3)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公共建筑用地为37.66公顷,占镇区建设用地的17.61%,人均为15.06m²/人。1.5.4 上版城镇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镇区空间拓展方向与城市总体规划基本一致,近期建设用地集中; 综合交通建设发展缓慢,镇区路网结构有待梳理; 园林绿化建设未完全落实,景观风貌未得到有效保护;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按总体规划要求有一定的完善,但仍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现状“生态移民”工程未纳入总体规划编制内容中,与总体规划用地布局有所出入; 未充分体现与花江大峡谷的旅游发展衔接。1.6 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根据花江镇的实际情
23、况,在花江镇总体规划中着重以下几个工作重点: 区域协调及镇域城乡统筹发展规划 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城镇功能定位研究 城镇空间拓展策略 城镇人居环境特色塑造第2章 城镇发展现状分析2.1 概况2.1.1 地理位置花江镇隶属安顺市,距关岭县城30公里,东接板贵乡,西接普利乡,北至上关镇,210省道、关兴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总面积159平方公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有“舌尖上的花江”之称。2.1.2 行政区划及人口花江镇域面积为159.45平方公里。花江镇2014年末镇域常住人口48904人,镇区常住人口12207人。 2.2自然资源情况2.2.1 土地资源花江镇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1355米,
24、最低海拔370米。属岩溶山区,在地质构造上处于扬子准地台的上杨子台褶带中部,处于燕山期前形成的垭都紫云古断裂、陆良古断裂,开远平塘古断裂围限的三角地带。地貌类型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花江镇全镇土地总面积6765.85公顷,其中:耕地3586.65公顷,占53.01%;林地533.01公顷,占7.88%;牧草地233.05公顷,占3.4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01.34公顷,占5.93%;交通用地105.72公顷,占1.56%;水域153.43公顷,占2.27%;未利用土地1752.65公顷,占25.90%。表2.1 2012年花江镇乡镇土地及耕地面积乡镇名称土地面积(平房公里)人口密度(人/平方
25、公里)耕地面积(亩)田(亩)花江镇1602672873911980资料来源:2013年关岭县领导工作手册表2.2 2010年花江镇土地资源一览表名称面积(ha)所占比例(%)国土总计6765.85100耕地3586.6553.01林地533.017.88牧草地233.053.4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01.345.93交通运输用地105.721.56水域153.432.27未利用土地1752.6525.90资料来源:花江镇土地统计薄(2010)2.2.2 自然及矿产资源花江镇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据关岭县气象站资料分析,多年平均气温17,平均
26、降雨量1200mm,无霜期288天。土壤适应中草药的生长,有岩黄连、上月花、上丹花,野生牡丹等数百种药效特好的中药材。花江镇域内的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是周边的水库、河流及湖泊等。区域内水系发达,主要河流有花江、竹贵河、中哨河、海坝河、新桥河等。境内水利工程有水库4座,河堤20公里。花江镇下哨一带煤炭资源丰富,蕴藏量约2亿吨。板贵乡年均温度19左右,年降雨量1409毫米左右,降雨年内分布不均,冬春旱情严重,全年无霜期339天,地处低热河谷,丘陵地带的村终年无霜。2.3 经济社会发展花江镇的现状支柱产业是第一产业,多为畜禽养殖和农产品、中药材种植;第二产业除下哨煤矿初具规模外,还有木材厂、酒厂等初
27、级加工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服务业尚未发展成形,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弱。2012年,花江镇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324万元,相较于2011年增加1988万元,增幅为17.54%。其中农业产值达到6197万元,同比增加1241万元,增幅为25.04%;林业产值达到597万元,同比增长99万元;牧业产值达到6411万元,同比增加627万元,增幅为10.84%;渔业产值达到102万元,同比增加19万元。服务业产值17万元,尚未成规模。表2.3 2012年花江镇农业与服务业产值一览表乡镇名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农业(万元)林业(万元)牧业(万元)渔业(万元)服务业(万元)20
28、1120122011201220112012201120122011201220112012花江镇11336133244956619749859757846411831021517资料来源:2013年关岭县领导工作手册2.4 花江镇发展条件的SWOT分析2.4.1 优势(1)旅游资源丰富,区域集群状况好 花江大峡谷沿岸喀斯特地貌的自然风光秀丽,以新铺古生物化石群和夹山一线天为特色,兼有名胜古迹和民族风情。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大吸引价值。(2)物产特色独具,竞争优势明显花江狗肉、花江酒与花江剪粉合称“花江三绝”,在全国都很有名气;花江牛市和中药材市场发展兴旺,且极具地方特色。众多的花江名产不
29、仅是普通食品,也是特色文化。(3)历史底蕴深厚,建设基础好花江镇历史悠久,相传古时属鬼方、夜郎,文化底蕴深厚;曾为县城所在地,原有建设环境较好和人口聚集度高,城市建设基础好。(4)商业氛围浓厚,居民创业意识强花江镇商业氛围浓厚,居民自主创办的微小企业多,主要经营特色食品加工;很多居民外出经商,花江人开设的餐馆遍布全国各地,创业赚取的资金为花江镇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2.4.2 劣势(1)复杂多山,生态敏感脆弱 喀斯特地貌虽然孕育了花江大峡谷这样壮美的风景,但是同时也限制了城市发展。多山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大部分喀斯特地区的土层都比较薄,如果在开发中不注意保护,就会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石
30、漠化等生态问题。(2)资源有限,先天开发条件不佳 区域内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稀缺,农作物种植条件不佳,种植种类受限;符合工程技术要求的可开发建设用地也有限,且开发难度大。水资源虽较丰富,但可利用度不高。(3)产业基础薄弱,现有产业粗放低效花江镇的产业结构仍旧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多为畜禽养殖、农产品和中药材种植;第二产业多为技术含量较低的煤矿采掘、木材加工等,规模小、布局分散,发展粗放低效;而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服务业发展水平仍旧较低,整体城镇产业基础较弱。(4)交通优势丧失,城镇发展边缘化 2003年12月建成通车的关兴公路绕过花江镇区,影响了花江镇的交通区位优势,导致其在区域的交通地位下降。
31、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小城镇的发展,对交通的依赖是相当大的,交通优势的丧失,使花江镇一定程度被边缘化。(5)传统风貌破坏,城镇特色风貌丧失花江镇历史悠久,镇区留存的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众多,但在城镇开发建设过程中损毁颇多,传统建筑已不多见。新建建筑风格不一,使用的建筑造型和材质缺乏本地特色,原有城镇特色风貌逐渐丧失。2.4.3 机遇(1)国家层面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同时提出要优先发展中小城镇,尤其在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建议把优先发展小城镇作为重要抓手,总的原则是32个字:突出重点,示范引路;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政府
32、支持,农民为主;创新机制,形成合力。 (2)区域层面黔中经济区、贵安新区、安顺市总体规划,为花江依托自身旅游优势,强化特色发展提供了进一步可能。(3)县域层面花江镇作为关岭县西南区域的发展核心,是除县城外最大规模的城镇。在县域范围内,它将承担更多统筹区域城镇发展的职能,为周边乡镇(普利乡、板贵乡、上关镇等)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为花江大峡谷的旅游发展提供综合服务,成为关岭县域经济增长的另一极。2.4.4 挑战(1)县城南部沿江发展带的建设带来的机会与压力并存成为县域的发展副中心给花江的城镇建设带来很大机遇,同时也带来很大压力,如何统筹区域间乡镇的发展建设是花江未来发展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2)新
33、型城镇化带来的产业发展压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城镇化建设与新型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建设协同发展,花江镇产业基础薄弱,在未来产业结构的提升优化上压力巨大。(3)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日益加大城市的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矛盾,在花江生态敏感性极高,矛盾也被无形地放大了,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挑战。2.5 发展现状总结总体来看,花江镇由于位于贵州喀斯特地貌地区,发展受到地理环境以及中国西部发展整体形势的影响、虽然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土地适合多种经济作物生长,但是人均可耕种田地处于低水平,仅仅依靠第一产业无法有效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由于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尚待完
34、善,难以发展深度农产品加工以及工业制造业;丰富的旅游资源也难以吸引周边区域游客,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不成规模。花江镇的发展需要新的思路与新的策略,从区域统筹以及特色城镇化的角度进行考虑。第3章 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3.1 战略背景及发展目标3.1.1 战略背景花江镇城镇发展战略,应适应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小城镇建设中必须突出科学性,按照小城镇的发展规律办事,建设充分体现山地自然、少数民族风情及人文特色的城镇。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其内涵有以下四点:一是把小城镇布局与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布局统一考虑,坚持经济建设和重点城镇建设布局的内在统一和协调,体现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确保小
35、城镇真正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为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服务。二是小城镇建设必须面向“三农”问题,贯彻落实好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三是因地制宜,体现多山地多民族特色。在小城镇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尽量保持小城镇原有的格局,体现自身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的风格特点;要依山傍水,体现小巧宜人的规模尺度、环境优美的山水风光、自然亲切的田园气息等,强化小城镇多山地多民族的特色。四是产城互动,相得益彰。发展小城镇要把发展产业、发展企业结合起来;把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结合起来;促进就业创业,不断提高城镇就业容量和就业质量,实现以城聚产
36、、以产兴城、产城互动、融合发展。3.1.2 城镇发展目标到2030年,把花江镇建设成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域副中心城镇,以生态宜居为特色的低热河谷最佳人居小城镇。(1)塑造生态宜居城镇发挥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优势,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进宜居城市的建设。(2)建设特色商贸中心利用物产和饮食特色,发展食品及药材加工贸易,打造黔中地区独具活力的商贸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3)建设交通集散枢纽梳理现状城镇交通,发展快速交通网络,加强与板贵码头集散中心、周边乡镇、关岭县城、黄果树景区以及安顺市区的交通联系,以保证物流集散的需求。(4)打造文化交融城镇挖掘地方少数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以文化多元性为依托
37、,以包容开放的态度为支撑,打造和谐城镇。(5)建设旅游服务基地借助独特的地方文化、旅游资源,以多元文化交织为旗帜,以喀斯特风貌景观为载体,打造贵州特色旅游城镇。3.2 城镇发展战略3.2.1 区域发展战略:衔接泛黄、协作沿江、特色引领(1)衔接泛黄通过构建区域一体化的交通体系,为大力发展以花江大峡谷为核心的旅游产业,促进与泛黄果树大旅游圈的衔接做准备。(2)协作沿江强化沿北盘江乡镇间的区域分工协作,形成以花江镇为核心的县域经济次增长极;同时注重南北向连通,加强与关岭县城的交通联系,为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保障。(3)城市功能的特色化发展花江在现有资源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商贸
38、物流、旅游服务,突出特色,实现错位发展。3.2.2 产业发展战略:一产转型、二产提升、三产联动(1) 一产转型,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延伸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化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是对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一种经营形式,它以基地和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纽带,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为一体,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促进农民增收。花江应着力培养和壮大核桃、花椒、火龙果等种植产业,同时在转变传统农业的过程中,要重点建设龙头企业、农产品精品品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2) 二产提升,利
39、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花江镇传统小工业因势利导壮大培育微小企业规模,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药材加工、旅游产品加工等高效加工制造业,引入冷链物流产业。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筑适应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企业组织形式。(3) 三产联动,大力发展服务业,同时带动旅游业通过发展以花江大峡谷为龙头的旅游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商贸服务业,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线路,开拓客源市场,着力打造“泛黄果树旅游圈核心景区”、“花江大峡谷”等旅游品牌,加快开发“观山海”以及民族村寨等旅游资源,做到统一规划
40、线路、统一宣传内容、统一包装项目、集中开拓市场,抓好旅游产品的销售和旅游资源的招商工作。3.2.3 交通发展战略:综合一体、快网连通(1)综合一体即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加强公路对外交通设施与镇域内村村通公路的协同合作,促进各种交通网络和交通服务的良好衔接。(2)“快网”连通建立快速道路系统,结合用地布局,提高交通网络的连通度,强化与周边乡镇、镇域主要经济区之间的有机联系。3.2.4 生态发展战略:显山露水、聚绿成网、保护治理(1)显山露水以北盘江、打邦河、镇区主要山体和各种生态林地保护为主,规划中预留生态廊道,通过利用现有山水资源,结合镇区公园绿地建设,构建显山露水的生态基底。(2)聚绿
41、成网结合自然山体、河道,强化生态绿化廊道建设,形成完整的绿化网络。(3)保护治理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包括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工程。3.2.5 文化发展战略:民族多样、宗教融合、文化助推(1)民族多样突出发展民族文化,推动特色民俗体验游的发展,精心策划旅游宣传促销,注重特色手工产品的开发,拓展旅游客源市场。(2)宗教融合保护地区宗教发展氛围,注重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强调宗教的和谐健康发展。(3)文化助推挖掘花江美食文化、酒文化、市场文化,打造特色食文化、宣传牛市交易特色市场,以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第4章 区域统筹发展规划4.1 区域发展现状4.1.1 区域城镇化现状花江镇周边区域
42、包括上关镇、新铺乡、普利乡、板贵乡四个乡镇。其中,花江镇域范围为159平方公里,板贵乡乡域面积134.90平方公里,普利乡辖区面积120平方公里,上关镇域范围为105.5平方公里,新铺乡乡域面积161.5平方公里。上关镇户籍人口24250人,其中农业人口22733人,占总人口的98.1%。全镇有汉族、布依族、苗族、黎族、仡佬族等民族。板贵乡户籍人口21465人,其中农业人口19373人,占总人口的94.9%。普利乡户籍人口20791人,其中农业人口19861人,占总人口的98.9%。全乡有汉布依族、苗族、黎族、仡佬族、土家族等民族。新铺乡户籍人口19884人。4.1.2 区域产业发展现状花江镇
43、主要产业为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中药材种植、核桃种植,辅以木材厂、酒厂等初级加工企业,旅游产业尚未成形。其中禽畜养殖、核桃种植是主要经济支柱。板贵乡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果林种植业、养殖业为辅助的乡镇,主要资源有花椒、火龙果、大牲畜养殖等,其中花椒种植、养殖是全乡的主要经济支柱。普利乡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果林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为辅助的乡镇,主要资源有水稻、玉米、小麦种植、果林种植、大牲畜养殖等,其中种植业和养殖业是全镇的主要经济支柱。上关镇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果林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为辅助的乡镇,主要资源有水稻、玉米种植、果林种植、大牲畜养殖等,其中农业和养殖业是全镇的主要经济支
44、柱。新铺乡境内资源丰富,已探明储有烟煤、石煤、铁矿、磷、石灰石、白云石等二十五种矿种,依托矿产资源,新铺乡工业经济全面发展。在以资源型企业为龙头的引导下,建筑公司、精灰厂等企业也应运而生;引进企业飞速发展;个体私营经济风起云涌,集商贸、运输、饮食服务等为一体,成为全乡经济的生力军。表4.1 区域乡镇人口及产业现状区域乡镇行政村(个)户籍人口(人)面积(Km²)主要产业花江镇2549525159.00中药材、蔬菜、烤烟、魔芋、核桃、养牛、养猪、桔梗、养殖、四月李、火龙果、提子板贵乡1721465134.63玉米、养殖、六月李、花椒、火龙果、黄金梨普利乡1420791102.72种植业、
45、养殖业、茶叶、药材、优质大米、大头菜、竹蒜、优质玉米、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优质牛肉、苗家服饰制作新铺乡1619884161.50资源型企业(煤矿、石材)、种植业(柑橘、蜜柚等)、农副产品加工上关镇1424250104.61西红柿、牲畜养殖、林木、黄瓜、早熟蔬菜、水稻、六月李、甘蔗、辣椒、火龙果资料来源:2013年关岭县领导工作手册 4.1.3 区域综合交通现状区域内部有S210省道、关兴公路、Y006板贵坡蝉旅游公路、X472花永公路、马马崖电站进场公路等通过,其中S210省道对外向北连接G320国道和向南通向兴义;关兴公路对外北接G60沪昆高速、G320国道和向南通向兴义;X472花永公路连
46、接S210省道和G320国道。4.1.4 区域发展现状问题(1)区域内各乡镇城镇化水平偏低,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致使农村人口规模缩减,村镇合并工作已在陆续开展。(2)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各乡镇以第一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第二产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亟待整合。(3)区域旅游资源主要沿花江大峡谷线性分布,不成体系,需要整合提升景区的整体形象。(4)区域对外缺少与县城联系的快速通道,乡镇之间缺少快速交通联系;交通体系不完整,公路等级偏低。4.2 区域发展定位依据上位规划以及区域发展特点,确定区域发展定位为:以花江镇与花江大峡谷旅游区为核心,打造西南旅游区和沿北盘江生态发展带;依托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和畜牧产品
47、深加工、精细食品加工,打造关岭城镇协调发展的第二极。4.3 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4.3.1 区域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依据上位规划以及现状交通发展情况,确定区域综合交通发展目标位:形成以花江镇为中心,辐射普利、上关、板贵、新铺的交通集散中心,强化区域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构筑一体化的快速交通体系。4.3.2 区域综合交通规划(1)提升X472花永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花永公路是衔接S210省道与G60沪昆高速的重要通道,现状作为县道无法满足主要货物流通通道的需求,提升道路等级,加强区域与西边高等级道路的衔接。(2)新建花关公路,打通第二通道。从关岭高铁站引出花关公路,强化与花江的交通联系。(3)完善并提升
48、大峡谷旅游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沿花江大峡谷连接主要旅游景点的道路的缺位一直是制约当地旅游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为承接大黄果树旅游圈的旅游人群,整合现状道路和规划大峡谷旅游公路,打破旅游通道不畅通的窘境,向北衔接G320国道,向南通向镇宁。(4)提升S210为二级公路提升S210为二级公路,以改善花江与县城的近期交通联系。第5章 镇域村镇体系规划5.1 镇域村镇体系现状5.1.1 镇域城镇化现状花江镇2014年末镇域常住人口48904人,镇区常住人口12207人, 5.1.2 村镇空间布局现状花江镇城镇空间布局以镇区为中心,以S210省道为轴线纵向发展并向周边辐射、扩散,尚未形成等级分明
49、、职能分工明确的镇域城镇体系分布。5.1.3 村镇等级规模及性质职能现状通过对花江镇进行现状人口调查,得到现状花江镇的人口如下表所示。花江镇包含镇区和23个行政村。表5.1 2014年花江镇各村人口分布等级村庄名称人口(人)镇区和平村2598解放村3700中山社区2760和谐社区3149行政村(花江镇)下哨村2096桃源村3682雅胜村2204锡厂村2442莲花村2241前锋村2000元林村2526凉井村4655文山村2731五里村2666云庄村2334永睦村1756厂上村2896下石村24685.2 镇域城镇化发展水平预测5.2.1 镇域人口预测序号12345678年份(年)20002001
5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镇域人口(人)3911239026391503925439512397783984240018序号9101112131415年份(年)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镇域人口(人)40448417164300944629423364619348904可以看出,花江镇过去15年的人口大体呈增长的态势,2000年至利用SPSS对花江镇过去年增长速度很慢,2008年之后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提升。利用SPSS剔除2013年和2014年两个异常数据后,对花江镇人口数据进行模型拟合。方程模型信息 R SquareFdf1df2Sig.线
51、性0.82656.9311120.000指数0.981169.6923100.000Logistic0.83560.5351120.000可以看出,花江镇处于人口指数快速增长的阶段,指数函数R值最接近1,拟合程度最好。然而观察数据可知,近几年的人口增长率有下降趋势.(一) 5.2.2 镇域人口预测(1)Logistic模型拟合法自变量::年份(计算时用序号计算) 方程模型信息参数估计R SquareFdf1df2Sig.Constantb1Logistic.965136.91915.0002.34E-005.890因变量:人口根据拟合函数得出2020年的人口数量为50121人,2030年的人口
52、数量为54255人。(2)Maltus人口增长法以上Logistic模型考虑的是在自然因素下的增长规律。然而在未来的发展中由于旅游业和工业发展,作为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域副中心城镇,花江镇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外来人员定居。因此这里采用Maltus人口预测模型,按照山地小城镇发展的案例参考,近期其人口年均增长率取1.1%,远期取0.8%的人口年均增长率。Maltus人口增长模型公式为:其中:t年预测人口数;-基期年人口数(2013年花江镇总人口为6.4万人);e-为常数,取2.72;r人口年增长率(近期2.25%,远期1.3%)。则:人 人到2020年,镇域52243人;到2030年,镇域55586人(3)结论 镇域总人口规划预测分析名称Logistic模型拟合法(人)Maltus人口增长法(人)算术平均值(人)规划取值(万人)20205012152243511825.120305425555586549215.5最终确定镇域人口如下:2020年预测镇域总人口为5.1万人;2030年预测镇域总人口为5.5万人。5.2.3 镇域城镇化水平预测根据花江现状城镇化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