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j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需填空)_第1页
slj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需填空)_第2页
slj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需填空)_第3页
slj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需填空)_第4页
slj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需填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第一章 机械运动1、长度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是_。长度的主单位是_,用符号_表示。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和_; (2)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_;(3) 读数时视线要与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_;(4) 测量结果由_和_组成。3、误差:_与_之间的差异,叫_。误差是_,它只能尽量_,而不能_.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 _。4、机械运动:物体_的变化叫机械运动。5、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_叫参照物.6、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7、匀速直线运动:_的运动。8、速度:用来表示_的物理量。 公式:

2、_、_、_速度的单位是:_、_ 1米/秒=_千米/小时9、变速运动:_的运动。10、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_除以_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11、时间的测量工具是_,基本单位是_,用符号_表示。第二章 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_产生的;_停止,_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和_都可以传播声 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_,气体中_。3、_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_交谈;4、声音以_的形式传播;5、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_。6、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_被_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听见回声

3、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_。原声与回声之间的距离要_。回声的利用:测量_(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7、骨传导:靠_、_传给_,(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双耳效应:判断_的现象(听见立体声);8、声音的特性包括:_、_、_。 音调:_叫音调,_越高,_越高。频率:物体在_,表示_,单位是_,符号是_.响度:_叫响度;物体_越大,响度越强;距发声者_,响度越弱,还与_有关。音色:不同的物体的_、_尽管都可能相同,但_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9、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

4、围:_z,高于20000Hz叫_;低于20Hz叫_。 大象、海啸、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发出_, 蝙蝠、海豚发出_10、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_时发出的声音叫_;(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_都是噪声;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_发出的声音;减弱噪声的途径:(1)_;(2)_(3)_11、噪声强弱的等级:人们以 为单位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_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_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 分贝。12、声音的利用:(

5、1)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第三章 物态变化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_的物理量; 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_,用符号“_”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_下,_的温度规定为0;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_;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_,每一等份代表_。2、温度计: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_的原理制造的;体温计:测量范围:_;分度值为_;体温计读数时可以_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_;3、熔化和凝固:物质从_变为_叫熔化;从_变为_叫凝固。物质熔化时要_;凝固时要_; 固体可分为_和_;晶体:熔化时有_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_度的

6、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_,非晶体_;熔点:_;晶体熔化的条件:(1)_;(2)_;晶体凝固的条件:(1)_;(2)_;同一晶体的_和_相同;4、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_变为_叫汽化;物质从_变为_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_,汽化要_热、液化要_热;汽化可分为_和_;(1)蒸发:在_都能发生,且只在_发生的_的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A)_;(B)_(C)_沸腾:在_(沸点),在_和_同时发生的_的汽化现象;:(A)沸点:液体_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_;(C)液体的沸点与_,_(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_、_。5、液化的方法:(1)_;(2)_6、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_直

7、接变为_叫升华;物质从_直接变为_叫凝华,升华_,凝华_;(1)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2)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第四章 光现象1、光源:_叫做光源。2、光的传播:光在_中沿_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坐井观天;一叶障目;(3)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 3、光速: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真空或空气中光速是_4、光年:是_的距离,光年是_单位;5、光的反射:当光射到_时,有一部份光会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_都在同一个平

8、面内;_分居_两侧;_等于_角。(1)法线:过_所作的与_垂直的直线;(2)入射角:_与_的夹角。反射角:_与_间的夹角。(3)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_度,反射角等于_度。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6、两种反射:_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_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_出去;(2)漫反射:_到_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7、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_,像和物关于_(像和物的大小相 等,像和物_垂直,到_相等) 8、凸面镜和凹面镜:(1)_为反射面叫_,_为反射面的_;(2)凸面镜对光有_,可_(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9、光的折射:

9、光从_入_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10、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11、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_后,依次被分解成_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_; 白光是_;12、色光的三原色是_。 透明体的颜色由它_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13、看不见的光:_: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_; _发射红外线,温度_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 _;(消毒、杀菌);_;(验钞)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1、凸透镜:_的透镜;凹透镜:_的透

10、镜2、基本概念: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_, 光心:_; 焦点:平行于_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焦距:_到光心的距离,焦距用“f”表示。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_,凸透镜的焦点是_,凹透镜的焦点是_;3、照相机:镜头是_;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_; 投影仪:投影仪的镜头是_; 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_;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_ 放大镜:放大镜_;放大镜到物体的_于一倍焦距,成的是_。注意:实像是由_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 虚像不能_,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4、眼睛的晶状体

11、相当于_,视网膜相当于_。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前,_过大,需戴_调节;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曲度过小,需戴_调节;5、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由_和_组成,物镜、目镜都是_,它们使物 体_。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_像,目镜相当于_,成放大的像。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1、质量(m):物体中_叫质量。国际单位是:_。 其他有:_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物体的质量不随_,_,_而改变。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_。常用的天平有_和_。2、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_,把_放在_(2)调节_,使指针指在_,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_里,用_向_加减砝码并调节_在_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_加上_所对的刻度值。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_;(2)加减砝码要用_,且动作_;(3)不要把_直接放在托盘上。3. 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