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接线施工方案_第1页
二次接线施工方案_第2页
二次接线施工方案_第3页
二次接线施工方案_第4页
二次接线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次接线施工方案及工艺要求1适用范围适用于变电工程各类低压交直流配电屏、保护屏、通信屏、控制屏、端子箱的电缆接线。2主要引用标准规范GB 5017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GB 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3工艺流程二次接线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1。图1-1二次接线施工工艺流程4主要工艺流程质量控制要点4.1 施工准备4.1.24.1.3等。4.1.44.1.1 技术准备:准备好施工图纸,编制专项作业指导书,并向施工人员作技术交底。接线 人员应提前熟悉二次线有关规程、规范、质量标准和施工图纸。人员组织: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质人员、二次线的作业人员组织

2、到位。工器具准备:计算机、电缆牌打印机、线号打印机、钢锯、螺丝刀、墙纸刀、钢丝钳 材料准备:黄绿相间塑料绝缘接地线、热缩套、扎带、线帽管、电缆牌、镀锡铜线耳 等。4.2 电缆排列4.2.1 首先按施工图纸要求,清点电缆数量应齐全,规格应与图纸或电缆清册相符。4.2.2 电缆在穿入二次设备前,先检查屏、箱、柜内原生产厂家安装的端子排位置,其预留 电缆接线空间应足够,如不符合要求则需要调整移动端子排位置,以留够空间给电缆接线。4.2.3 理顺电缆沟或电缆层至屏、箱、柜入口的电缆,并根据电缆接人屏、箱、柜内端子排 位置分开左右排列。排列时应注意尽量避免电缆交叉、弧垂不一致现象。4.2.4 为使接线工

3、艺美观,按图纸接线要求,凡用网格式接线方式接在端子排上端接线的电缆在排列时应靠近端子排侧,依次类推(如用线盒形式接线除外)。4.2.5 电缆在穿人二次设备后,应在设备底部支架作临时绑扎,待电缆统一尺寸开头制作完成后再进行永久性固定。4.3 电缆头制作及固定4.3.1 电缆头制作应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4.3.2 电缆头开头尺寸和制作高度要求一致,制作样式统一。4.3.3 电缆屏蔽层的接地方式应符合设计、规范和反措要求,在剥除电缆外护套时,屏蔽层(或屏蔽线)应留有相应的长度,以便与屏蔽接地引出线进行连接,屏蔽接地引出线推荐使用国际通用的黄绿相间塑料绝缘软铜电线(BVR 型 ), 屏蔽接地线与屏

4、蔽层的连接采用焊接方式, 焊接时要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温度过高损坏芯线绝缘,如用绞接方式,应确保连接可靠。4.3.4 当电缆为铠装时,铠装电缆的钢带应一点接地,接地点可选在端子箱或汇控柜专用接地铜排上。4.3.5 电缆头制作时所使用的热缩管采用统一长度加热收缩而成。电缆的直径应在所用热缩管的热缩范围之内。电缆头在套人热缩管前,可在开头处缠绕几层聚氯乙烯带,然后再套人热缩管加热,这样使制作出来的电缆头比较饱满、圆滑, 工艺美观。当使用聚氯乙烯带包电缆头时,要求缠绕密实、牢固, 缠绕长度一致。一个二次设备内的电缆头套的颜色尽可能一致。4.3.6 电缆的固定可用扎带绑扎或用电缆夹固定,固定电缆的绑扎应

5、高度一致、牢固可靠,在电缆接线后不应使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电缆敷设使用的临时电缆牌或标识应暂时保留,等接完线后再更换成永久性电缆牌。4.3.7 当采用电缆锁紧接头套的形式固定电缆时,要求锁紧接头套的规格应和电缆直径相吻合,固定牢靠,金属锁紧接头套与电缆的屏蔽层或铠装钢带应连接可靠、接地良好。4.4 芯线整理、接线4.4.1 电缆接线前应进行芯线的整理,首先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分开,将每根芯线拉直,然后根据每根电缆在端子排的接线位置进行并拢绑扎。4.4.2 硬线电缆芯的网格式接线方式:a) 先根据屏内电缆的多少来考虑排放方式,一般电缆芯接在端子排的最上端便紧靠在端子排内侧排列为宜。接线顺序是每条

6、电缆芯顺端子排由下而上接线。在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从芯线束中将电缆芯抽出绕过电缆束后面引至接线位置,每条接线要求平直,并留有适当弧度。b) 电缆接线时可根据已接人位置进行二次绑扎,芯线扎带绑扎要求间距一致,且间距适宜(150180mm)间距不宜太宽,否则会造成电缆束松散,影响工艺观感。c) 每根电缆的芯线宜单独成束绑扎,以便于查找。4.4.3 线槽接线方式:a) 在电缆头上部将每根电缆进行垂直绑扎后,垂直或略有倾斜折弯后引入线槽内,线槽内所放人的电缆不宜太多,至少应留有1 3 空间,以利查线和盖回线槽盖,如果不符合要求,应更换线槽。b) 在电缆芯线至端子排接线位置的同一高度将芯线引出线槽,接人端

7、子排。c) 接线位置不在线槽两侧的芯线,通过调整走向或加装线槽后栅伊引至相应的接线位置。4.4.4 接线:4.4.4.1 电缆接线前应进行芯线整理,首先将每根电缆的芯线单独分开,将每根芯线拉直,然后根据每根电缆在断子排的接线位置进行并拢绑扎。4.4.4.2电缆接线时可根据已接入位置进行二次绑扎,芯线扎带绑扎要求间距一致。每根电缆芯线宜单独成束绑扎。4.4.4.3 接线应有组织、有计划逐个系统进行。电缆芯线两端编号必须核对正确,当电缆一端接好,再接另一端时要进行对线并确保线芯无误。4.4.4.4 接线前应考虑好整个屏柜(端子箱)内电缆的走向。端子排接线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不能随意更改,如有疑问

8、应及时向技术人员确认。芯线水平地从线芯后部引向端子排,并弯成一个半圆弧,大小要美观一致,接线应牢靠。4.4.4.5 对于螺栓式端子,要将剥除护套的芯线弯圈,弯圈的方向为顺时针,弯制线头的内径与紧固螺丝外径应相吻合,其弯曲的方向应与螺栓紧固的方向一致。4.4.4.6 对于多股软铜芯线,要压接线鼻子才能接入端子,采用线鼻子应与芯线的规格、端子的接线方式及端子螺栓规格相配。4.4.4.7 对插入式端子,可直接将剥除护套的芯线插入端子,并紧固螺栓,注意剥除芯线外护套长度要与接入端子的深度一致。4.4.4.8 电缆线芯不应有伤痕。导线与端子接触良好,端子螺丝紧固,每一端子一侧最多接两根线芯且导线截面应一

9、致。4.4.4.9 引入屏、端子箱内的电缆及线芯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固定牢固,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接线时尽量使线芯弯度一致、平整、美观。4.4.4.10 线管号的规格应和芯线的规格相配,线管号裁切长度一致,字体大小一致,线号的内容应包括回路编号和电缆编号。4.4.4.11 每条电缆的备用芯要高出端子排最上端位置,预留长度剪成统一,每根电缆单独布置。备用芯端头宜包上自粘绝缘带。4.4.4.12 每块屏、端子箱接线完毕,对照端子排接线图检查接线是否正确,使用兆欧表检查二次回路绝缘电阻是否符合规范,每一个二次回路绝缘电阻不小于1M , 小母线绝缘电阻不小于 10M 。4.4.4.13

10、 接完线后,应全面清扫干净线头杂物,屏柜及端子箱下部电缆孔洞均应用耐火材料严密封堵。4.4.5 二次回路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 )按图施工,接线正确。(2) 导线与电气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3) 盘、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4) 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其回路编号,编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脱色。(5) 配线应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6) 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一根,不得超过两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根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7) 二次回路接线应设

11、专用螺栓。4.5 备用芯处理、电缆接地及挂牌4.5.1 备用芯处理:a) 每条电缆的备用芯要高出端子排最上端位置约250-300mm, 以便回路修改增加接线时用。b) 备用芯的预留可以剪成统一长度,每根电缆单独垂直布置,也可以将每根备用芯同时弯圈布置,可以单层或多层布置,备用芯端头宜包上自粘绝缘带。4.5.2 电缆接地及挂牌:a)电缆的屏蔽接地线宜在电缆头根部向下引出,经理顺绑扎后再一起引至接地铜排。单束的电缆屏蔽线根数不宜过多,引至接地铜排时应排列整齐。b)屏蔽线接至接地铜排时,可以采用单根压接或两根压接的方式,但不宜超过两根。c)同一屏、箱、柜内屏蔽线接到接地铜排的方式应相同,屏蔽线所弯弧

12、度应整齐一致。d)电缆牌规格和形式的使用应符合规范要求。e)电缆牌应采用专用的打印机进行打印,电缆牌打印排版合理,标识齐全、打印清晰。f)电缆牌的挂没的方式应根据屏、 箱、柜实际情况和策划的要求进行。 挂电缆牌前先把 原电缆敷设和接线时的临时标识拆除。 电缆牌固定可以采取前后交叠或并排, 上下高低错位 等方式进行挂设,但要求高低一致、间距一致,保证电缆牌挂设整齐、牢固,易于查看。g)电缆牌的绑扎可以采用扎带、尼龙线、细PV铜芯硬线(0.2mm2)等材料。5、安全风险及预控措施5. 1无措施的电缆割剥,可能导致设备破损割伤,防护措施:割剥电缆时要放平、垫实, 线下放木板,割剥电缆时应注意不得损伤

13、绝缘及芯线。5. 2凌乱的施工现场,可能导致火灾,防护措施:割剥下来的电缆护层、麻丝、绝缘纸、 线芯要及时清理,保持现场清洁,文明施工,随时注意防火。5. 3拉直线芯用力不当,可能导致设备破损,防护措施:由经验丰富的技工操作,缓慢拉 直电缆线,严禁用力过大,防止拉断电缆芯。6二次接线质量控制检查表6-1二次回路检查及控制电缆接线工 序检验指标性质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及器具导 线 检 查导线外观主要绝缘层完好,无中间接头观察检查导线连接(螺接、插接、 焊接或压接)主要牢固、可靠螺丝刀及用手拉导线配置主要按背面接线图对照接线图检查导线端部标志清晰正确,且不易脱色观察检查盘内配线绝缘等级耐压不小于500V查出厂证明盘内配 线aWR电流回路>2.5mm2用线规检查信号、电压回路> 1.5mm2弱电回路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以 及机械强度情况卜不小于-L20.5mm附于可动部位的导线主要多股软铜线观察检查控 制 电 缆控制电缆接引按设计规定对照设计图检查线束绑扎松紧和形式松紧适当、匀称,形式一致观察检查导线束的固定牢固接 线每个接线端子并接芯线数<2根备用芯预留长度至最远端子处导线接引处预留长度适当,且各导线余量一电气回路连接(螺接、插 接、焊接或压接)紧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