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性偏激孩子的教育_第1页
对于个性偏激孩子的教育_第2页
对于个性偏激孩子的教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于个性偏激孩子的教育岳阳楼区花果畈小学李小娥个性偏激其实就是一种逆反心理,它使孩子不但无法客观地、准 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反而会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 临的问题。经常出现这种偏激行为,不但对孩子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 而且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其实,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成长到十一二岁时,往往产生与爸爸妈妈相抵触的情绪。孩子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爸爸 妈妈说,对于爸爸妈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 生“不顺从”、“不耐烦”的情绪。面对孩子的这种孩子个性偏激情况,不少爸爸妈妈和教师 情绪急躁,沉不住气,往往采取粗暴的态度和压制的方法。而老师、 爸爸妈妈越

2、是恼火地训斥,越会使孩子产生反感情绪,这样不但挽回 不了爸爸妈妈、老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且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潘烨,男,六年级学生,在班里担任副班长。以前,他以 前是比较乖巧听话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不错。可是,到了五年级潘烨 “越来越不听话”了, “主意多得很”,经常像故意跟老师对着干似 的,而且倔强得很,不肯认错和服输。曾经有一件事情令老师头疼不已:有一天中午下课后, 有几个同学拿扫把,在教学楼后追赶打闹,另外一个班的老师把潘烨 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他几句,这下惹毛了他,他拿着扫把对着老师就 打,一边打一边闹,整个校园都听的见。后来班主任老师来了,他也 毫不始示弱,班主任没有去追究问题存在的

3、原因。 只是关爱的摸摸她 的头,说了一句:“别冲动,冷静”。班主任把孩子带到了一间活动 室,家长也来了。我们并没有去责备孩子。而是让孩子静下心来,冷 静的思考。 有时候,叛逆行为是和年龄有关系的,是孩子成长阶段 的“必修课”。孩子有轻微的叛逆行为,老师不用大惊小怪,不要认 为孩子是学坏了,而应该像以前一样关怀他、教育他。到了一定阶段 (如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时),此种叛逆行为会逐渐消失。卢志伟,男,五年级学生,从小丧父,跟随母亲生活,母亲上 班,很少管教他。犯了错误,就是一顿打妈。由此他养成个性倔强, 行为偏激的习惯,同学不敢惹他,班干部不敢管他,有一次,音乐老 师上课,他歪着脑袋,斜趴在桌子上,

4、老师用手拉了他一下,示意他 坐端正,卢志伟非但没坐好,还对着怀孕六个多月的老师肚子上就是 一脚,当时老师肚子痛起来,学校马上把老师送进了医院,这个孩子并没有多大的反应。好像还有点儿得意的神情。我当时有点生气。 但我冷静下来,反复思考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去认真 阅读儿童心理康健知识。孩子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和老狮对着干,有很大一部分 责任在于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卢志伟从小缺少父爱,缺少家庭的关 爱。一旦明白了逆反心理产生之源,老师就应该“正本清源”,以春 风化雨般的态度和方式,化解孩子心中的逆反。如何帮助孩子消除逆反心理的方法要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老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平等沟

5、通。许多时候,老师和家长要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分 析孩子叛逆的原因。许多老师和家长总觉得自己是对的, 孩子应该听老师与家长的。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所以老师和家长,应该放下架子,耐心听一听孩子自己的想法,从 感情上、从具体事件上与孩子达成一致,做一些适当的让步。 以身作则。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但自身行为却很随 便,孩子觉得,当家长的自身都没有做到,凭什么要求自己孩子去做? 因此不听管教。所以,做家长的应该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传,一旦家长行得端、做得正,孩子会受到家长 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听从爸爸妈妈的教导。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因为兴趣影响学习成绩时, 家长大多会粗暴地制止,但往往适得其反。要是老师与家长配合先不 动声色地观察孩子的兴趣,了解情况,譬如和孩子一起议论他们心里 崇拜的偶像等,然后再做适当的提醒,做到有的放矢,当利害关系一 目了然的时候,孩子也就能够接受劝告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愿意和老师家长融洽相处,都想得到老师与 家长的理解和尊重。 艺术地批评。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犯错误就一味地批评, 这 样就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而使其产生逆反心理。 要是家长先对孩子的 优点给予肯定和表扬,再指出不足和错误之处,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 满足就乐意接受。 循循善诱。有些问题,老师要对孩子进行有情、 有理、有据的 说服、劝导,尊重孩子的情感和人格,让孩子自己去思考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