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_第1页
江苏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_第2页
江苏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_第3页
江苏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_第4页
江苏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省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1 建筑热工设计的一般规定1.1选址宜选用有良好光照和自然通风条件的地块,不宜布置在洼地。1.2 布局1.2.1建筑群体的平面和竖向布局,宜采用交错排列、斜、坡地台阶排列等形式。不宜采用不利于自然通风的周边式和混合式布置。1.2.2 有条件时,宜引入水陆风或山谷风以改善居住区的夏季热环境。避开冬季北向封口地段。1.3 朝向宜为南偏西5至南偏东30之间。1.4 间距居住建筑的间距系数,按省住宅设计标准执行。冬至日底层南向房间宜保证日照时数不少于1小时。1.5 绿化结合绿化措施,宜在建筑物需要遮阳部位的南侧或东西侧配置树冠高大的落叶树,推广绿化屋面、进行建筑物周边场地

2、绿化等。2 围护结构规定性指标2.1 体形系数2.1.1 节能建筑设计应采用合理的平面布局,减少外表面积。节能建筑的体形系数宜控制在0.32一下。2.1.2 当体形系数超过0.32时,外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应按照建筑物总的传热阻值的要求作相应提高,见3.3、3.4、3.5节。体形系数不得超过0.38。2.2 建筑遮阳2.2.1 南、东、西向窗均应设置外遮阳设施。外遮阳设施宜采用活动外遮阳。遮阳率应达到80%。2.2.2 遮阳设施应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并不得影响通风和正常采光。3.3 屋面3.3.1屋面传热阻值见表3.3。有条件时,屋面可设计为坡屋面。表3.3 各地区屋面传热阻值R(mk/w)地区城市

3、R寒冷盐、淮、连、宿、徐1.42夏热冬冷宁、锡、常、镇、通、泰、扬0.700.700.85D4.161.6433R0.971.091.261.423.3.2 当体形系数超过0.35时:夏热冬冷地区屋面传热阻隔值R除符号符合表格3.3外,尚不得小于1.26K/W;寒冷地区屋面传热阻隔值R取1.67K/W,当体型系数在0.320.35之间时R按差值计算。3.4 墙体3.4.1 墙体传热阻值见表3.4(详见AI文件名称为省民用规表格)3.4.2 墙体冷桥处传热阻应不小于0.52K/W。3.4.3 当体型系数超过0.35时,南墙、东西墙的传热阻按北墙采用。3.5 门窗3.5.1 个朝向门窗总面积与个朝

4、向墙体总面积之比,或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与与其相应的门窗传热阻应符合表3.5的规定。门窗的选取,见附录C门窗表。3.5.2 当体型系数超过0.32,每增加0.01,减少窗传热10,当体型系数达到或超过0.35时,各朝向窗户的传热阻R应不低于1/2.7K/W。3.5.3 各朝向或总窗墙面积比超过表3.5.1的规定时,每增加20%,各朝向或总窗户的保温性能按附录C附表C.1的窗户类型序列提高1档。3.5.4多层建筑门窗的气密性不低于GB7107规定的级,高层建筑门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级。3.5.5阳台门肚板传热阻应达到0.592.7K/W3.6 底层3.6.1架空板地面的架空层高宜高出室外地面150m

5、m以上,可不必另加保温措施。3.6.2 底层作为车库,车库地坪高出室外地坪时,其上层楼板的传热阻为南墙传热阻的60;车库为半地下室时,其上层楼板传热阻应为南墙传热阻的40。3.6.3 底层宜设计为半地下室,带有半地下室的住宅,其上层楼面的传热阻应为南墙传热阻的40。3.7楼梯间3.7.1 寒冷地区楼梯间应采用封闭式,夏热冬冷地区宜采用封闭式。封闭式楼梯间外墙应设保温层。3.7.2 与封闭式楼梯间相邻的隔墙,当建筑为16层时,其传热阻应为北墙的60%;当建筑为了730层时,其传热阻亦为北墙的50。与非封闭式楼梯间相邻的隔墙,按外墙设计。3.7.3 楼梯间分户门的传热阻应与楼梯间隔墙的传热阻一致。

6、气密性要求同窗户合格品要求。4建筑能耗的综合计算4.1 冬季采暖期建筑物耗热量4.1.1冬季采暖期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 qH=qHTqinfqIH(4.1.1)式中:qH一一采暖期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 qHT一一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外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W/)qinf一一单位建筑面积的换气(包括换气窗、门窗缝隙和外门开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W/);qIH一一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物部得热量(包括炊事、照明、家电和人体散热等),取38 W/。4.1.2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qHT=t1+t0=i=0m1K1F1)/A(4.1.2)式中:t1采暖期全部房间平均

7、室计算温度,一般住宅建筑取18; t0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按附录E采用;1采暖期各朝向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按本标准附录A采用; K1各朝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K),对于外墙应取其平均传热系数,按本标准附录B规定计算; F1一一各朝向外围护结构的面积(),按本标准附录D规定计算; A0建筑面积(),按本规定附录D规定计算。4.1.3 单位建筑面积的换气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qINF=(t1-t0)(CPPHNV)/A(4.1.3)式中:CP空气比热容,取0.28Wh/(kgK); PH一一采暖期室外空气密度((kg/m),取1.29 kg/m; N一一换气次数(次/h); V一

8、一换气体积(m),按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计算。4.2 夏季空调蜘建筑物的空调冷负荷和耗冷量4.2.1 夏季空调期建筑物的空调冷负荷指标和耗冷量指标计算qR=124qc(4.2.1)式中:qR筑物耗冷量(W/);qc一夏季空调期间,某一时间建筑物中空调房间单位建筑面积的冷负荷(W),其最大值即为该建筑物的空调冷负荷。4.2.2 建筑物某一时间单位建筑面积的冷负荷应按下算qc=(qc.t+qc.s+qinf)A0+qc.i(4.2.2)式中:qc.t:一一该时间通过外围护结构传人建筑物的热量(W);qc.s该时间透过外窗直接进入建筑物室的太阳辐射热量(W);qinf一书时间由渗透空气带人室的热量(W

9、);qc.i该时间由部得热所带来的热量(W),取3.8W/;4.2.3 由外围护结构传人室的热量应按下算:qc.t=qc.t.1+qc.t.2+qc.t.3(4.2.3)式中:qc.t.1通过外墙和屋面传人室的热量(W);qc.t.2通过外门、窗传人室的热量(W);qc.t.3与非空调的邻室间交换的热量(W)。4.2.3.1 某一时间通过外墙和屋面传人室的热量,应按下式计算qc.t.1=K1F1(t3-t1)(42.3.1)式中:F1各个朝向的外墙与屋面的面积();K1各个朝向的外墙与屋面的传热系数W(K);t1空调房间的平均室计算温度,按本标准3.1的规定计算;t3外墙和屋面的空调负荷计算温

10、度,应按下式计算。Tm(4.2.3.1.1)式中:L,室外综合温度双小时的平均值();L。一一计算时刻前n小时的室外综合温度(); n一一相应外围护结构的延迟时间乙(时; 、人该围护结构的衰减倍数。综合温度按本附录F规定的方法计算,衰减倍数和延迟时间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GB50176一93)规定的方法计算。4.2.3.2 某一时间通过外门窗传人室的热量按下式计算 qc.t.2=K1F1(te-t1)(4.2.3.2)式中:F1各外门窗的面积(); K1外门窗的传热系数W(K) t1空调期间空调房间的平均室计算温度(); te一一某一时间的室外空气温度,按本附录F规定的方法确定()。4.2.3

11、.3 当建筑物中存在温度高于空调房间控制温度3以上的空间时(如楼梯间、阁楼、地下室等),空调房间与建筑物非空调空间之间的热量损失按下式计算qc.t.3=K1F1t(4.2.3.3)式中:F1各个空调房间与建筑物非空调空间之间隔墙或楼、地板的面积(); K1各个空调房间与建筑物非空调空间之间隔墙或楼、地板的传热系数W(K)t一一各非空调空间与空调房间之间的温差()。4.2.4 直接进入室的太阳辐射热量按下式计算qcm(4.2.4)式中:民窗玻璃的遮挡系数,按本标准附录6的方法计算;A各个朝向太阳直接辐射热量的最大值,按本标准附录E太阳总幅射最大值的80取用;队!各个朝向太阳散射辐射热量的最大值,

12、按本标准附录E太阳总幅射最大值的20取用; F1各个朝向上窗的面积,按本标准附录G方法计算; F1.1窗上受太阳直接照射的面积。按本标准附录G方法计算; S1各个朝向负荷系数。按本标准附录G方法计算。4.2.5 空气渗透带人室的热量,按下式计算qinf=(t1-t0)(CpNV(4.2.5)式中:Cp空气比热容,取0.28wh/(kgK); 空气密度(kg/m),取1.16 kg/m; N一一换气次数,取1.5次; V一一换气体积(m),按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计算。4.3空调降温耗电量指标按下式计算:qER=2410-3ZRqR/(EER1)(4.3)式中:qER空调降温耗电量指标(KWh/);

13、 qR一筑物耗冷量指标(W/);ZR空调降温期天数(d),按本标准附录E采用;EER冷源设备能效比,采取节能措施前取2.0,采取节能措施后取2.6,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应另行计算;1一一室外管网输送效率,取0.9,元室外管网时取1.0。附录A 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值系数1值附录A1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值系数1值外窗(包括阳台门上透明部位)外窗(包括阳台门下不透明部位)、屋面类型有无阳台地区南东西北水平寒冷夏热冬冷寒冷夏热冬冷寒冷夏热冬冷寒冷夏热冬冷寒冷夏热冬冷单层窗有0.780.660.710.670.870.850.920.930.940.91无0.650.56单框双玻窗、双层窗有0.7

14、20.48无0.500.33附录B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应按照下式计算:Km=式中: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K) Kp外墙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W/(K),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GB50176-93的规定计算; KB1、KB2、KB2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外墙主题部位和周边热桥部位如图B.1所示。附图B-1 外墙主体部位与周边热桥部位示意附录C.1 窗的传热系数(见AI表格2)注:本表中的窗户包括一般窗户,天窗和门上部带玻璃部分。 阳台门下部门肚板部位的传热系数,当下部不做保温处理时,应按照表中值采用;当作保温处理时,应按计算确定。

15、本表中未包括的新型窗户,其传热系数应按照测定值采用。附录D 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附D.1 建筑面积AO,应按各层外墙外线包围成面积的总和计算。附D.2 建筑体积VO,应按建筑物外表面和底层地面围成的体积计算。附D.3 换气体积V,楼梯间不采暖、空调降温时,应按V=0.60VO计算;楼梯间采暖、空调降温,应按V=0.65VO 计算。附D.4 屋面和顶棚面积FR,应按支承屋面的外墙外包线围成的面积计算,如果楼梯间不采暖、空调降温,则应减去楼梯间屋面的面积。附D.5 外墙面积FW,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某一朝向的外墙面积,由该朝向外表面积减去窗户和外门洞面积构成。当楼梯间不采暖时,应减去楼梯间的外墙面积。附D.6 窗户(包括阳台门上透明部分)面积FG,应根据朝向和有、无阳台分别计算。附D.7 外门面积FD,应按不同朝向分别计算,取外门洞面积。附D.8阳台门下部不透明部分面积FB,应按照不同朝向分别计算,取洞口面积。附D.9 地面面积FF,应按周边和非周边,以与有、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