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d 初中化学教师实验创新教案 枝头春意闹 一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陈超平 1课题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该课题是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的起始课,有趣味的实验将引领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客观存在开场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向微观认识的开场。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 2、实验原型及缺乏之处 教材中先一个小烧杯中参加酚酞溶液并用水稀释,然后将其分作两份,一份罩大烧杯下,另一只放在烧杯外面作比照。然后领取一只装有浓氨水的小烧杯,也罩在大烧杯下。该实验存在以下缺乏之处:整个实验过
2、程如果师生如果不静下心来仔仔细细阅读并分析,就不能理解实验意图,更谈不上自己动手去做了。如果作为分组实验,学生理解、操作的难度都较大;烧杯中需要的浓氨水和酚酞溶液量都比拟大,不够节约药品。实验所需的时间比拟长,而且红色被水稀释后颜色变淡,现象不明显,作为演示实验后面的学生恐怕很难观察到;烧杯不是密闭容器,学生如果提问“既然分子在不断运动,为什么外面的溶液却不变红呢?教师该做何答复?同时还会污染环境。教师做完该实验后烧杯难洗千;争,在下一个班级再做,稍有不慎,就会很为难。(利用实验是现有的仪器完成化学实验,让学生总感觉化学里我们太遥远,不能充分体会到化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03、实验创新与改良之处
3、在滤纸上滴加酚酞在海绵上滴加浓氨水,在瓶子外面的滤纸上滴加酚酞作比照,步骤简单易懂,还节约了药品;将大烧杯改为玻璃瓶,密封。解决了污染问题;同时防止浓氨水扩散到空气中,对瓶外的酚酞溶液产生影响;在滤纸上滴加酚酞,在海绵上滴加浓氨水,氨气的密度小,从下到上运动快,实验效率高,现象明显。将滤纸剪成的梨花瓣儿插在小树枝上,在花瓣上滴上酚酞溶液,用一块海绵铺底,可以将小树枝插在上面,然后吸取浓氨水滴在海绵上,拧紧瓶盖。瓶子外面将事先准备好的另一支树枝放在大烧杯中作对比,很快看到“梨花变桃花,表达化学的生活化和化学美,欣赏性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该装置可用于学生的“活动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
4、兴趣),也可用于教师的演示实验。 4、实验器材 大烧杯(500mL)、酚酞溶液、浓氨水、废IR带盖的玻璃瓶、滤纸、滴管、盛清水的烧杯、污物杯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包括实验装置平面图) 6、实验过程 先在小花上滴上酚酞试液,然后将卜2滴浓氨水滴入瓶中,盖好盖,会发现小花逐渐变红了,很快看到“梨花变桃花,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7、实验效果 现象清晰,直观,学生热情高,兴趣浓,“分子在不断运动的这一性质会深深印入脑海,并产生“我要自制化学实验的强烈欲望。 8、自我评价 教师的劳动是复杂的。教师往往要在先掌握有关知识、能力和社会生活标准的情况下,才能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
5、教,学生的积极学习,最终才能造就具有个性完美、德才兼备的学生;第二,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个性的、正在迅速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分子和原子?这节课是学生认识微观世界的起始课,我主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时刻注意从学生的已有N-i,q经历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拿着问题去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特点所在。但本节课实验探究是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探究方向,甚至方法、步骤教师已经铺垫好,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还没有到达良好效果。怎样设计情境,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并实施探究是我今后研究调整的方向。化学实验创新教案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演示实验的改良 刘爱丽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
6、定的演示实验在?空气?一节课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知道空气中氧气含量。演示实验使学生无法观察到的、难以触摸的空气成分变得感性、直观,为学生分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思维过程奠定了根底。演示实验能否成功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二、实验原型及缺乏之处 教材中采用红磷在广口瓶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观察实验上,多数学生不能深入思考产生各种实验现象的原因,思维在观察与分析间漂移;实验过程中,让学生突破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与消耗氧气的体积相等这一思维难点比拟困难。教材实验中红磷的着火点较高,红磷燃烧熄灭并不是容器里的氧气耗尽,而是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不能再支持红磷燃烧
7、,即其它研究证明红磷燃烧仅消耗70一80左右的氧气,所以进入的水不可能到达15的理想高度。广口瓶体积较大,红磷燃烧、完全冷却约需8分钟左右,耗时过长。广口瓶没有五等分,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和瓶中空气的体积的比拟不够直观和准确。三、实验创新与改良之处 1、增加学生捏空矿泉水瓶吸水实验,使学生突破思维障碍,让学生知道进入水的体积等于瓶中气体减少的体积。2、事先将试管五等分,使实验现象更直观、准确。3、药品改用白磷,白磷的着火点很低(40C),即使在燃烧熄灭后仍在发生氧化反响,几乎把试管内的氧气消耗尽。而且白磷一直在密闭的试管燃烧,绝无热空气外逸;实验更加真实和科学。 4、装置是试管、水槽等,简单、轻巧
8、,操作更加简便。四、实验仪器、试剂: 空矿泉水瓶、水槽、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白磷、火柴、镊子。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图一中学生将空矿泉水瓶放入水槽中,挤压矿泉水瓶,由于压强差,水会进入瓶中。图二中将白磷放入试管,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夹上弹簧夹,在酒精灯上微热,白磷燃烧消耗瓶中氧气,白磷熄灭后试管中压强减少。图三中在水中翻开弹簧夹,水会进入试管,当水不再进入试管后,拿出试管,会发现进入试管的水大约占试管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如图四)。六、实验过程 l、学生将矿泉水瓶口伸入水槽内水面下,挤压矿泉水瓶,观察冒出的气泡和压入的水体积关系。(如图1) 2、取如豌豆粒大小的一小块白磷投
9、入试管内,立即塞紧橡胶塞,密封试管。 3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加烘烤,白磷燃烧后振荡试管(防止燃烧时试管局部过热而破裂),待到试管内再无白烟产生,说明试管内的氧气已耗尽。 4向试管外淋水34次,降低试管内气体的温度到室温。 5把试管倒插入水中,翻开弹簧夹,水立即进入试管(如图3)。 6捏紧乳胶管取出试管,正立,会发现进入试管的水大约占试管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如图4)。七、实验效果 改良后的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出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等于瓶中气体减少的体积,突破了教学难点。试管五等分后现象更加明显、准确。改用白磷后,缩短了演示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八、自我评价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
10、境是愉悦的、参与是主动的、认知状态水平是较高的i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通过增加捏空矿泉水瓶吸水实验,使学生能自己探究出吸入水的体积与挤出气体的体积关系,降低了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梯度,从而化解了学生探究实验中的难点。实验中事先将试管五等分,使实验现象更直观、准确。白磷几乎把试管内的氧气消耗尽,而且白磷在燃烧时一直在密闭的试管内进展,绝无热空气外逸;实验更加真实和科学。装置简单,操作更加简便,实验成功率高,准确性好。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改良苏珊丹一、改良实验的名称: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改良二、改良实验目的 在九年级化学教材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图612装置的倾倒二氧化碳,尽管小
11、心翼翼,但有时还会出现上面的蜡烛先熄灭,甚至两支蜡烛都同时熄灭的为难场面,图614装置是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响生成了碳酸。所用容器较多,药品用量较大,步骤较多,实验的效率较低,尤其是教师任几个班的课,需要准各很多瓶二氧化碳,很不方便。因此我对该实验做了改良。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饮料瓶一个、锥形瓶一个、长颈漏斗一个、石蕊纸条三条、上下不同的蜡烛各一个、玻璃导管、橡皮管、胶带三段、火柴、稀醋酸、稀盐酸、水、大理石、澄清的石灰水。四、实验装置图五、实验操作: (1)在玻璃管的外壁缠绕的三段石蕊试纸最上端喷稀醋酸,最下端喷水,中间保持枯燥,比照现象,然后将其放入饮料瓶内; (2)将上下不同的两支蜡
12、烛点燃,分别靠近饮料瓶上下不同的两个小孔处; (3)向装有大理石的锥形瓶中倒入稀盐酸中,立即产生气体通入到左面的瓶中,待蜡烛熄灭后用胶带粘上小孔,观察石蕊试纸的变化; (4)用弹簧夹夹紧一乳胶管,翻开另一乳胶管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六、装置改良的意义 (1)熄灭蜡烛改变为由烧杯里面熄灭为外面熄灭,更能让学生体会无形的二氧化碳似水一样的流动性。(2)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成功率高,有效弥补了容易失败的缺乏。(3)二氧化碳的多个性质合为一体,一气呵成,短时间内即可完成,提高了实验的效率,给教师上课赢得时间。(4)实验用品易得,轻便、平安,利于上课时携带。充分表达了实用性,简约性、循环性,对多个
13、平行班的教学尤为有利。对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的探究屈江锋 【实验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实验装置中试管口塞棉花团的原因; 2使学生理解收集氧气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撤走酒精灯的原因; 3让学生会用探究的方法去理解问题。 【实验器材及药品】 铁架台、试管、酒精灯、木块、火柴、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Y形管,空洗气瓶、洗气瓶、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弹簧夹、导管、橡胶管、高锰酸钾、水 【实验装置图】【实验设计思路】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展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中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去设计正确的实验装置和合理的实验顺序。【实验教学过程】1我们来看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中,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收集
14、完氧气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撤走酒精灯,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思考)2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演示的方法来看看不这样做果真会出现那么严重的后果吗? 先看这个实验装置图,在加热之前翻开弹簧夹1,关闭弹簧夹2。我们来收集一瓶氧气。注意会出现的现象。(实验演示,洗气瓶中的水变为紫红色)收集完一瓶氧气后关闭弹簧夹1翻开弹簧夹2注意会出现的现象。(实验演示,水倒吸入空的洗气瓶中)3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展分析 指导学生分析洗气瓶中的水变色的原因,第二个空瓶中到吸入水的原因。4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可能造成的后果的分析: 如果没有洗气瓶中水的作用,将会导致高锰酸钾粉末进入水槽的水中,会腐蚀我们的手。如果没有空的洗气瓶
15、,倒吸的水足可以进入热的试管中导致试管炸裂。5我们得到的启示: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进而溶解到水槽的水中。收集完氧气后一定要防止水的倒吸,从而防止热的试管炸裂。6适宜的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顺序: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进而溶解到水槽的水中;收集氧气后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撤走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引起试管炸裂。【小结】我们要学会设计实验,探究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从实验探究中获得知识和能力,获得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氨分子运动探究实验的绿色化设计李锐琴 l、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客观在开场
16、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向微观认识的开场。此实验使“分子不断运动的抽象、枯燥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同时又为学习原子的构成奠定了根底。2、实验缺乏之处 教材中有关“氨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存在一下缺乏:(1)要把浓氨水倒入小烧杯中,致使在实验时较多的氨气扩散到空气中,严重污染了环境,损害了师生的安康。(2)农村学校实验室中常见的最小烧杯为50ml的小烧杯,且要用1000ml大烧杯才能罩住两个小烧杯,空间较大。(3)实验耗时较长、试剂用量较大。(4)清洗小烧杯效果如不好,影响下一个班级实验效果。3、实验改良之处(1)使用代用品完成实验,材料易得,适
17、合农村学校。(2)制成小花,增加了美观性,便于学生观察,能调动学生积极性。(3)氨水,小花能循环使用,不用清洗,效果明显。 (4)浓氨水放在青霉素钠针剂瓶中,用时翻开,减少了污染,表达了“绿色化学理念。4、实验器材 一次性透明塑料水杯,青霉素钠针剂瓶(带塞),白棉布和细铁丝做的“小花,喷水瓶,浓氨水,酚酞试液。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包括实验装置平面图)实验原理: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装置说明:“小花用于喷上酚酞溶液,使其遇氨水变红,青霉素钠针剂瓶盛放浓氨水,一次性透明塑料水杯盖住装置,使实验密闭。6、实验操作 (1)先在一棵“小花上滴蒸馏水,再滴上酚酞试液,观察。此时“d、树
18、不变色(说明酚酞与蒸馏水不变色)。然后用喷水瓶对着“小花喷浓氨水,此时,“白花变“红花(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表达学习中类此的化学研究方法。 (2)移走第一棵红色的“小花:拿出两棵“小花:分别滴上酚酞试液,用塑料水杯罩住其中的一棵和装浓氨水试剂瓶(瓶塞已取下),观察现象。此时,看到罩住的“白花慢慢变“红花:(说明氨分子在运动)。 (3)盖上盛浓氨水的试剂瓶塞,让“小花自然枯燥,红色消失(进一步说明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着),整理仪器。 7、实验改良的意义 (1)实验过程中防止了氨气对学生的刺激,将污染降到更低进一步表达了“绿色化学新课程理念。 (2)用代用品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材料易得,既廉价又
19、可反复用。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用量很少,节省了实验用品,适于农村学实际。 (3)实验装置简单、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欣赏性强、实用时短,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用代用品实验可用于学生的“活动与探究:也可用于教师的演示实验。 8、实验评价 实验的改良,降低了氨气的污染,表达了“绿色化学理念,同时用生活中替代品实验,既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改良许梦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本中,关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有一项为哪一项检验蜡烛燃烧产物的。书中介绍的方法是:分别取一个枯燥的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湿润内壁的烧杯,先后罩在
20、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推测得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的结论。事实上,当把烧杯罩在火焰上时,由于烧杯直径较大,与水蒸气接触不够充分,水蒸气不能充分冷却,烧杯壁上只有很不明显的一点水雾出现,由于同时有 。大量的热量产生,水雾转眼又蒸发了,再加上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炭黑,附在烧杯内壁,所以有时根本看不到水雾。因为有炭黑附着在烧杯内壁,所以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也不易观察清楚,如果烧杯在蜡烛火焰上方停留时间稍长,烧杯内壁上水分蒸发,有白色固体析出,就更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这个实验做如下改良:取一个U型管,点燃蜡烛后将u型管一端管口罩在火焰上
21、方(见图1),这时看到u型管内壁出现一层明显的水雾,并且左右管内壁形成鲜明的比照。翻转U型管,将放在火焰上方的一端用胶塞塞住,从另一端参加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见图二)。将烧杯改作U型管,管口稍稍离开蜡烛火焰,蜡烛燃烧时,与空气充分接 触,产生的黑烟较少,减少了对实验的干扰,u型管直径小,管壁长,使水蒸气与管壁接触时间更长,冷凝效果更好,现象更明显,用u型管,便于收集二氧化碳,在半封闭的容器中,二氧化碳不易逸出,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更明显。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小小的尝试,可能存在不少的问题,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商讨改良。实验设计目的: 通过对教材中蜡烛燃烧产物的探究实验的改良,使实验现象
22、更加明显,有利于学生对蜡烛燃烧产物的理解。实验仪器、试剂:U型管、澄清石灰水、胶塞、蜡烛、火柴实验仪器装置图(无论用手或电脑画都必须清晰)及仪器的组装说明:德八l蟹潢茹凝拳囤一匿=:实验创新原理与特点:将烧杯改作U型管,管口稍稍离开蜡烛火焰,蜡烛燃烧时,与空气充分接触,产生的黑烟较少,减少了对实验的干扰,U型管直径小,管壁长,使水蒸气与管壁接触时间更长,冷凝效果更好,现象更明显,用U型管,便于收集二氧化碳,在半封闭的容器中,二氧化碳不易逸出,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更明显。对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良灵宝市实验中学陈超平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第七单元课题一中的实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关键实验。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中,教材中的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实验要求在通风橱内进展,事实上很多教师都在教室里做实验,因为一般教室很少安装通风系统,金属片上即使放很少量的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也会迅速弥漫教室,造成严重污染。 热水中白磷呈液态,通入氧气时易成碎末,在水里到处“乱跑, 不易控制。 制取氧气中,受实验硬件条件的影响,条件不好的学校不能到达人手一套,孩子在课外无法自主完成,三实验仪器、药品 大烧杯,大试管,气球,漏斗,输液瓶,输液管,注射器,镊子,药匙,滤纸,红磷,白磷,过氧化氢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瑜伽服装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年产30万平方米花岗岩石板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社区护理学专项护理伦理理论知识试卷解析试题
- 2025年茶艺师高级技能考核试卷:茶艺师市场拓展试题
- 三年级上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第6课 键盘指法-辽师大版(三起)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护理质量管理与评价历年真题汇编试卷
- 2025年小学英语毕业考试模拟卷:英语写作思路拓展与篇章结构试题
- 2025年高压电工技师实操考试:高压设备维护保养计划与现场管理技巧试题
- 同济大学研究生的考研复习计划时间
- Unit 1 Traveling - Welcome to the unit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牛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大车司机劳务协议书
- 中医把脉入门培训课件
- 学生军训教官合同协议
- 期刊编辑的学术期刊内容审核标准考核试卷
- 知识产权监管培训课件
- 油田节能降耗技术-全面剖析
- 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25年初三第二学期第一次区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 技术信息收集与分析方法考核试卷
- 妇科护理标准化管理
- 小学2025年国防教育课程开发计划
- 防溺水家长测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