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赏析(共7页)_第1页
曹操《短歌行》赏析(共7页)_第2页
曹操《短歌行》赏析(共7页)_第3页
曹操《短歌行》赏析(共7页)_第4页
曹操《短歌行》赏析(共7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曹操短歌行赏析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曹操,作为一位政治家兼军事家的诗人曹操,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全诗分四节,逐而一一分析。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最后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中“杜康”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们如去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

2、,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里的酒是诗人消愁的方式之一,也是诗人感情升华的介质。第二节主要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子衿中的诗句。“青衿”,作为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情。这句引用可以看出曹操对贤能得人才的渴望,人才是他建立功业的最最根本的基础,他的忧他的愁主要是因为只有有限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他只能通过使用人才,加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他唯一去达到真正消愁的方式。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使用这种含蓄的话来提醒他们,希望贤才主动来归。“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沉吟”,低声叨念,表示渴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四句以女子对心爱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鹿鸣,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这里引用的两句意思是:我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第三节抒写主要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由于求才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

4、,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前四句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写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情景。 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高飞。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树枝可栖息。这四句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不

5、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不以它的高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满足。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诗人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贤才多多益善。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这几句画龙点睛,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短歌行的艺术表现手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言志与抒情相结合。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

6、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诗人把这些复杂的感情,通过似断似续,低廻沉郁的笔调表现了出来。 引用诗经中的成句。引子衿中表现女子对情人深情思念的名句,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引鹿鸣中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表达诗人对贤才的期待和礼遇。 比喻。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同步训练分层训练积累与运用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2)短歌行中以_,_

7、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_。_,_。_,_。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1)采之欲遗谁(    )_   (2)青青子衿(    )_(3)何时可掇(    )_     (4)周公吐哺(    )_(5)羁鸟恋旧林(    )_   (6)榆柳荫后檐(    )_3指

8、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1)采之欲为谁_            (2)长路慢浩浩_(3)越陌渡阡_              (4)榆柳阴后檐_(5)暖暖远人村_            (6)鸡鸣桑树巅_4运用所学知识填空。(1)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

9、萧统的_。(2)短歌行是_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_,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_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4)陶渊明,一名_,著名_诗人,世称“_”,自号“_”。 阅读与品味 5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C“所思在远道”,所

10、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6从短行歌中可看出,曹操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说说你的看法。_7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_8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点。(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薄(其一)(5)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_9归园田居(其一

11、)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遍,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_10陶渊明的诗中写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句中的“旧林”“故渊”与陆机的诗中“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以及王赞的诗中“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提到的“故林”“旧林”“故薮”是否相同?为什么?_ 拓展与创新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1解释诗中加粗的字。荫:_&#

12、160; 罗:_  兴:_带:_  荷:_  荒秽:_1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1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回归之后的愉快心情。B诗中用白描手法,

13、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14“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_  参考答案:1(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1)wèi赠送(2)jn衣领(3)du 拾取(4)b口中所含食物(5)j系住(6)yì遮盖3(1)为遗(2)慢漫(3)渡度(4)阴荫(5)暖暧(6)巅

14、颠4(1)文选 (2)乐府(3)乐府歌辞 统一中国 (4)潜 田园 靖节 五柳先生5C(“所思在远道”指所思念的人在远乡,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6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为人生短暂,才最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7这一句充分吐露了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同时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8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它们既形象,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觉得格

15、外亲切。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们眼前。“中夏贮清荫”的“贮”字,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9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中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涵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尤其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语调轻快活泼,“荫”“罗”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