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专业知识-通风工程_第1页
暖通空调专业知识-通风工程_第2页
暖通空调专业知识-通风工程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暖通空调专业知识 - 通风工程( 总分: 104.00 ,做题时间: 90 分钟 )一、 B 单项选择题 /B( 总题数: 104,分数: 104.00)1. 关于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 ( ) 。 (分数: 1.00 )A. 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B. 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0.50mC. 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 30m D. 按均衡排烟原则设置,不考虑排烟口距离的要求 解析:2. 造成粉尘进一步扩散,污染车间空气环境的主要原因是 ( ) (分数: 1.00 )A. 一次气流B. 尘化气流C. 二次气流 D. 室

2、外气流 解析:3. 建筑高度超过 32m的二类高层的 ( ) ,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分数: 1.00 )A. 封闭避难层B. 有自然通风,长度超过 60m的内走道 C. 采用自然排烟措旋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D.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解析:4. 为了保证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的正压值,根据设计的需要可在前室与走道之间设置 ( ) (分数: 1.00 )A. 止回阀B. 防火阀C. 压差自动调节阀D. 余压阀 解析:5. 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能量不是供给气流,而是直接供给尘粒的除尘器的是( ) 。(分数: 1.00 )A. 旋风除尘器B. 惯性除尘器C. 颗粒层除

3、尘器D. 电除尘器 解析:6. 层数超过 ( ) 层的高层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的防排烟系统应分段设计。 (分数: 1.00 )A. 10B. 20C. 32 D. 36 解析: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 ) 。(分数: 1.00 )A. 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大于 6.00m 的不划防烟分区的房间排烟时,其排烟风机的风量应按 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 60m3/h 计算B. 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 7200m3/hC. 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 排烟风机的风量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计算D. 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 排烟风机的风量应按每个

4、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m3/h的总和来计算 解析:8. 一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中,可不设机械排烟设施的是( ) 。(分数: 1.00 )A. 面积超过 100m2 的多功能厅B. 有自然通风,长度超过 60m的内走道C. 无自然通风,面积超过 50m2的房间D. 净空高度为 8m 的中庭,可开启的高侧窗面积为中庭面积的 5% 解析:9. 带电物体火灾属于 ( ) 。(分数: 1.00 )A. A 类火灾B. B 类火灾C. C 类火灾D. D 类火灾 解析:10. 下列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符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的是( ) 。(分数: 1.00 )A. 合用前室可开启外窗面

5、积不小于 2m2B. 防烟楼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前室面积的 2%C. 长度不超过 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 3m2D.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小于2m2 解析:11. 高层建筑内地下商场, 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 且采用不燃材料装修, 其防火分区的最 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 ) 。(分数: 1.00 )A. 1000m2B. 2000m2 C. 2500m2D. 4000m2 解析:12. 静电除尘器必须具备 ( ) 电场才能有效工作。(分数: 1.00 )A. 高压、直流、不均匀B. 高压、直流、均匀C.高压、交流、不均匀D.高压、交流

6、、均匀解析:13. 不属于通风空调系统防火措施的是 ( ) 。(分数: 1.00 )A. 利用挡烟垂壁设置防烟分区B. 穿越空调机房的风管设置防火阀C. 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相通的孔洞,其空隙处采用不燃材料填塞密实D. 管道和设备的保温材料、消声材料和胶黏剂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 解析:14. 通风管道必须穿过防火墙和非燃烧体楼板等防火分隔物时,( )(分数: 1.00 )A. 在穿过处设防火阀B. 在穿过防火墙两侧各 2m范围内的风管保温材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C. 穿过处的空隙应用非燃烧材料填塞D. 上述三项都是必须的 解析:15. 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 。(分数: 1.00 )A. 风管

7、水平安装,直径或边长尺寸大于等于400mm,支、吊架间距不应大于 3mB. 风管水平安装,直径或边长尺寸小于 400mm,支、吊架间距不应大于 4mC. 风管垂直安装,支、吊架间距不应大于3m,但每根立管的固定件不应少于 2 个D. 风管支、吊架不得设置在风口、阀门、检查门及自控机构处 解析:16. 可燃气体中甲类火险物质是指 ( ) 。(分数: 1.00 )A. 气体的爆炸上限小于 60%B. 气体的爆炸上限大于或等于 60%C. 气体的爆炸下限小于 10% D. 气体的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 10% 解析:17. 一般工业建筑的机械通风系统,其砖及混凝土风道内的风速,宜选用 ( )分数: 1.

8、00 )A. 干管 4 12m/s,B. 干管 6 14m/s,C. 干管 412m/s,D. 干管 614m/s,支管 2 6m/s 支管 2 6m/s 支管 4 8m/s 支管 4 8m/s解析:18.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的要求是 ( )(分数: 1.00 )A. 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B. 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C. 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D. 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解析:19. 热压的大小与 ( ) 无关。 (分数: 1.00 )A. 室内外的温差8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8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

9、s15m/s10m/s 15m/sB. 通风口的位置C. 通风口的形状和大小D. 两通风口的高差解析:20. 设室内温度 t n高于室外空气温度 t w,仅考虑热压作用,则中和面以下的窗孔余压值分数: 1.00 )A. >0B. <0 C. 可正可负D. 0解析:21. 设置局部排风罩时,应尽量采用 ( ) 。(分数: 1.00 )A. 密闭罩 B. 伞形罩C. 侧吸罩D. 吹吸式排风罩或槽边排风罩解析:2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 ) 。 (分数: 1.00 )A. 吸风点的排风量,应按防止粉尘逸至室内的原则通过计算确定B. 吸风点的排风量,应按防止粉尘逸至室外的原则通过计算

10、确定C. 吸风点的排风量,可采用实测数据D. 吸风点的排风量,可采用经验数值 解析:23. 通风管道的制作安装子目中,如果采用咬口连接,板材要计 ( ) 的损耗。 (分数: 1.00 )A. 10%B. 13.8% C. 14.5%D. 15%解析:24. 机械加压送风的余压值应符合的要求是 ( ) 。(分数: 1.00 )A. 前室、合用前室为 1020PaB. 消防电梯间前室为 3040PaC. 楼梯间为 4050Pa D. 避难层(间)为 4050Pa解析:25. 圆形弯曲风管曲率半径是指 ( ) 。(分数: 1.00 )A. 内圆弧半径B. 由设计人员指定位置的圆弧半径C. 中心圆弧半

11、径 D. 外圆弧半径解析:26.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 ) 。(分数: 1.00 )A. 干式除尘器的卸尘管和湿式除尘器的污水排出管,必须采取防止漏风的措施B. 吸风点较多时,除尘系统的各支管段,宜设置调节阀门C. 除尘器应布置在除尘系统的负压段D. 湿式除尘器有冻结可能时,应采取防冻措施 解析:27. 下列关于贴附侧送的描述错误的是 ( ) 。(分数: 1.00 )A. 送风口上缘离顶棚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处应设置向上倾斜10°20°的导流片B. 送风口上缘离顶棚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处应设置向下倾斜10°20°的导流片C. 送风口内应设置使射流不致左右

12、偏斜的导流片D. 射流流程中不得有阻挡物解析:28. 矩形风管边长大于或等于 630mm和保温风管边长大于或等于 800mm,其管段长度在 ( ) 以上均应采取加 固措施。(分数: 1.00 )A. 0.8mB. 1.0mC. 1.2m D. 1.5m解析:29. 下列关于局部排风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分数: 1.00 )A. 接受式排风罩与外部吸气罩的根本区别在于罩外气流的成因B. 排风罩造成控制风速随控制距离增加而迅速衰减C. 由于密闭罩将有害物源密闭于罩内,故不需要排风D. 吹吸式排风罩在控制距离较大时有其优越性解析:30.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

13、道时,其风速不应大于 ( ) 。 (分数: 1.00 )A. 10m/sB. 15m/s C. 20m/sD. 25m/s解析:31. 两个相同型号的除尘器串联使用,则实际运行时的全效率为( ) 。(分数: 1.00 )A. 两级一样B. 第一级高 C. 第二级高D. 不一定解析:32. 设置系统式局部送风不符合要求的说法是 ( ) 。(分数: 1.00 )A. 不得将有害物质吹向人体B. 不得将气流直接吹向人体 C. 送到人体上的有效气流宽度,宜采用 0.6mD. 当工人活动范围较大时,宜采用旋转送风口解析:33. 为防止 A室的有害气体扩散到相邻的 B室,以下措施不可取的是 ( ) 。(分

14、数: 1.00 )A. 对 A室机械排风B. 对 B室机械送风C. A 、 B 两室同时机械排风 D. B 室机械送风, A 室机械排风解析:34. 根据暖通规范规定,在自然通风的计算中,( ) 。(分数: 1.00 )A. 必须同时考虑风压和热压的作用B. 仅考虑热压的作用,风压一般不予考虑,但必须定性地考虑风压对自然通风的影响 C. 仅考虑风压的作用,热压一般不予考虑,但必须定性地考虑热压对自然通风的影响D. 有时考虑风压的作用,有时考虑热压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解析:35. 某车间设有机械进风系统和局部排风系统,风量分别为 1.1lkg/s 和 1.39kg/s ,若在侧墙与局部排风

15、口 相同高度上开有自然通风窗孔面积 F,当车间达到风量平衡和热量平衡时,窗孔处是( ) 。(分数: 1.00 )A. 进风 B. 排风C. 既不进风也不排风D. 不能确定是排风还是进风解析:36. 热压作用下的热车间的自然通风,中和面的位置不宜选得太高的原因是为了 ( ) 。(分数: 1.00 )A. 减小有效热量系数B. 减小天窗处的余压C. 减少天窗的面积 D. 减少侧窗的面积解析:37. 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一类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应超过 ( ) 。(分数: 1.00 )A. 1000m2 B. 1500m2C. 2000m2D. 2500m2解析:38. 放散热或同时放散

16、热、湿和有害气体的工业建筑,当采用上部或上、下部同时全面排风时,其机械送风 系统(包括与热风采暖合并的系统 )的送风方式,应符合的要求是 ( ) 。(分数: 1.00 )A. 宜送至作业地带 B. 宜送至上部地带C. 宜送至下部地带D. 应直接向工作地点送风解析:39. 有消声要求的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其风管内的风速 ( ) 。(分数: 1.00 )A. 越大越好B. 越小越好 C. 需要恒定D. 无要求解析:40. 下列关于回风口布置方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 ) 。(分数: 1.00 )A. 回风口不应设在射流区内B. 回风口应设在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地点C. 采用侧送时,回风口宜设在送风口的

17、同侧下方D. 条件允许时,可采用集中回风或走廊回风,但走廊的断面风速不宜过大 解析:41. 关于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位置,应符合的要求是 ( ) 。(分数: 1.00 )A. 应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点B. 应设在排风口的同侧C. 进风口的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宜低于 1m 处D. 应设在建筑物的背阴处解析:42. 利用天窗排风的工业建筑可不设避风天窗的情况是 ( ) 。 (分数: 1.00 )A. 不允许气流倒灌时B. 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室内散热量大于23W/m2时C. 北方严寒地区,室内散热量大于 35W/m2时D.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小于或等于 1m/s 解析:其防火分区的最大43. 当高

18、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分隔设施, 且裙房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 允许建筑面积为 ( ) 。(分数: 1.00 )A. 2000m2B. 4000m2C. 5000m2 D. 8000m2解析:44. 房间上部回风口的最大吸风速度取 ( ) 。(分数: 1.00 )A. 4.0m/s B. 3.0m/sC. 1.5m/sD. 1.0m/s解析:45. 下列关于通风房间的风量平衡说法错误的是( ) 。(分数: 1.00 )A. 风量平衡是指通风房间的进风量等于排风量B. 若机械进风量大于机械排风量,房间内的压力就会不断升高C. 若机械进风量小于机械排风量,房间内会形成负压D. 可利用正负

19、压控制来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解析:46. 关于外部吸气罩的描述正确的是 ( ) 。(分数: 1.00 )A. 排风量一定,外部吸气罩的吸入速度随吸气范围的减小而增大B. 吸入速度相同,外部吸气罩的排风量随吸气范围的减小而增大C. 吸气范围一定,外部吸气罩的排风量随控制距离的减小而增大D. 排风量一定,外部吸气罩的吸入速度随控制距离的减小而减小解析:47. ( ) 、等间距孔口的送风管道不能实现均匀送风。 (分数: 1.00 )A. 变断面、等流量系数、变孔口面积B. 等断面、变流量系数、变孔口面积C. 等断面、等流量系数、等孔口面积D. 变断面、等流量系数、等孔口面积解析:48. 在通风工程中,

20、 ( )板材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能耐腐蚀,在摩擦时不会产生火花, 常用于有防爆的场所。 (分数: 1.00 )A. 镀锌钢板B. 不锈钢板C. 铝板 D. 酸洗薄钢板解析:4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 ) 。 (分数: 1.00 )A.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不应布置在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B.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当水平距离不足 20m时,排风口必须低于进风口,并不得小于 6m C. 事故排风的排风口与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当水平距离不足 20m时,排风口必须高出进风口,并不得小于 6mD. 当排气中含有可燃气体时,事故通

21、风系统的排风口,距可能火花溅落地点应大于20m解析:50. 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距墙表面不应大于( ) 。(分数: 1.00 )A. 100mmB. 200mm C. 500mmD. 600mm解析:51. 无特殊要求时,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系统的尾气应排至室外, 排风口应符合一定的要求。 其中描述错误 的是 ( ) 。(分数: 1.00 )A. 设在人员不经常通行的地方,距地面高度不低于 3.0m B. 水平安装的排气管,其排风口伸出墙面不少于 0.5mC. 垂直安装的排气管,其排风口高出半径为6.0m 以内的建筑最高点不少于 1.0mD. 排气管穿越外墙或屋面处加装金属套管解析:52

22、. 下列关于孔板送风的描述错误的是 ( ) 。 (分数: 1.00 )A. 孔板上部稳压层的高度,应按计算确定,但净高不应小于 0.2mB. 向稳压层内送风的速度,宜采用 35m/sC. 除送风射程较长的以外,稳压层内可不设送风分布支管D. 在送风口处,宜装设使送风气流直接吹向孔板的导流片解析:53. 工程中确定全面通风换气量的最常用方法是( ) 。(分数: 1.00 )A. 按照有害物散发量及进风有害物浓度进行计算B. 按建筑面积估算C. 按换气次数法计算D. 按有害物毒性估算解析:54. 当通风系统的风量或阻力较大,采用单台通风机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采用 ( ) 。 (分数: 1.00

23、)A. 两台或两台以上同型号、同性能的通风机并联或申联安装,但其联合工况下的风量和风压应按通风机 和管道的特性曲线确定 B. 两台或两台以上不同型号、同性能的通风机并联或串联安装,但其联合工况下的风量和风压应按通风 机和管道的特性曲线确定C. 两台或两台以上不同型号、不同性能的通风机并联或串联安装,但其联合工况下的风量和风压应按通 风机和管道的特性曲线确定D. 两台或两台以上同型号、不同性能的通风机并联或串联安装,但其联合工况下的风量和风压应按通风 机和管道的特性曲线确定解析:55. 同时散发余热、 余湿和有害气体的工业建筑, 除设局部排风外, 宜从上部区域进行自然或机械的全面排 风,当房间高

24、度小于 6m时,其排风量应按 ( ) 计算。(分数: 1.00 )A. 不小于 1 次 /h B. 不小于 2 次 /hC. 不小于 3 次/hD. 不小于 4 次/h解析:56. 下表所提供的粉尘要求净化效率为 82%,甲、乙两种除尘器中 ( ) 满足。(分数: 1.00 )A. 甲可以 B. 乙可以C. 甲和乙均可D. 甲和乙均不可解析:57. 高层建筑高度是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 ( ) 的高度。(分数: 1.00 )A. 建筑最高处B. 檐口或屋面面层 C. 女儿墙顶部D. 屋面面层解析:58. 设计空调进风用吸附设备时,应按其 ( ) 确定使用时间。(分数: 1.00 )A. 静活性B

25、. 动活性C. 平衡吸附量D. 平衡保持量 解析:59. 一栋商住楼,地下 3 层车库,地上 30层,6 楼以上是住宅, 15 层为商场。该楼的一个消防防烟楼梯 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 ( 按一个出入口计 ) ,其加压送风机系统送风量应为 ( ) 。 (分数: 1.00 )A. 防烟楼梯间 25000 30000m3/h ;合用前室 1500020000m3/hB. 防烟楼梯间 16000 20000m3/h ;合用前室 1200016000m3/hC. 防烟楼梯间 35000 40000m3/h ;合用前室 2800032000m3/h D. 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分别采用 2 个加压送

26、风系统,每个防烟楼梯间为 1600020000m3/h ,每个合 用前室为 12000 16000m3/h 解析:60. 放散热量的工业建筑,其自然通风设计 ( ) 。(分数: 1.00 )A. 仅考虑热压作用 B. 考虑热压、风压和穿堂风作用C. 考虑热压和风压作用D. 仅考虑风压作用 解析:61. 根据液体的闪点,将液体火灾危险性分为 ( ) 类 (分数: 1.00 )A. 2B. 3 C. 4D. 5解析:62. 采用等高条缝式槽边排风罩时,关于条缝口上的速度均匀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分数: 1.00 )A. 增大条缝口阻力,可促使速度分布均匀B. 槽长大于 1500mm时可沿槽长度方

27、向分设两个或三个排风罩C. 增大条缝口的高度 D. 采用楔形条缝口解析:63. 关于除尘系统的风管应符合的要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为 ( )(分数: 1.00 )A. 宜采用明设的圆形钢制风管B. 应采用暗设的方形钢制风管C. 细矿尘风管最小直径不应小于 80mmD. 较粗粉尘风管最小直径不应小于 100mm 解析:64. 热空气幕的送风温度应计算确定, ( ) 。 (分数: 1.00 )40;对于高大的外门,不应高于7050;对于高大的外门,不应高于70 40;对于高大的外门,不应高于6050;对于高大的外门,不应高于60A. 对于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外门,不宜高于B. 对于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

28、的外门,不宜高于C. 对于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外门,不宜高于D. 对于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外门,不宜高于解析:65. 通风系统的风管截面 ( ) 。 (分数: 1.00 )A. 宜采用圆形或长边之比不大于 4 的矩形截面 B. 不宜采用圆形或矩形截面C. 应采用椭圆形或矩形截面D. 应采用圆形或椭圆截面解析:66.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应 ( ) 。 (分数: 1.00 )A. 采用累年最热 3 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B. 采用累年最热 3 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最大值C. 采用累年最热门平均风速D. 采用累年最热月的最大风速解析:1 个。67. 水平悬吊的主、干风管长度超过 ( ) 时应设防止摆

29、动的固定点,且每个系统的固定点不应小于 (分数: 1.00 )A. 10mB. 20m C. 50mD. 70m解析:68. 排除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 蒸汽或粉尘气溶胶等物质的排风系统, 当防爆通风机不能满足技术要求时, 可采用 ( ) 。(分数: 1.00 )A. 排尘通风机B. 高温通风机C. 消防排烟风机D. 诱导通风机 解析:69. 下列关于吸收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分数: 1.00 )A. 吸收是用液体净化排气中有害气体的一种方法B. 吸收可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C. 用于吸收的液体称为吸收质D. 为提高吸收效率,通常采用气液逆流方式 解析:70. 以下关于电除尘器的说法

30、错误的是 ( ) 。(分数: 1.00 )A. 电除尘器利用电场产生的电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是一种高效干式除尘器B. 与其他高效除尘器相比,电除尘器的阻力较低,仅为100200PaC. 电除尘器处理的气体量越大,经济效果越好D. 用于通风空调进气净化的电除尘器, 通常采用稳定性强, 可以得到较高操作电压和电流的负电晕极 解析:71. 尘粒的驱进速度是指它在静电除尘器中 ( ) 。(分数: 1.00 )A. 随气流运动的速度B. 因电场力作用而获得的运动速度C. 电场力与空气阻力平衡时的横向运动速度D. 向集尘极的运动速度 解析:7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 ) 。(分数: 1.00 )A

31、. 允许由室内供应空气的厂房,应能保证燃烧器所需要的空气量B. 允许由室内供应空气的房间,应能保证燃烧器所需要的空气量C. 当燃烧器所需要的空气量超过该房间的换气次数0.5 次 /h 时,应增加房间的换气次数D. 当燃烧器所需要的空气量超过该房间的换气次数0.5 次 /h 时,应由室外供应空气解析:73. 确定密闭罩吸风口的位置、结构和风速时,应使罩内负压均匀,防止粉尘外逸并不致把物料带走。吸风 口的平均风速不宜大于某数值,应确定为 ( ) 。(分数: 1.00 )A.细粉料的筛分 B. 细粉料的筛分 C.细粉料的筛分 D.细粉料的筛分 解析:1m/s;物料的粉碎 2m/s ;粗颗粒物料破碎

32、3m/s0.6m/s ;物料的粉碎 2m/s;粗颗粒物料破碎 3m/s 1m/s;物料的粉碎 2m/s ;粗颗粒物料破碎 3m/s0.6m/s ;物料的粉碎 2m/s;粗颗粒物料破碎 3m/s74. 下列关于降低除尘器入口的含尘浓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 。(分数: 1.00 )A. 可以提高袋式除尘器的过滤风速,使设备小型化B. 可以提高除尘器效率 C. 防止电除尘器产生电晕闭塞D. 可以减少湿式除尘器的泥浆处理量解析:75. 排风系统在 ( ) 中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分数: 1.00 )A. 排除、输送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气体的排风系统B. 排除、输送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蒸汽的排风系统

33、C. 排除、输送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的粉尘的排风系统D. 上述三项 解析:76. 可设置置换通风的情况不包括 ( ) 。(分数: 1.00 )A. 有热源或热源与污染源伴生B. 人员活动区空气质量要求不严格C. 房间高度不小于 2.4mD. 建筑、工艺及装修条件许可且技术经济比较合理 解析:77. 具有自然通风的单层建筑物,所散发的可燃气体密度小于室内空气密度时,宜设置事故 ( ) (分数: 1.00 )A. 排风系统B. 送风系统 C. 净化系统D. 防爆系统解析:78. 通风工程所要控制的有害物主要为 ( ) 。(分数: 1.00 )A. 有害气体、有害粉尘、余热、余湿B. 气体、粉尘、余热、

34、余湿C. 有害气体、粉尘、高热、高湿D. 有害气体、粉尘、余热、余湿解析:79. 应单独设置排风系统的情况不包括 ( ) 。(分数: 1.00 )A.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有害物质混合后能引起燃烧或爆炸时B. 混合后易使蒸汽凝结并积聚粉尘或能形成毒害更大或腐蚀性的混合物、化合物时C. 同时放散有害物质和余热的房间和设备D. 散发剧毒物质的房间和设备解析:8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为 ( ) 。(分数: 1.00 )A. 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面积相等B. 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是相同的C. 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D. 防烟分区应跨越防火分区解析:81. 设室内温度 t n低于室外空气温度 t w,仅考虑热压

35、作用,则中和面以上的窗孔余压值( ) 。(分数: 1.00 )A. >0 B. <0C. 可正可负D. 0 解析:82. 高压系统风量调节阀关闭时,两侧压力差为 1000Pa时,允许漏风量应小于 ( ) 。 (分数: 1.00 )A. 200m3/(h ·m2)B. 300m3/(h ·m2) 32C. 350m3/(h ·m2)32D. 480m/(h ·m ) 解析:83. 明装风管垂直安装,垂直偏差每米不应大于2mm,总偏差不应大于 ( ) 。(分数: 1.00 )A. 10mmB. 15mmC. 20mm D. 25mm 解析:84.

36、 可能突然散发大量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建筑物,应设置 ( ) 。 (分数: 1.00 )A. 局部排风系统B. 局部送风系统C. 事故通风装置 D. 全面通风装置 解析:85. 风管支吊架不宜设在风口、阀门、检查门及自控机构处,支吊架距风口或插接管的距离不宜小于 ( ) 。 (分数: 1.00 )A. 100mmB. 200mm C. 500mmD. 1000mm 解析:86. 当采用全面通风消除余热、 余湿或其他有害物质时, 应分别从建筑物内温度最高、 含湿量或有害物质浓 度最大的区域排风,并且全面排风量分配应符合的要求是 ( ) 。(分数: 1.00 )A. 当放散气体密度比室内空气

37、轻,建筑内放散的显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 宜从房间上部地带排出总排风景的 2/3 ,从下部地带排出总排风量的 1/3 ,且不应小于每小时 1 次换气B. 当放散气体密度比室内空气轻,建筑内放散的显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 宜从房间上部地带排出总排风量的 1/3 ,从下部地带排出总排风量的 2/3 ,且不应小于每小时 1次换气 C. 当放散气体密度比室内空气轻,建筑内放散的显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 宜从房间上部地带排出总排风量的 3/4 ,从下部地带排出总排风量的 1/4 ,且不应小于每小时 1 次换气D. 当放散气体密度比室

38、内空气轻,建筑内放散的显热不足以形成稳定的上升气流而沉积在下部区域时, 宜从房间上部地带排出总排风量的 1/4 ,从下部地带排出总排风量的 3/4 ,且不应小于每小时 1 次换气 解析:87. 风管漏风量应根据管道长短及其气密程度, 按系统风量的百分率计算。 风管漏风率宜采用的数值为 ( )。 (分数: 1.00 )A. 一般送排风系统 8%10%;除尘系统 10%15%B. 一般送排风系统 5%10%;除尘系统 10%15% C. 一般送排风系统 8%10%;除尘系统 15%D. 一般送排风系统 5%10%;除尘系统 15% 解析:88. 散发有爆炸危险的可燃气体、粉尘或气溶胶等物质时,应设

39、置防爆通风系统或 ( ) (分数: 1.00 )A. 全面B. 局部C. 自动D. 诱导式 解析:89. 关于事故排风的吸风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为( ) 。(分数: 1.00 )A. 应设在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物质放散量可能最大的地点B. 应设在有害气体或爆炸危险物质放散量聚集最多的地点C. 对事故排风的死角处,宜采取截流措施D. 对事故排风的死角处,应采取导流措施 解析:90. 需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建筑中庭,其排风量确定为( ) 。(分数: 1.00 )A. 按其体积的 6 次/h 换气计算B. 按其体积的 4 次/h 换气计算C. 最小排烟量不小于 102000m3/hD. 中庭体积小于 17000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 6次/h 换气计算; 中庭体积大于 按其体积的 4 次/h 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000m3/h 解析:91. 圆形风管应优先采用基本系列,矩形风管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宜大于 ( ) 。 (分数: 1.00 )A. 3:1B. 4:1 C. 5:1D. 6:1解析:92. 对于散发有害气体的污染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