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_第1页
在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_第2页
在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彩教育网 教学资源免费共享平台 分享资源价值在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教师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是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末来现代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化学知识,更重要是要教学生“会学”化学知识,即“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谈谈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和体会:    一、学会剖析概念    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他们习惯于背诵的方法学习,不少学生以为只要把概念定义熟练地背下来就是学会的标准,而忽视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因此,教师要注意

2、指导学生抓住概念中关键的字、词或句式,认真剖析,弄清其化学涵义,了解概念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诸因素在概念中的作用。例如:催化剂概念,首先要明确“剂”是什么意思?它在某个化学反应中起什么作用?“改变”和“加快”有什么不同?催化剂参加反应的特征是什么?经过这样剖析,不仅能使学生较为准确、深刻地理解要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得到启发,学会剖析概念的方法。    二、学会观察实验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我认为:    1、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

3、#160;初学化学和同学对化学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常使他们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动人的、鲜明的实验现象上,如不及时引导,将会影响对实验主要目的的观察。例如:镁带燃烧时,耀眼的白光常使学生兴奋异常、拍手称快,但是,银白色的金属镁带燃烧后变成了白色的粉末氧化镁,学生却往往不太注意,而这一点恰恰是化学变化的特征。因此,无论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实验前学生必需明确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做到心中有数。    2、观察要有正确的方法    观察实验一般按“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的顺序进行。即先观察反应物的种类、色态,再

4、观察反应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有哪些现象?最后看生成物的种类和色态,注意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和色态的对比。应结合具体实验,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使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例如:做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可按化学反应、反应物色、态、反应条件、实验现象、生成物色、态、文字表达式等内容让学生分别观察和填写。    3、观察要有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观察重点是根据实验目的确定的。观察要精神集中,充分利用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不失时机地细心捕捉实验现象。    三、学会用宏观、微观两种不同观念认识物质 

5、60;  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待于发展,在他们学了分子、原子、原子结构等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有了初步的微观概念以后,要指导学生把握宏观和微观的联系,学会用宏观、微观两种不同的观念认识物质,这是把化学课引向深入的关键。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指导:    1、从宏观和微观了解物质的成分    有的学生问:“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和“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两种说法哪个对?象这样的问题显然是由于宏观和微观概念不清而造成的。我们通过举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对澄清这种模糊观念起了较好效果。例如:从宏观分析

6、,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锌是由锌元素组成;氯化钠是由氯、钠两种元素组成。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锌是由锌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分析上例学生总结出:在说明物质的万分的时候,“组成”用于宏观,“构成”用于微观;“元素”用于宏观,“粒子”用于微观。    2  、从宏观到微观认识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是宏观的,物质的结构是微观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是认识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一种思维方法。学完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后,应及时引导学生根据原子结构认识元素的性质,可

7、做如下的练习:根据课本中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讨论,明确以下问题:(1)、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它是元素一切特征的最基本的因素。(2)、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可决定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另外还可以确定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3、从宏观和微观分析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宏观的,物质发生变化的本质是微观的。观察物质变化时,要指导学生把宏观现象同微观运动联系起来,学会联想。如金属钠和氯气的反应,从宏观上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从微观上钠原子和氯原子

8、的相互争夺最外层电子形成离子化合物。要使学生有这样一种观念:物质是微粒构成的,因而物质的变化必然是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学会辩证地观察问题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是复杂的,要使学生辩证地观察问题,防止把问题简单化、绝对化。初中化学有许多概念建立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例如金属和非金属、饱和和不饱和、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酸和碱、化合和分解、溶解和结晶等,这些问题的双方相互对立,又

9、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构成一个对立统一体。教材中,还有许多地方使用了“一般”、“通常”等副词。例如:“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酸能跟多种氧化物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水”等。这些地方的“一般”和“通常”指的是多数情况下是这样,但也有例外。在掌握反应规律的同时,也要注意个别反应的特殊性,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化学反应的根据和反应条件之间的辩证关系。例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硝酸、浓硫酸中的氢。常温下活泼的金属钾、钙、钠等

10、跟盐溶液反应不能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金属。可见,学习化,掌握反应规律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应用的范畴和条件。化学知识充满了辩证法,只有用辩证的观点观察问题,才能把握化学知识的精髓,学好化学。     五、学会阅读课文     对于中学生来讲,主要是指导他们做好预习。由于他们的阅读能力较差,可布置给他们复习提纲,以便他们抓住要点。鼓励学生经过预习,了解教材的内容,掌握中心,提出问题,勇于发表个人的见解。有时在课堂上,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重点阅读某一段课文,提出问题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再指导学生阅

11、读,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学生阅读课文时,常缺乏深入的思考,因而阅读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时,理解不深,把握不住本质。学习元素化合物时,又分析不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不能揭示内在联系。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分析的方法去阅读课文。例如:阅读“分子这一节,除了要弄懂分子定义中关键的字、词外,还要抓住“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分子的质量是非常小”、“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及“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这些地方深入领会。这样,对分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能获得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六、学会自己总结  

12、60; 学生自己动手小结,是对知识的再学习,再理解,自找差距,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培养刻苦钻研的学风,锻炼和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教师不能代替的。学生开始写小结,很可能是一些名词概念的简单堆砌或知识罗列,触及不到问题的实质,理不出系统,但如果经常试着做,加以教师恰到好处的指导,小结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不论哪一种内容或哪一种形式的小结,都要提倡独立钻研,独立思考,先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地自己小结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取长补短,明确要点,统一认识。小结中要注意发现思考深入,有独立见解的学生,树立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风气,使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得以发挥。    体会:    1、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知道他们是如何学习的,如何思维的,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做到有的放失、深入具体。    2、学习方法的形成需要有一个不断实践和不断认识的过程,需要启发学生自觉,要适当地介绍,并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持续运动的机会,直至养成习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