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适应不良的辅导(下)_第1页
学习适应不良的辅导(下)_第2页
学习适应不良的辅导(下)_第3页
学习适应不良的辅导(下)_第4页
学习适应不良的辅导(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适应不良的辅导(下) 作者:应湘 文章来源:阳光协同教育网 点击数:492 更新时间:2008-11-16 1、学校适应不良的心理疏导(1) 学校适应不良的原因分析根据调查和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a.不良家庭环境影响父母由于感情不和或其它原因而经常吵架,这会给他们的孩子带来情感上及学习上的不良影响,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和恐惧。虽然孩子在学校十分想集中精力学习,可是父母吵架的一幕幕总萦绕在他的脑海里,回家后那不和谐的家庭气氛更是使他无法静下心来学习,从而影响学习,甚至导致无法继续学校生活。在父母离异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单亲家庭或类似单亲家庭中,孩子或者是无人照顾或得是虽有感情依托,但却被繁重的

2、家务劳动所困扰。他们可利用的学习时间只是在学校,这样使所学内容可能由于时间关系而不能及时“消化”,疑问得不到及时解答。虽然学习很刻苦,可是因时间欠缺而导致堆积下来的问题成为进一步学习的障碍,也逐渐形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并由此波及到学习、生活诸方面。孩子与父母的心理隔阂对学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父母知识缺乏或两代人之间不能相互理解,孩子的求知欲望及情感上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这样的家庭使孩子易产生厌烦心理、逆反心理、轻视父母的心理。此种心态对学习生活会带来不利,特别是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兴趣,进一步影响学习成绩,而进入差生行列。b.教师和家长教育方式不当教师的教学不得法,如“填鸭式”、“

3、高压式”或管理方法不科学。孩子是在死气沉沉的气氛中和“被强迫”、“被控制”的环境下学习,破坏了孩子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学习的愿望。长此以往,由于身心不适,越想学习反而越学不进去。c.孩子自身的原因人际关系紧张学校适应不良的孩子中,有很多是由于在家庭或学校集体中人际关系紧张,逐步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家里人对孩子的过分束缚、偏心或持怀疑态度,特别是中学生与父母的沟通障碍极易带来情感上的不适,从而影响学习生活。在学校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任课教师及学校领导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生活。孩子的个性原因孩子的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在校学习生

4、活。由于特定的生活环境,接受到的特定教育方式,孩子可能形成自我中心、自卑、心胸狭窄、孤僻、神经质、攻击性强、期望值过高的个性特点。这种不够完善的个性影响孩子与周围人的正常交往。(2) 学校适应不良的自我排解a.教孩子自我分析,自我认识造成学校适应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旦产生学校适应不良,首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分析产生的原因。分析要比较客观,不能把责任都推御到别人身上或客观环境中去。在自我认识较正确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情况进行一定的调适,从而很好地进行学习,获取优异成绩。 b.让孩子调整人际关系如果和父母关系紧张,首先让孩子要站在父母的角度来考虑,努力理解父母的苦心。当观点不一致时,应想办法心平

5、气和地讲明自己的想法,增进相互理解,使彼此间的感情融洽。与同学关系比较紧张时,凡事多从他人利益着想,自己有错时应主动承认,道歉,对同学的缺点也要给予宽容。平时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交往,“化干戈为玉帛”。 教孩子调整情绪,化解焦虑,宣泄抑郁如果为某事不高兴或感到焦虑,找个朋友、亲人或老师一吐为快。有的孩子可能因为上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而为这一次即将到来的考试感到焦虑和恐惧。应把上次考试的情况分析一下,充满信心,在刻苦学习的基础上,却迎接新的挑战。如果长时间感到心情抑郁,可以参加一些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如打篮球、踢足球、长跑等,使抑郁得以宣泄。 c.让孩子改变不良个性特征不良的个性会给学习成绩带

6、来很大的影响,要想获得优异成绩,必须改变不良的个性。 及时诊治身心疾病身体、心理上的疾病都会给学习带来不良影响。对于心理障碍,可以通过咨询门诊进行心理咨询,使障碍得到及时排解,尽快回到健康、快乐的天地。躯体有疾病,也要尽快找医生治疗,恢复健康的体魄,从而进一步刻苦学习。2、造成适应不良的个性障碍及疏导方法(1)怯懦。怯懦的基本表现是 :胆小怕事 ,遇事好退缩 ,容易屈从他人 ,无反抗精神 ;进取心差 ,意志薄弱 ,在困难面前张皇失措 ;感情脆弱 ,经不住挫折和失败。一个学生一旦形成怯懦性格后 ,往往从怀疑自己的能力到不能表现自己的能力 ,从怯于与人交往到孤僻到自我封闭 ,而由此形成的不良人际关

7、系 ,反过来又会加深怯懦。为了矫正这类性格缺陷 ,家长应要求孩子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气势激励,对怯懦的学生应要求他们学会自我打气、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等方法来培养无所畏惧的气势。 勇于行动, 不怕失败,应该使孩子懂得 :越是感到怯懦的事越要大胆去做 ,只要你能大胆去做 ,你就能战胜你的怯懦。(2)自卑。自卑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偏低的评价。自卑感强的学生 ,处处感到不如别人 ,无所作为 ,悲观失望 ,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 ,也往往因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为了矫正自卑性格 ,家长应要求孩子做到 :正确评价自己,要有自知之明 ,即不仅能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 ,也能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

8、长处。 正确地表现自己,有自卑性格的孩子 ,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 正确地补偿自己,为了能克服自卑感 ,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积极的心理补偿 :一是“勤能补拙”。以最大的决心和最顽强的毅力去克服这些缺陷。这便是积极的、有效的补偿。二是扬长避短。(3)狭隘。狭隘俗称“心眼窄”、“小心眼”。这种人受到一点委屈或碰到一点很小的得失便斤斤计较 ,耿耿于怀。具有这种性格的学生感情脆弱 ,意志薄弱 ,办事刻板 ,谨小慎微 ,有时甚至发展到吝啬、自我封闭的程度。矫治狭隘性格的方法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条 :待人以宽,应懂得人际交往的互酬心理 ,不要只想到自己的私利 ,生怕自己吃亏 ,甚至还想从交往中

9、捞点好处。 充实知识,一个人知识多了 ,立足点就会提高 ,眼界就会开阔。 主动矫枉,要引导孩子有意识地主动改变狭隘性格 ,特别要在大家印象较深、较为敏感的问题上作出较高的姿态。(4)嫉妒。嫉妒是看见别人某些方面 (如才华、成就、品质、相貌等 )高于自己而产生的一种羡慕 ,也是不甘心自己无条件赶上别人而恼怒的情感以及由此所导致的相应行为。嫉妒者往往不择手段地采用种种方法打击其所嫉妒的对象 ,因而无论对学习、对工作 ,还是对集体、对他人都会造成有害的影响。为了帮助孩子矫正嫉妒心理 ,应指导孩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缩小“我”字,要帮助孩子驱除私心杂念 ,拓宽心胸 ,即所谓“心底无私无地宽”。

10、善于自知,要使孩子懂得不服输、不甘落后是好的 ,但事事在人前 ,样样不服输 ,却是不可能的。 将心比心,当嫉妒的阴影笼罩自己心头时 ,应该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5)孤僻。性格孤僻者主要表现是不愿与他人接触 ,对周围的人常有厌烦、鄙视或戒备的心理。这种人猜疑心重 ,办事喜欢独来独往 ,人际关系不良 ,常此以往 ,还容易导致心身疾病。矫正方法是:主动与人交往,可以从最简单的主动与同学打招呼做起 ,主动与同学聊天。多多参加各种文娱、体育、社交活动, 深交几个朋友, 主动关心别人,友谊在于培育 ,不在于等待。要主动伸出善意的手 ,就会被无数善意的手握住。(6)猜疑。猜疑表现为极度的神经过敏 ,遇事

11、好疑神疑鬼。比如 ,有些学生看到其他同学背着自己讲话 ,就疑心人家在说自己的坏话;看到老师有时对自己态度冷淡一点 ,就会怀疑老师对自己有了看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 保持头脑冷静,注意调查研究, 对人开诚布公 ,不要死要面子。 坚持待人以宽,许多猜疑是来自对别人要求过高 ,所以不要苟求别人。3、学习不良孩子的心理辅导进行心理辅导,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不良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缺乏学习的动机。动机缺乏,学习没有干劲是学习不良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征。研究发现,大约一半的学习不良孩子学习意愿弱。情感上存在障碍。学习不良孩子遇到挫折容易焦虑、抑郁,有时,面对小小的冒犯就情绪

12、失控,顶撞老师,违反校规。意志薄弱。学习不良孩子容易受外界干扰,缺乏自制力和坚韧性。研究发现,41.26%的学习不良孩子遇到困难爱打退堂鼓。自我概念消极。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学习不良的孩子自我概念消极,他们总认为自己无能,对完成学习任务没有信心,而研究也表明,学习不良孩子对自己学业的评价显著低于非学习不良孩子。针对学习不良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家长应该也可以进行有效的干预。下面为老师们提供几种具体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第一, 进行归因训练,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第二,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在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上,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

13、同方法,如培养学习兴趣,给予成功体验,树立勤奋的观念,进行归因训练等。其中,归因训练是激发孩子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方法。归因理论认为,孩子将成功的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原因(如能力),或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原因(如努力),有助于维持和激发随后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相反,孩子将成功的结果归于外部原因(如运气、难度),或将失败的结果归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原因(如能力),不利于维持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甚至会产生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例如,某生考试失败,如果他将失败原因完全归于外在的因素,如运气太糟、题目太难,而外在因素是无法控制的,那么他在下次考试时就不会

14、有很强的动机;如果他将考试失败归于自己能力不足,而能力是不能凭自己的意愿予以改变或控制的,那么,他在下次考试时仍不会有很强的动机;但如果他不把失败归于那些自己不能控制的原因,而是归于自己不够努力,那么,他对下次考试自然会有很强的动机。归因训练就是要令孩子对成败的归因有助于其动机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孩子相信:努力是决定其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要让孩子认识到:努力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努力导致成功,不努力导致失败;还要让孩子认识到:努力也是一种可控的因素,它是可以通过个人意志控制的,预习、认真听讲、充分准备,可以提高学习成绩。家长应该指导孩子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和努力),以增强孩子的满

15、意感和胜任感,强化他们趋近成就任务的倾向,同时,还要尽可能避免孩子对失败做出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如认为自己能力差),避免产生无望情绪和无助行为。第三, 运用心理疗法,帮助学生克服情感障碍。过度焦虑、抑郁、攻击性过强都属于情感障碍。可能导致情感障碍的因素有遗传、气质、家庭关系不良、父母的教育方式简单、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佳等。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疗法、行为矫正法)帮助学生克服情感障碍。认知疗法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减轻抑郁。认知疗法认为,不当的想法是引发不良情绪的原因。例如,一个孩子凡是重要的事情我必须做得很好,一旦考试失败,他就会得出结论:这真是一场灾难!于是,焦虑伴随着这种想

16、法而产生。那么,什么是不当的想法呢?心理学家认为,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隐匿着一些非理性的观念,如:我强烈地希望成功地完成那些重要任务,所以在任何时候我都能漂亮地完成它们;我强烈地希望得到那些我认为是重要的人的赞同,所以我一定总会得到他们的赞同;我强烈地希望人们体贴、公平地对待我,所以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这样对我这些非理性观念就是不当的想法。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找出类似的想法,用恰当的想法取代它们。比如,告诉孩子失败的确是一件不幸的事,但大可不必这么焦虑,因为希望自己做的每件事都完美是非常不易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对已具备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的中学生而言,这种方法是适用的。行为矫正法有助于减少攻击性

17、行为。行为矫正法的原理很简单:强化良好行为,惩罚不良行为。在进行行为矫正时,有两点必须引起家长们的重视。惩罚的弊端。惩罚虽然可以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频率,但并不能告诉孩子正确的行为是什么。所以,对一个爱打人的孩子,与其用严惩来不让他打人,不如教给他用别的方法应付受挫的情境。而且,惩罚容易导致恐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在行为矫正时,家长应慎用惩罚。多用停止强化来减少攻击性行为。错误地强化不当行为是导致这些行为增多的原因。因此,减少攻击性行为最有效的办法是停止强化,让行为慢慢消失。家长可能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在课堂上调皮捣蛋的学生,以此作为惩罚,希望这样能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实际结果却可能恰恰相反

18、,同学们的嘲笑(实际上是一种强化)反而增加了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所以,明智的家长会私下告诫学生,让他遵守纪律,这样就减少了强化。采用这种方法时,老师有耐心,因为停止强化后,攻击性行为的减少是缓慢的。第四, 从实现一个目标开始,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培养意志力,一百句劝说抵不上一次成功。塑造学习不良孩子坚毅品质应该从他们第一次用意志力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开始。家长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定好目标。家长不要越俎代庖,替孩子制定目标,因为只有孩子自己制定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他们才会重视目标的价值。目标不能过多,定五六个目标就意味着要同时实施五六个计划,任何人都会分身乏术,一般以一至两个为宜。目标也不能过高

19、或过低,过高的目标对本来就意志薄弱的孩子来说就意味着失败,而过低的目标有时无需意志力也能实现,达不到磨练意志的目的。目标应该既有挑战性又经过努力能实现。树立正确观念。家长要让孩子树立的第一个观念就是:没有一个目标的实现是不需要以进行艰苦枯燥的劳动为代价的,关键在于从艰苦枯燥的劳动中寻找乐趣。因为孩子可能会觉得,如果他们的目标不能给他们带来乐趣,那实现目标就是毫无价值的,因而停止了努力。其次,要告诉孩子不要轻易地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目标的价值。怀疑就像大坝上的小缺口,开始只是一个小口或小洞,如果掉以轻心,它们就会越变越大,最终前功尽弃。意志力减弱时的小处方。写:把目标写在纸上,然后贴在床头、书桌

20、前、笔盒里;听:把目标用录音机录下来,每天坚持听几遍;问:假如实现了目标,感觉会怎样?第五, 给予无条件积极关注,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助于人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所以,帮助学习不良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十分重要。积极关注对自我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积极关注”就是“好评”,就是希望别人以积极的态度支持自己。个体是依据对自己的直接认识与别人的评价来形成自我概念的。在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个体怀有一种强烈的寻求他人“积极关注”的心理倾向,这仿佛是个体在为印证自我概念而找寻“证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积极关注都有益。积极关注有条件积极关注和无条件积极关注。有条件积极关注指关

21、注是有条件的条件往往是被关注者必须达到关注者的要求。它容易助长消极的自我概念。如果学习不良孩子对自己的认识是正面的,而这些认识又不能得到家长与教师的正面评价因为学习不良学生常常达不到像及格这样的在老师们看来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此下来,他们就会否定积极的自我概念,让消极的自我概念替代它。家长与老师应该给予学习不良学生的是无条件积极关注。具体地说,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真诚地关心爱护孩子,勉励孩子,不对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尤其不应该一味地把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强加在他们身上。无论孩子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老师对孩子的态度都应该是接受和支持的。有的老师认为,对缺乏自觉和学习动力的那些差生不提要求简直就是不负责任

22、,但是,学习不良孩子缺少的不是外在的要求,而是内在的力量能够自己对自己说“我行”的声音。转变学习不良孩子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科学的方法是把心理辅导和学习指导结合起来。4、 学习粗心的辅导学习粗心是小学生的通病,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不良的习惯呢?观点一 把做功课的时间化为功课量玲玲是粗心大王,作业做错、漏做、计算符号看错,甚至剩下半题忘了做,弄得家长也跟着神经紧张。怎么提醒她细心都没用。据观察,她粗心的原因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没把心思放在功课上。比如家长规定她做1小时作业,她会不停地瞄时钟。要是动画片快开始了,就更心不在焉。你要是嘱咐她“再做20分钟去玩”,她竟泡时间,20分钟写了一行字,还错

23、了两个。有一次,家长无意中把督促她学习的条件改为“再做5道题才能玩”,结果她5道题做得有质有量,只用了23分钟。从此找到了纠正玲玲作业粗心的诀窍:化时为量,即把“再做25分钟”,改为“再做6题”。这样,孩子的劲儿就来了,从“必须忍耐25分钟”的消极状态,转变为“快把练习做完”的积极状态。这种积极状态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观点二 对孩子的粗心问题,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重要志华很粗心,作业错误不断,糟糕的是考试也不例外。期终考前检查他所有作业,结果令人吃惊:至少有20%的题目因粗心而错。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了解后发现志华做题直线向前,义无反顾,根本没想到还需要检查。他把检

24、查工作全部留给家长和老师了,你查出错误,他愿意改,可他自己从不主动发现错误。于是,家长向他提出要求:1.放慢作业速度;2.自己必须检查;3.检查方法是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很快,志华粗心现象明显减少。因此我们认为,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更重要,因为对于孩子粗心问题,父母反复叮嘱他细心,简直毫无意义。观点三 利用“目标倾斜”,纠正作业粗心问题强强粗心问题总发生在爱看的节目和规定的作业时间冲突时,这时,即便关掉电视或反复提醒他细心也无济于事,因为他心不在作业上。根据心理学“目标倾斜”原理:人们努力工作的前方应安排有快乐的报酬。“目标倾斜”表明,人在接近目标之前的时刻,工作学习的曲线会显著

25、地上升。运用这个原理,家长把强强的作业时间,定在他想看节目播映前的1小时,效果很好,即使作业量比平时多,他也能高质量地完成。这就是“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倒过来,“目标倾斜”还可以“先乐后苦”,如孩子已经开始看电视了,强迫他去做作业,他肯定心不在焉,错误百出,长期以往,更会养成粗心习惯。与其如此,不如采用“先乐后苦”的“目标倾斜”,看完电视再做作业,这时,他心定了,作业质量就保证了。资料显示美国新近兴起“好好玩耍,好好读书”的教育模式,让孩子自主拟订游戏与读书计划,其原理即在此。据报道,孩子拟订的计划,几乎都是先玩再做作业,结果作业粗心现象大有改观。观点四、孩子粗心,要防备做功课疲劳和许多

26、孩子一样,小莉作业前半部分质量好,后半部分字迹潦草,错字别字很多,大多数家长会说孩子粗心,但我们以为这是疲劳所致。心理学认为,疲劳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活动,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的心理状态。疲劳不能恢复,粗心问题就难以纠正。若适当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学习“引擎”再度起动恢复效率,粗心问题便能解决。如何设法帮小莉缓解疲劳呢?许多父母担心孩子好不容易定下心学习,休息了心不容易收回来。于是,送些点心,让孩子缓解一下就算休息了。殊不知,保持与做功课一样的状态休息,心理的紧张是无法消除的。因此,即便休息5分钟,也要离开书桌,最好忘掉功课。这样,心理紧张才能得以缓和。采用此法,不仅解决了小莉的

27、粗心问题,她的视力也有好转。观点五 不要太在乎孩子的粗心问题,改了就好低年级孩子,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定势也不明显,作业出错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很大。父母看到很容易的题目都做错了,就简单归结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题大做批评一通。这是不正确的,其实不要太在乎孩子的粗心,做错了让他再做一次就行了。我们反对父母过多批评指责孩子作业粗心,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因为他们需要依赖父母的“眼睛”看自己。家长渲染错误的严重性,主观上想引起孩子注意,克服粗心大意,而客观上不仅不能解决粗心问题,还严重地强化了孩子内疚、惊慌、恐惧,进而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因此,作业做错了,就事论事、有错改错,是孩子最直接的心理反应和

28、最强烈的学习动机。心理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都表明,及时纠正错误效果最好。粗心是低年级孩子的通病,父母不必太计较,只要教给孩子自我反思和改正错误的方法,就是根本。因为,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探索成功的过程,随着他们身心发展,粗心问题是能克服的。观点六 从杜绝粗心的根源着手解决问题数学考了59分,圆圆大哭一场,分析原因,一半分数因粗心而丢。粗心让成绩大打折扣,确实可惜。分析原因,其一,粗心和知识掌握不扎实有关,2+3等于几,你随口答来一定不会错,但一年级孩子就可能错,因为他还没形成自动反应。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到了能自动反应的程度,粗心会大大减少。其二,粗心和习惯有关,比如平时作业马虎,粗心惯了,

29、考试时便不由自主地犯老毛病。所以,平时杜绝粗心,考试才能不丢分。其三,粗心与性格有关,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爱的一面,但不拘小节办事粗心,反映在学习上,容易增加失误。因此,安排孩子做一些需要耐心的事(枯燥简单的劳作等);督促她提高平时作业质量。此外,还要教她预防粗心的技巧,如写张提醒条放桌上;复查时用反向代入法检验;编一本错题集,了解自己易出错的地方,以便提防,重点检查。6、校园交往技巧辅导(1)与教师的交往孩子们进入学校后,很自然地会把老师当成心目中的权威人物,不仅渴望老师的赞扬与肯定,也渴望与老师交往。那么孩子和老师交往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第一,做好交往的心理准备。缺乏和老师交往经验的孩子,在

30、老师面前容易出现过度紧张、脸红、不知所措等不良反应,这有碍于师生关系的深入发展,若要克服这种现象,就必须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首先,培养孩子的交往意识。相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具有更丰富、更广博的知识,具有更多更深的人生阅历,也具有更为完整的人格和成熟的个性。因此,在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获得老师的关心,学习老师的经验,接受老师的教诲,从而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并使自己不断成长和完善。特别是师范生,和老师交往还有利于潜移默化地提高自我的教师素质。因此,每个孩子都应培养主动与老师交往的意识。其次,打好谈话腹稿。由于老师与学生的特殊关系,初与老师交往的孩子有些不适应,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有位同学说,他

31、每次和班主任谈心时都会出现思维短路,交谈的形式总是老师问一句他答一句,老师没话问了他也觉得无话可说了,这种情况让他尴尬极了,几乎令他丧失交往的勇气。一般说来,和老师谈话都有一定的目的,或寻求学习上的帮助,或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等。若在谈话前先想想自己要问什么,该说什么话,有备而来,就能有效地克服胆怯、紧张、口齿不清等现象,提高交往的信心。第二,尊重老师的心理需求,给交往创造一个舒畅的心理环境。老师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更注重的是心理需求,即精神满足。有些学生为了拉关系给老师送礼,这容易掩盖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与信任,使师生关系物质化。聪明的学生懂得尊重老师的人格,交往时有礼有节,用自己的进步表现作为献给老

32、师的礼物,实际上,这更能体现老师的人生价值,使老师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其次,注意在适当的时候对老师的优点和成就加以赞赏。有位同学趁课间休息时在讲台上放了张小小纸条,上面写道:“老师,您上的课好精彩!”见了这张纸条后,老师对这位同学便多了一份热情和关爱。渴望被赞赏是人最基本的天性,是一种普遍的心理需求,因此,在和老师交往时,不妨对其人品、教学等方面的优点加以适当赞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赞扬与欣赏应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夸张,更不能无中生有,否则会给人以阿谀奉承、拍马屁的感觉。另外,年龄差异导致了师生间“代沟”的存在。故在交往中必须将心比心,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思考、去体验,努力做到尊重老师的思想,理

33、解老师的保守,包容老师的唠叨。同时,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向老师提意见。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会对没有缺点的人敬而远之。其实,根本不可能存在没有缺点的人。老师不是完美的,发现老师的不足要持理解态度,向老师提意见语气要委婉,时机要适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和老师交往时也应具有朋友般的宽广胸怀,对老师身上存在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不足加以谅解,给交往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第三,掌握一些交往的技巧。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要想加强孩子与老师的交往,还必须引导孩子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首先,了解老师个性,选择适当的交往对象。不同老师具有不同的个性,因此,最好在了解的基础上选择那些具有良好心

34、理品质并在个性上与自己特点相似或互补的老师作为交往对象。否则,自己的热情可能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其次,掌握交往时机。有的学生喜欢中午按老师的门铃,有的学生没事也总爱在老师家里一呆就是好半天。诸如此类行为严重打乱了老师的作息制度,这就难怪老师对他没有热情了。所以,和老师交往时要善于掌握交往时机,若需较长时间接触,最好能提前预约。再次,讲究交往方式多样化。面谈是学生与老师交往的主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有时若能采取一些其它方式可能会得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比如和老师一起打球、散步、逛街等。最后,明白交往是双方的。因此,不能只想着从老师那里获得教诲,也应努力为老师提供一些新奇的或有益的信息,使师生在交往中

35、得到共同发展和提高。第四,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做学生时,经常发现“那个老师并不怎么样”,“他的水平太低了”。等长大以后才知道这种看法和想法是多么天真。就像作弊者从来都认为老师发现不了,其实,只要往讲台上一站,谁在下面干什么都一目了然。老师的学问、阅历水平肯定是高于学生的,所以,要向老师虚心求教,好问不仅直接使学习受益,还会增多、加深和老师的交流。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错了就是错了,主动向老师承认,改正就是好学生。老师不会因为谁有一次没有完成作业,有一次违反了纪律就认为他是坏学生,就对他有成见。相信老师是会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2)与异性的交往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少男少女们在生理和心理

36、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生理上的变化促使心理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开始表现出对异性的倾慕与向往,希望自己能更多的与异性交往,有什么苦衷和心里话也愿意向异性朋友倾诉。这时,男女同学间相互吸引乃至发生早恋。但是,有些青少年不敢与异性交往,羞于谈异性,与异性说话时则脸红,出汗,心跳,呼吸加快,语言不连贯等,出现异性交往障碍。 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异性交往的障碍呢?家长可引导孩子做到如下几点: a.更新观念,主动交往。青少年由于性的萌动,产生对异性的渴慕,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过分压抑对于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开放的年代,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开放型的人际交往成了社交的主旋律,因此,不应将与

37、异性交往神秘化。 b.树立正气,创造环境。打破封闭式的生活环境,用全新的观念和热忱的态度,发展同性友谊和异性友谊。树立正气,创造合适的氛围,形成正确的舆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己在交往时堂堂正正,一身正气,不抱杂念,对别人的交往不冷眼,不遏制,不捕风捉影,不制造流言。 c.分清友谊与早恋的界限。由于中学生生理心理机能并未完全发育成熟,如果这时恋爱,难免会有较多的冲动性和盲目性,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友谊与恋情之间的尺度不易把握,因此应尽可能增加群体交往,这样的交往方式,既能渲泄情感,满足少男少女的心理需求,又可避免越轨行为。 d.交往时要大大方方,不要故作姿态,以免招来流言蜚语。少男少女们

38、都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以获得异性的好感和青睐,这是正常的。但这种表现一定要掌握尺度,要自然大方,不可粗俗轻浮。 e.要善于学习异性的优点。由于性别差异,男女在性格和气质方面各有长处,男生坚毅、刚强、勇敢、独立;女生细腻、温柔、严谨。不与异性交往,少男少女们很难发现异性身上特有的优点,而这些优点又恰恰是其本身所缺少的,因此,男女生之间进行正常交往,有利于共同学习,共同提高。(3)与同伴交往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伙伴,并与之一同玩耍、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发展心理学家把这些年龄或成熟水平相仿的伙伴称为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用于同伴交往上的时间越来越长,有调查显示,儿童和

39、青少年在学校的一天中与同伴交往的情境高达299个。a.同伴接纳与否关键在于相互作用由于同伴的能力相当、地位平等,属于一种水平关系,因此从同伴那里,个体可以得到关于自身能力的反馈,可以了解自己的表现是优于还是差于其他人。在同伴群体中,个体的社交地位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有的非常受欢迎,有的非常不受欢迎,有的地位一般。心理学上用同伴接纳来表示个体被同辈群体接纳喜欢的程度,它反映了个体同伴关系的好坏。影响个体同伴接纳的因素很多,如个体的社会行为特征、认知能力、身体特征、名字等。以儿童为例,以往的研究发现,受欢迎的儿童往往缺乏攻击性、外表吸引人、能坚持交往、愿意分享,被拒绝的儿童常常有许多破坏行为和不当

40、行为、极度活跃、说话过多、有许多单独活动。被忽视的儿童一般很害羞、不敢自我表现、攻击少、逃避单向交往。同样,影响同伴接纳的因素在不同年龄段也有不同体现,如越小的儿童越看重外部特征,越大的儿童越看重个性特点。为此,笔者调查了河南省某中学的小学四、五、六年级和初中一、二、三年级共903名中小学生,其中小学生489名,初中生414名,男生494 名,女生409名。采用同伴提名法要求中小学生分别写出自己最喜欢和班里哪三位同学交往、最不喜欢和班里哪三位同学交往,以及相应的原因,问卷有效率为 100%。笔者在调查中同时考察了中小学生接受或拒绝同伴的原因,并按照相应标准对这些原因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中小学生

41、接受同伴的原因类型排在前三位的是同伴相互作用、性格品质、亲社会行为。拒绝同伴的原因类型排在前三位的是攻击行为、性格品质和同伴相互作用。换句话说,当个体有更多的朋友,或者拥有一些良好的性格品质,或者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就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相反,当个体经常打架骂人,或者拥有一些不良的性格品质(如自私、虚伪),或者有更多的对手,就更容易受到同伴的拒绝或排斥。当把中学生和小学生分开来看时,可以发现中学生接受同伴的主要原因类型依次是同伴相互作用、性格品质、亲社会行为、学习成绩。小学生接受同伴的主要原因类型依次是同伴相互作用、亲社会行为、学习成绩、性格品质。从中可以看到,学习成绩在接受同伴的原因中所占

42、的比重从小学到中学有明显下降,性格品质的比重有较大上升。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更看重同伴的性格品质等内在特点。而中学生拒绝同伴的主要原因类型依次是攻击行为、性格品质、同伴相互作用、控制。小学生拒绝同伴的主要原因类型依次是攻击行为、性格品质、同伴相互作用、控制、学习成绩。可以看出,攻击行为在小学生拒绝同伴的原因中所占的比重非常之大,几乎接近了一半。到了中学,比重虽然下降至1/4,但仍占拒绝原因类型的第一位。性格品质、同伴相互作用、控制在拒绝同伴的原因中所占的比重从小学到中学都有明显上升。b.心理理解能力影响同伴关系为什么有些人受到同伴的欢迎,而有些人则遭到同伴的拒绝呢?除了以上这些个体特征

43、外,笔者还发现,学生自身的心理理解能力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什么是心理理解能力?通俗地讲,每个人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内在心理层面归因时,都具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式,这是心理理解能力的核心内容。不同个体的心理理解能力有所不同。一项对中小学生历时两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推测他人心理是否准确、推测他人是有意还是无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测个体在同伴中的被接纳地位。研究者给中小学生呈现一些同伴交往情境。情境中,主体遭到了同伴的拒绝,如“同伴没有来参加自己的生日聚会”或“同伴没有借给自己一本书”,请中小学生从心理层面进行原因解释。结果发现,一些中小学生认为自己之所以遭到同伴拒绝,是由于同伴不喜欢与自己交往,而这些中

44、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也遭到同伴拒绝。另有一些中小学生认为,同伴的拒绝是由于碰巧有事等客观原因。这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被提名为受拒绝的个体。这一结果表明,中小学生对社会交往行为的理解会影响同伴对他们的接纳。因此,教育工作者可以训练被同伴拒绝的个体更好地理解他人心理的能力,从而改善其同伴关系。中小学生自身、教师和家长在中小学生同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三者缺一不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面对同伴交往,尤其是同伴交往失败的情境时,一定要采取积极、理解的心态,而不是盲目以为同伴不喜欢与自己交往,从而进一步采取消极的交往行为,最终导致自己被同伴拒绝排斥,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教师应尽力理解、帮

45、助学生,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对同伴关系较差的学生要努力帮助寻找原因并对症下药、积极处理,改善其他同学对该类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对于家长而言,无论孩子身处怎样的逆境,都要抱以理解、关怀和支持的态度,只要坚持不放弃,提供相应的帮助,孩子一定会走出被动的心理态势,拥有更为愉快的同伴交往经历。c.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我们给父母的建议:不要苛刻的为孩子选择朋友。父母为自己的孩子选择的朋友多半是老实、听话、胆小的孩子,和这些孩子玩,父母似乎可以放心一些,不必过分害怕什么石头砸伤了脑袋之类的事故。但是如果自己的孩子在环境中遇到了那些胳膊粗、力气大,甚至是好欺负小孩子的大孩子时,他们会怎样呢?他们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而且会因此对外界的环境感到害怕,有的孩子甚至会因此封闭自己,不敢结交小伙伴,宁愿自己一个人玩或请大人陪自己玩。让孩子自己结交伙伴。以成人来说,和朋友的关系以及友谊的形成,表示一个人是否适应社会,是否成熟。如此说来,孩子就更要从小学习结交小伙伴。父母应该引导他们进入一个愉快而又适宜的团体,而不要代替他们。当孩子在与小伙伴们发生纠纷时,父母尤其不要代替他们思维、代替他们分析、代替他们和孩子的伙伴“算账”,这样无疑将把自己的孩子推到孤立的地位,使孩子产生依赖性,觉得有父母作坚强后盾,遇到什么麻烦事都可以回到父母身边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