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和橡皮筋_第1页
弹簧和橡皮筋_第2页
弹簧和橡皮筋_第3页
弹簧和橡皮筋_第4页
弹簧和橡皮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弹簧和橡皮筋湘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力与运动单元第二课 执教:贵州省凯里市第四小学 吴清华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探索,让学生认识弹力。2、认识测力计,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及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认识什么是弹力。2、正确使用弹簧秤。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导言:上课(生:老师好)同学们可真精神!请坐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出示实物:圆珠笔)看看谁的表现好,礼物就送给谁。你坐得可真端正,可见是班上最守纪律的孩子吧!奖励你一支!你也不错,能给大家说说怎么使用这支圆珠笔吗?(生答)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真奇怪啊!是什么物体使笔芯能

2、上下移动呢?(生答:弹簧)同学们可真厉害!大家再想想,还有什么物体也具有弹簧这种特性呢?(抽三四个学生回答)。同学们可真善于观察,这节课我们就以弹簧和橡皮筋为例(板书课题:2.弹簧和橡皮筋),好好研究它们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秘密?(点击课题)二、认识弹力听说几位爱科学的孩子也来到了这里(出示课件:几位学生玩弹簧图)瞧!他们正在用哪些方法研究弹簧和橡皮筋的秘密呢?抽个别学生回答。大家动脑猜猜看,他们用不同的方法研究弹簧和橡皮筋,可能会有什么发现?请各小组的同学讨论交流一下。各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同学们,想亲自体验一下吗?(想)那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你们喜欢的方法玩一玩弹簧和橡皮筋,看看它们

3、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秘密?各小组用自己的方法玩弹簧和橡皮筋,师巡视。小组汇报。当我们用不同的方法玩弹簧或橡皮筋时,它们的形状变化相同吗?所产生的力的方向一样吗?(出示课件:实验要求)请同学们按照实验要求再玩一玩弹簧或橡皮筋)。师读实验要求,学生认真听。各小组按照实验要求再次玩弹簧或橡皮筋,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老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出示课件:手压弹簧图)小结受力后的弹簧不仅变形了,并能产生一种力使它恢复原来的形状,所产生的这种力的方向与我们手用力压弹簧的方向是相反的,我们把它叫反作用力。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能不能把你们做的实验,根据自己所说的,画下来呢?(生答:能)提出要求:请组长拿出实验表(一)

4、,小组合作画出弹簧对手的反作用力的方向,以及弹簧形状的变化,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各小组成员通过实验完成实验表(一),师巡视。小组上台展示实验表(一),并说出为什么这么画的原因?小结:通过各小组的实验,我们得出了像弹簧和橡皮筋这样,变形后力图恢复原来的形状所产生的力,我们把它叫弹力。弹力的单位是什么呢?用什么符号表示?请个别学生回答,师板书(单位:牛顿(N)表示)。三、认识和使用测力计(一)认识测力计弹力到底有多大?我们知道了物体的重量可以用秤来称,那么弹力用什么来测量呢?(生答:测力计)(出示实物:平板测力计和圆筒测力计)测力计有平板测力计和圆筒测力计等,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平板测力

5、计,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认真观察平板测力计。抽学生说出平板测力计的组成部分。师小结。(出示课件:平板测力计的组成部分)(二)掌握正确使用测力计的方法人们利用弹簧的弹力制造了测力计,那我们怎样正确使用它呢?你们想知道吗?(生答:想)(出示课件:方法步骤1):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桌上的测力计,它只能测量多少牛顿的力?能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为什么?抽学生回答。(出示课件:方法步骤2):请同学们竖直提起测力计,观察指针位置是否指零,否则请把它调节到零位。小组合作调节指针位置。(出示课件:方法步骤3):学生认真听。(三)正确使用测力计:为了测量力的大小,我们用钩码做实验,钩码上有个数字50,表示一个

6、钩码有多重呢?(生答:50克)让学生用手惦量一个50克的钩码有多重。一个50克的钩码能产生多大的弹力?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帮助老师测量一下。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测量。其它同学认真观察并评议,师小结。一个50克的钩码能产生0.5牛顿的力,两个钩码、三个、四个同学们想不想自己通过实验去发现呢?(生答:想)提出要求:(1)请组长拿出实验表(二),将小组测量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并将表格中所得出的数据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2)小组讨论思考:从测量的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3)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实验最好,发现最多。小组合作测量、记录、讨论,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小结:钩码数量越多,弹

7、簧被拉得越长,所产生的弹力就越大。四、认识弹簧在生活中的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弹簧(出示课件:各种弹簧图)不同的弹簧有不同的作用,人们利用弹簧的弹力不仅制造了测力计,还为我们人类做了哪些服务呢?请学生回答。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学生回答。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动手动脑、团结合作的精神真值得老师学习。大家回去后,认真观察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弹簧这种特性。下节课比一比,看谁的发现最多。板书设计: 2、弹簧和橡皮筋 变形后弹力 力图恢复原来的形状说课材料弹簧和橡皮筋是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课。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

8、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体验、探索中认识什么是弹力,能正确使用弹簧秤。了解弹簧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并学让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享受探究知识的愉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趣。 一、说教学特色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经历一个个人从观察、猜想、体验、思想到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验验证,并从中发现问题的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的实质归根到底在于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

9、 (1)课堂伊始,我用学生常用的圆球笔,让学生从中发现弹簧能使圆珠笔芯上下移动,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具有弹簧的物体来引入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为新课作好铺垫。 (2)开放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大胆的创新意识。 开放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多向交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这节课我主要采取观察、推测、体验、实验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弹簧所蕴藏的秘密产生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假设,并亲自体验,得出结论。 (3)探索式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把学习的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参与各种研究实践活动,交

10、流探索出弹簧和橡皮筋受力后,能产生弹力使其恢复原形,并能正确使用测力计。使学生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更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合作交流,亲身体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亲身体会,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积极进行科学探究,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结束,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对知识系统整理,并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外。 二、说授课效果 能让学生大胆作出假设,还留给学生充分的实验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动脑去想。学生利用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另

11、外,还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观察、体验、讨论、合作学生,合作实验,认识了什么是弹力,并能正确使弹簧测力计,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科学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反思 弹簧和橡皮筋这是我上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堂课。在这一节课当中我经过数次琢磨和总结。我认为这节课是很值得好好的思考和探究的,因为这节课是我在不断地探索,不断的思考,不断地总结中,把课一节一节上好上优的,并且在这一节课中,我不但修改了本课的教学结构,而且不断提升了自己的对科学课教学的新理念。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中,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每位学生都课堂学习的主体,建立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等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鼓励学生敢问、会问。首先教师要从教育观念更新,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真情实感,不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应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的勇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