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桩基首件工程施工总结_第1页
桥梁桩基首件工程施工总结_第2页
桥梁桩基首件工程施工总结_第3页
桥梁桩基首件工程施工总结_第4页
桥梁桩基首件工程施工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桩基首件工程施工总结一、首件工程概况龙头镇国道G325跨线桥桥梁全长525m,桩基共计116根,我部计划左幅7#-A、B,左幅8#-A、B,左幅9#-A、B做为桩基首件工程施工,共计6根桩基,桩径均为140cm,桩长为1517m、端承桩, 采用C30水下砼。钢筋笼采用滚焊机一次成型加工,共分2节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主筋采用直径25mm螺纹钢,螺旋筋采用10mm盘条,主筋间距13.7cm,螺旋筋一般段间距20cm,加密段间距10cm。桩基首件工程参数表(一)桥梁名称桩基编号设计数据桩径(m)端承桩/摩擦桩混凝土强度桩顶标高(m)桩底标高(m)桩长(m)龙头镇国道G325跨线桥左幅7#-A1.4

2、端承桩C3015.800 0.800 15.000 左幅7#-B1.4 端承桩C3015.800 0.800 15.000 左幅8#-A1.4 端承桩C3016.800 1.800 15.000 左幅8#-B1.4 端承桩C3016.800 1.800 15.000 左幅9#-A1.4 端承桩C3015.600 -2.400 18.000 左幅9#-B1.4 端承桩C3015.600 -2.400 18.000 二、钻孔灌注桩基施工流程及工艺1、施工准备首件工程桩基于2015.4.15日进行测量放样,利用全站仪放样出左左幅7#-A、左幅7#-B,左幅8#-A、左幅8#-B,左幅9#-A、左幅9

3、#-B桩基平面位置及原地面高程,根据放样出的桩位埋设4根护桩,并将测量成果及时报监理工程师审定。2、护筒埋设护筒采用钢护筒,其内径为1.6m。护筒中心轴线位于桩位中心,并严格保持护筒的竖直度,护筒长2.5m,顶端高出原地面0.3米,护筒埋设完成后,对护筒偏位进行复测、纠正,并测量护筒顶标高。3、泥浆制备施工时,循环池和沉淀池分离开来,根据地质情况,选用塑性指数大于25、小于0.005mm的颗粒含量大于50%的粘土制浆,防止坍孔;施工中经常检测泥浆的各项指标,并随时注意地质变化,及时调整,保证泥浆的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4、冲孔首件桩基开孔时间见下表桩基首件工程参数表(二),冲程按1.5m控制,

4、泥浆比重约1.4(具体见钻孔记录表),冲击成孔过程中采用粘土泥浆护壁,根据地层地质变化调整泥浆比重,保证钻进过程中孔壁的稳定。整个钻进过程中,始终保持孔内水头高度。冲击过程中勤修补钻头,勤检查钢丝绳偏位情况。桩基首件工程参数表(二)桩基编号实测数据桩顶标高(m)桩底标高(m)桩长(m)护筒标高(m)孔深(m)入岩标高(m)入岩深度(m)开孔日期终孔日期灌桩日期左幅7#-A15.800 3.67412.126 17.24413.570 11.2447.570 2015-5-122015-5-152015-5-18左幅7#-B15.800 3.6712.130 16.713.030 12.79.0

5、30 2015-4-302015-5-72015-5-11左幅8#-A16.800 1.73815.062 17.35815.620 8.3586.620 2015-5-262015-5-292015-5-30左幅8#-B16.800 1.3115.490 17.2115.900 6.875.560 2015-5-192015-5-242015-5-25左幅9#-A15.600 -2.46618.066 17.10419.570 1.8044.270 2015-5-112015-5-142015-5-17左幅9#-B15.600 -2.55518.155 16.91519.470 1.1153

6、.670 2015-4-302015-5-72015-5-115、终孔本首件工程桩基均为端承桩,桩基钻进到设计标高后,报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及业主现场终孔,实际地质情况同设计地质资料基本一致,经四方现场查看,确定现场桩基终孔标高,具体终孔标高见表桩基首件工程参数表(二),首件工程桩基入岩深度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6、清孔采用换浆法清孔。清孔分两次,终孔后进行第一次清孔,主要是清除孔底沉碴和降低含砂率。二次清孔是保证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在钢筋笼下放完毕后进行第二次清孔,是保证灌注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导管上口连接一节特制弯管与孔外的离心式泥浆泵连接,从导管内向孔底注入新鲜泥浆,使孔底沉渣

7、处于悬浮状态,泥浆指标测定合格后,然后灌入首批砼进行封底。7、灌注水下混凝土国道G325跨线桥左幅7#-A桩基于2015.5.18日灌注,设计为C30水下砼,设计砼方量18.65m3,计算砼方量18m3,实际灌注砼方量21m3,扩孔系数为1.16。国道G325跨线桥左幅7#-B桩基于2015.5.11日灌注,设计为C30水下砼,设计砼方量18.66m3,计算砼方量18m3,实际灌注砼方量21m3,扩孔系数为1.16。国道G325跨线桥左幅8#-A桩基于2015.5.30日灌注,设计为C30水下砼,设计砼方量23.17m3,计算砼方量23m3,实际灌注砼方量30m3,扩孔系数为1.30。国道G3

8、25跨线桥左幅8#-B桩基于2015.5.25日灌注,设计为C30水下砼,设计砼方量23.83m3,计算砼方量23m3,实际灌注砼方量29m3,扩孔系数为1.26。国道G325跨线桥左幅9#-A桩基于2015.5.17日灌注,设计为C30水下砼,设计砼方量27.79m3,计算砼方量28m3,实际灌注砼方量32m3,扩孔系数为1.14。国道G325跨线桥左幅9#-B桩基于2015.5.11日灌注,设计为C30水下砼,设计砼方量27.93m3,计算砼方量27.3m3,实际灌注砼方量31m3,扩孔系数为1.13。导管采用内径28cm,壁厚6mm无缝钢管,在灌注混凝土前,已对导管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

9、拉试验,经验收合格后,分段拼接,用吊车吊入孔内拼成整体。料斗体积为3.5m3,导管底部离孔底0.30.4米,首批砼体积为56m3,到达现场后测坍落度,现场测得为190205mm之间,符合规范要求。后续砼灌注按照导管埋深在26m范围内进行拆管,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做好详细记录。三、钢筋笼加工及安装1、钢筋笼加工首件工程桩基主筋为25螺纹钢,根据规范要求,钢筋直径大于22mm必须采用机械连接,严禁焊接,选择衔接方便、检测直观、适用性强、连接性能稳定的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方式,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是利用镦粗机先将钢筋端部镦粗,然后用直螺纹滚轧机对镦粗段进行丝头加工,通过钢筋端头的直螺纹丝牙与直螺纹套筒咬合

10、形成的一种连接方式具体工艺如下: 首件工程报批钢筋原材料进场检验钢筋下料钢筋端头切平试验确定最佳镦粗参数端头镦粗端头滚丝丝头检查、打磨套保护帽或连接套筒、转存钢筋就位、取下钢筋丝头保护帽、拧紧接头。首件工程钢筋笼从2015年5月1日开始进行钢筋镦粗、滚丝试验,调试镦粗压力,镦粗长度,滚丝后丝牙饱满度。2015年5月1日由于镦粗压力调试过大,镦头断裂,2015年5月2日更换后继续试验,压力24MPa时,镦粗长度2.7cm达不到规范要求3cm,继续加大镦粗压力到25MPa,此时镦粗长度2.9cm,镦粗压力到26MPa时,镦粗长度为3cm达到规范允许值。但加工几个丝头后由于镦粗压力过大,镦头断裂破坏

11、,联系厂家更换配件调试墩粗机。于2015年5月8日开始重新镦粗,在压力镦粗压力调到26MPa时,镦粗长度3.2cm,符合规范要求,开始大量生产,同时开始滚丝。对滚丝完成后的丝头进行打磨,同步做环通规、环止规试验,在2015年5月8日开始钢筋笼滚焊加工,在2015年5月9日完成另一节钢筋笼,经项目部自检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本项工程采取的主要施工方法为:钢筋镦粗,钢筋滚丝,钢筋笼滚焊机一次成型。从整个施工过程来看,该首件工程过程受控,施工工序顺畅,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2、钢筋笼安装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制作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用平板车运送至施工现场,采用吊车4点起吊吊放

12、安装。钢筋笼直螺纹套筒连接时,先在端头10cm位置做好标记,按照主筋标注的记号把各端头依次对齐,然后对称拧紧,拧紧时预先设置扭力扳手扭力矩260N.m,达到规范要求扭力时会自动报警提示,各套筒拧紧后根据端头标记,测量两钢筋端头空隙间距,不得大于6mm。四、破除桩头及成桩检测1、破除桩头桩头破除采用环切法施工工艺,首件工程桩基破桩头效果良好。2、成桩检测经桩基检测单位检测,首件工程桩基全部为I类桩,桩基偏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具体偏位情况见下表。桩基平面位置检查汇总表序号桥梁名称桩基编号实测偏差(mm)允许偏差(mm)合格情况1龙头镇国道G325跨线桥左幅7#-A2650合格2左幅7#-B275

13、0合格3左幅8#-A4250合格4左幅8#-B3550合格5左幅9#-A3250合格6左幅9#-B4850合格3、砼28天抗压强度检测砼28天抗压强度经自检合格,具体情况见下表。砼28天抗压强度汇总表序号桥梁名称桩基编号第一组(Mpa)第二组(Mpa)合格情况1龙头镇国道G325跨线桥左幅7#-A38.338.4合格2左幅7#-B40.738.9合格3左幅8#-A40.939.3合格4左幅8#-B39.040.6合格5左幅9#-A39.439.7合格6左幅9#-B40.741.3合格五、首件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砼工程(1)每一砼拌合点配备拌制设备和计量装置,经常保持良好状态,并严格按配合比配料

14、,各种拌和材料的配置偏差为:水泥不大于±2%,粗、细骨料不大于±3%,水和外加剂不大于±1%。砼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最短搅拌时间为90秒。(2) 采用汽车式砼搅拌运输车运输砼,在运输过程中砼不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如运至灌注地点的砼有离析现象,灌筑前进行二次搅拌,并不再加水。2、钢筋工程(1)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偏差不大于±10mm;钢筋弯起位置,偏差不大于±20mm。(2) 桥梁桩基竖向主筋必须采用螺纹套筒机械连接,钢筋接头应按规范要求错开布置。(3) 所有混凝土构件均

15、应在钢筋四周设置混凝土垫块,除按设计要求设置定位钢筋外,也应在周边设置足够数量的混凝土滚轮或混凝土垫块,以确保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3、钻孔灌注桩及水下砼(1) 钻孔桩轴线偏斜不得大于孔深的1%,桩径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孔口平面位置与设计桩位偏差5cm。(2) 嵌岩桩孔深比设计深度超深不小于5cm。(3) 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5cm)。(4) 清孔后的泥浆指标必须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水下砼的灌注工作。(5) 钻孔桩水下砼采用钢导管灌注。导管的内径宜为200350mm。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采用压气试压。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力不小于孔内水深的1

16、.3倍压力,亦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p的1.3倍。(6) 水下砼的拌合时间不小于2分钟,砼自搅拌机出料至砍球开灌的总储料时间不大于30分钟。正常灌注时,每根导管灌注间隙不超过20分钟。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灌注时应能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其坍落度当桩径D1.5m时,宜为180220mm(首件工程应满足此条件),且应充分考虑气温、运距及施工时间的影响导致的砼的坍落度损失。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时间不得超过首批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7) 灌注过程中,采用测绳检测灌注砼面的标高及导管的埋深,导管埋深控制在26m之间。灌注时应采取措施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

17、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宜降低灌注速度;混凝土顶面上升到骨架底部4m以上时,宜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再恢复正常灌注速度。六、首件工程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情况1、施工安全情况安全长、安全员等施工管理人员均持证上岗,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已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如岗前教育等。外来劳务人员或转岗民工已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后上岗作业。施工作业人员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戴好安全帽,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特殊工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有关的安全规定。起重作业时,吊重钢丝绳安全系数须大于1.2,断丝超过15%者必须更换,绳及卡子要勤检查、勤保养。严禁

18、超载提升物料和人员,严禁施工人员同起重物一同上下。在吊装施工时,有统一信号,有专人指挥,起重物下不站人,下部人员要避在安全处。2、文明施工情况现场已按照桥梁施工标准化管理制作了“五牌一图”并放置在桥梁施工现场。危险处所已设置安全警示牌,施工人员不穿凉鞋、拖鞋施工,现场有安全员,并佩带袖标。泥浆池已进行安全防护到位,泥浆及时外运至指定泥浆排放位置。七、首件工程中存在的不足1、钢筋墩粗机在调试压力的过程中,因人工失误造成设备破坏;2、现场缺少测量箍筋间距的卡尺;3、冲孔记录,现场施工员签字不及时;4、现场渣样盒数量不足;5、钻机滚轮未安装限位装置。八、下步施工注意事项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1、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及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防止因为质量意识不高及操作不当而导致发生施工安全和质量事故;2、制作固定间距的卡尺用与间距定位,确保钢筋间距符合设计及规范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