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2年高考生物 各地市最新试题分类汇编7 细胞的物质运输与代谢(非选择题部分)_第1页
山东省2012年高考生物 各地市最新试题分类汇编7 细胞的物质运输与代谢(非选择题部分)_第2页
山东省2012年高考生物 各地市最新试题分类汇编7 细胞的物质运输与代谢(非选择题部分)_第3页
山东省2012年高考生物 各地市最新试题分类汇编7 细胞的物质运输与代谢(非选择题部分)_第4页
山东省2012年高考生物 各地市最新试题分类汇编7 细胞的物质运输与代谢(非选择题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二 细胞的物质运输与代谢(非选择题二)【2012山东威海一模】31.(8分)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相同方法、相同装置对A、B两种植物进行了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分析回答:(1)甲小组的实验方案中自变量是 ,实验中需要控制的主要无关变量是 。(2)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当A植物在灯泡功率为100W、CO2浓度为0.03%时,可以采取 的措施来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3)B植物在CO2浓度为0.1%时,若将灯泡功率由300W逐渐增大至400W,请预测O2释放量的变化趋势: 。(4)上表中测得的O2释放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

2、产生的氧气量,这是因为 。(5)在阳光不充足地区,大棚种植A、B两种植物时,光照最可能成为限制 植物正常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菜农往往通过在大棚内养殖蘑菇来提高A、B两种植物的产量,其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是: ;采用这种方法增产效果更好的植物是 。【答案】(1)光照强度、CO2浓度(错一处不得分) 温度(2)增大CO2浓度(3)保持相对稳定或继续增大(4)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会被自身呼吸消耗掉一部分(5)B蘑菇作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光合作用 A【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2012届高三2月月考】34.(9分)青桐木是一种多用途油料植物。研究者选取长势一致、

3、无病虫害的青桐木幼苗随机均分为6组,用均质土壤盆栽,放在自然光照下的塑料大棚中培养,每1 0天轮换植株的位置,测量并计算相关的数据。结果如下表:组别处理方式叶绿素光合速率土壤含水量氮肥(g·cm-2)(molO2·m-2)180-216091211280+475271926350-323141277450+518781460530-449061503630+529181409注:“+”表示施氮肥;“”表示不施氮肥(1)每10天轮换植株的位置是为了控制实验的 变量。(2)第2组与第1组对比,第4组与第3组对比,可知施氮肥处理引起光合速率上升。从表中数据分析,原因可能是 ,促使

4、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增加。(3)第6组与第5组对比,可知施氮肥处理引起光合速率降低。原因可能是含水量30的土壤在施氮肥以后,土壤溶液浓度升高,根对水分的吸收减少,叶片气孔开放程度降低,导致 吸收量减少,引起光合作用过程的 阶段形成的产物减少。(4)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有 。【答案】(1)无关 (2)叶绿素含量增加(2分) H、ATP(2分) (3)CO2 暗反应 (4)土壤含水量、氮肥处理 (2分)【淄博一中2012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四)】24(13)下图1表示鳄梨果实成熟时乙烯引起纤维素酶的形成。(1)乙烯诱导纤维素酶形成是通过直接调节基因表达的_过程而实现。(2)从图中可见细胞核的功能_。(3

5、)在中,哪些参与了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_。(4)该图表明基因控制果实成熟这一性状是通过控制_过程而实现的。(5)在充满N2与CO2的密闭容器中,用水培法栽培几株该植物,CO2充足。测得系统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图2。第57h呼吸作用加快的主要原因是_;第9 l0h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_。在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交点时,细胞内ATP产生的场所有的_。【答案】(1)转录(1分)(2)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3)内质网、高尔基体(4)活性纤维素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5)氧气浓度升高 光照强度下降(2)   叶绿体

6、0;  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淄博一中2012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四)】27(5分)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I提取叶绿素绿色叶片提取液叶绿素粗产品浓缩液过滤液X 碳酸钙 II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方法和结果如下表。(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实验组号 叶绿素溶液(mL) 调pH至 处理时间(min) 溶液颜色3.07.010绿色3.06.010黄绿色3.05

7、.010黄褐色(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加入X应该为_,其作用是_ 。(2)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_食品,原因_。(3)小李想了解叶绿素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_。【答案】(1)二氧化硅; 加速研磨             ( 2 ) 酸性; 天然叶绿素色素会分解     (3)层析法 【2012山东济南一模】42(8分)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

8、定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一),细胞呼吸与环境中O2浓度关系(如图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_;b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_;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当光照强度在c点之前时,限制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2)图二中细胞呼吸的有关曲线需在什么条件下测得?_;当O2浓度为5%时,细胞呼吸的方式为_;若图一中a点是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测得的,则氧气浓度应大于_%。【答案】(1)温度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2分)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薄膜 光照强度(2)黑暗(或无光、遮光) 无

9、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15【山东省聊城市五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51(10分)下图甲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叶片吸收和释放气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假定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图乙和图丙表示天气晴朗时某作物一昼夜内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情况。请据图回答:051015202522.467.244.889.6···ABC气体体积ml/h光照强度(千勒克斯)甲S1S2S3CAB时间CO2吸收CO2释放乙CO2吸收CO2释放时间ABCED丙(1)图甲中,B点和A点相比较,B点叶肉细胞中特有的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是。光照强度由A到C范围内,限制光合作用的

10、主要因素是,植物体合成有机物的速率,C3化合物的量。(增加、减少)。(2)用生长旺盛的水稻叶片提取和分离叶绿素时,在滤纸条上色带最宽的色素是。(3)图乙和丙中,最可能代表夏季一昼夜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情况的是图。(4)图乙中,作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是。S1、S2、S3表示曲线与时间轴之间围成的面积,已知该作物能正常生长,则S1、S2、S3之间的关系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5)图丙中,时间DE内二氧化碳量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 。(6)光合产物从叶片中输出的快慢影响叶片的光合速率。若摘除花或果实,叶片光合速率随之降低的原因是。【答案】1)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 色素和酶的数量 (2)没有光照,光反

11、应不能正常进行,无法为暗反应提供所需的ATP、H;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的和呼吸作用产生的(缺一处不得分);(3)减少 (4)X光反应光照强度增加减少叶绿素a 丙 CS1S2S3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提供H和ATP减少(或光反应产物减少)(6)光合产物的输出受阻【2012山东济宁上学期期末】42(12分)下图甲表示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植物A有一个很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如图乙所示);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M点时,A植物叶肉细胞中消耗氧和产生氧的部位分别是_,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是_。(2)植物A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的原因是_,白天植物A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_。(3)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