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镇区五校联考2013届高三物理上学期中段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广东省中山市镇区五校联考2013届高三物理上学期中段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广东省中山市镇区五校联考2013届高三物理上学期中段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广东省中山市镇区五校联考2013届高三物理上学期中段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广东省中山市镇区五校联考2013届高三物理上学期中段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山市镇区五校联考2013届高三上学期中段物理试题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小题,16分)1、某一时刻,所有的地球同步卫星 ( )A向心力相同 B线速度相同C向心加速度相同 D离地心的距离相同2、如图3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45°,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A.和 B. 和B. 和 D. 和3如图所示,甲、已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

2、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4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F1、F2和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1> F2>F3BF3>F1> F2 CF2>F3> F1DF3>F2> F1 二、双选题(每题4分,共5题,20分)5、如图所示,在网球的网前截击练习中,若练习者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H处,将球以速度v沿垂直球网的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已知底线到网的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取g,将球的运动视作平抛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

3、是HLvA球的速度v等于 B球从击出至落地所用时间为C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等于LD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与球的质量有关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车速越快,惯性越大B以额定功率运动的汽车,车速越快,牵引力越大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时,车速越快,越容易滑出路面D汽车拉着拖车加速前进时,它对拖车的拉力与拖车对它的拉力大小相等7.图4是滑道压力测试的示意图,光滑圆弧轨道与光滑斜面相切,滑到底部B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其示数表示该处所受压力的大小,某滑块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下滑,通过B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小于滑块重力B.大于滑块重力C.越大表明越大D.越大表明越小8、一物体自t=

4、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在56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9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Ffa0,b所受摩擦力Ffb=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abAFfa大小不变 BFfa方向改变 CFfb仍然为零 DFfb方向向右选择题答案题号123456789答案三、实验题(20分,每空2分)10、图(14)是“

5、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1)OD间的距离为_cm(2)图(15)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其大小为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1、如图1所示,用“碰撞试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试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填选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得高度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2)图1中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

6、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OM、ON(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 _(用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中测量的量表示)。(4)经测定,m1=45.0g,m2=7.5g,小

7、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2所示。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与p1,则p1p1= 11;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1p2=11_ _。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为_ _。四、计算题(共4题,44分)12、(10分)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

8、速度取g=10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a=1m/s2上升时,试求:(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13(10分)如图,跳台滑雪运动员经过一段加速滑行后从点水平飞出,经过30落到斜坡上的点。已知点是斜坡的起点,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37°,运动员的质量m=50kg.不计空气阻力。(取sin37°=0.60,cos37°=0.80;g取10m/s2)求:(1)A点与O点距离的大小;(2)运动员离开O点时的速度大小;(3)运动员落到A点时的动能。14、(12分)如图15所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ab段水平,bcde段光滑,c

9、de段是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和B紧靠在一起,静止于b处,A的质量是B的3倍。两物体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到d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此时轨道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所受重力的,A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g,求:(1)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v;(2)物块A滑行的距离s.15、(12分)在一次国际城市运动会中,要求运动员从高为H的平台上A点由静止出发,沿着动摩擦因数为的滑道向下运动到B点后水平滑出,最后落在水池中。设滑道的水平距离为L,B点的高度h可由运动员自由调节(取g=10m/s2)。求:(1)运动员到达B点的速度与高度

10、h的关系;(2)运动员要达到最大水平运动距离,B点的高度h应调为多大?对应的最大水平距离Smax为多少?(3)若图中H4m,L5m,动摩擦因数0.2,则水平运动距离要达到7m,h值应为多少?2012年12月中山市镇区高中五校联考高三物理答题卷一、二、选择题答案题号123456789答案三、实验题(20分,每空2分)10、(1)_ _cm;(2)_ _,_ 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1、(1) ;(2) (3)_ _ _; (用中测量的量表示)。(4)p1p1= 11;p1p2=11_ _;为_ _。四、计算题(共4题,44分)12、(10分)13(10分)14、(12分)15、(12分

11、)HLhAB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小题)1、某一时刻,所有的地球同步卫星 ( )A向心力相同 B线速度相同C向心加速度相同 D离地心的距离相同2、如图3所示,两根等长的轻绳将日光灯悬挂在天花板上,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45°,日光灯保持水平,所受重力为,左右两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A.和 B. 和B. 和 D. 和3如图所示,甲、已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

12、”比赛的胜利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4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F1、F2和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F1F2F3P30º60ºAF1> F2>F3BF3>F1> F2 CF2>F3> F1DF3>F2> F1 二、双选题(每题4分,共5题)5、如图所示,在网球的网前截击练习中,若练习者在球网正上方距地面H处,将球以速度v沿垂直球网的方向击出,球刚好落在底线上。已知底线到网的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取g,将球的运动视作平抛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HLv

13、A球的速度v等于 B球从击出至落地所用时间为C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等于LD球从击球点至落地点的位移与球的质量有关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车速越快,惯性越大B以额定功率运动的汽车,车速越快,牵引力越大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转弯时,车速越快,越容易滑出路面D汽车拉着拖车加速前进时,它对拖车的拉力与拖车对它的拉力大小相等7.图4是滑道压力测试的示意图,光滑圆弧轨道与光滑斜面相切,滑到底部B处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其示数表示该处所受压力的大小,某滑块从斜面上不同高度处由静止下滑,通过B是,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小于滑块重力B.大于滑块重力C.越大表明越大D.越大表明越小8、一物体自t=0时开始

14、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在56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6(2011年高考·山东理综卷)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Ffa0,b所受摩擦力Ffb=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abAFfa大小不变 BFfa方向改变 CFfb仍然为零 DFfb方向向右三、实验题(20分,每空2分)11、(2011年高考&

15、#183;广东理综卷)图(a)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和E为纸带上六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1)OD间的距离为_cm(2)图(b)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s-t2图线(s为各计数点至同一起点的距离),斜率表示_,其大小为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23cmOABCDE图(a)+s/cmt2/s2O0.010.020.030.040.050.061.02.03.0图(b)12.(2011年高考·北京理综卷)如图1所示,用“碰撞试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试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

16、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填选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得高度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2)图1中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OM

17、、ON(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 _(用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中测量的量表示)。(4)经测定,m1=45.0g,m2=7.5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2所示。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与p1,则p1p1= 11;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1p2=11_ _。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为_ _。(4)由于;。所以为14;2.9;11.01。四、计算题(共1、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

18、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a=1m/s2上升时,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13、FF(m人+m椅)ga答案:440N,275N解析:解法一:(1)设运动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对运动员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2)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N,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Fm人g a FN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也为275N解法二: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和m;运动员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F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为F,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N。分别以运动员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