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动立钢装置取代人工调节式异型辊道_第1页
以自动立钢装置取代人工调节式异型辊道_第2页
以自动立钢装置取代人工调节式异型辊道_第3页
以自动立钢装置取代人工调节式异型辊道_第4页
以自动立钢装置取代人工调节式异型辊道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以自动立钢装置取代人工调节式异型辊道孟祥瑞Replacing Manual-Adjusted Shaped Table with Automatic Bar-Upturning DeviceMeng Xiangrui (Special Steel Works, Laiwu Iron and Steel Co Ltd, Laiwu 271105)在一些较为落后的棒材生产车间,仍采用横列式布置的轧机。棒材轧制经过一定道次之后,在进入下一道次之前必须经过将轧件翻转90度立钢这一工序。在轧件断面为方型时,因轧件规则、长度短,完成这一动作较为容易,且已有定型标准设备。而在K2孔型后轧件断面为椭圆时(见图

2、3),则一般采用异型辊道,本文将讨论这一装置的更新改型。1可调式异型辊道的基本形式及其缺点1.1可调式异型辊道的基本形式生产棒材的各厂家,异型辊道的布置形式大致如图1:图1异型辊道布置示意图Fig.1Schematic of layout of shaped table在异型辊道的前几组,采用开度不可调节的固定异型辊,起辅助立钢作用。在轧件较短时,该组效果较明显;轧件较长时基本不起作用。之后是可调式异型辊道,规格变化时调整辊缝开度,使之与轧件的短径尺寸相同,使轧件长径以竖直状态进入导卫或孔型,这是异型辊道的核心部分,立钢作用最终由这几组完成。可调式异型辊道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1) 无丝杠抱

3、紧式如图2(a):可调半辊的后半部分轴套做成切开式,用螺栓上下相联接。调整时松开螺栓,可调半辊可在轴上滑动,调好开度后联接螺栓锁紧。(2) 轴套调节式如图2(b):可调半辊用销轴与拉杆相连,调整时松开拉杆后端的螺母与轴上的锁紧螺母,转动有内螺纹的轴套,带动拉杆、销轴,从而使可调半辊在轴上滑动,调好开度后锁紧拉杆螺母与锁紧螺母。(3) 双丝杠式如图2(c):是轴套调节式的改型,将拉杆做成旋向与轴套螺纹旋向相反的丝杠,转动轴套时两处螺纹同时作用,实现可调半辊在轴上的快速滑动,效率高、调整时间短。(4) 丝杠法兰式如图2(d):在可调半辊的后面加一法兰,通过螺栓与之相联。法兰与轴的结合处做成螺纹,调

4、整时将联接螺栓完全旋下,转动法兰到适当位置后联接法兰与可调半辊。还有其它几种形式,但基本结构与此类似。图2异型辊道常见结构Fig.2Usual structure of shaped table1.2可调式异型辊道的缺点从以上几种可调异型辊道的结构特点可看出,存在以下缺点:(1) 每次更换规格都需调整,劳动量大,调整要求高。(2) 因工作时的振动,联接各处易松动,需经常紧固维护,可靠性不高。(3) 多数形式的可调半辊与轴有间隙,辊道转动时有相对运动,较易磨损。(4) 可调异型辊道组数多,备件种类数量多、加工成本高,装配、检修工作量大。图3轧件断面图Fig.3Section of rolled

5、piece2自动适应型立钢装置为克服人工调整异型辊道存在的缺点,开发研制了自动适应型立钢装置,在一次安装调整后,整个生产过程中不需调整,即可达到立钢的目的。2.1结构工作原理该装置结构简图如图4:由两组辊组成,第一组布置成与水平方向成45或60(下称斜辊),第二组竖直放置(下称立辊),每组辊的一半(图中下半部分)安装后固定不动(下称定辊),另一半装在活动框架上,可随同框架绕铰点A转动(下称动辊)。螺母E调整辊缝大小,螺母D调整两辊间的压力。孔型(K1)前轧件断面如图3,调整时使b1=b-(05mm),此时b2b1。轧件进入斜辊后在两辊夹持力作用下,使轧件断面长径方向变为与斜辊方向一致,实现立钢

6、的第一步。轧件进入立辊后,在立辊夹持力作用下,长径方向进一步竖直,同时在轧件作用下,立辊辊缝变宽(b-b2),两动辊随同框架以A点为轴心向后运动,因框架杠杆的放大作用,此时斜辊辊缝大得足以使轧件在辊缝内自由活动。从而消除斜辊夹持对立辊立钢的阻碍作用,轧件在立辊作用下完成立钢动作。图4立钢装置结构示意图Fig.4Schematic of automatic bar-upturning device图5力学分析图Fig.5Sketch of mechanics analysis2.2立钢动作的力学分析此处仅以轧件在斜辊中为例,从静力学角度分析(实际过程中,尤其是辊道速度较大时,因冲量作用,N比下式

7、中大得多,因而MF也更大)。如图5(a)所示:轧件长径方向与水平面成夹角时,其重力产生的倾倒力矩为:MG=G.OB=G.OCsin=G.(R-b/2)sin两斜辊产生的反倾倒力矩为:MF=2OD.N=2OCsin(-).N=2(R-b/2)sin(-).N由图5(b)知:N=P/tg式中=cos-1(D+b1-B)/DP=G.f/2 (f为轧件与辊道摩擦系数)B=2R(1-cos(-)+b cos(-)显然,当MFMG时,可将轧件立起。把上述各式联立可知:辊径D大于一定数值时即可满足MFMG的条件。2.3主要参数的确定2.3.1角建议取4060。2.3.2辊径D因用普通方式无法求得方程组之解,

8、计算时,可先定一值,并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值,然后求出几组B、MG的数值,将B、P、N分别代入所属函数式,最终求得仅含未知量D的MF的表达式,令MFMG,用“数值逼近法”即可求出对应的一组D值,取最大值即可。亦可参照K1轧辊直径先取一数值,然后校核MFMG(必要时需考虑咬入条件)。2.3.3L/l、b1、b2 (L,l分别为铰点至斜辊、立辊距离)满足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使两组辊夹持力均匀,应使L/l尽可能小;取b1=b-(05mm);b2的确定,应以轧件进入b2时,在轧件作用下,动、斜辊后移而使得斜辊辊缝大到不阻碍轧件翻转为准则。可根据下式计算:b2=b-2R/sin-2R+b-b1/sinl/L2.4效果及特点(1) 达到了一次安装后对各规格的通用性,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