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6章章 技术与结构技术与结构课前思考课前思考 技术如何影响组织结构?从哪些视角考虑? 不同技术的企业,其组织管理模式有什么样的差异? IT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有多大? 信息经济时代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新型组织?本章要点本章要点 组织技术简介 技术与结构:理性视角 技术与结构:自然视角 不同行业技术与结构机制 小结 任何有组织的人类活动-从制作陶罐到把人类送上月球,都有两项相互独立的基本要求:将劳动分解成各种可执行的任务和协调这些任务完成预定的活动。组织结构就是所有将劳动分解成不同任务和协调这些被分解的任务的途径之和。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1979)前言前言 本章主
2、要考察工作的性质对组织结构工作的性质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介绍的观点主要来自二元环境模型-以给定组织为中心,从该点出发构建环境。以这类模型为基础的理论最早出现于开放系统革命之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尤其流行。主要包括权变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其中权变理论权变理论是目前组织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思想。 前言前言 在权变理论的观点下,首先从理性系统分析家和自然系统分析家两不同视角,对如何构建组织结构来应对所用技术在整体上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一问题进行阐述,重点是技术与任务环境如何技术与任务环境如何决定组织结构决定组织结构。其次在文中通过分析不同行业或部门技术与结构之间的关系,探究其作用机制,考
3、察两者匹配性与组织绩效的联系。最后,通过对文章的总结,加深并回顾对组织技术与机构的认识。一、组织技术一、组织技术(一)技术的定义(一)技术的定义狭义技术指的就是组织所作的工作。这个定义的内涵可以缩小到只包括个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硬件-“设备、机器和工具”(Orlikowski,1992)。广义的技术不仅包括开展工作的硬件,也包括工人的技能和知识,甚至包括工作对象。 (二二)区别概念区别概念 技术与技术系统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特定领域的一般只是状态,而后者是这些知识用于特定工作环境的具体方式。技术为构建技术系统提供信息和设置约束,但并不强制特定技术系统中机器与方法的具体组合(Weick,1990)
4、。 本文强调组织的技术在组织与环境联系中的作用组织的技术在组织与环境联系中的作用。(三)技术衡量指标(三维坐标)(三)技术衡量指标(三维坐标) 技术复杂性不确定性互依性 在以前的研究中,学者们提出了数十个指标来测量技术的主要特征,例如:输入的一致性、机器的自动化程度、输出的客户化程度等。一般认为用复杂性或多样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或多样性、不确定性或不可预测性,以及互依性或不可预测性,以及互依性就可以界定推断组织结构,被称为技术测量的三维指标。(三)技术衡量指标(三)技术衡量指标 互依性又可以分为汇集型依赖、序贯型依赖、倒汇集型依赖、序贯型依赖、倒易型依赖易型依赖三类。 (1)汇集型依赖指工作之间
5、的关系仅仅体现在所有要素或过程都为同一个目标服务,如:医院医生和管理人员。 (2)序贯型依赖指某些活动必须在其他活动之后进行的情况,如:术前准备和手术。 (3)倒易型指要素或活动互为输入、输出的情形,如:一台手术上手术成员关系。 权变理论权变理论 20世纪60年代出现强调组织结构与技术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普遍接受权变理论视角:组织的结构取决于所处环境的性质。本文借鉴劳伦斯和洛施的观点认为所有的组织都是开放系统,之所以又分为理性系统和自然系统,是因为组织必须适应不同类型的环境(Lawrence and Lorsch,1967)。二、技术与结构:理性系统看法二、技术与结构:理性系统看法 加尔布雷斯将
6、权变理论的两个前提假设概括为(Galbraith,1973):不存在最佳的组织形式,不同的组织方式有不同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代表权变理论的第三个假设:最佳的组织方式取决于组织所联系的任务环境。 权变理论强调设计决策要考虑组织的环境条件-要对环境权宜应变环境权宜应变。(一)组织技术与结构主要联系(一)组织技术与结构主要联系1.技术测量与组织结构关系技术测量与组织结构关系技术的不确定性越高,组织越倾向于为其核心技术构建缓冲隔离结构。技术的不确定性越高,组织的正式化程度和集中化程度越低。技术的复杂程度越高,结构的复杂程度越高。结构方面应对技术多样性的策略是差异化。技术的互依性越高,用于协调
7、的资源越多。2.技术核心的缓冲:技术核心的缓冲: 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复杂性,组织会采取多种方式将技术核心与环境干扰隔离,建立缓冲以降低技术核心的不确定性,减少外部干扰。 (1)分类-先对输入进行分类,再投入技术核心。如,顾客问题分类。 (2)预留-积存稀缺资源,控制其投入技术核心或释放到市场的时机。如,油料储备。 (3)拉平-降低供应和需求之间变差的措施。如,广告、各种促销活动。 (4)预测-推测供应和需求的变差。如,跟踪环境的正常波动。 局限局限 以上措施有助于降低技术核心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但可能会提高结构复杂性,而且现今任务环境不确定性强,已经没理由再假定可以讲技术核心与各种不确定因素隔
8、离。因此,必须考虑如何调整核心技术的结构,以适应要求越来越高的任务环境和不确定的未来。3.核心核心重构重构 加尔布雷思(Galbraith,1973)提出执行任务过程中信息的需求量是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工作流之间依赖关系的增函数。即,任务信息需求任务信息需求=复杂性不确定性互依性复杂性不确定性互依性 根据这个公式对信息处理需求的衡量,权变理论家和设计理论家提出了一系列适应信息处理量增加而改造技术核心结构技术核心结构的建议。4.协调原则与机制协调原则与机制 规则与规划-通常嵌在例行程序和形式中;进度要求-在关于“做什么”和“如何做”的信息中增加“何时做”的指令;部门设置-确定谁与谁一起工作;层级系
9、统-确定谁向谁报告。 奈特勒和塔什曼提出有四种“战略性分组战略性分组”或部门设置基本原则(Nadler and Tushman,1988,对活动与工人进行分组指导。 按活动分组:讲执行同样功能、来自同一专业或运用类似工作过程的人员安排在一起。 按产出分组:将提供同样服务或为同一产品作贡献的人员安排在一起。 按用户分组:将为同一顾客或同一市场服务的人员安排在一起。 多焦点分组:同时运用两种或更多上述准则,多焦点组通常导致多重结构。 在传统等级体制基础上的结构创新结构创新可以改善信息流。对传统等级结构的常见修正包括: 职能职位:专门设置的复杂收集和整理决策所需信息的行政人员。 联络职位:专门设置的
10、促进两个或多个部门之间的交流的职位或单位。 攻关小组:专门为特定任务而组建的临时团队。 项目团队:团队成员代表不同的职能或部门,共同负责特定的产品或成果目标。(二)基本组织形式(二)基本组织形式1.基本组织形式基本组织形式简单结构科层结构职能结构多分部结构矩阵结构自律结构网络结构统一模式:强调目标的单一性 和指挥的一致性。多重模式:适应多重目标和分 散的权威。1.基本组织形式基本组织形式(1)简单结构:常见于小型组织,低程度的劳动分工,管理上以直接指挥为主。(2)科层结构:以高度例行程式化、高度正式化和高度集权化为突出特点。(3)职能结构:围绕实现总体目标所需的各种专门活动设立部门,包括直接从
11、事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活动的“直线”部门和提供会计、财务或人事等支持服务的部门。(4)多分部结构:在职能结构基础上按产品或市场建立分部,不同分部的运作相对独立,分部通常以职能结构方式组织。1.基本组织形式基本组织形式(5)矩阵结构:一种同时按照职能准则和项目准则组织工作的双重组织形式。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相对稳定地分配到负责特定产品或服务的项目团队。(6)自律结构:正式化程度和集中化程度都很低,主要靠训练有素、具有自我组织和独立行动能力的个人主动参与和退出项目组活动。(7)网络结构:跨越组织内部及组织之间的正式边界整合活动。2.重点组织结构示图重点组织结构示图(1)职能结构)职能结构 职能结构
12、充分体现“专业化分工的集中协调”,最早出现 在19世纪美国铁路大建设时期。 总经理生产主管营销主管财务主管人事主管等等销售经理营销经理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等(2)多分部模式结构(事业部制)多分部模式结构(事业部制) 多重模式结构同时关注多个目标,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扩张时期。总经理事业部经理产品A品牌A事业部经理产品C品牌C事业部经理产品B品牌B销售生产财务(3)矩阵结构)矩阵结构 矩阵结构使职能或过程与产品或项目两个方面的需求能够同时得到关注,纵向与横向的信息和权威渠道同时运行。 A项目经理采购员工生产员工B项目经理C项目经理采购员工生产员工财务员工财务员工财务员工生产员工采购经理采
13、购员工生产经理财务经理董事长销售员工销售员工销售经理销售员工(三)组织冗余(三)组织冗余 吉尔布雷斯研究发现:组织只要降低对业绩的要求,就能减轻信息处理的负担。业绩标准越高,对协调的要求越高;低标准业绩造成组织冗余-不用的资源,从而为系统提供许多便利。 举例:交货期有余,生产压力小,信息处理减少。组织冗余的优缺点组织冗余的优缺点 组织冗余的优点优点:有些资源的冗余,包括信息的冗余,不仅无法避免,而且对组织的平稳运行非常有必要,所有的运营活动都需要为差错留有余地。 组织冗余的缺点缺点:过度的冗余会增加组织的成本,最后转移到顾客身上,减少组织的竞争力。 因此,使用多少冗余取决于组织所面临竞争的激励
14、程度。三、技术与结构:自然系统的看法三、技术与结构:自然系统的看法 自然系统理视角理论家对理性系统视角的批评大致归为三类: 制约技术与结构关系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结构的替代; 行动者自己掌握的隐性知识的重要性。(一)制约技术与结构关系的社会和文化因素(一)制约技术与结构关系的社会和文化因素1.跨文化研究跨文化研究 研究考察权变关系是否“文化无关文化无关”第一组研究: 莫里斯研究室考察9家工厂(英国、法国、德国各3家)的工作组织。 研究发现:研究发现:不同国家之间的工作组织存在着相当显著的差异。德国公司工人技术水平、灵活性和自主性最高;英国公司居中;法国公司则将技术和决策都集中在
15、高层管理者和专家手中。第二组研究: 林肯及其同事对55家美国制造工业和51家日本制造业工厂的比较。 研究发现研究发现: (1)技术条件一定,日本公司都比美国公司的专业化程度低,层级体系高。 (2)美国的组织,其技术对于结构的影响要大于同类的日本组织。第三组研究: 以霍夫斯泰德提出的测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量表为基础。霍夫斯泰德的国家文化差异的五个价值维度:个体之间的权力距离、集体主义或个人主义倾向、阴柔气质或阳刚气质倾向、以及对待不确定性的方式、短期导向或长期导向的倾向。 研究发现:研究发现: (1)国家文化的差异导致不同组织模式的偏好。 法国人偏好层级模式、英国人喜欢乡村市场模式、亚洲人倾向家
16、庭模式。 (2)国家文化区别于组织文化,丹麦和荷兰两国文化价值差异大,但实践行为却相似。 2.社会及政治因素社会及政治因素 许多跨文化研究发现,技术与结构的关系受更大范围的社会情境因素影响。这里研究主要考察组织因素如何影响技术的采用和实施。 托马斯提出对可选技术的选择涉及三方面的考量: (1)技术的考量-如,物理上能否实现要做的事; (2)经济的考量-如,能否获得可观的组织能接受 的效益; (3)政治或利用的考量-如,是否表达我们这完成这项任务的看法,对我们在组织中的地位有何影响,以及形象影响。 2.社会及政治因素社会及政治因素 这些分析强调强调:任何一个组织的技术系统的选择都受到组织政治、交
17、错的利益及制度安排的制约。因此,这些研究考虑的因果关系指向社会结构如社会结构如何影响技术何影响技术,而不是技术如何影响社会结构。(二)战略选择观与战略权变理论(二)战略选择观与战略权变理论1.战略选择观战略选择观 由查尔德等理论家提出,认为对于结构设计,技术及其他环境条件最多只是一种宽泛的一般性约束,行动者才是主要决定因素行动者才是主要决定因素。该观点强调同样的给定环境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的适应战略和组织响应,行动者会进行选择,权力会被用来选择有利于强势者利益的技术。2.战略权变观战略权变观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战略。该观点强调技术与结构之间联系的灵活性(即松散联结)和权力在形成这些联结中的作用
18、。从该观点出发,考察引进新的技术对结构带来的影响。分析家朱波夫认为,信息与通讯技术对工作过程具体有两个方面的效益:第一,吸收信息,增强自动化。第二,新技术制造新的信息。但是,如何运用这些新信息是属于工作场所拥有影响力的人的选择,而不是技术决定。因此,一方面技术影响结构,同时结构也影响技术的选择和使用。(三)技术的双重属性(三)技术的双重属性l技术具有两重性-既是产品又是对象。 技术是人类活动的产品,同时也具有结构的属性。一方面,技术由社会行动者构建,物理上,是社会行动者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创造的成果。另一方面,一旦被开发采用,技术就会走向客体化和制度化,与创造并赋予其意义的人失去联系,变成对象的
19、一部分,即组织的结构属性。(Orlinkowski,1992) (四)对非正式结构的依赖(四)对非正式结构的依赖 理性系统视角下,权变理论指导的结构设计强调结构正式化的好处。然而,自然系统理论强调非正式结构的优点,特别是在面对任务的不确定性时。应对任务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应该采取另一种途径,如:职位扩充、控制内化和同行控制以及非正式的结构等措施解决问题。1.社会技术系统社会技术系统 自然系统视角下,英国学者塔维斯托克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关于工作系统的研究,他假定,工作是社会要求和技术要求的结合,工作设计的目标是达到两方面的“共同优化”,而不是牺牲一个、满足另一个。与此相反,理性系统视角推崇的工程
20、化方案是首先设计技术系统,然后要求工人去“适应”这个系统的要求。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特别重视工作团队的组织安排,包括上级组织的必要支持,而不是局限于较小范围内的个体工作设计,精心设计的工作团队持续向工人提供激励、纠错、帮助、学习的机会以及社会支持。 社会技术学派设计理论认为,在环境高度动荡和工作需要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功能冗余功能冗余优于部部件冗余件冗余。(1)部件冗余适用于传统的技术官僚科层结构。部件逐层分解,直到最终的零件尽可能简单,这种方式需要可靠的控制系统。(2)功能冗余适用于动荡的环境。这种方式为个人和小单位保留多种活动以应对变化,允许他们自我掌控。2.组织惯例与隐性知识组织惯例与隐性
21、知识 理性理论家认为,完成组织工作任务的程序可以并且应该合理化,由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分析工作要求,设计毕业的操作,从而使时间和资源最小化。泰勒的科学管理是这意思路的最佳例证。 自然系统理论家也认可模式化活动的重要性,但更多的是来自工人的才智而并不是专家的设计。自然系统理论的这个观点得到演化经济学、组织学习理论、各种基于知识的理论(强调变异和多样化、体验学习和经验的逐步积累)和隐性知识论的支持。组织所依赖的大量知识存在其劳动技能和隐性知识中-这些惯例是组织的“基因”3.专业人士的组织专业人士的组织 在早期较为简单的情形下,专业人士都独立工作。但随着组织的激增,专业人士越来越离不开他们的设备和资源。
22、现今绝大多数专业人士-医生、教师、律师、科学家,或者是组织的雇员,或者在日常工作中附属于组织。 专业人士适用情形专业人士适用情形:(1)工作极复杂又高度不确定性,一种不利于预先计划和分工情形;(2)整个工作-或至少其中的主要部分可以由一位执行者单独完成,工作之间的相互依赖度很低。如:大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律师工作、医生工作灯,这些工作通常不需要很多的依赖。 专业人士的组织形式:专业人士的组织形式:(1)他治型:组织的专业雇员明确隶属于一个管理架构,其自主性相对较小(Scott,1965)。这些组织中的雇员受行政管理的控制,权限有明确的规定。例如:会计师事务所、应用研究所等。(2)自治型:组织的管
23、理者在确定工作目标、绩效标准以及监督标准的执行方面向专业雇员团体充分授权(Scott,1965)。专业人士自己组织起来承担这些相关责任。例如:大学的“学术委员会”、医院的“医生会”、从事基础性研究的机构等。四、技术与结构应用研究四、技术与结构应用研究 在20世纪70年代掀起研究的热潮,学者们通过对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技术与组织结构关系的研究,探寻与组织技术匹配的组织结构,以提高组织绩效。下面将从制造业技术、服务业技术、非核心部门技术、部门设计、部门间工作相依性、技术对职位设计的影响、信息技术方面阐述技术与结构的应用问题。(一)制造业技术(一)制造业技术 制造业技术包括核心技术和非核心技术。所谓核心
24、技术指的是那些直接关系到组织使命的工作程序。非核心技术是指一个部门的流程,该流程对组织非常重要,但并不直接关系到组织的主要使命。学者们研究重点在制造业组织的核心技术如何影响组织结构。1.制造业核心技术制造业核心技术 关于制造技术最早且最有影响的研究室由英国的工业社会学家琼.伍德沃德(Joan)进行的。伍德沃德亲自对100家制造企业进行调查以了解它们是如何组织的。她采用了一个量表,根据制造过程技术的复杂程度对调查企业进行分类。所谓技术复杂性,是指制造过程机械化的程度,将企业分为三类:单件小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和连续生产。 通过这种技术分类,伍德沃德发现,技术越复杂,越需要加强管理。她认为不同的技
25、术,对于个体和组织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需要通过恰当的组织结构来适应不同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将结构-技术与经营成功的程度做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高绩效组织中,技术和结构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即成功的企业通常是那些在结构和技术关系上保持良好对应关系的企业。 如下图:2.现代技术应用现代技术应用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制造技术两个显著的现代化运用就是柔性制造系统和精益制造系统。 (1) (1)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FMSFMS):将原先独立的制造部分连为一体,使机器人、机器、产品设计和工程分析由一台单独的计算机整合起来。柔性制造系统通常由三部分构成柔性制造系统通常由三部分构成: 计算机辅助
26、设计(CAD):将计算机用于帮助进行新产品或新部件的绘图、设计和工艺安排。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控制的机器在原料处理、粗加工、精加工及组装过程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集成信息网络。计算机的信息系统能将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会计、采购、营销、存货控制、产品设计、生产等联结在一起。(2)(2)精益制造精益制造 精益制造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使用训练有素的雇员。它的核心不是机器或软件,而是人。精益制造要求组织系统不断改变,例如:决策制定过程和管理过程,以及支持员工积极参与的组织文化。(3)(3)绩效与结构绩效与结构 精益制造和柔性制造系统已经为大规模定制铺平了道路。柔性制造
27、的最显著优点是:可以将不同型号、品种及应顾客特殊要求的产品,很方便的融合在一条装配线上生产。关于FMS与绩效的研究表明在使用了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的工厂中,机器的利用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也获得改进,同时产品的缺陷下降,而产品的多样性和顾客满意度大大提高。 FMS与组织间关系的研究正刚刚开始,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技术相比较,在使用FMS的企业中,管理幅度较宽、层次数目较少,任务具有适应性、手艺性特征,专业化分工程度低,组织是分权化的,而且整体上表现出有机式和自我调控的特征。员工需要具备参与团队工作的技能,为此需要接受范围较宽的培训,而且培训要经常地进行。在柔性制造的企业中,组织间关系上的特性表现为要能
28、适应顾客需求的千变万化。如下图:( (二二) )服务业组织的核心技术服务业组织的核心技术1.服务业技术特点服务业技术特点 服务业技术不同于制造业技术,最明显的区别服务技术产出的是一种无形产出无形产出,服务是抽象的,通常包含着知识和思想,但不是物质化的东西。服务业中顾客与员工间的直接互动通常非常高,直接互动使得人员因素成为服务业企业中至关重要的。另一个影响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和满意度的因素是快速响应,一项服务必须在顾客想要并且需要的时候即使提供。服务技术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具决定性的特点是:服务地点的选择通常比制造业更加重要。2.服务业组织的结构设计服务业组织的结构设计 考虑服务技术特点对组织结构和
29、控制系统的独特影响是很必要的,它可以使技术核心的员工更接近顾客。服务业普遍具有边界联系人少,规模小、空间分散大,决策权分散,正规化程度较低的特征。提供服务于提供产品的组织在保持与顾客接触的必要性方面区别如下图:(三)(三)非核心部门技术非核心部门技术 部门级技术,即在特定组织部门中进行生产活动。组织内的某些部门并不一定处于技术核心的位置,而是常常为组织内的其他部门提供服务。组织中的任何一个部门都有其特定的生产过程,该过程包含着某种独特的技术。 在理解部门级技术方面,一个最具影响力的框架是由查尔斯.佩罗(Charles Perrow)提出的。1.部门技术的两个维度部门技术的两个维度 佩罗提出了考
30、察与组织结构和过程有关的部门技术的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工作中例外事件的数量。它被称为任务的多样化,它反映转换过程中所发生的预料之外的新事件的频数。考察部门技术的第二个维度是工作活动的可分析性。如果转换过程是可分析,其工作就可以分解为机械的步骤,这样操作者也可以遵循一个客观的、程序化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另一方,若工作不可分析,就没有现成的方法或程序解决问题,员工需要靠积累的经验和直觉、判断解决问题。2.分析框架分析框架 根据上述两项维度标准,佩罗将技术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 常规技术 工程技术 工艺技术 非常规技术(1)常规技术 常规技术的特点是任务的多样性低,采用客观、程序化的方式来处理。其任
31、务是标准化、正规化的。(2)手艺技术 手艺技术的特点是活动相当的稳定,但转换过程是不可分析的,或者不易识别的。完成这类任务需要大量的训练和经验。(3)工程技术 工程技术通常是复杂的,因为所要完成的任务有很高的多样性。不过,其中的各种活动常常都是依据既有范式、程序和方法进行。(4)非常规技术 非常规技术中任务的多样性很高,而且转换过程是不可分析,或者不可识别的。经营和技术是解决这类问题和完成工作所需的。(四)(四)部门技术部门技术 一个单位的技术与它的结构特征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特定类型的关系。部门的整体结构可以概括为有机式或者机械式的。区别有机式或者机械式的特征项有: 1.正规化程度 2.集权化
32、程度 3.员工的熟练程度 4.管理幅度 5.沟通与协调 根据部门化技术与结构特征项关系,归纳出下图:(五)(五)部门间工作流的相依性部门间工作流的相依性 技术对结构影响的另一个特征称作相依性。所谓相依性是指一个部门依赖其他部门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或材料的程度。相依性低意味着这一部门可以不依赖其他部门而独自开展工作。相依性高则意味着部门之间不须不断地交换资源。 詹姆斯.汤普森(James Thompson)确定了影响组织结构的三种相依关系。1.并列式并列式 并列式相依是部门间相依关系的最低依关系的最低形态。在这种相依关系中,工作不在部门之间流动。每一部门都是组织的一个部分,都对组织 的共同利益
33、做贡献,但是彼此的工作是独立的。汤普森认为并列式相依存在于他称为中介型技术的企业中。中介型技术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是作为连接外部环境中的顾客的媒介。在提供这些产品或服务中,每个部门都可以彼此独立的工作,如:银行、经纪商行。在提供这些产品或服务中,每个部门都可以彼此独立地工作。 并列式相依条件下的管理工作相对简单,汤普森主张管理者应采用利用规则和程序来使各部门的活动标准化,采取事业部制结构。2.顺序式顺序式 顺序式相依是当相互依赖表现出序列联结的方式,即一个部门生产的零配件成为另一部门的投入。顺序式相依对横向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汤普森认为,顺序式相依发生在长链型技术中。所谓长链型技术是指一个组织
34、中连贯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步骤的集合,其中每一个生产步骤都使用前一步骤的产品作为投入,同时又为下一个步骤提供服务,如:造船工业。 与并列式相依相比,顺序式相依对管理的要求更高,因为需要对相联的工厂或部门进行协调。汤普森主张采取专职整合人员或任务小组等协调机制。3.交互式交互式 交互式是最高程度的相依关系。当A作业部门的产出成为B部门的投入,而B部门的产出又反过来成为A部门的投入时,他们之间的存在交互式相依关系。交互式相依通常存在于汤普森所称的密集型技术中,这是指以集结的方式为某一顾客提供各种产品或服务。医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医院要为病人提供协调一致的服务。(六)(六)技术对职务设计的影响技术对
35、职务设计的影响 新技术对组织的影响遵循某种特定关系模式,即先对各职务工作内容产生直接影响,经过一段时间后,进一步对组织的设计产生影响。技术对员工的最早影响可以部分地通过有关职务设计和社会系统的观点来阐释。1.职务设计职务设计 职务设计就是给员工分派所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管理者可以有意识地位提高生产率和工人的工作积极性而改变职务设计。 研究发现,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先进的技术使员工们的工作丰富化而不是简单化。而且员工在工作中更大程度地发挥了其脑力,并且获得了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得到了更强的工作满意感。2.社会技术系统社会技术系统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认识到在有效的工作设计中技术因素和人类需要是
36、相互影响的,因而提倡要将人的需要与组织对技术效率的需求结合起来。社会系统涵盖了所有人的要素,诸如: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组织文化、管理实务、沟通开放性等,这些都影响工作的绩效水平。 技术系统则指生产技术的类型、相依程度、任务的复杂性等。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目标是设计出一种联合最优化的组织,只有当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的设计能够相互匹配地适应对方的需要时,组织才能够实现最佳平衡。社会系统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组织文化管理实务领导风格沟通开放程度个体的需要喝愿望联合最优化设计工作角色任务、流程、目标、价值观技能、能力技术系统生产技术类型(小批量、大量生产、计算机集成制造)相互依赖程度(并列式、顺序式、交互式)工作
37、环境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多样性与可分析性)原材料的特性时间紧迫性(七)(七)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 信息与通信技术(ICT)通常归类于一般技术范畴,但是本文更同意博顿和欧贝尔的观点,应视为“结构设计维度”-沟通与协调的手段(Burton and Obel,2004)。新型信息与通信技术系统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系统和电信技术的多种方式的结合。不仅影响信息收集与传递的方式,也影响着决策过程信息的应用。1.信息技术简介信息技术简介 综合学者的看法,信息技术是人类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所有手段的总和。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产生的手段,包括信息的收集、检测、表达和储存等;二是信息处理
38、的手段,包括信息的传递,挖掘和利用等。 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分布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使得大量的信息存储成为可能;分布式网络技术改变了信息的交互和共享方式,由此改变了人们的协作方式多媒体技术使得人们改变了对事物的认识方式,加快了新产品开发和制造周期,从而也引发了管理的变革。2.信息技术在企业的运用信息技术在企业的运用 学者陈道志(2005)总结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 (1)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在现代的工业生产中,产品的技术、生产控制、监测、处理等环节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将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信息不断地收集、整理、传输
39、、存储和应用,使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CAPP)等。 2.企业内部综合性经营业务管理及决策科学化和网络化。企业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将物资、财务、计划、销售、库存等管理信息自动化、智能化处理,使企业管理科学化与最优化,如管理信息系统(MIS)、办公自动系统(OAS)、事物处理系统(开)s、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决策支持系统(DS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3.企业商务活动无纸化、电子化。企业通过MIS、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订货系统(EOS)、以及企业内部网、外部网、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在组织单元以及
40、组织之间建立稳固而灵敏的通信协调机制,使企业的商业运作实现交易无纸化、直接化。3.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作用 汪水军(2006)学者总结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作用包括三大方面: 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减少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提高交易的效率。 信息技术提高了决策科学化的程度,可增加信息资源,信息处理方式更科学。 网络的发展使得代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的交流完全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4.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关系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关系 国外学者有关信息技术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技术决定论、组技术决定论、组织决定论和互补论。织决定论和互补论。 技术决定论技术决定论作
41、为一种主流观点,认为信息技术决定着组织的变化,是现代组织变革的主要驱动力和使能者。其主要理由是信息技术改变了组织的信息基础,改变了信息获取和流动的方式,打破了组织内外的各种利益平衡关系,从而引起组织要素、组织行为的变化。 组织决定论组织决定论认为,组织特征影响技术的效能,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影响。其理由是企业对组织信息技术有极大的选择权,对结构有绝对的控制权。 互补论互补论认为,信息技术与组织变革相互作用、互相补充、共同变化并综合影响企业生产绩效。汪淼军、张维迎等(2006)利用浙江企业的数据证明了企业信息化与组织变革具有互补性,并发现企业信息化和组织行为之间的互补性存在显著的阶
42、段性特征。5.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国外学者认为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组织设计精简化、结构分散化、内部合作化以及建立新型的网络组织结构。(1)(1)组织小型化组织小型化 一些基于互联网运营的企业可能只存在于电子空间中,而没有像办公楼、办公室和桌椅等作为传统正规组织标识的东西。一个或几个人待在家里或租用一个办公地点就可以维持网站的正常运行。(2)(2)组织结构趋向分权化组织结构趋向分权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减少管理的层次,并促进决策权下放。原来只有总部高层管理者才掌握的信息,现在可以快速而便捷地传到整个组织,让成员共享。另外,电子通讯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办公、
43、在线交流,使个人或团队具有高度工作自主权,彼此间通过电子化方式协调。(3)(3)横向协调改善横向协调改善 内部互联网、外部互联网和其他形式的网络能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办公室、工厂或商店里的人联结起来,改善组织内及组织间的协作与交流。(4)(4)改善组织间关系改善组织间关系 信息技术能偶改善组织与外部如供应商、顾客以及其他合作伙伴间横向协作关系。组织间的信息网络倾向于加强一体化,模糊组织边界,并且在公司间共享战略决策。 我国学者研究结论也基本相同,除此之外我国学者冯桂秀(2004)、许庆瑞(2005)等在研究信息技术与组织结构对信息技术对结构的影响归纳出以下不同几方面。(5)(5)强化组织网络结构
44、强化组织网络结构 信息技术将公司至于信息流的某个位置上,在网络化结构中,大多数业务活动被外包出去,因此,组织要求不同的公司执行各自擅长的功能。(1)网络化)网络化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就必须使企业的触角渗透到市场的各个角落,这就要求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必须向网络化进行转变。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强调组织内部的个体、群体和部门之间以及它们与组织环境的关键成分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以快速适应外部环境。网络化的组织结构, 使得严格的等级制形式的命令链被网络化形式的沟通所取代,传统的命令沟通方式变为协商式的沟通方式,从而导致组织高效、职能柔性和开放。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带来了交易成本的显
45、著降低和管理效率的极大提高。(2)专业化专业化 专业化程度越高,每个员工就只担任专门而单一的职务,会使人们熟练程度提高,并努力改造操作程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劳动分工愈来愈细,并且出现了许多新的专业化的工作及岗位。员工由于专业知识结构、能力和条件的限制, 只可能胜任某一部分的工作,从而需要高度的专业化。专业化使企业员工的职业化程度也相应地提高,使企业运作的标准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专业化工作越来越抽象和无法衡量,任何广度在明显缩小的同时,任务深度却大大加深。6.信息技术下的新型组织结构信息技术下的新型组织结构 我国学者王胜利(2008)认为有三种适应信息技术的新型组织结构: 团队
46、组织结构 学习组织结构 虚拟组织结构2.学习组织结构学习组织结构 在信息技术时代,企业管理不仅仅是以物质资源和资本的管理为中心,典型的学习型组织表现为网状结构、以地方为主的扁平结构且在实践中不断变化将运作和学习融为一体。1.团队组织结构团队组织结构 由于在信息时代,迫切需要组织能够对外界的变化进行快速和灵敏的反应,因此建立团队型的组织也是适应信息时代组织结构再造的一个趋势。这种团队模式将进一步促进组织成员之间信息沟通,加强组织在具体工作中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它使得整个组织结构更具弹性、更注重相互信任和开诚布公、更看重合作精神。3.虚拟组织结构虚拟组织结构 虚拟组织结构的模式是组织结构网络化、开放
47、化的结果。从管理角度看,虚拟技术成为一种组织策略的应用,它所追求的目标是对企业外部资源的优势进行整合实现聚变,以创造出超常的竞争优势。虚拟模式突破了有形的边界, 弱化具体组织结构,从而达到全方位借用“外力”效果。五、小结五、小结 本章考察了组织技术与机构,重点内容如下:(一(一)技术与结构理性视角和自然视角技术与结构理性视角和自然视角1.技术属性的度量: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互依性三个维度。2.技术与结构的关系:与技术复杂性相伴的是结构复杂性和执行者复杂性;与技术不确定性相伴的是低度正式化和分权决策体系;互依程度高的技术要求高水的协调。五、小结3.复杂性、不确定性和互依性共同点:增加了任务执行过程
48、中所需要处理的信息数量。因此,组织的结构必须调整以提高其信息4.理性系统视角下,权变理论家和设计学派的分析家在总结出以下基本组织形式:简单结构、科层结构、职能结构、多分部结构、矩阵结构、自律结构、网络结构,以适应不断增加的信息处理要求。五、小结5.自然系统视角强调非正式结构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面临高度不确定的情形下。有机系统、家族式结构以及其他类型的系统被认为能够同时增加可靠性和灵活性,提供工作的激励和承诺。 6.在专业组织中,执行者的复杂性可以替代组织结构的复杂性,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选择加入组织。专业组织的融合正式与非正式两种途径,在运用正式控制体系的同时,强调控制的内化和工作者的自主权。专业
49、人士变得越来越多地从属于管理控制系统是近来的趋势。(二)技术与结构应用研究(二)技术与结构应用研究 1.伍德沃德对制造技术的研究。她深入到企业收集了有关企业技术特点、组织结构和管理系统的大量实际数据,结果发现:在搞绩效组织中,技术和结构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她得出了非常清晰的研究结论,使不同组织的管理者可以引用技术和结构方面的同样的尺度来分析比较他们各自的组织。另外,技术和结构还可以与组织的战略结合起来研究,以促使组织更好地满足环境变化的需要并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五、小结五、小结 2.服务技术与制造技术有着系统性的区别。服务技术的特点是,产出结果是无形的,顾客直接介入到生产过程中。服务业企业
50、不具有制造业组织中采用的那种固定的、以机器为基础的技术,因而服务业组织的设计也就有不同的特点。 3.佩罗提出的用于研究部门级技术的框架。考察一项技术的多样性和可分析性,可以推测出反映该部门特征的管理风格、结构和活动过程。与常规技术匹配的是一种机械式结构,非常规技术与有机式结构相匹配。 4.部门间的相依关系。一个部门在原材料、信息或其他资源方面对其他部门的依赖程度,决定了这些部门间协调的需要程度。也就是说,随着部门间相依程度的提高,组织对协调的需要也相应提高。因此,组织设计就必须要确保适当数量的信息沟通和协调,以便处理好部门之间的这种相依关系。 5.新的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正为越来越多的组织所采用
51、,这对组织设计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相当大程度上说,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它使组织朝着有机式结构的方向转变。而这种转变不仅表现在基层中,还体现在各管理层中。随着这种技术对常规性工作的取代,员工被授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同时也创造出了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促进了团队工作和配合,使组织变动更具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6.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组织的设计。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有网络化、组织精简化、组织结构分散化,以及强化了内部协作和外部协作等。六、研究心得及规划六、研究心得及规划(一)研究心得(一)研究心得通过研究技术与结构,我有以下几方面心得感悟:1.技术是组织结构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2.技
52、术与结构的研究很多都是在权变理论的观点下进行的,不同的环境,企业的技术与结构有不同的匹配组合。3.关于技术与结构的研究,总体上来说有两大视角:理性系统视角和自然系统视角,从两个视角都可以对技术与机构的关系进行。4.企业一旦采用某项新技术,就要重新将这项技术与战略、结构和管理过程等进行匹配设计,以便取得最好的绩效。5.信息技术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要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以适应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更好的发挥作。 其次,在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在技术与结构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我国学者研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关于技术与结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国外学者的理论之上创新点较少。2.
53、研究范围有局限,基本上围绕信息技术与结构研究,很少研究其他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3.研究基本上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多运用些数据分析,去探究技术与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二)研究计划(二)研究计划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有以下两方面规划: 1.鉴于过内学者很少研究除信息技术以外其他技术与结构的关系,我计划是去研究国内服务业技术与结构的关系。首先,因为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其地位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而恰恰有很少有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其次,服务业很容易接触,容易找到适合的研究目标,实施研究。最后,服务业的技术通常很难界定,但是现实生活中常常存在就是因为其优秀的服务技术而取得 2.运用实证分析去研究技术与结构的关系。前文中提到,我国学者常常运用理论研究技术与结构,较少运用实证研究两者关系。我的想法是通过提出假设、建立模型、数据分析来研究两者关系,更具有说服力。参考文献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厂房租赁合同模板
- 2024工程顾问合同范本
- 地下车位租赁合同纠纷处理办法
- 建筑工地施工升降机租赁合同
- 2024简单的保姆用工合同协议书范本
- 制作合同范本(半成品)范本
- 跨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范本
- 2024公司收购合同范本
- 2024年贸易合同标准范本
- 委托管理合同范例大全
- 2023年12月英语四级真题及答案-第2套
- 2024天猫男装行业秋冬趋势白皮书
-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名师课件
- 2024年绵阳科技城新区事业单位考核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10人(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医食疗药膳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 建筑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建筑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范例)
- 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少数民族蒙古族介绍课件
- 工程图学(天津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天津大学
- 农村户改厕施工协议书
- 当代社会政策分析 课件 第十一章 残疾人社会政策
- 家政公司未来发展计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