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_第1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适用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甚至三位数乘三位数。因此,在整数乘法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具有很强的基础性,把它组成一个单元,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或者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口算。2使学生能够运用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估算。3使学生明确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及

2、书写格式。4使学生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算法,并能熟练运用。5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课时分配1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估算 2课时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课时3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1课时活动课有趣的乘法计算 1课时教学建议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可以使用教材例题中的情景图,也可以结合班级情况创设情境,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最重要的是要

3、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得数都表示什么,这样才能使学生准确计算。3教学时要注意口算和笔算相结合,同时要注意算法的多样性。在教材中对口算和笔算的内容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我们在实际的应用中,要结合不同的情况灵活地给予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算法的多样性,不要求全班同学统一算法,而要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并且能准确计算的算法来计算。4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课程标准中,强调估算在计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教给学生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估算时要让学生选择灵活的方法,而且也可以利用估算的结果对笔算的结果进行验证。第二单元千米和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

4、毫米以及质量单位千克、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和较大的质量单位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可以适当拓展学生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范围,同时为认识多位数以及学习更大数的四则计算提供了更多生动的素材;另一方面也为今后认识较大面积单位积累了经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的实际长度,同时建立1千米的概念。2使学生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会运用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3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吨的概念。4使学生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运用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质量单位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认识到质

5、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6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测量的良好习惯。课时分配1千米的认识1课时2吨的认识1课时教学建议1联系生活实际,建立千米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例如公路的路标等。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帮助学生认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2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以及质量单位吨的认识。教材中安排了一些体验活动,如绕操场跑4圈,每圈250米,这样就是1千米,另外像每袋大米100千克,10袋大米就等于1000千克,也就是1吨。通过算一算、跑一跑等活动,建立1千米和1吨的概念。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本学期之

6、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本单元主要体会从问题出发的推理过程,初步掌握用分析法和画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以后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打好基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分析法,即从问题入手分析已知条件,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2使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会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在图中表示出来。课时分配1用分析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课时2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课时教学建议1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数学教学要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

7、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熟练运用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编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介绍分析法、画图法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从而使这一课程目标的落实有了具体的依托。不难看出,教材单独编排“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旨在突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形成策略意识这一观点。2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用分析法和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用分析法和画图法整理信息的价值,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积累解

8、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第四单元混合运算在教学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还初步接触了乘加、乘减的计算。本单元教学混合运算,把计算从加减或乘除的同级运算扩展到加(减)乘(除)不同级运算,要求学生体会并掌握运算顺序,学会使用递等式表示运算过程与步骤,初步运用混合运算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最后设置了活动课:算“24点”,通过活动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并在游戏中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单纯以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

9、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等相关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学会表达混合运算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掌握书写格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起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4通过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课时分配1含有

10、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课时2含有除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课时3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1课时活动课算“24点” 1课时教学建议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素材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不断提高计算能力。3把混合运算的学习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有关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另一方面使学生运用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在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第五单元年、月、日小学数学教学的计量单位中,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难以体验一个单位具体

11、有多少,而且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教材把时间单位的教学分成两段安排。本单元是教学时间单位的第二段,在二年级教学的时、分、秒的基础上,再来教学年、月、日的知识,以及24时记时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3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课时分配1认识年、月、日1课时2认识平年和闰年1课时3认识24时记时法1课时4求简单的经过时间1课时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教学时,

12、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2为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上注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组织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如观察年历时,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13、、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记时法。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记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学生对钟面的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时针一日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理解24时记时法。在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路线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得出经过的时间。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

14、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它们的形状比较简单,特征比较明显,应用也十分广泛。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其他平面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所以这一部分的教学十分重要。新教材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并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15、、1平方米,感受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对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并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2使学生能用自选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3使学生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4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时分配1认识面积1课时2认识面积单位 1课时3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课时4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教学建议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16、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知

17、道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所以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

18、识(一)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在直观图形的帮助下比较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两个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能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继续教学分数,把若干个相同的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2使学生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3使学生初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能够准确地解答简单的分数应用题。课时分配1认识几分之一1课时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1课时3认识几分之几1课时4求一个

19、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课时教学建议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比较抽象,教师要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实物操作、直观图形等手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2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需要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教师必须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数学活动。3把学习分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分数,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20、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借助直观图形可以更简单地理解算理和算法,而“数形结合”本身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第八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和读写、小数的大小比较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使学生认识一位小数,知道10个0.1是1。3使学生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4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时分配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1课时2小数的

21、大小比较1课时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课时教学建议1在讲小数之前应该先安排一些反映小数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图片。例如分别从价格、身高、体重、体温、视力等方面说明小数应用的广泛性。2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表现形式,教材中没有利用学生熟悉的货币元、角、分引入小数,这是由于类似元这样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存在。这样安排有利于沟通小数与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3由于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没有介绍带分数,所以带小数的概念不能从分数导入,根据货币单位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引入比较贴近生活,学生容易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带小数是整数和纯小数之和。从开始学小数起,就要在学生头脑里建立起小数的模型。4用购物来讲小数大小的

22、比较。教材通过两人的对话,从数学推理的角度来理解小数的大小,进行理性的分析。5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的加、减法算理相同,所不同的是要随着计算点出小数点。不建议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小数的加、减的计算方法,学生只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可以了,如与货币有关的加、减法中,只要知道“元”和“元”对齐就行了;在长度计算中,知道“米”与“米”对齐就行了。6在教学中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在已有的分数知识的基础上感悟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学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简单的数据汇总、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以及活动课“上学时间”。本单元内容主要引导学生

23、在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数据的简单汇总和简单的排序、分组,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初步体会数据的意义和价值。教学目标1结合以前学过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使学生会分类、分段整理数据。2通过观察和动手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分段整理的方法,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质疑问题的能力。课时分配1简单的数据汇总1课时2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 1课时活动课上学时间1课时教学建议1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自主学习,把时间和活动空间还给学生,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2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2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按问题解决模式组织教学,层次清晰,环环相扣,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第十单元期末复习本单元主要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复习和整理。第一部分数与代数的主要复习内容有: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步混合运算,年、月、日和千米、吨,分数和小数,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部分图形与几何主要是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复习。第三部分统计天地主要是对统计的复习。通过练习来回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联系中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复习,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复习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