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概论【精选文档】_第1页
资源与环境概论【精选文档】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资源与环境概论【精选文档】资源与环境概论复习重点1、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其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平衡状态.包括无机环境、生物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基本组成部分。2、最适温度:最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温度。3、生物资源: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它生物组成部分。4、水体自净: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以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的一定数量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逐步恢复原有水质的过程。5、全球变暖: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

2、洋温度逐渐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6、积温: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活动积温:高于或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活动温度的总和称活动积温。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值称为有效温度。生育时期内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7、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8、光照强度:指光照的强弱,以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来量度。简称照度,单位勒克斯。9、日较差:一日内,气温、气压、湿度等气候要素观测记录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10

3、、气候生产力:以气候条件来计算的农业生产潜力,指在土壤管理、农业技术等都处在最优状态,充分利用当地光、热、水等气候资源,某一作物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农产品的最大能力。11、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或负荷量,实际上是土壤污染的起始值和最大负荷值之间的差值。12、光能利用率:在植物生长期内,单位土地面积上光合产物贮存的能量与其冠层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比值。13、自然资源:自然界存在的有用自然物。人类可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气候、生物、水、土地和矿产等5大资源。14、农业自然资源:指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

4、能量来源.分类:A、气候资源:即太阳辐射、热量、降水等气候因子的数量及其特定组合。B、水资源:即可供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开发利用的含较低可溶性盐类而不含有毒物质的水分来源.C、土地资源:一般指能供养生物的陆地表层,包括内陆水域,但不包括海域.D、生物资源:即可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对象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及群落类型。特点: 整体性:它们彼此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的整体。如在一定的水、热条件下,形成一定的土壤和植被,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动物和微生物群落。 地域性:由于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及其运动特点,以及由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状况和地质地貌变化,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水、热条件各不相同。如在水

5、田和旱地、平地和坡地、阳坡和阴坡,以及不同的海拔高度之间,也都有不同的资源生态特点。 可更新性:与矿产资源随开发利用而趋减少的情况不同,农业自然资源是可更新和可循环的.主要表现在土壤肥力的周期性恢复,生物体的不断死亡与繁衍,水分的循环补给,气候条件的季节性变化等。 可培育性:人类虽不能创造自然资源,但可以采取各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它的形态和性质。如通过改土培肥、改善水利、培育优良的生物品种等,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 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地球上土地的面积、水的数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等,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都有一定的量的限制.15、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特点 光、热条件优越,但

6、干湿状况的地区差异大. 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按人平均占有的相对量少. 河川径流总量大,但水土配合不协调。 生物种属繁多,群落类型丰富多样。16、农业投入产出:动植物(或者是植物种子)以及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成为农业必要的投入.在这些投入的基础上,经过劳动者的劳动(即投入劳动力),农业就可获得产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中,生产资料的投入比重逐渐增加.农业机械替代手工农具,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化肥、农药等的投入,可促进农业的产出。在现代农业中,加大科技投入(如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良工作方式等),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17、人类目前面

7、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18、人类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1)正确认识和评价农业气候资源是合理开发气候资源的前提.(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根本原则.(3)调节、控制和改良农田小气候是科学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有效手段.(4)提高复种指数,挖掘品种资源和气候资源潜力,是合理利用能与气候资源的有利措施.(5)努力提高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抵御能力,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6)保护和改善气候环境,是经常性的战略任务。19、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被开发利

8、用的那些水体中逐年可以得到恢复补充的水量,主要包括江河湖泊中的淡水、土壤和浅层地下水等。20、水循环:地球上的水从地表蒸发,凝结成云,降水到径流,积累到土中或水域,再次蒸发,进行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21、三基点温度:作物生命活动过程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22、生长期:作物可能生长的时期或作物从播种到成熟的时期,前者称气候生长期,后者称作物生长期。23、种植业:即植物栽培业。在中国通常指粮、棉、油、糖、麻、丝、烟、茶、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24、森林资源: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以乔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的总称。25、我国资源的总体特征(1) 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2)

9、 人均资源量低,生存空间狭小;(3) 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4) 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5) 资源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不足。26、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 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少;(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3)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组合不匹配。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组合状况很不理想,今后需要通过开源节流、在区域内部优化配置、高效率利用水资源以及在区域间合理调配水资源等措施,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以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要。27、农业气候资源特点(1)无限的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2)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3)区

10、域差异性和相似性;(4)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山西气候资源特点:气候资源是指光、热、水、风及可开发利用的大气成分,是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它的可再生性、普遍性和清洁性奠定了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一)太阳能资源:中部地区太阳能资源在41507550兆焦耳/平方米·年,山西省的太阳能资源在50007550兆焦耳/平方米·年,在中部地区山西的太阳能资源占绝对优势的位置。但山西省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却与它所占据的位置相差甚远。(二)水资源: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但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故形成夏季排洪、旱季断水的局

11、面。山西境内河流由于受多山地影响,河道自然落差一般较大,尤其在河流出省境地段,理论上的水力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多为季节性河流,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因而水力资源的利用率不大,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以小型为主。山西是全国水资源贫乏省份之一.全省水资源总量只有142亿m3,地下水资源储量约93。1亿m3,但可采水资源只占45,且多分布于盆地边缘及省境四周。(三)风能资源:山西由于地形起伏不平,受局地小气候影响,导致了年、季、月、日的风向紊乱,但就总体趋势看,由于受季风影响,冬半年偏西、偏北风居多;夏半年偏东、偏南风居多.山西省地势起伏较大,低层气流活动受到较大的阻力,各地的风速要比同纬度的河北

12、平原偏小,出现静风的机会较多。综述,山西省的平均风速、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太阳能资源在中部地区都占绝对优势,但水资源及其可开发利用程度均处劣势。28、生物资源的基本特性(1)生物资源的再生性再生性:在自然和人为条件下,生物所具有的不断自然更新和人为繁殖的能力。再生性是生物资源的基本属性。为人类提供无穷无尽的各种产品。(2)生物资源的可解体性可解体性:生物资源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而导致某些生物种类减少以至灭绝的特性。生物资源破坏后难以自然恢复,从这个意义上看,生物资源是有限的。(3)生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生物资源种类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其用途的多样性.(4)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生物总是生

13、长在与其生态相应的环境中,而非一切地方都能生存。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是人类进行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依据。(5)生物资源的未知性很多生物还不知或不完全知道其价值;即使现在已经认识、开发的生物资源,也不是完全清楚其所有的价值,如银杏。(6)生物资源获取的时间性不同生物种类,获取有用物质的时间不一样。“三月茵陈四月篙,五月六月当柴烧" 。(7)生物资源的可引种驯化性生物的引种驯化,不仅可以解决野生生物资源获取的困难,而且可以拯救、保护濒危物种,扩大分布区,提高产量。(8)生物资源的不可逆性在环境条件恶化或人为破坏及不合理利用下,会退化、解体、耗竭和衰亡,有时这一过程具有不可逆性

14、.(9)生物资源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相对稳定的生物资源系统能较长时间保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平衡,并对来自内外部干扰具有反馈机制,使之不破坏系统的稳定性。但当干扰超过其所能忍受的极限时,资源系统即会崩溃.29、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1)整体性.各个自然资源要素有不同程度的相互联系,形成有机整体。(2)有限性。自然资源的规模和容量有一定限度.有限性决定自然资源的可垄断性,决定自然资源有绝对地租;决定对自然资源必须合理开发利用。(3)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有多种用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自然资源的用途在发展.以河流资源为例,首先出现泄洪、排水、补给地下水功能,接着出现捕鱼功能。(4)区域性。自然资源的

15、空间分布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富集,有的地区贫乏.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决定了自然资源在地域间的流通和调剂。(5)发生上的差异性。从发生角度,可以把自然资源分成三类为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30、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1)正确认识和评价农业气候资源是合理开发气候资源的前提.(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根本原则。(3)调节、控制和改良农田小气候是科学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有效手段。(4)提高复种指数,挖掘品种资源和气候资源潜力,是合理利用能与气候资源的有利措施。(5)努力提高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抵御能力,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重要内容,

16、不可忽视.(6)保护和改善气候环境,是经常性的战略任务.31、农业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土壤质量的定义为综合表征土壤维持生产力、环境净化能力以及保障动植物健康能力的量度。土壤环境是指岩石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侵蚀和风化作用,以及地貌、气候等诸多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土壤的生态环境。随着农业现代化,特别是农业化学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学肥料及农药散落到环境中,土壤遭受非点污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在水土流失和风蚀作用等的影响下,污染面积不断地扩大。(1)化肥: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不合理的使用,也会引起土壤污染。长期大量使用氮肥,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生物学性质恶化,

17、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过量地使用硝态氮肥,会使饲料作物含有过多的硝酸盐,妨碍牲畜体内氧的输送,使其患病,严重的导致死亡。(2)农药:农药能防治病、虫、草害,如果使用得当,可保证作物的增产,但它是一类危害性很大的土壤污染物,施用不当,会引起土壤污染.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在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饲料危害人体和牲畜的健康.此外,农药在杀虫、防病的同时,也使有益于农业的微生物、昆虫、鸟类遭到伤害,破坏了生态系统,使农作物遭受间接损失。(3)污水灌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一般有增产效果。但污水中还含有重金属、酚、

18、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果污水没有经过必要的处理而直接用于农田灌溉,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污染土壤。32、农业环境:指影响农业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农业用地、用水、大气、生物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国法定环境范畴。农业环境由气候、土壤、水、地形、生物要素及人为因子所组成。每种环境要素在不同时间、空间都有质量问题。当前中国农业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33、水循环中的大小循环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以及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

19、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34、最高温度:对某地在一定时段内测得的温度极大值。35、无霜冻期:是热量资源的一种表达形式,是一年内终霜冻日至初霜冻日之间的持续日数。通常用地面最低温度大于0终、初日期间的天数来表示。无霜期: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36、我国草地资源利用情况特点:草地面积广大,但分布不均匀;草地类型多样,但天然优质牧场比例不高;牧草类型丰富;草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季节年际变化大。主要问题:草

20、地生产力水平低 草原退化严重保护对策:加强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天然草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加强各种农业措施和能量投入及科学技术的应用。37、我国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1)供水量增长缓慢,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 (2)地区条件不同制约水资源的均衡发展; (3)生活与工业用水增长迅速,挤占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 (4)供水工程未能充分发挥效益; (5)缺水地区仍有较大节水潜力; (6)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资源与环境概论试题一、名词解释 1 资源:指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质的要素。 2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

21、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3 土地:是地球上的特定部分,即地球表面除海洋之外的陆地及其之上的江河、湖泊等水面,是由空气、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而不断发生变化. 4 水土流失:也叫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和风的作用下,地表土壤被分离、运移和沉积的过程。 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土地的特性,以保证社会、经济、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平衡社会多种用地需求,对某一区域内的所有土地使用与开发做出总体安排。 6 生物资源:是指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

22、值的遗传资源、生物体或其部分、生物群体或生态系统中任何其它生物组成部分。 7 湿地: 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8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空间(或地区)内所有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系统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9 水的陆地小循环:从海洋表面蒸发变成的水汽,上升到空中,遇冷凝聚后又降落到海洋上,或者从陆地上蒸发变成的水汽,上升到空中,遇冷凝聚后又降落到陆地上,这种海洋内部或陆地内部的水的迁移与交换现象称为小循环. 10 水的海洋小循

23、环:见上题 11 气候资源:包括光、热、水、风与大气成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主要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 12 气候生产力:以气候条件来计算的农业生产潜力即为气候生产力Pv,表示在当地自然的光、温、水等气候因素的作用下,假设作物的品种、土壤、栽培技术、农药化肥等都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时,每年单位面积可能达到的最高产量,其单位为kg/(hm2。a) 13 农业环境规划: 14 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 15 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没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 16 水体富营养化:天然

24、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的排入,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这种现象称作水体富营养化。 17 赤潮: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 18 植物养分资源:是指能用于植物生产的各种来源养分的总和,包括土壤养分、肥料养分以及制造肥料所需要的矿产品. 19 农业环境:农业生物赖以生存、生长发育、繁衍后代的自然环境。 20 生物浓缩:在特定的生物个体、脏器或细胞中的某种物质比其在周围环境中具有更高浓度的现象.例如:在植物细胞或细菌中各种盐类的结晶或金属作为代谢产物的蓄积;人体甲状腺对

25、碘的蓄积;真海鞘对钒的蓄积等。 21 土壤环境背景值: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环境标准的基本参数和依据. 22 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量或负荷量,实际上是土壤污染的起始值和最大负荷值之间的差值。 23 土壤环境的缓冲性:是指土壤对进入其内的污染物质所具有的缓和污染的能力。 24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5 水体自净: 水体可以在其环境容量范围以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

26、的一定数量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逐步恢复原有水质的过程。 26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过程,改变了大气圈中某些原有组分和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原来有利的生态平衡体系,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正常工农业生产,以及对建筑物和设备财产等损坏的现象。 27 温室效应:大气中某些痕量气体具有吸收近地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大气增温的作用。 28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二、填空 1 按水体污染的性质,水污染可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 2 水体的净化机制可分为物理自净、化学自净和生物自净。 3 土壤养分的来源主要

27、有:母质、肥料、大气沉降、土壤调理剂、生物固氮和灌溉水。 4 大气污染按其影响的范围可分:局部性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性污染和全球性污染。 5 主要温室气体有:甲烷、一氧化二氮和二氧化碳. 6 自然灾害按因果关系分为: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7 农业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和湿害、冰雪灾害、冰雹、冷害、冻害、霜冻、热害、日灼或日烧病、阴害、紫外辐射增加的危害、大风、台风、龙卷风、风沙和沙尘暴等. 三、简答 1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一定属于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里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自然资源,因为有的物质虽具备“自然属性”特点,但不一定有用.当

28、然“有用”和“无用”只是相对的,它取决于科技条件。一些过去无用的东西,例如铀、钍、锗等稀有金属,曾作为废石处理,如今已成为重要的自然资源。波浪、潮汐现在也作为资源而加以利用。自然界尚有广阔的天地需要开发,关键在于科技的进步.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强调保护人类的自然环境,因为它们蕴含着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所以,自然资源不仅具有“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还应具有“发展性"。闪电现在不是自然资源,但当科技发展到能利用它的时候,它就变成自然资源了。 2 我国资源的总体特征 (1) 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2) 人均资源量低,生存空间狭小; (3) 资源质量相差悬殊,低劣资源比重偏大;

29、(4) 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 (5) 资源开发强度大,后备资源不足。 3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 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少; (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3)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组合不匹配。 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组合状况很不理想,今后需要通过开源节流、在区域内部优化配置、高效率利用水资源以及在区域间合理调配水资源等措施,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以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要。 4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 土地面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2) 土地类型多样,山地多于平地; (3) 地区间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多西部少; (4

30、) 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5) 水、土、光、热自然资源组合错位。 5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是:森林资源总量可观,物种丰富,但在分布、数量、质量及其结构状况方面仍有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 森林资源地理分布不均衡、影响总体功能发挥; (2)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承受压力大; (3) 结构欠合理,危及持续利用; (4) 林业用地减少与生态要求差距大; (5) 天然林资源减少,森林质量下降; (6)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失衡。 6 微生物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1) 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 (2) 是最丰富的遗传基因库,微生物数量巨大、

31、种类繁多、生理和生态类型多样、具有许多独特的代谢类型,而且易发生遗传变异,遗传资源极为丰富; (3) 有实际或潜在的用途或价值。在生物工程的转基因方面,微生物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7 土壤养分资源的特征 (1) 土壤养分形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低; (3) 土壤养分的高度分散性; (4) 土壤养分的变异性。 8 我国肥料养分资源的特征 (1) 有机肥料所上占比便较高; (2) 肥料资源养分不足; (3) 化学肥料结构不合理; (4) 化肥生产技术落后、能耗高; (5) 肥料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氮素损失严重。 9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的含义 (1) 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维

32、持良好环境为前提,以促进系统内部养分资源的循环为核心,将一定条件下的植物生产过程或植物-动物生产过程视为一个系统,进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2) 根据土壤养分资源的特征,以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和轮作制度,综合运用多种农艺措施,实行作物的综合管理. (3) 根据农田生态系统的养分物质循环特点和作物养分吸收规律进行施肥调控,实行综合作物养分管理。 10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充分利用有机废弃物资源,促进养分资源的再循环和再利用; (2) 充分利用土壤养分资源,活化土壤养分; (3) 发掘生物学潜力、提高养分资源的利用效率; (4) 改进施肥技术、开发推广新型肥

33、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5) 实行肥料养分资源的宏观管理 11 简述农业风力资源的作用和危害 (1) 作用:能增加地面与大气的热量交换,影响农田小气候,调节农田温度、湿度和CO2含量,避免某一层次或局部的温度、湿度或某种气体含量过高或过低,还能传播花粉和种子,帮助作物授粉和繁殖。 (2) 危害:传播病原体; 帮助害虫迁飞; 机械损伤; 落花落果; 作物倒伏; 破坏农业设施; 沙尘暴、土沙化等。 12 土壤污染的特点 土壤污染的特点是具有隐蔽性和连续性。隐蔽性是从开始污染到导致后果有一个长时间的、间接、逐步积累的过程,往往通过农作物,再通过食物引起人们健康的变化才被认识和发现;连续性是指进入土壤

34、的污染物移动速度缓慢,土壤污染和破坏后很难恢复,又往往不易采取大规模的消除措施。 13 水体污染的发生源主要有哪些? (1) 工业废水; (2) 生活污水; (3) 农业退水; (4) 畜禽养殖业的废水. 14 水体污染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受污染的水从各种途径对农业生产发生影响,主要表现是:对农作物生育产生直接影响,使产量降低;污染物对土壤产生影响,间接影响农作物生育。对农产品品质产生影响,降低其食用价值,间接影响人畜健康。 15 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化肥种类很多,目前主要是氮、磷、钾三种。化肥使用量的增加,虽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由于施用量不当以及施肥方法不合理,常使很多化肥被浪费,而且

35、随水土流失进入水体,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多方面失调。 氮肥的流失导致水中硝酸盐含量增加,磷肥引起水中镉离子升高。世界各国近二十年来,地下水中硝酸盐浓度增高的速度约为13毫克/升。年。化肥流失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影响着湖泊的演变。水中有大量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后,促进藻类大量繁殖,首先是窗格平板藻占优势,后是红色颤藻。由于藻类的过分繁殖,加上藻类的呼吸作用和藻类死后的分解作用,大量耗掉水中的溶解氧,在一定时间内,引起水体严重缺氧,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16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P213) (1) 农药对水体的影响; (2) 农药对大气影响; (3) 农药对土壤系统的影响; (4) 农药

36、对生物影响 17 农业环境管理手段有哪些? (1) 法律手段; (2) 行政手段; (3) 经济手段; (4) 技术手段; (5) 宣传教育手段; 18 简述温室效应可能造成的结果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19 简述全球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目前全球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 20 简述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 中国人口众多; (2) 资源相对短缺;

37、 (3) 生态条件恶化; (4) 环境污染加剧; (5) 资源利用效率低,技术经济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四、 论述题 (一) 阐述污染土壤的改良利用的有效措施 1 工程措施: 客土、换土、去表土、翻土 隔离法:局部农药污染 清洗法:烃、硝酸盐 热处理:石油污染 电化法 2 化学措施 施用石灰降低重金属的溶解性 施用磷肥、硅肥,降低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3 农业措施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环境容量控制土壤水分 选择合适形态的化肥 选用抗污染的农作物品种 改种非食用作物 4 生物措施:生物修复 生物措施:指利用某些特殊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较快地吸收、移走、沉淀或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质,

38、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二)我国应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有限的农业水资源 1 开源 第一, 水利工程开源; 第二, 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 第三, 污水资源化; 第四, 咸水资源化; 第五, 人工增雨 2 节流 第一,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 第二, 提高农田水分生产效率; 3 加强管理 首先, 要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水资源危机竭尽只,使厉行节药用水、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政府行为成为社会行为; 其次, 要建立分健全保障农业合理高效用水的政策与法规,依法管水,依法治水; 第三, 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确立水资源高效使用的合理价格和收费体系; 第四,

39、 要建立起农业高效用水的管理体系,包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农业用水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从而创造出农业水资源利用高效率与农业生产经营高效率相结合的开发利用组合模式,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资源与环境概论试卷及参考答案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4分,共20分) 1农业资源: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资利用的各种资源。分类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社会资源.通常农业资源主要指农业自然资源。即农用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等。2农业环境: 指影响农业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

40、农业用地、用水、大气、生物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国法定环境范畴。3土壤环境容量 指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允许量或负荷量,实际上是土壤污染的起始值和最大负荷值之间的差值。4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人类个体与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环境(人类群体)系统,及社会环境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伦理道德行为关系的科学5农业环境管理农业环境管理机关为了使农业经济与农业环境协调发展,依据农业生态环境科学理论和规范,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对农业环境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二、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41、及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趋势。水资源的特性(1)循环性(2)数量有限性和不可代替性(3)不均匀性(4)多用性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趋势(1)农业用水量及农业用水中不可复原的水量最高(2)工业用水由于不可恢复的水量最低,将更加重视提高工业用水技术,降低用水定额,加大力度,大幅度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3)水资源的开发将更为重视经济、环境与生态的良性协调发展。2、简述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及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森林覆盖率13。9和人均有林地0.11hm2,居世界120、128位)森林资源分布不均,集中边远山区(西南、东北山区、江河上游的源头或分水岭)森林资源中成过熟林比重大,生长量低,林产效益不高林种结构不合理(以用材林为主)林业用地中有林地少。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过量采伐、毁林开垦、毁林烧柴、火灾与病虫害、造林效益不显著、缺乏科学管理、木材浪费惊人。3、简述植物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1)养分综合管理的基本含义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持良好环境为前提,以促进系统内部养分资源的循环为核心,将一定条件下的植物生产过程或植物动物生产过程视为一个系统,进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根据土壤养分资源的特征,以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和轮作制度,综合运用多种农艺措施,实行作物的综合管理。根据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