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能量和信息均不守恒_第1页
生命的能量和信息均不守恒_第2页
生命的能量和信息均不守恒_第3页
生命的能量和信息均不守恒_第4页
生命的能量和信息均不守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守恒的生命宇宙观核心内容生命的能量和信息均不守恒如果能够制成一种不需要消耗任何燃料和动力,而能源源不断地对外作功的理想动力机械,那么就不需要任何自然能源,就可以无中生有地得到无限多的动力。许多世纪以来,许多具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为实现这种梦想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他们提出了种种设计方案,但是,实际上从来没有能够制造出任何一部永动机,也没有任何一部永动机的设计能够成功地经受住科学的审查。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这段时期里,人类在积累的经验和大量的生产实践、科学实验基础上建立了能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德国医生J.R.迈尔和英国物理学家J.P.焦耳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各自通过独立地研究做出了相同

2、的结论。1842年迈尔在论无机界的力一文中,曾提出了机械能和热量的相互转换原理,并由空气的定压比热容同定容比热容之差计算出热功当量的数值。焦耳从1840年起做了大量有关电流热效应和热功当量方面的实验,他通过各种精确的实验,直接求得了热功当量的数值,其结果的一致性,给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除了迈尔和焦耳之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建立作出过贡献。如1839年M.塞甘作出了论述热化学中反应热同中间过程无关的定律的文章;1843年 L. A.科耳丁发表了测定热功当量的实验结果;1847年H.von亥姆霍兹在有心力的假设下,根据力学定律全面论述了机械运动、热运动以及电磁运

3、动的力互相转换和守恒的规律等等。能量守恒定律认为: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能够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但能量在转化或传递过程中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各种形式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一百多年来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科学的根基,现已被当今人们捧为金科玉律。 然而,四川泸州老中医陈建民先生于2004年3月20日至5月7日在四川雅安碧峰峡玻璃房内公开断食49天已取得了成功,随后彭艺勇先生于2004年6月9日至6月24在广州某民营医院公开断食15天也取得了成功,我们透过这种超常的生命现象作一个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得出,这个现代科学的根

4、基现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第一节 生命的能量转化并不守恒的论证 一、陈建民先生断食49天现象中的生命能量转化不守恒 我们通过估算来分析陈建民先生在进玻璃房前和出玻璃房后所涉及的能量问题:陈建民先生在进玻璃房前的体重为69kg,饥饿49天后体重为49 kg,体重共减少20 kg,人体组织的组成成分的比例如下:水,55-67%;蛋白质,15-18%;脂类,10-15%;糖类,1-2%;无机盐,3-4%。(1)蛋白质的产热量(指完全氧化分解或体外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为:23.43kJ/g;脂类的产热量为:39.75 kJ/g,;糖类的产热量为:17.15 kJ/g。(2)如果我们考虑在断食过程中人体

5、组织按照其组成成分的比例分解,那么,陈建民先生在饥饿49天中通过分解机体组织所产生的热量约为:20*18%*23.43*1000+20*15%*39.75*1000+20*2%*17.15*1000210458kJ。 另外,我们再来估算陈建民先生在断食49天中通过体表散失的热量:人体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为:S(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J-0.159(3), 陈建民先生的身高约为160cm,体重是一个变量,取中间值60 kg,则陈建民先生的体表面积为:S=0.0061*160+0.0128*60-0.159=1.59 m2,人体的基础代谢率(41-50岁,男。)为154

6、kJ/ m2h (基础代谢率是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单位体表面积的能量代谢。所谓基础状态是指人体处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静,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时的状态。测定基础代谢率要在清晨未进餐前(即食后12-14小时)进行,且晚餐清淡,测定之前不应作剧烈运动,而且必须静卧半小时以上,室温保持在20-25之间,测定结果一般比清醒安静时的代谢率要低8-10%。另外,我们再参考人在不同状态下的体表散热量:睡觉时为0.9 kcal/kgh,看书学习时为1.8kcal/kgh,缓慢步行时为2.86 kcal/kgh,短跑(230m/min)时为14kcal/kgh(数据参考运动营养学,

7、23页,陈吉棣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则换算成陈建民先生(60 kg,)时分别为:226.8 kJ/h,453.6 kJ/h,720.7 kJ/h,3528kJ/h,与陈建民先生的基础代谢产热量154kJ/ m2h*1.59244.76 kJ/h相比较,人体的基础代谢产热量只相对于人体在睡眠状态时稍微高一些,远远小于人体在看书学习、缓慢步行及短跑时的代谢产热量)(4),则陈建民先生在饥饿49天中通过体表散失的基础代谢产热量为:49*24*154*1.59287855 kJ,这已经远大于陈建民先生在饥饿49天中通过分解机体组织所产生的热量210458kJ。而且由于陈建民先生在玻璃房内除了看

8、书学习外,还不时活动活动(如打拳),因此,陈建民先生在饥饿49天中通过体表散失的实际热量应是远远大于这个数据的。另外,更为重要的是,陈建民先生要维持身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还必须每天86400秒内时时刻刻都进行血液循环及微循环,呼吸活动,消化活动及其它各种生命活动等对内做功,而且还要进行白天十多个小时的各种体力活动(如举手投足等)等对外做功,按照现代科学理论,这些对内对外做功都是要消耗能量的,那么,这么多的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总之,我们从陈建民先生断食49天现象中可以非常容易地得出生命的能量转化并不守恒。二、机体组织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正常成年人一天中的生命能量转化也不守恒 我们以一个机体组织处于相对

9、平衡状态的正常成年人为例来估算:已知大米的热量值约为3600千卡/千克,把一个正常成年人每天需要的所有食物的热量值换算成大米的热量值,则一个正常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1.3斤大米,正常人的消化吸收率大约为85%,那么一个正常成年人一天内所需食物产生的热能为Q=1/21.3360085%4.2=8354千焦。另外,一个正常成年人的体重大约为60公斤,机体组织密度大约等于水的密度,从而可以计算出其体积,然后再估算出其表面积F大约为1.5M2。人体体温大约为37,为了排除气温过低时衣服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和气温过高时汗水的蒸发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因而设外界气温为25,人体组织通过辐射和空气对流传热时其传热系数

10、大约为5.3W/M2,那么一个正常成年人一天地86400秒内通过其体表的辐射和空气对流所释放的热量为:Q=KFTt=8242.5千焦,这和8354千焦基本上相等。但是,人要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还必须每天86400秒内时时刻刻都进行血液循环及微循环,呼吸活动,消化活动及其它各种生命活动等对内做功,而且还要进行白天十多个小时的各种体力活动(如举手投足等)等对外做功,按照现代科学理论,这些对内对外做功都是要消耗能量的,那么,这么多的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 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上述文献的参考数据再作估算予以验证:睡觉时的体表散热量为0.9 kcal/kgh,看书学习时的体表散热量为1.8kcal/kg

11、h,上述的正常成年人的体重大约为60kg,则该正常成年人睡觉时的体表散热量为226.8 kJ/kgh,看书学习时的体表散热量为453.6 kJ/h /kgh,若假设睡觉时间为8小时,看书学习的时间为16小时,则一天中该正常成年人通过其体表的辐射和空气对流所释放的热量为9072 kJ,这又和8354 kJ基本上相当。但是,如前所述,人体在一天中由于大量的内对外做功还要消耗能量,那么,这么多的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总之,我们通过估算机体组织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正常成年人一天中的生命能量输入与输出也可以非常容易地得出生命的能量转化并不守恒。(5)三、从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可推导出生命的能量转化也不守恒 我们

12、以动物生命中的人为例,不管人体做功过程有多复杂,我们可以把人体看成一个整体人体系统来研究。虽然从长时间范围看,人体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但是,由于人体对外做功时与外界环境没有其它的能量交换,即人体在对外做功这个时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一个系统对外做功,这个系统必然从外界吸收热量或者其内能减少。首先,人体系统对外做功后组成人体组织的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即人体系统的内能并没有减少。其次,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量不可能自动地由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但一般情况下人体温度都高于人体周围空气的温度。因此,人体系统对外做功所需能量

13、不可能从空气中吸收热能而来,而且,人体反而还时时刻刻向空气中释放能量。由此看来,提供人体系统对外做功所需的能量就不知从何而来。或许有人认为人体对外做功所需的能量是人体脂肪、蛋白质、糖类等化学能或生物电、生物磁等生物能提供的。但是,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人体对外做功后机体组织的内能并没有减少,因此人体的脂肪、蛋白质,糖类等化学能不可能直接提供人体对外做功的能量,那么就只有可能通过其转化,即在化学分解反应中分子的化学键断裂产生热能。但是,在现在所掌握的现代物理知识领域内,要把热能通过做功直接转化为机械能只能通过物质的热膨胀属性来达到,对人体做功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实际上,人体对外做功(如激烈运动)

14、时所产生的大量热能只是人体对外做功过程中所产生的附属能量,就好象机械做功时由于机械之间的相互磨擦作用而产生的热能一样。 另外,我们从功与能转换的角度来看,做功是与大量粒子的定向运动相联系的,而系统的内能是大量粒子作无序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粒子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势能的总和,是与大量粒子的无序运动相联系的,功能够自发地转化为能,而能不能够自发地转化为功,功与能转换方向只能自动地沿着有序到无序,即无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要推论。因此,如果人体对外做功所需的能量是由脂肪、蛋白质、糖类等转化的热能提供的,那么功与能转换的方向就是向着有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这违反了物理学的根本规律。同理,

15、人体中的生物电、生物磁存在于机体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无序能量,因而也不可能转化成人体对外做功的有序能量。(6) 综上所述,我们根本不需进行繁琐的计算,我们直接从热力学第一定律通过定性分析也可推导出生命的能量转化并不守恒的结论。四、从植物的蒸腾现象也可说明植物生命的能量转化也不守恒 我们以植物生命现象为例来作分析:高达十几米的大树树体中渗透着的大量液态水会非常缓慢地通过大树中的细导管向上流动以补充大树叶片由于不断蒸发所散失的水分,但是,液态水由于重力作用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向低处流的,那么又是什么东西使大树中的液态水向上流动的?现代科学认为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是这种现象的原因,但是大树中的细导

16、管不可能是绝对地封密,若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是这种现象的原因,那么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在抽送液态水向上流动的过程中会因为大树的细导管漏气(如水泵抽水时吸水管破裂)而直接导致大树中的液态水无法向上流动。就算大树中的细导管绝对的封密,但大树高达十几米,细导管的长度远远超过大气的理论真空压力值10米水柱,因而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是不可能把液态水吸到树顶的。另外,这种现象也不可能是通过大树细导管的毛细作用实现的,因为毛细现象实际上是通过液态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细导管中的液态水上升的,液态水的表面张力和细导管中水柱的压力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衡力,但液态水的表面张力是相对固定且非常小的,因而不可能提供十几米

17、水柱的压力。其实,叶片的蒸腾作用并不是这种现象的原因,它只是这种现象的结果,现代科学是以原因来解释结果。当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并不是使大树中的液态水向上流动的原因时,按照现代科学理论,大树中的液态水克服重力作用向上流动(即液态水被做功)是要消耗能量的,那么,这些能量又是从哪里来的?综上所述,我们直接从植物的蒸腾现象通过定性分析也可推导出生命的能量转化并不守恒的结论。(7)五、从力的产生的角度来分析生命的能量转化不守恒 综上所述,无论从什么角度,我们都可得出生命的能量在现代科学极其有限的理论体系所认识的已知世界里并不守恒的结论。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把生命做功的能量简化为与做功密切相关的力来

18、研究(因做功是指在力的方向上所移动的位移,包含两个要素:力和力的方向上所移动的位移)。那么,力究竟是怎样产生的?现代物理学认为: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存在,必然存在着施力体与受力体,而且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等大反向并且在一条直线上的(即力的三要素)。这条理论能把非生命物的一些表面现象解释清,比如,无论怎样复杂的一台机器,当它运转起来后,我们用以上理论通过受力分析就可以找到使它运转的动力的源泉,但是,如果用这条理论来解释生命的做功现象就无能为力了。比如人体对自己做功中的举手投足乃至时时刻刻都进行的血液循环及微循环,呼吸活动,消化活动及其它各种生命活动等对内做功,以及

19、白天十多个小时的各种体力活动等对外做功,我们无论如何作受力分析都找不出使人的机体组织发生动作的动力源泉,即找不出受力体运动做功的施力体是什么?又比如,高达十几米的大树能把土壤中的液态水通过树中的细导管输送到树顶的叶片上,我们也不能找到受力体液态水运动做功的施力体是什么?因为,按照现代科学所认识的由分子、原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的所有性质和规律,生命体对内对外所产生的力是不可能单独地由生命有机体(如人体组织,树体)提供,也不可能由生命有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产生。那么,提供给生命有机体对内对外做功所需要的力又是什么东西产生的?总之,我们从力的产生的角度(因产生力并做功时需要能量供应)通过定性分析也可得

20、出生命的能量转化并不守恒的结论。(8)第二节 生命是由时时刻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存的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由于生命的能量在现代科学极其有限的理论体系所认识的已知世界里并不守恒,而由分子、原子等粒子组成的生命有机体不可能提供这个不守恒的能量,因此,在生命体中除了生命有机体外必然还存在着一种与生命有机体有本质区别的东西,它是生命产生能量的源泉,也是生命产生力量的源泉。那么,生命的遗传信息是存在于有空间结构的生命有机体中,还是存在于这个能源源不断产生能量的东西里面?我们知道,一本书通过文字的表现形式载有大量的信息,但是,当我们从书里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后书还是原来的书,并没有减少什

21、么东西,当我们把书毁掉以后我们已经获取的信息也并不会随着书的毁掉而消失,甚至若我们通过相互交流这些信息还会成级数倍增,因而信息并不等同于书,书只不过是一些由分子原子组成的纸张和颜料而已,它的本质只是信息的表达,并非信息本身。因此,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虽然要借助于物质、能量和表现形式,但它并不等同于物质,能量和表现形式,它是独立于物质、能量和表现形式之外而存在的,物质、能量和表现形式只是它的载体而已。因此,生命的遗传信息并非存在于有空间结构的生命有机体中(后面还从多个角度论证该问题),这个能源源不断产生能量的东西才是生命遗传信息的载体,它是生命的本质,是生命的本身,生命物质表现出来的区别于非生命物质

22、的所有现象都是它在其中起作用。由于它的能量和信息的属性,因而我们可把它命名为“生命能量信息体”。(9) 我们从前面多个角度所论述的生命能量不守恒可以知道,生命体对内对外做功所需要的能量必定是生命能量信息体所提供的,虽然一般人要使生命能量信息体产生对内对外做功的能力必须每天摄取一定量的食物,但食物所产生的能量并不是生命体对内对外做功所需要的能量,它只是使一般人的生命能量信息体产生对内对外做功能力的必要条件,而并非充要条件,而对于陈建民先生断食49天的超常现象,它连必要条件也不是。那么,生命能量信息体是否提供生命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的热量呢?如果我们通过对机体组织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正常成年人一天

23、中的生命能量转化进行估算,还不能很明显地得出结论,那么,我们通过对陈建民先生断食49天现象的生命能量的估算则可以确切地知道,生命能量信息体不仅提供生命体对内对外做功所需要的能量,而且它还能提供生命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的热量。而陈建民先生认为他断食49天中所需的能量是从大气中摄取营养物质实际上是没有理论依据的。 当我们得出生命是由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组成的结论后,我们将发现生命的存在方式恰好符合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处于矛盾之中,都是由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构成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否定,而且同时还相互依存、相互同一,存在

24、着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将消失。同理,生命也是由时时刻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存的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生命有机体和生命能量信息体之间处于一种时时刻刻相互作用而又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状态,当生命失去生命有机体或生命能量信息体的任何一方时生命将不再存在,这正好符合对立统一规律。因此,生命内部的这种存在方式实际上就是对唯物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现象表达。第三节 生命的遗传信息及记忆信息也并不守恒 我们通过分析可得出生命的遗传信息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也并不守恒。我们知道,整个世界时时刻刻处于纷繁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中,运动变化主要表现为物质的位移和生灭。对于位移

25、,我们毫不见怪,它不过是物质从一个处所运动到另一个处所,不生也不灭,但是对于生灭,我们就要寻根究底了:事物在产生前其组成部分存在于什么地方?处于什么状态?同理,事物在消失后其组成部分存在于什么地方?又处于什么状态?我们知道,具有复杂空间结构的生命有机体组织主要来源于食物,因此生命由小长到大至死亡的过程中其机体组织部分的来龙去脉不外乎是物质分子的位移,即来源于尘土复归于尘土,这毫不见怪。但是在此过程中生命能量信息体中的遗传信息的来龙去脉我们就要寻根究底了:当生命能量信息体随着生命有机体的生长不断地由小变大时,如果遗传信息是一种具有大小之分,具有量的差别的东西,按照我们从三维物质世界得来的经验,生命能量信息体中的遗传信息应该是变“稀”了,同理,当生命发育成熟后再分裂一小部生命能量信息体成为下一代生命的起点,生命的遗传信息一代又一代地无限传递下去的过程就好象一种三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