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_第1页
浅谈应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_第2页
浅谈应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_第3页
浅谈应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应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摘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与规划成效直接影响高新农业技术的展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水平提升与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是开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提升改造,是保障农村经济更可持续开展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县域农业开展和社会经济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农业科技开展建设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1a-0104-021应县农业科技开展现状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朔州市东边,大同盆地南端。全县总面积1708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56万亩,其中农耕地116万亩,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5%,是农

2、业大县,也是全省优势玉米基地县、蔬菜基地县、奶牛基地县。应县四季清楚,属温带大陆性微温和半干旱气候,无霜期100140d,年平均日照时数2873.7h,全县农作物以玉米、蔬菜、油料为主,大蒜、黄芪、大接李是应县知名特产。应县依靠科学技术开展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到达44%。一是开展粮食生产67.6万亩,粮食总产6.85亿kg,其中玉米种植面积58万亩,总产量4.35亿kg,位居山西前列,先后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山西省玉米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县“现代农业玉米丰产方建设工程县,被农业部确定为“玉米高产创立工程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二是开展蔬菜30万亩,蔬菜总产量10多亿kg,总收入突

3、破12亿元,其中设施蔬菜面积稳步增长,达10470亩,日光温室5250亩,移动大棚5220亩。青椒、架豆、土豆、胡萝卜等9个主要蔬菜品种通过了国家产地和面积认证,以“应州绿冠名注册,获得山西省著名商标。“应县紫皮大蒜注册了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蔬菜批发市场年吞吐量达7.5亿kg,预冷能力到达8000t/d,加工转化能力到达3500t/d,蔬菜产业根底扎实,行业经济拉动效应显著。先后被列入“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开展规划基地县“全省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县和“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三是开展畜牧产业,全县拥有天然牧草地55万亩,人工牧草地12.8万亩,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25个,奶牛养殖量达3.1万元,年

4、产奶量达7.3万t;建成肉羊养殖小区20个,养殖量达16万只,建成现代化养猪场6个,年出栏生猪7.3万头,建成规模养鸡场10个,年产量3500t,有效推动了县城畜牧业的健康开展。四是开展林业及新兴产业,全县共有林地面积73.6万亩,其中经济林2.2万亩,林业产业稳步开展。随着应县设施农业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花卉、食用菌、养鱼、观光农业等新兴特色产业开展快,势头好、潜力大。鲜切花产能达720万枝,苗木培育达130万株,各种菌菇日产10t,效益显著。2农业开展存在的问题应县农业开展根底较好,距现代科技农业的开展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2.1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一是主导产业市场拉动力不强。局部农产品批发市

5、场交易规模偏小,配套设施简陋、信息传递滞后、管理效劳较差、经济效益偏低。二是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够。大量的优质农产品缺乏深加工,仅有原料出售,价格低、效益差。如脱水蔬菜加工企业,加工的干料没有自己的品牌,只能以低价出售;玉雄玉米淀粉厂,由于缺乏资金技术不能升级,导致企业处于关停状态;黄芪加工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和科技投入,加工停留在“作坊式,更没有销售品牌,起不到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2.2农业主导产业投入不突出农业主导产业工程少,资金使用分散。主导产业科技投入的不多,重点不够突出,典型示范作用发挥的不够。2.3农业根底设施薄弱一是水利根底设施薄弱。全县现有水浇地面积5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

6、1%。高效节水农田仅1.5万亩,再加上近年来水库严重缺水。二是设施农业根底差。50%左右的水地以种植玉米为主,有限水资源未能转化成产业优势。目前,全县日光温室面积仅5250亩,规模面积小,带动能力不强,与高效农业开展要求很不适应。三是大型标准化养殖园区较少,饲养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集约化效应难以实现。2.4县域经济支撑能力缺乏应县是纯农业县,工业开展滞后,縣域经济支撑力缺乏,农业根底设施建设投入欠账太多,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的问题比较突出,“三农弱势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绝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没有能力支撑“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开展格局。特别是90%以上的村委会是经济“空壳村,难

7、以支撑现代化农业开展。3着力实施的现代农业重点工程3.1粮食高产创立工程依据应县粮食生产和耕地利用现状,未来从生产规模方面已不具备扩大面积的条件,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应重点从单位水平方面突破。应县粮食高产创立工程的建设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开展的总体要求,立足该区玉米生产的资源优势,以农田根底设施建设为重点,辅以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建设高标准水浇地玉米丰产万亩方和盐碱地综合治理玉米丰产万亩方,以万亩示范基地为核心区,将标准化生产技术由内向外引导辐射至周边生产区域,进而带动全县粮食生产能力的整体提升。3.2健康养殖工程依据应县畜牧业开展现状,紧紧围绕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健康养

8、殖等现代农业对畜牧业开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县优越的资源条件,坚持开展数量与提高质量并重,改良品种与科学养殖并重,养殖与加工并重,进一步扩大产业化经营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优化品种结构,提高饲养防疫水平和平安水平,建成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辐射带动全县具备开展条件的区域和农户参加健康养殖和规模养殖产业队伍,打造成具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高效平安特点的畜牧业强县和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3.3设施园艺工程依托现有的设施园艺种植规模、接马峪蔬菜批发市场等大中蔬菜批发市场和众多的加工贮藏企业等资源优势,加强对现有生产设施、生产基地、市场流通和效劳体系建设完善,坚持根底设施实用化,配套设施科学化,因地制

9、宜建设经济实用的日光温室,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生产。以农民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为载体,实现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取得无公害或绿色蔬菜认证,壮大已创立的品牌,增强设施蔬菜的市场竞争力。对现有设施蔬菜种植进行整合,集中资源,打造一批高标准设施蔬菜示范园区,加快全县设施蔬菜向集中连片种植,向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无公害化方向开展。3.4特色产业开发工程为满足经济社会开展对农产品供给的需求,建立特色产业示范园区,推进大蒜、黄芪等具有开展根底的特色农产品生产,推进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生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

10、分发挥小石口和白马石独特的资源优势,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加大对土地的资金、技术和人力投入,挖掘开展潜力。把大蒜和黄芪示范园区打造成为药材产业的精品工程和样板工程,真正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基地带农户、加工促开展的产业化格局。4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体系4.1建立政府支持体系示范区建设作为引导应县农业开展方向的一项重要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加强和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实行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的园区所在乡镇政府承建制,建立健全园区建设的领导机构,应成立园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管理和规划、建设。会同专家制定实施方案,组成技术指导组、科技参谋组、物资保障组和监督检查组,以保证规划的落实

11、和方案的贯彻实施。4.2建立投资融资机制一是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要多渠道筹措财政投入的资金,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对应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支持,整合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等部门的农业根本建设和支农工程资金,集中捆绑使用,形成支持建设示范区的合力。二是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工程的支持。积极引导和协调农业开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关于金融支农、惠农的政策,加大地方金融部门对工程区的建设的资金倾斜和支持力度。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效劳。三是创新金融支撑体系,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创新应县农村金融产品,鼓励、扶持、建立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积极开

12、展农民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加快实现农村金融产品多元化。引导、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投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支持、农民自主投入、社會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4.3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本着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土地用途不变、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那么,允许和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业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水平。二是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效劳体系。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效劳中心和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效劳平

13、台,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保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顺利实施。三是制定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和措施。对土地经营权流入且建成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农机购置、新技术推广、农产品销售、资金奖励、金融效劳上给予支持。4.4建立科技支撑体系一是积极引进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按照优质、高产、高效、平安、生态的要求,大力示范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均衡施肥、高效园艺、设施标准化栽培、病虫无害化防治、节水灌溉、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等农业标准化技术;大力示范推广畜禽优良化品种、标准化圈舍、疫病程序化防治、科学化饲养等健康养殖技术;大力示范推广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平安标准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大力示范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等增效技术;大力示范推广循环农业、生态园林、地力培育等生态农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开展技术。二是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