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劝学荀子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1)若属皆且为所虏(2)不患人之不己知(3)于予与何诛?(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8)不拘于时(9)失其民者,失其心也(10)士卒死者万五千人A. (1)(8)/(2)(3)/(4)(10)/(5)(9)/(6)(7)B. (1)/(4)(10)/(3)/(9)(6)/(5)C. (1)(6)/(2)(7)/(4)(10)/(3)(5)/(8)(9)D. (1)(8)/(2)(3)(7)/(4)(6)/(5)/(9)(10)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
2、字的一项()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D.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3.下列句式不属被动句的一项是()A.不拘于时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D.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也学于师A.而母省乎己B.上饮黄泉C.余人甚异之D./上学而大遗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准确无误的一项是()A.鸡豚狗彘之畜,无为其时没有B.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规矩C.C名城,杀豪杰高大的城墙D.吾从而凡三学习6.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
3、牙之利,筋骨之强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求人可使报秦者C.一夫作难而七庙琪D.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7 .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都相同的一项是A.非我也,岁也8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不拘于时,学于余D.为天下笑者,何也?8 .下列选项中文言特殊句式类型完全一致的一组是()9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释义,有误的一项(A.以手抚膺坐衣:叹(徒,空)一去紫台连朔漠(离开)B.或巨步而后止(有的人)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C.而反起阡陌之中(突然)起罟不入湾池(多次)D.此情可待成追忆(难道)却坐促弦弦转急(退)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道之所存,师之所
4、存也B.作师说以贻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树之以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是寡人之过也B.具告以事C.既自以心为形役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今君乃亡赵走燕树之以桑夫晋,何厌之有?凌万顷之茫然死生亦大矣何以知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怪以为轮不拘壬时,学于余C.而耻学于师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二、语言表达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1)故不积蹉一步,无以至千里()(2)吾尝邑而望矣()(3)锲而不舍,金石可迄()(4)其曲上规()(5)虽有槁遢匚()(6)则见明而行无过矣()(7)君子生_非异也()12 .解释下列各句中“而”
5、字的用法。(1)吾尝终日而思矣()(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蟹六跪而二螯()三、文言文阅读13 .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4 .翻译下列句子。(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一也,而闻者鬟鲤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一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
6、正确的一项是()(2分)A.声非加疾也疾:迅速B.而闻者也彰:清楚D.其皆出于此乎C.星舆马者假:借助D.而绝江河16.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2分)A.沛公军霸上B.邕吏民,封府库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范增数匕项王绝:横渡参考答案17. .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1)(8)两句属于被动句,(1)句中“为所”表被动,(8)中“于”表被动;(4)(10)属于定语后置句,(4)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10)应为“死的士卒”;(2)(3)(7)为宾语前置句,(2)应为“不知己”,(3)应
7、为“诛何”;(9)(6)是判断句,(6)中“为”翻译成“是”,(9)中“者也”表判断;(5)为状语后置句。【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o【技巧点拨】解答本题应先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类型;然后分析句子中的标志。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如:“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2)“为、为所”、”为所”
8、表判断;如:“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3)“被”(后起用法,如: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3)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曷、胡、恶、安)(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
9、“唯利是图”等。(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五)定语后置:(1)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18. 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中的通假现象。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B项,“学而时习之,
10、不亦说乎”中“说”通“悦”,愉悦,愉快;D项“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中“孙弟”同“逊悌”,敬顺兄长。【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o【技巧点拨】当把该字或词的本义、引申义等各种意思代入句中都无法讲通的时候,就应该考虑通假。1.互相借用。2.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严格说,与本无其字的假借不同,但习惯上也通称假借。 包括同音通假, 如借“公”为“功”, 借“骏”为“峻”; 双声通假, 如借“祝”为“织”,借“果”为“敢”;迭韵通假,如借“崇”为“终”,借“革”为“勒”。古书多用通假字;今简化汉字也常常采用,如借“谷”为“谷”,借“吁”为“
11、吁”。3.古人在使用文字时,不用表示这个词义的本字,而借用一个与它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做通假。因为通假是以古音的相同或相近为前提的,所以又叫“古音通假”。在通假中,替用的字叫做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做本字,又叫做“正字”。如:沛公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中用通假字“蚤”来代替本字“早”。19. 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言言特殊句式。A、CD三项均为被动句,被动词为“于”“为”“见于。被动句的被动词除此以外,还有“为所”“见”,还有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B项句式为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的类型有三种: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借助提
12、宾标志词“是”“之将”宾语提前。B项即属于第三种情况。文言特殊句式有多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考生须结合课内学过的句子理解,归纳总结。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o20. 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对于词类活用,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常见的有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等。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是怎么活用的。一个词是不是活用作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所谓词类的活用,是说某词本属于
13、某一词类,只是在句中临时具有别一词类的性质,并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否则就成了词的兼类了。例句“耻”,意动用法,以为耻。A项名词作状语,每天。B项名词作状语,向下。C项意动用法,认为,怪异。D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译为小的方面。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o21. 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准确无误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A项,无,通“毋”,不要;B项,规,圆规;D项,师,意动用法,以为师。【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o【技巧点拨】对于文言实词题,考生应采取如下方法解答:语境分析、句
14、子结构分析、课内迁移、成语迁移、字形结构等。比如本题中,“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这句话是说木匠干木匠活,故可以结合语境理解“规”的意思,应为“圆规”。22. 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言句式。例句:定语后置,“蚓无利爪牙,强筋骨”;A项,宾语前置,“不知句读,不解惑”;B项,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人”;C项,被动句;D是状语后置,“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15、)、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一、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二、被动句式: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三、倒装句式: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一谓一宾”“定(状)一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
16、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四、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更普遍。五、疑问句式: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但有时也不用疑问词。六、否定句式:文言否定句中常见的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如“莫”,以及否定性动词如“无”。七、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
17、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该题中考核的都是特殊句式。该题中考核倒装句居多,如A项中的“宾语前置”。23. 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都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句式。A项,两句都是判断句。B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树之以桑”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以桑树之C项,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于”表被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应为朱有之也D项,为天下笑者,何也”被动句,为”表被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状语后置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o24. D【解析】试题分析:A项分别是判断句,省略
18、句,判断句;B项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C项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D项都是定语后置句。【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死生亦大矣”判断句式“亦”相当于“是”;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被动。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常见类型:一、“中心词+之+定语+者”,二、“中心词+定语+者”,三、“中心词+之+定语”,四、“中心词+定语”,五、“中心词+而+定语+者”的结构。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里的定语“利”译为
19、锋利,“强”译为强健,分别修饰“爪牙”“筋骨”。25. C【解析】试题分析:倔通“崛”,突然举事(兴起)。数(cd)细;细密;细小。这是考核课本中实词的题目,高考文言翻译的大量要点都出自课本中的重点词,对课本中的重点词语一定要加强记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o【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
20、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26. 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中考核文言文常用虚词。A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项,以:表目的连词/把;C项,“于,向/被。D项,“其”,表反问语气,“难道”/代词。【
21、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o【技巧点拨“之”: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彳t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
22、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型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 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27. (1)kui(2)qi(3)1ou(4)zheng(5)y通“又”;pu(6)zhi通“智”xing通性【解析】字音靠识记,通假字主要有字音相似、字形相近两种情况。2
23、8. (1)连词,表修饰(2)连词,表转折(3)连词,表递进(4)连词,表并列【解析】本题帮助我们整理“而”字的用法。29.定语后置宾语前置【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依据倒装的成分不同,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又叫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的标词有四种:之(苟以天下之大),者(寻人可使报秦者),之者(马之千里者),数词作定语,不用标志词(铸以为金人十二)。考生平时对每种特殊句式要掌握其规律,然后结合语境加推断。(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借助提宾标志词“之”将宾语提前。30. (1)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2)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是明智的。【解析】试题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连云港管道防腐施工方案
- 吸痰相关知识
- 聚氨酯保温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创新项目增资计划书模板3篇
- 通讯线杆迁移施工方案
- 2025年度标准化钢管脚手架内外工程项目承包合同
- 2025版私车公用租车协议规范企业用车行为3篇
- 防尘专项施工方案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机构协议存款质押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地质勘查项目管理法规与资源开发3篇
- 音乐教学集训课程设计
- SYT 0447-2014《 埋地钢制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
- 第19章 一次函数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学情分析指导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SWITCH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1.6金手指127项修改使用说明教程
-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 弧度制及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
- GB/T 33322-2016橡胶增塑剂芳香基矿物油
- 瓦楞纸箱计算公式测量方法
-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商务营销类(营销方向)技能考试测试题
- DB32-T 4004-2021水质 17种全氟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清现行)
- DB15T 2724-2022 羊粪污收集处理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