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Na2lW_ f / "I这瓶无色溶液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化学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盐的溶液?(猜想与假设)该无色溶液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 的溶液。(初步分析)(1)库尔班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是 溶液。(2)艾力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取少重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2溶液 静置后,向沉淀中滴加稀盐
2、酸产生白色沉淀产生大量气泡,沉淀全部溶解(实验结论)(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O(实验反思)(4)玉素甫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 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实验操作实验现象(5)白燕同学经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溶液呈中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溶液呈碱性,提出测溶液的酸碱性来确定更简便。她采用 测量溶液的pH (1 7(填>、=、V),则结论与以上同学一致。【答案】氯化钠 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1碳酸钠Na2CQ+BaC2=BaCQ J +2NaC
3、l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或有气泡产生),该瓶无色溶液是硫酸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pH试纸>【解析】 【分析】 【详解】(1)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不含有氧元素,故一定不会是氯化钠溶液;(2)此标签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 2,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 NaHCQ,硝酸钠的化学 式为NaNO3,碳酸氢钠和硝酸钠的化学式中钠元素右下角的数字为1,故不会是碳酸氢钠和硝酸钠;(3)硫酸钠能与氯化钢反应生成硫酸钢沉淀,但是硫酸钢沉淀不溶于盐酸,滴加盐酸不会 出现溶解的情况,故不会是硫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银湖反应生成碳酸钢沉淀,碳酸根沉淀 能溶于盐酸且产生
4、气体,故该瓶溶液是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Q+BaC2=BaCQj +2NaCl;(4)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硫酸钠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可以直接向溶 液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故填: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 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或有气泡产生),该瓶无色溶液 是硫酸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5)用pH试纸可以测量溶液的 pH值,卞据pH >7为碱性。2. 2019年5月,187个国家签署了限制塑料废物交易协定,应对白色污染”挑战。已知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中有碳、氢两种元素,还可能有氧、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测定其组成
5、,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的探究。(查阅资料)无水氯化钙固体可做干燥剂;有机物中的氯元素燃烧后通常转化为氯化氢。(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6.25逢料样品无水氯化钙BCD工实验过程中,在装置 C中观察到 现象,证明该塑料样品中含有氯元素,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记录数据)6.25g样品在A装置中充分燃烧,反应产物被完全吸收后,测得相关实验数据如表。装置BCDE反应后装置增加的质量/g1.803.650.098.80(分析与结论)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与计算,6.25g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g,该塑料样品的组成元素是。(反思评价)电炉加热前要先通一会儿氧气,目的
6、是 。【答案】溶液变浑浊HCl+AgNQ=AgClJ +HNO3 0.3g碳、氢、氯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影响实验结果【解析】【分析】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详解】设计实验氯元素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氯化氢,氯化氢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实验过程中,在装置C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证明该塑料样品中含有氯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Cl+AgNO 3=AgCl +HNO3o分析与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氢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元素的质量,B中氢元2 1素的质量为1.8g =0.2g , C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3.65g =0.1g ,氯
7、元素的质量为1836.535.5 123.65g =3.55g , E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8.8g =2.4g ,故样品中氢、氯、碳元素的 36.544总质量为0.2g+0.1g+3.55g+2.4g=6.25g ,故该塑料样品的组成元素是碳、氢、氯,不含氧元素。反思评价电炉加热前要先通一会儿氧气,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以防止影响实验结果。3. (9分)操作和保存药品不当,标签常常易损毁。现有四瓶溶液的试剂标签已破损(如下图),但是已经知道这四瓶试剂是NaOH、Ca (OH) 2、NazCQ、KCl溶液中的一种,某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四瓶破损标签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另外药品只 提供盐酸和酚
8、酗:溶液):(提出问题)标签已经破损的四瓶溶液分别是什么溶液?(实验探究1)第 瓶试剂肯定是:(写化学式)。(实验探究2)兴趣小组对 瓶溶液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瓶溶液少量 于二支试管中,分别 加入酚Mt试液酚血:试液不能将其中 的一种溶液鉴别出来2再取瓶溶液少 量于另外二支试管中 分别加入溶液加入了溶液的试管中;其余两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瓶溶液为NaCQ3取瓶溶液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溶液加入了溶液的试管 中;加入了溶液的试管 中;瓶溶液为瓶溶液为Ca (OH) 2(反思与交流)为了防止标签发生破损,我们在倾倒溶液时应注意:。【答案】【实验探究 1】KCl【
9、实验探究2】序号1:三瓶溶液都使无色酚酬:变红色序号2: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序号3: Na2CO3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NaOH【反思与交流】倾倒药品时,标签应向手心【解析】试题分析:【实验探究 1】根据瓶塞来判断,因为 NaOH、Ca (OH) 2、Na2CO3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中都有 a,所以第瓶试剂肯定是:KCl【实验探究2】序号1:因为NaOH、Ca (OH) 2、NazCQ这三种溶液都显碱性,故实验现 象为:三瓶溶液都使无色酚酬:变红色序号2:根据碳酸盐的化学性质,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故加入的是稀盐酸溶液,实验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结论为 瓶溶液为Na2CO3序号3:为了鉴别N
10、aOH和Ca (OH) 2这两种碱,必须抓住两者化学性质的不同,故取瓶溶液少量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Na2CO溶液;若是 NaOH溶液,则无明显现象,若是 Ca (OH) 2溶液,发生反应:Ca (OH) 2+Na2CQ=CaCO J +2NaOH,故实验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反思与交流】为了防止标签发生破损,故在倾倒溶液时应注意:倾倒药品时,标签应向手心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碳酸盐的化学性质4.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2溶液呈中性)滴如幽酎;励呢量的 流流滴加酝酎U 静置取上
11、层清液-白色沉淀乙图甲图8;的1rjr nj 质里g稀盐酸的后丙图(1)小柯认为 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面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 ”的大致图像 。部分变质【答案】不正确,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都能让无色酚儆变红色co:的 质量追稀盐酸的质量看【解析】【分析】【详解】(1)甲实验是不正确的,因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都可以使酚酬:变红;(2)加入足量的氯化根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
12、,取上层清液加入酚儆溶液变 为红色,说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钠,故该溶液是部分变质;(2)由于该溶液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故加入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 反应,初始时没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当将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稀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有 二氧化碳生成,当碳酸钠反应完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故大致图像为5.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慢慢通入 CO2气体,看不到明显现象。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所得溶液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完成以下问题:(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资料一:将 CO2气体慢慢地通入一定量的 NaOH溶液中,可能发生以下两个 化学反应:先
13、发生反应:2NaOH+CQ Na2 CC3+H2。当NaOH反应完全后,继续发生反应:Na2CO3+CC2+H2O2NaHCO3资料二;Ca (HCQ) 2易溶于水;CaC2溶液与NaCl溶液均呈中性;NaHCQ溶液呈碱性, 可使酚Mt溶液变红色。(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通过讨论,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猜想一:溶质为 NaOH和NazCQ猜想二:溶质全为 Na2CO3(1)你认为猜想三:溶质为 猜想四:溶质全为 NaHCQ(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 中,加入过量 CaC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2)猜想不成立取适量步骤反应后的上层
14、清 液,滴加几滴酚酗:溶液(3)现象为猜想一不成立取适量步骤反应后的上层清 液,力口入适量稀HCl有气泡产生(4)猜想成立(实验总结)针对上述实验,实验小组的同学总结并写出了上述探究过程中的各步反应方程式。(5)你认为步骤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N&CQ、NaHCO3 四溶液变红色三 NazCOs+CaCl 2 CaCOs +2NaCl【解析】【分析】显碱性溶液能使酚血: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详解】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部分
1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为NaOH和NazCQ猜想二: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全为NazCQ猜想三: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部分和水、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为NazCQ、NaHCQ猜想四: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全部和水、二氧化碳反应时溶质全为NaHCCS故填:Na2CO3、NaHCCfeo实验探究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碳酸钙;取适量步骤 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儆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取适量步骤 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稀 HCl,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
16、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2有白色沉淀生成(2)猜想四/、成立溶液取适量步骤反应 后的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酗:溶 液(3)现象为溶液变 红色猜想一不成立取适量步骤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稀HCl有气泡产生(4)猜想三成立实验总结步骤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CaCl2CaCO3 +2NaCl。故填:Na2co3+CaCl2 CaCO3 +2NaCl。【点睛】掌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物质的性质、物质反应时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正确解 答本题的关键。6
17、 .乙快(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快焰切割或焊接金属。乙快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G)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猜想一:CaO;猜想二: ;猜想三:Ca(OH2o他的依据是(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进行实验)(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 ,证 明猜想二不成立。(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 ,有 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结论:白色固体是 Ca(OH2o(拓展应
18、用)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快的密度比空气略小。实验室欲制取并收 集纯净的乙焕,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 (选填图中装置序号)。AB C D EF【答案】CaCO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CaO能与水反应气泡放出通入CO2Ca(OH+CQ=CaCO J +H2O C F【解析】【分析】【详解】做出猜想:因为CaG和H2O中含有Ca、C H、O,能形成常温下的固体有:Ca。Ca(OH»和CaCQ,所以猜想二为:CaCQ;小明的依据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交流反思:因为反应物中有水,而氧化钙和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猜想一不成立。进行实验:(一
19、)因为题中得出猜想二不成立的结论,也就是白色固体白色碳酸钙,所以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实验现象是:没有气泡放出。(二)因为题中结论是猜想三成立,也就是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钙,所以取少量白色固体加 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通入二氧化碳,应该有白色沉淀出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CC2=CaCO J +H2O。拓展应用:本题中C2H2气体由碳化钙(块状固体)与水反应制取,应选择固液不需要加热型制取气体 的装置,因为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快,要求做到节 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所以应该选用能控制滴加液体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的装置,装置C中
20、的分液漏斗能控制滴加液体速率,符合题目要求,故发生装置选择C;由于C2H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略小且不能和水反应、不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故收集 装置选择F。7 .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进行系列实验。(查阅资料)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i±O+ HSO = CuSO4 + H 2O + Cu(进行实验)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 1.3g ,进行实验。序号1-11-2装置混1七J合物 后 III金属网遣清的. L石灰水-二L13J
21、11 混合物11L遣清的 石灰水反应后物质的 颜色、状态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 量,黑色物质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 12装置进行实验。序号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2-11:9红色固体后金属光泽混有少量黑色物质2-21:10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2-31:11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2-41:12无黑色物质2-51:13混有较多黑色物质(解释与结论)(1)配平化学方程式: C+Cu2 Cu+ CO "(2)实验1 2中,证明产生 CO的现象是。(3)实验1的目的是。(4)实验2的结论是。(反思与评价)(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
22、实验,理由是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 Ci20,所需t剂是 。【答案】12 2 1;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探究木炭与氧化铜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 1:12是恰好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 ; 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 1:13时,氧化铜已过量;稀硫酸。【解析】【详解】(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方程式:C+2Cu腔2Cu+COT ;(2)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如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3)实验1-1 ,反应物受热面积较大,实验 1-2反应物受热面积较小,故实验 1与实验2 形成对比实验,可以探究木炭与氧化铜的受热面积对
23、其反应的影响;(4)由表可知,当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是恰好反应,即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5)由表可知,当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生成物中含有 Cu和CuO没有必要进彳T质量比为 1:14的实验;(6)因为CsO+ H2SQ = CuSO4 + H 2O + Cu ,所以向红色固体中加稀硫酸如溶液变为蓝色,可以可以说明有 CuaOo8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 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
24、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Na2CO3猜想二: (写化学式)(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 。(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二成立,并完成实验报。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 血:溶液猜想二成立(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 保存。【答案】白色沉淀(白色浑浊;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NaOH+CQ=Na2CQ+H2O Ns2CQ和NaOH (写名称不给分)猜想二中也含有碳酸
25、钠,加入足量的盐酸也能产生气泡过量的氯化钙(或足量的氯化钙;过量或足量的氯化银,过量或足量的硝酸钙等可溶性钙盐或银盐,答化学式也给分,不写足量或过量不给分)产生白色沉淀(或产生白色浑浊);无色酚酬:溶液变红密封【解析】【分析】【详解】(1)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 钙沉淀,故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若产生了白色沉淀,则说明氢氧化钠变质了;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的同时还生成了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NaOH+CQ=Na2CO+H2O;(2)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全部变质也可能部分变质,故猜想二可能是Na2CQ和NaOH;进行讨论:只
26、有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一定会有气泡产生,故不能根据产生气泡的现 象判断猜想一是否正确;设计实验: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均呈碱性,故要先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同时要将碳酸钠除去,然后 通过滴加无色酚酗:来检验氢氧化钠的存在,方法是: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 量的氯化钙(或足量的氯化钙;过量或足量的氯化银,过量或足量的硝酸钙等可溶性钙盐 或银盐),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含有碳酸钠;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无色酚酗: 溶液,无色酚酬:溶液变红,证明含有氢氧化钠,那么猜想二正确。反思评价:根据在上分析可知,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9.某化学课堂围绕 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
27、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 完成以下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是什么?(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猜想I:只有CaCl猜想II:有;猜想III:有CaCl2和Ca(OH;猜想 IV:有 CaC2、HCl 和 Ca(OH2;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 不合理。(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两个方案的探究。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 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
28、酚配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溶液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 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III是正确的。(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方案二滴加nmcq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答案】Ca (OH) 2+2HCLCaC2+2H2O CaC2、HCl IV溶液变红色 碳酸钠能和氯化钙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解析】【分析】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酬:试液变红色,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
29、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 钙和氯化钠。【详解】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 (OH) 2+2HCLCaC2+2H2。故填:Ca (OH) 2+2HCLCaC2+2H2。猜想与假设猜想I:恰好完全反应时只有 CaC电猜想II:盐酸过量时有 CaCL和HCl;猜想III:氢氧化钙过量时有 CaCl2和Ca (OH) 2;猜想 IV:有 CaC2、HCl和 Ca (OH) 2;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IV不合理,这是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钙不能共存。故填:;IV
30、。实验探究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酗: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即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钙,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某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 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酗溶液溶液变红色溶液中含有Ca (OH) 2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Na2CQ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含有Ca (OH) 2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方案二滴加N%CQ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 (OH) 2,理由: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故填:碳酸钠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
31、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 过量。故填:反应物是否过量。10.鸡蛋主要由蛋壳、蛋壳膜、蛋白、蛋黄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 CaCQ里面覆盖一层蛋壳膜。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提出问题)蛋壳中的 CaCO含量是多少?(查阅资料)a、蛋壳经过科学检测其中含 CaCO的质量分数约为82%85%含蛋白质质量分数约 1417%b、蛋壳膜中蛋白质含量约为 90%93%c、Ba(OH)2是一种碱,化学性质与 Ca(OH)2相似。(设计方案)方案一:用“灼烧法”,将该蛋壳放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并采集相关数据进行测定。方案二:用“酸处理法”,将蛋壳与稀盐酸反应后再进行吸收转变为碳酸钢进
32、行测量处理。(进行实验)方案一:称取12.0 g蛋壳研磨成粉末置于通风橱中,灼烧至质量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 体的质量为7.16 g 。方案二:用下图所示的连接实验装置,称取 12 g蛋壳样品进行实验(假设其他成分均不与 HCl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空气XaOH 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后,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向B装置中加入蛋壳样品后,先通入一会儿空气; 关闭K,打开K2,向蛋壳样品中滴入 10%勺盐酸,直到 为止;关闭K,打开Ki,再缓缓通入空气一会儿,至装置C中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将装置C中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重复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方案一:产生的 CO质量 g,蛋壳中
33、的CaCO的质量分数为 % (保留一位小数)方案二:重复3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装置C中沉淀质量(/g )19.6819.7519.67方案二:实验测得蛋壳中的CaCO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已知:MRCaCQ):100MRBaCQ):197 )(评价反思)(1)方案二中装置D的作用是。(2)方案一测定值与科学检测的数据有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是 。【答案】不再产生气泡洗涤 4.84 91.7 83.3%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装置C,引起测定值偏高或测定误差(体现因果关系,才得分,只说减少实验误差不得分)蛋壳中有蛋白质、内部的蛋壳膜是有机物,灼烧也失重导致测
34、定偏高(关键词蛋白质/膜)【解析】【实验步骤】 根据将碳酸钙反应完全分析解答;根据实验步骤分析解答;【数据处 某物质质量理】方案一: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根据某物质的质量分数= 目X100%解样品质量答;方案二:根据转化的相互关系及相关数据计算解答;【评价反思】(1)根据碱石灰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扰实验解答;根据蛋壳中含有蛋白质,内部的蛋壳膜是有机物是有机物解答。【实验步骤】 关闭 K1,打开K2,向蛋壳样品中滴入10%的盐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将装置C中的固液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数据处理】方案一:产生的CQ质量=12g-7.16g=4.84g;设蛋壳中的
35、CaCQ的质量为X。CaCQ+2HCl=CaC2+CQ T +H2O10044x4.84g10044x 4.84gx=11g蛋壳中的CaCO的质量分数=Ug X 100=91.7%12g方案二:装置 C中沉淀质量为(19.68+19.75+19.67) +3=19.7g设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V。CaCQ-BaCO3100197V19.7g100197V 19.7gV=10g10g蛋壳中的CaCQ的质量分数 x 100=83.3%12g【评价反思】(1)方案二中装置 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装置C,引起测定值偏高或测定误差;(2)方案一测定值与科学检测的数据有较大误差,主要原因是蛋
36、 壳中有蛋白质、内部的蛋壳膜是有机物,灼烧也失重导致测定偏高。11 .不少同学都被蚊虫叮咬过,感觉又痛又痒。同学们从化学课上知道: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CH2O2)刺激皮肤。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决定对蚁酸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蚁酸的成分是什么?它有什么性质?(查阅资料)相同浓度不同种的酸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反应越剧烈,酸性越强。(实验探究一)探究蚁酸的酸性。(1)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颜色变成 色,说明 蚁酸溶液显酸性。若向蚁酸溶液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则试管中溶液的pH值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J(实验探究二)探究蚁酸分解的两种
37、产物。(2)小芳同学根据蚁酸中含有 元素,根据 定律推测出生成物中含有 水。(3)另一种生成物是气体,小敏提出两种猜想。猜想:该气体是 CQ;猜想:该气体是 。他们将蚁酸分解产生的气体通过如图装置(铁架台已略去),观察现象。I .实验时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则猜想 (选填 成立”或 不成立”;)n .若猜想成立,则装置 B中的现象是。(注意:若答对(4)(5)两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 60分。)(4)当你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下列物质中,你不会选择的物 质是(选填字母)。A.氨水 B.食醋 C.肥皂水 D.苏打水(5)小华同学用pH试纸测等浓度的蚁酸和稀盐酸,发
38、现稀盐酸的酸性比蚁酸的酸性强。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方案比较二者的酸性强弱,写出你的实验方案:。【答案】红 变大氢、氧 质量守恒 CO不成立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B将等量、等浓度的蚁酸和稀盐酸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加入等量的相同颗粒大小的锌粒,观察气 泡冒出的速率【解析】(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 液颜色变成红色,说明蚁酸溶液显酸性。若向蚁酸溶液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 钠与蚁酸发生中和反应,则试管中溶液的pH值因酸的减少而变大。(2)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根据蚁酸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出生 成物中含有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该气体是CQ或一氧化碳;I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时装置 A中无明显变化,则可知气体不是二氧化碳,猜想不成立; n.若猜想成立,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装置B中的现象是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4)由于蚁酸呈酸性,当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稀的氨水或肥皂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黄冈市荆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性测验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贵州黔南科技学院《中国古代文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可编程控制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福建省闽南四校2025届高三第二学期第3次练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数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2025届数学五下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 江苏警官学院《虚拟现实脚本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英语公共演说与辩论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外国语学院《形势与政策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科教学技能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产科输血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 综合实践活动《我和水果交朋友》55
- 关羽单刀赴会
- 2020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公共基础组-市级一等奖-(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报告
- 论王安忆小说《米尼》的女性悲剧
- 暂缓执行申请书
- 国际海事组织标准航海通信用语中英文对照
-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雀巢并购徐福记)
- 材料非线性有限元讲义
- 药物开发时的晶型研究详解演示文稿
- 幼儿园课件:《不动手打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