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课改同行_第1页
我与课改同行_第2页
我与课改同行_第3页
我与课改同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眼睛始终盯着学生关于初中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长治九中 田锦阳内容摘要:初中实行新课程改革已近十年,对于本次课改,社会、学校、家庭都给予了非常高的关注度,不论是刚开始时的轰轰烈烈还是后来的习以为常,课改总是在进行着,至于效果如何,最有发言权的只有具体实施课改的老师和同学们。笔者作为这次课改的亲历者,也有自己的思考,其实所有的评价都不如学生评价,所有的成效都需要用学生的成长来证明。所以,只有“眼睛始终盯着学生”,才能真正把握课改的方向,真正理解课改的精髓。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思考 方向初中实行新课程改革已近十年,对于本次课改,社会、学校、家庭都给予了非常高的关注度。笔者作为这次课改的亲历者,也有自己

2、的几点思考:思考之一:务虚,也务实我市初中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十个年头,经历过了三次中考。假设我用“解放”这个词从一个侧面来诠释我们的这次课程改革,相信很多亲历了课改的老师是赞同和理解的。因为课改改变着传统的教师角色:过去,教师只是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现在,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不但决定怎么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什么,可以在课堂上使国家和地方课程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因为课程改革还改变着传统的传授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开始倡导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教育正在从狭隘的功利和世俗的羁绊中解放出来,开始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和

3、自主建构,舒展束缚的个性,致力于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按理说,这样的课程改革,师生都应有王老五翻身做主人的欢欣。可几年的课改实验下来,教师却笑不出来,甚至有悲观者发出了“改良、改良,越改越凉”的感叹。原因其实很简单,面对优质教育资源还不够丰富、社会诚信机制还没有普遍建立的社会现实,教师和学生,也包括学校,还不可能拥有实际意义上的评价权。评价还是一种社会行为和政府行为,社会还是借助于中考来评价我们的课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还都要用中考这把尺子去量。中国历来骂空的人多,肯踏实做事的人少。很多教师对课改的一点热情,每每耗灭在了庸人的唾沫之中。天要下雨,我们指天骂地是无济于事的,最好的方法是退

4、而造房,去遮蔽风雨。中考要考,我们百般挑剔诋毁也是无益的,最好的方法是静下心来研究中考,去适应中考。 所以,面对现实,我们不应瞻前顾后怀疑彷徨,而应继续坚定地往前走。怎么走,我的意见是,既要务虚,也要务实。教育不能没有理想,教师不能没有点精神。我们要重读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的变革,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安全、愉快与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鼓励,得到尊重和富于挑战。在种种现实的挫折面前,我们有时还要有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达观态度,要有理想和精神去支撑。有时我甚至想,哪怕是只允许我们去读一篇同样的材料,精神底子不同的教师,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同

5、时,我们还要务实。课程标准虽然是学科教学的一个起点要求,但还是有很多理想化的成分。课改已不再停留在空洞的理念上,各实验区都已进行了一轮中考,各地的中考试卷反映着人们对课改的理解,支撑着课改的深化和向前推进。针对这样的实际,我们就应把中考试卷和课程标准结合起来研究,准确把握其结合点,正确有效地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改革。思考之二:把“书”教活 前面我们说到,现在的中考试卷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改革的步子迈的也不小。改革带来的最大变化,主要体现在试卷开始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总结经验,反思教训,我们的日常教学,与学

6、生的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联系还不够紧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还不够。所以我们提出要把“书”教活。 虽然我们进行了这么多年的课程改革,但我们很多教师头脑里根深蒂固的只有“大纲”和“教材”,还没有“课程”的概念。为了让大家对“课程”、“课程资源”、“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我们不妨杜撰这样一个教学故事。 假设课程标准中有“了解并认识水果”这条要求,我们的教材就会编写“观察苹果,摹画苹果”的相关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就是课程大外延中的一个部分,或者说是狭义的课程。我们要根据这个教学内容去教学,就要安排教学进程,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经验,这一切的活动也是课程大外延中的一

7、个部分,或者说是广义的课程。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归纳:课程是受教育者各种自主活动的总和。 组织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只带一支粉笔,滔滔不绝地向全班同学介绍苹果的颜色、形状、口味,然后一笔一画地在黑板上示范着画,学生也就画出了很规范的苹果。有的教师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带一个苹果,课上让学生看、摸、闻,甚至咬上几口,然后让学生自己画苹果,画的虽然不规范,但它是学生手中和心中的苹果。第一位教师主要依据教材来教学,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第二位教师主要依据实物来教学,学生除得到知识外,更大的收获是有了体验。两种教学,优劣不言而喻。我们据此可判定,第一位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薄弱,而第二位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强。所谓“

8、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第一位教师只知使用课标、教材这些课程的要素来源,而第二位教师还知道使用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实物“苹果”。 有人说我们本地不产苹果,却盛产桃子,让每个学生带一个苹果有困难,每人带一个桃子很容易。教师就把教材中“观察苹果,摹画苹果”的相关内容改成“观察桃子,摹画桃子”,春天桃子没熟就把该课留到夏天去上,这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不应埋怨课程资源的贫乏,关键是你有没有课程资源的意识。课程标准中“了解并认识水果”和教材中“观察苹果,摹画苹果”的相关内容是国家课程,实际教学中整合成的“观察桃子,摹画桃子”的内容就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

9、其实应该是学校教师开发和选用的课程方案或指南,而不是学生人手一本的教材。 从上面杜撰的这个教学故事中我们应该理解“把书教活”这一主张的深层含义了。把“书”教活,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较强的课程资源意识,能够敏锐地把握社会、科技的发展,准确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教学资源,并根据教师的特长,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重新编辑,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获得体验,形成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改革中的中考。 思考之三:眼睛始终盯着学生 新课程改革多年来,确实带来了教学的很多变化,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变化中还充斥着很多伪科学的东

10、西,还需要我们在改革的大潮中去淘沙。“一些诱人的方法听起来头头是道,但在教学实践中却令人失望。教育者和决策者认识到,现实主义比夸夸其谈更有益。”悠悠岁月,不仅欲说当年好困惑,欲说现在也困惑,确实是亦真亦幻难取舍。但只要我们教育者的眼睛始终盯着学生这个主体,很多困惑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只要眼睛始终盯着学生,我们备课时就能关注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开发课程资源,整合教材,在教学中注入源头活水,让学生学得饶有兴趣。只要眼睛始终盯着学生,我们上课时就能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创设真实而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获得结果的过程中,让学生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提高

11、素养。只要眼睛始终盯着学生,我们就会知道该布置什么样的作业,怎样批改,我们就会知道怎样课外辅导,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一句话,只要我们教育者的眼睛始终盯着学生这个主体,我们就能识别改革中出现的哪些东西是真实有用的,哪些东西只是夸夸其谈地凑了个热闹,从而把那些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改革坚持下去。眼睛盯着学生,我们就会发现还有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有待我们去大有作为那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回顾过去,我们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无论是几年前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教改模式,还是“四环节主体教学”法等教改经验,都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中“预习”这一基本环节起步的。实践证明,这种改革往往是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出成果的。 展望未来,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可谓任重而道远。比如,就一个作业问题,远在上个世纪30年代,林语堂就开始呼吁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早在50多年前,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就发出过通知,要求减轻中小学生作业负担。而改革开放以后,教育部关于“减负”的通知,应该不少于50个。要医治这个“痼疾”,看来是不能寄希望于行政的命令了,而只能寄希望于我们的教师了。只有教师的眼睛注视这个领域,不再纠缠于作业的“量”,而是更多地研究作业的“质”,从作业的形式,批改的方式上去做一番踏踏实实的研究,才能从根本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