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学术资料-企业管理学论文_第1页
供应链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学术资料-企业管理学论文_第2页
供应链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学术资料-企业管理学论文_第3页
供应链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学术资料-企业管理学论文_第4页
供应链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学术资料-企业管理学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外供给链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国外供给链知识管理研究综述 张旭梅/朱庆 【专题名称】企业管理研究 【专 题 号】F31 【复印期号】2007年04期 【原文出处】?研究与开展管理?(沪)2007年1期第3441页 【作者简介】张旭梅,朱庆,重庆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4 张旭梅,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庆,硕士研究生。 【内容提要】 从供给链知识管理的内涵、供给链中知识管理的热点问题、供给链中知识管理的实现以及知识管理与供给链绩效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国外供给链知识管理的研究进行论述,以期拓展我国供给链知识管理的研究领域,为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 键 词】供给链/知识管理/

2、综述 随着信息世界竞争日益剧烈。企业之间、合作伙伴之间的业务交流越来越多,企业需要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资源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稳固其市场地位。在企业自主知识创新风险较高、本钱较大和企业自身创新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从组织外部获取新知识包括科学、技术、管理等知识是企业知识增长和价值创造的有效途径。而供给链作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和价值创造的一个重要源泉,通过协调与整合不同企业的互补资源包括知识,可以便成员企业学习和掌握企业外部的先进知识,从而提高组织的知识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因此,对于供给链中的任何一个企业来说,供给链都是一个蕴藏着丰富知识资源的知识源。供给链中的知识管理问题逐渐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

3、。 1998年,在英国政府的支助下,Hall在基于能力提升的伙伴关系战略与知识管理开展规划工程中对两条供给链中隐性资源包括知识资源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分析供给链中隐性资源作用的技术1,对供给链中的知识管理进行了研究。随后,Crone研究了北爱尔兰跨国企业供给链中知识转移和传播的问题,分析了导致知识转移障碍的原因,提出了实现跨国企业供给链知识转移的措施2。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其全球供给链中建立了知识共享机制,同其供给商和客户分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资源,并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3。国外对于供给链中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供给链中的知识类型及供给链中知识管理的根本理论49,供给链中

4、的知识学习1015,供给链中的知识共享与转移1620,供给链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2123,供给链知识管理的实现2429,供给链知识管理与供给链绩效的关系2933 等。这些研究多以企业绩效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为依托。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有对具体案例的详细分析和对其理论意义的阐述。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也逐渐关注供给链中的知识管理问题,相继有一些介绍供给链中知识管理概念和知识管理实施的文章发表3337。本文将重点论述国外有关供给链知识管理的研究。 1供给链中知识管理的内涵 供给链中的知识除了企业内部知识以外还包括存在于供给链中的企业外部知识,供给链知识管理的范围也从单个

5、企业扩展到企业之间,增加了企业边界、文化冲突、鼓励手段等影响知识管理水平的因素。因此,需要认识和了解供给链中知识管理的内涵。 1.1供给链中的知识 知识是通过经验和实践得到的一系列数据、规那么、程序和操作的集合。而组织知识可以被看作有关组织信息、过程、价值和信念的集合,它来源于个人知识而又超出了个人知识,并为一个组织所特有。在供给链中,既包括个人知识也包括组织知识,还包括存在于企业外部的企业间知识。 Lin认为,供给链中的知识是同具体结构知识和非正式结构知识,正式结构知识包括网页上的内容、电子数据交换的事务信息和各种文件等。非正式结构知识包括电子邮件、论坛上的留言和协调过程等。正式结构知识通常

6、是显性的,而且容易被编码化为正式的格式,在协作型供给链中这些知识是通过EDI、网页、FTP等形式传播的。非正式知识很不容易格式化和记录,而且同具体环境相关,通常嵌入在过程中或人的头脑中。在协作型供给链中,这种非正式结构化知识是通过E-mail、法律实体和财产权有关的知识,如专利、商标、版权、注册设计、商业机密、合同、执照、数据库等;位置性知识,包括跟法律实体无关的知识,如企业声望、价值链结构、分销网络、组织结构、系统配置、市场份额等,这类知识是路径依赖的;功能性知识,包括个人或集体的技能,如雇员的诀窍、分销商技巧、供给商的技巧或以上的组合;文化性知识,包括组织特点、对质量标准的理解、组织能力如

7、管理创新、变化、团队工作、对挑战的反响、客户效劳惯例等1。Adrian把供给链中的显性知识分为结构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包括各节点企业的存货水平、生产方案和交货频率等知识;后者包括节点企业间生产方案调整、订单预测和方案等知识5。Appleyard从知识传播渠道的角度把供给链中的知识分为正式渠道知识如专利、技术参数、专家技能等和私有渠道知识如雇员经验、销售技巧和客户偏好等6。 以上学者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对供给链中的知识进行了界定,但最后都指出,供给链中的知识是同环境相关的,供给链中的知识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的种类和供给链的具体类型。 1.2供给链中的知识管理 目前在理论界,对供给链知识管

8、理还没有确切的定义。一般认为供给链中的知识管理是供给链企业间的知识管理过程,是供给链节点企业运用集体智慧,通过获取、共享和运用存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使其产生协同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知识创新与运用的效率,增强供给链整体竞争力的过程。 Smirnov认为供给链知识管理的目的是在供给链结构中推动知识转移和共享,使核心企业、供给商和客户成为一体,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使供给链成员间的知识水平到达协调与优化7。Shaw提出在供给链中,知识管理是相关的,各节点企业只知道各自节点过程的知识,只有把各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才能创造整个供给链过程的知识17。Lin从价值链的角度把供给链中的知识管理过

9、程分为设计和开发、售前、销售、制造、分销、效劳和技术支持7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各节点企业关注不同的知识种类,如在设计和开发阶段,核心企业对客户满意方面的知识非常在意;在售前和销售阶段,分销商对循环时间、效劳水平和承诺响应质量等很关注。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企业所关注知识的种类对不同知识进行管理4。总的来说,供给链中的知识管理可以描述为供给链各节点企业知识创造、知识共享与传播、知识学习与吸收和知识运用的过程。对知识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供给链上各节点企业的竞争力。 2供给链中知识管理的热点问题 2.1供给链中的知识学习 随着当今管理学界对组织学习研究领域的关注,供给链中的知识学习问题逐渐成为国外学者比拟关

10、注的问题之一。供给链中的知识学习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供给链节点企业组织共同参与的知识学习活动,是企业间的学习。Love把组织学习理论运用到供给链知识管理中,提出组织间的学习促进供给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开展,同时供给链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组织间学习的开展,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提高供给链整体的知识容量和竞争力。他还研究了怎样在供给链成员间创造共同学习的环境,并且认为基于合作的联盟能使双方产生信任和承诺,有利于供给链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10。 Spekman认为供给链企业的学习能力将最终决定企业的成败,提出了学习链这一概念。他指出学习链是由供给链各节点企业组成的非线性学习网络,网络中各企业进行的

11、是合作性学习,通过向伙伴学习和同伙伴一起学习的方式获得知识。学习链具有与学习型组织相同的特征,在学习链中供给链企业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共享知识以使其产生协同价值,产生于学习链这种非线性关系网中的竞争优势是很难被模仿的。他通过实证研究分析说明,知识学习对与客户满意度有关的供给链绩效有正的影响,但是知识学习同与本钱有关的供给链绩效无明显联系11。Collins研究了供给链企业间的知识学习行为,认为供给链中的知识流与物流和资金流不同,不仅仅在相邻节点企业间流动,企业间通过联合学习可以创造出比单个企业分别学习所创造价值之和还要多的价值。他还指出当供给链中企业通过共同学习创造价值时,存在一个价值点,这个价值

12、点就是供给链企业共同学习的特点12。 Hult选取了财富500强中一个物流运输企业所处的供给链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供给链中组织学习的模型,假设有四种因素影响供给链中知识学习,分别是团队、系统、学习和记忆定位。四个指标下面分别又有4、5个指标。研究结果说明组织学习对于供给链的管理绩效有正的影响13。Bessant通过调查英国6个不同行业中进行供给链学习的不同现状,提出组织间学习是共享知识和传播实践经验的有效机制14。 企业学习和掌握外部知识的前提是企业间的知识共享与转移。知识在供给链企业间顺畅和快速地流动就可实现组织间高水平的知识共享,反之那么成为组织间知识共享的障碍。 供给链中的知识共享与

13、转移就是各节点企业传播和交换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相互转化和反复提炼,以增强各企业知识的相容性。国外学者对供给链中知识共享和转移的概念没有特别关注,而更侧重于对供给链知识共享和转移的实际案例进行研究。Ki-Chan Kim认为供给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是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根底,并且通过对一个汽车制造企业的调查研究,提出电子供给链设计是实现供给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指出各节点企业的知识共享态度和行为是把供给链网络从单纯的数据交换根底设施转换为知识共享网络的重要因素16。Shaw把一个汽车制造企业作为分析对象,提出供给链中知识共享的内容应该以显性知识为主,包括显性技术和程序的扩充、协作方

14、案和预测等,同时含有少量的隐性知识,如对内部政策的理解和员工技巧等17。Wagner收集了182个企业知识共享活动的各项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随后得出:供给链企业间的沟通频率影响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水平,知识的隐性化程度影响企业同相邻伙伴企业知识共享的满意度18。 供给链企业由于其业务流程上存在的联系,其拥有的知识具有很大的互补性,这成为影响企业间知识共享水平的重要因素。Roper通过对北爱尔兰18个跨国公司生产工厂和其本地供给商之间的知识共享进行研究,指出知识互补性对于供给链中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得出:跨国工厂与其供给商存在很大的知识互补性;在正常商业关系中附带的知识协作活动关系与有意识的知识

15、协作活动关系存在明显区别;无明显证据证明知识互补性同知识协作水平的联系。由此可见,在供给链中企业进行知识共享的积极性比企业进行知识共享的能力更重要20。 2.3供给链中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 知识的共享和转移是供给链中知识管理的核心,而供给链企业的吸收能力是实现知识在供给链中快速、顺畅传播的保证。1990年,Cohen提出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并把其定义为评价、吸收和运用企业外部知识以到达商业目的能力21。组织的吸收能力不仅包括企业员工的吸收能力,还包括其知识在不同部门间传播和转移的能力,不单是个人吸收能力的总和。随着外部知识和信息对企业重要性的日益增加,供给链企业需要更高的吸收能力从其供给链合

16、作伙伴处鉴别、提取和运用知识。Chanvarasuth认为一个企业从其供给链合作伙伴那里利用和吸收知识与技术的能力叫作吸收能力。吸收能力同企业先前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有关,是组织创新能力的预报器,知识接受者吸收能力的缺乏是知识粘滞性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影响供给链内知识转移水平的重要因素22。企业的吸收能力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吸收,更强调对知识的利用。只要标准的组织文化支持企业对吸收能力的培养,加上恰当的知识共享鼓励机制和畅通的传播渠道,供给链中的知识共享就会发生23。 以上学者普遍认为,供给链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供给链知识转移水平的关键因素,吸收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企业获得外部知识的能力,从而

17、影响企业在供给链中的地位和供给链整体的知识创新能力。 3供给链中知识管理的实现 供给链知识管理的目的是提高供给链企业知识创新和运用的效率,协调和优化成员间的知识水平,扩大供给链的知识容量,增强供给链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供给链中的知识管理必须有实施的理论框架和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系统为保障。 3.1供给链中知识管理的实施框架 在跨国企业中,如IBM、丰田、戴尔等一些知名的大公司都已经实现其供给链的知识管理,对供给链知识管理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有很好的促进作用。Vries构建了一个在混合供给链中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知识管理实施框架。该框架以竞争性的企业环境为特征,提出三种类型的知识对实现混合渠道供给链

18、知识管理是很重要的:具有前后联系的知识,操作性的知识和功能性知识。他还指出,对于渠道中处于上游的伙伴来说,想要获得具有前后联系的知识是最难的,它需要处于下游的合作伙伴来提供知识。这些下游企业相应地需要上游企业提供功能性和运作性知识24。Raisinghani建立了一个电子供给链知识管理实施框架,并且运用网络分析法ANP度量知识管理因素与其他基于信息系统的电子供给链形成驱动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他认为,既然具有前后联系的因素在设计一个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不同组织需要按照组织需求从技术和过程上来设计知识管理系统,以适应组织的绩效评价标准和敏捷度25。Vries和Raisi

19、nghani虽然都对供给链中知识管理的实施框架进行了研究,但都是针对某一特定条件下的供给链。因此,还不具有通用性。 3.2供给链中的知识管理系统 供给链中的知识管理系统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供给链各节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为根底建立起来的企业间知识管理系统,是一种集管理方法、知识集成、战略协同为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实现供给链知识管理的平台。不少跨国企业率先在其供给链中开始建立供给链知识管理系统的尝试。国外不少学者也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Lin提出了一个四层体系结构的供给链知识管理系统:根底设施层、中间支持层、工具层和知识流层如图1所示。他还认为供给链中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知识存储、数据交换、信息通讯

20、、过程协作和知识创造。知识存储的最终目的是在供给链中建立一个知识效劳器,集成各个节点企业的知识、数据交换、信息通迅、过程协作,同时具备知识传播功能4。Wu论述了在运用多代理的供给链知识管理系统中怎么解决知识管理的问题,并且总结了多种知识管理多代理系统26。Eva描述了供给链中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讨论了在技术和知识非常密集的商业环境中产生的对知识共享的需求,主要从技术角度研究了知识管理系统的潜力27。以上学者都是从供给链整体的角度对供给链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研究。 图1协作型供给链中的知识管理系统构架4 Fig.1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architecture in

21、 coollaborative supply chain 其他一些学者那么对供给链局部的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研究。Chandra对以客户为中心产品设计的供给链知识管理系统进行研究28,Lau研究了供给链中采购知识管理系统的具体设计29。总的来说,大局部国外学者热衷于对某个具体行业或某条供给链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 4知识管理与供给链绩效 Ki-Chan Kim通过某汽车制造电子供给链的研究指出,供给链中的知识共享使企业节约采购和交易本钱、减弱了牛鞭效应对其造成的影响,降低了库存,对研发和联合工程带来效益,同时提高了供给链的敏捷化程度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16。Shaw提出,为了成功地实现供给链管理,一

22、个企业必须拥有和共享供给链不同方面的知识。供给链中的知识管理就像一项新的供给链管理措施一样能够增强供给链的整体竞争力。供给链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结合将极大地提高供给链的绩效17。Batenburg认为企业间的相互信任是供给商联合进行有效知识创新的关键因素,并对一个荷兰企业的案例进行了分析19。Glisby介绍了一个丹麦公司在翻开日本市场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供给链知识管理战略同分销商进行知识共享,从而提高了整个跨国供给链的知识共享水平,增强了企业竞争力30。以上学者通过对供给链中某个具体行业或某条供给链案例的分析来研究知识管理同供给链绩效的关系,这也是国外学术界研究供给链知识管理问题的一大特点。 在企

23、业界,率先开展供给链知识管理实践的跨国企业,如丰田、戴尔等,也通过积极总结,开掘知识管理同企业绩效的关系3。在丰田公司,通过公司采购部和运作管理咨询部OMCD共同筹划建立丰田供给链知识共享机制,主要由供给商协会、咨询小组和学习团队组成,通过供给商协会的定期主题会议使显性知识在供给链中传播,通过咨询小组和学习团队的定时交流和学习机制,使隐性知识在供给链中传播,从而提高了各企业的竞争力,协调了各伙伴企业的知识水平。丰田的供给链知识共享机制使供给商在认识上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供给商树立了自己是丰田的一份子的思想,并愿意帮助供给链上的其他企业。戴尔公司认为同合作伙伴共享知识是戴尔成功的根底。戴尔的直

24、销思想不仅仅运用到同客户的销售关系中,而且还运用到同供给商的知识共享中。良好的知识共享机制使各合作企业关系更加紧密,从订单预测、质量改良、定价、存货管理到生产合同的履行都配合得很好。 供给链中的知识管理虽然现在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和实践还不是太多,但企业界的实践已经证明知识管理能够协调供给链企业的知识水平,提高供给链整体创新效率,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学术界也展开了对供给链知识管理问题的积极探讨。特别是对供给链知识管理的热点问题,如供给链企业间知识学习、知识共享与转移、知识吸收能力等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我国对供给链知识管理问题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鲜有企业进行供给链知识管理实践的报道。

25、对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来说,除了关注上述热点问题外,还应积极进行供给链知识管理的案例研究和实践。 基金工程: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程70272043;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程CSTC,2005BB2184。 【参考文献】 1 Hall R, Pierpaolo, Andriani. Analysing intangible resources and managing knowledge in a supply chain context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8,16(6):685 697. 2 Crone M, Roper S. Local learn

26、ing from multinational plants: Knowledge transfers in the supply chainJ.Regional Studies,2001,35(6):535 548. 3 Jeffrey H Dyer, Nile W Hatch. Using supplier networks to learn faster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4,45(3):57 64. 4 Chinho Lin, Hsiang-Chin Hung, June-Yie Wu. A knowledge management arch

27、itecture in collaborative supply chainJ.The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2002,42(5):83 94. 26. 6 Melissa M Appleyard. How does knowledge flow? Interfirm patterns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17(Winter Special): 137 155. 92. 8 Belzowski B M, Flynn M S,

28、Richardson B C, et al. Harnessing knowledge: The next challenge to inter-firm cooperation in the North American auto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3,3(1,2):9 29. 9 Buzon L, Bouras A. Representation and exchange of supply chain knowledgeC.Orlando: Cyberne

29、tics and Informatics Proceedings of SCI 7th World Multiconference on Systemics, 2003. 10 Peter E D, Love A G. Learning alliances: A customer-supplier focus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 manufacturingJ.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raining, 1999,31(3):88 96. 11 Spekman R E, Spear J, Kamauff J. Supply c

30、hain competency: Learning as a key componentJ.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02,7(1):41 55. 12 Collins R, Dunne T, O Keeffe M. Thelocus of value: A hallmark of chains that learnJ.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02,7(5):318 321. 13 Hult G T M, Ketchen D J Jr, Nichols E L J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s a strat

31、egic resource in supply management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3,21(5):541 556. 14 Bessant J, Kaplinsky R, Lamming R. Putting supply chain learning into practi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mp; Production Management, 2003,23(2):167 184. 15 Peterson H C. Thelearningsupply chain:

32、Pipeline or pipedream?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2,84(5):1329 1336. 2158. 17 Shaw N C, Mary J M, Francis D T. A case study of integrat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into th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cessC.Hawaii: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

33、ences, 2003. 18 Wagner S M, Buk oacute; C.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knowledge-sharing in networksJ.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2005,41(4):17 31. 19 Batenburg R, Rutten R. Managing innovation in regional supply networks: A Dutch case ofknowledge industry clusteringJ.Supply Chain Manageme

34、nt, 2003,8(3/4):263 270. 20 Roper S, Crone M. Knowledge complementarity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local supply chain: Some empirical evidence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3,14(4):339 355. 21 Cohen W M, Levinthal D A. Absorptive capacity: 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Administrati

35、ve Science Quarterly, 1990,35:128 152. 344. 23 Malhotra A, Gosain S, Sawy O A El. Absorptive capacity configurations in supply chains: Gearing for partner-enabled market knowledge creationJ.MIS Quarterly, 2005,29(1):145 187. 24 de Vries E J, Brijder H G.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hybrid supply channel

36、s: A case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0,20(58):569 587. 25 Mahesh S R, Laura L M. Strategic decisions in supply-chain intelligence us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An analytic-network-process frameworkJ.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5,10(2):114 121. 26 Wu D J. Software agents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Coordination in multi-agent supply chains and auction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