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疏散检查_第1页
安全疏散检查_第2页
安全疏散检查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安全疏散检查安全出口1、安全出口定义: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 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2、安全出口布置原则民用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 层,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3、安全出口数量: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设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的条件(1) 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小于等于 200卅且人数不超过50人 的单层公共建筑;(2) 除医院、疗养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符合下表规定的2、3

2、层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可设置1个疏散楼梯的条件耐火等级最多层数每层最大建筑面积(m2人数一、二级3层5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三级3层200第二层和第三层的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四级2层200第二层人数不超过30人4、安全出口的宽度安全出口的宽度应经计算确定。安全出口、房间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0.9m,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 1.1m;不超过6层的单元式住宅, 当疏散楼梯的一边设置栏杆时,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0m。5、安全疏散距离(1) 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应符合下表的 规定;(2)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

3、,不应大于 下表中规定的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疏散走道疏散走道是疏散时人员从房间内至房间门,或从房间门至疏散楼梯或外部 出口等安全出口的室内走道。在火灾情况下,人员要从房间等部位向外疏散, 首先通过疏散走道,所以,疏散走道是疏散的必经之路,通常为疏散的第一安 全地带。疏散走道的设置要求:(1)走道要简明直接,尽量避免弯曲,尤其不要往返转折,否则会造成疏 散阻力和产生不安全感。(2)疏散走道内不应设置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以免影响疏 散。(3)走道的结构和装修要耐火。因为走道是火灾时必经之路,为第一安全 地带,所以必须保证它的耐火性能。走道中墙面、顶棚、地面的

4、装修应符合建 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同时,走道与房间隔墙应砌至梁、板底部 并全部填实所有空隙。(4)走道内宜设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应设有疏散指示标志和事故照明。 走道的消防检查要点:检查走道与房间隔墙是否砌至梁、板底部并将空隙全部填实;走道是否堆放杂物或被堵塞;疏散指示标志和事故照明是否完整好用;检查走道中墙面、顶棚、地面的装修应符合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的要求;检查疏散走道内是否设置了阶梯、门槛、门垛、管道等突出物。疏散楼梯1、疏散楼梯的形式和适用范围(1)普通楼梯间(敞开楼梯间):楼梯与走道或大厅之间是开敞的。适用 于建筑高度在24m以下的丁、戊类厂房;五层以下的公共建筑。(2

5、)封闭楼梯间:用建筑构配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适 用于适用于:12-18层的单元式住宅;10层以下通廊式住宅;医院、疗养院的 病房楼;设有空调系统的多层旅馆;超过 5层的公共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 二类高层建筑;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度在 32m以下的高层厂房。(3)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 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适用于:高 度超过32m,且每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塔式住宅;一类高层建筑;高 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11层以上的通廊式住宅。(4)室外楼梯:是指用耐火结构与建筑物分隔,设在墙外的楼梯。

6、适用于 各类建筑。(5)剪刀楼梯:也可称之为叠合楼梯、交叉楼梯或套梯。它在同一楼梯间 设置一对相互重叠,又互不相通的两个楼梯。2、关于疏散楼梯的消防规定(1)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规定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 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当 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建筑物中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疏散用楼梯和疏

7、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两梯段扶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 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两梯段扶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2)封闭楼梯间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 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高层民用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 的多层丙类厂房设置封闭楼梯间时,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 向疏散方向开启; 其他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

8、门。(3)防烟楼梯间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 并应设置消防应急照明设施; 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防烟前室可与 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6.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m2; 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2 、 . 2小于10.0m,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6.0m ;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 窗洞口(住宅的楼梯间前室除外);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

9、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 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4)室外楼梯 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 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 楼梯段和平台均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 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室外开启;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 正对楼梯段。3、疏散楼梯的检查要点(1)检查疏散楼梯设置形式、数量和耐火性能是否符合防火规范要求;(2)楼梯间内是否堆放杂物或被堵塞;(3)楼梯间门是否具有自闭功能,能否按顺序关闭,

10、常开防火门是否具有 自动关闭功能;(4)检查楼梯间内消防应急照明和防排烟设施是否完整好用;(5)楼梯间的装修材料是否为 A级;(6)穿过楼梯间的各种管道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孔洞封堵是否密实;(7) 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 不燃烧体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 乙级防火门。(8)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 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乙级防火门将地下、半 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避难走道1、避难走道定义设有防烟设施,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

11、外出口的疏散走道。2、避难走道的设置(1)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并应设置在不同方向;当避 难走道只与一个防火分区相通时,避难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可设置一个,但该 防火分区至少应有一个不通向该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2)通向避难走道的各防火分区人数不等时,避难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 设计容纳人数最多一个防火分区通向避难走道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3)避难走道的装修材料燃烧性能等级必须为 A级;(4)避难走道应设防烟系统;(5)避难走道应设消火栓;(6)避难走道应设火灾应急照明;(7)避难走道应设置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线电话。3、避难走道的检查要点(同防烟楼梯间和疏散走道)避难层(间)1、建筑高

12、度超过100 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1)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之间, 不宜超过15层。(2)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 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3)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 5.00人/卅计算。(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5)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口。(6)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卷盘。(7)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8) 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I.OOh,照 度不应低于1.00IX。2、避难层(间)消防检查

13、要点(1)检查封闭避难层(间)的隔墙的耐火性能和进出避难层的安全出口是 否符合防火规范要求;(2)检查避难层(间)是否被占用;(3)检查避难层(间)的防烟设施、通讯广播设施、灭火设施和应急照明 设施是否完整好用。消防电梯1、消防电梯的设置范围(1)一类公共建筑。(2)塔式住宅。(3)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或通廊式住宅。(4)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2、消防电梯的设置数量(1)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卅时,应设1台。(2)当大于1500川但不大于4500川时,应设2台。(3)当大于4500卅时,应设3台。3、消防电梯的设置要求(1)消防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2

14、) 消防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卅;公共建 筑不应小于6.00卅。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 6.00川;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10 m20(3)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 度不超过30m的通道通向室外。(4)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 帘。(5)消防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 800kg。(6)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 低于2.00h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4、消防电梯的检查要点检查消防电梯井道和机房的防火分隔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消

15、防电梯设置数量、前室面积是否符合规范要求_ 消防电梯的运行速度、载重量是否符合要求 模拟火灾信号联动消防电梯是否降到首层 试验消防电梯的通讯设施检查消防电梯的挡水设施和丼底排水设施 检查消防电梯使用的装修材料是否为 A级。 检查消防电梯双回路供电和电气线路耐火保护。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1)消防应急照明定义就是指当火灾发生时,为人员疏散、消防作业而设置的照明。(应急照明从电源上分为使用消防电源、集中蓄电池电源、带蓄电池作备用电源等)(2)消防应急照明设置部位 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避难(间)。 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排烟机房、供消防用电的蓄电 池

16、室、自备发电机室、电话总机房和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它房间。2、疏散指示标志(1)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发生时,为人员疏散提供标志的各类灯具或标牌。疏散指示标志有蓄光型发光标志牌和带灯光的指示标志两种。带灯光的指示标志带有备用蓄电池,分为平时不亮事故时亮和一直亮的两种控制方式。(2)高层民用建筑、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及甲、乙、丙类厂房应 沿疏散走道和在安全出口、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设置灯光疏散指示 标志(3)疏散指示标志的安装要求 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正上方应采用“安全出口”作为指示标识; 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上,且灯

17、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 20m;对于袋 形走道,不应大于1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3、蓄光疏散指示标志下列建筑或场所应在其内疏散走道和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增设能保持视 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 总建筑面积超过8000m2的展览建筑; 总建筑面积超过5000m2的地上商店; 总建筑面积超过500m2的地下、半地下商店;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座位数超过1500个的电影院、剧院,座位数超过 3000个的体育馆、会 堂或礼堂。4、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检查要点(1)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照明灯的数量、类型、安装高度符合要求,疏散 指示标志能在疏散路线上明显看到

18、,并明确指向安全出口;商场内的广告标志 不应遮档疏散指示标志;(2)应急照明灯主、备用电源切换功能正常,切断主电后,应急照明灯能 正常发光;(3)检查产品合格、合法的证明文件;(4)检查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灯具的控制器是否能控制或显示与其相连的 所有消防应急灯具的工作状态,并显示应急启动时间(5)检查应急照明的照度是否符合要求。火灾应急广播1、设置范围: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集中报警系统宜设 置火灾应急广播2、设置要求: 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每个扬声器的额定 功率不应小于3 W,其数量应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m走道内

19、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m 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 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 dB。客房设置专用扬声器时,其功率不宜小于1.0 W。3、火灾应急广播与公共广播合用时的消防要求 火灾时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将火灾疏散层的扬声器和公共广播扩音机强制 转入火灾应急广播状态。 消防控制室应能监控用于火灾应急广播时的扩音机的工作状态,并应具 有遥控开启扩音机和采用传声器播音的功能。 床头控制柜内设有服务性音乐广播扬声器时,应有火灾应急广播功能。 应设置火灾应急广播备用扩音机,其容量不应小于火灾时需同时广播的范围内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最大容量总和

20、的1.5倍。4、检查要点 检查火灾应急广播能分区播放,正确引导人员疏散; 检查备用扩音机的切换功能; 检查应急广播预案的准备情况; 检查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防烟和排烟设施1、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2、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3、自然排烟(1)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厂房(仓库)及建筑高度超过 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 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2)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和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 走道或房间面积的2%。(3)净空高度小于

21、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 庭地面积的5%。4、机械防烟: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1)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2) 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3) 封闭避难层(间)。5、机械排烟(高层):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 32m的二类高层建筑 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1) 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 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2) 面积超过100卅,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 固定窗的房间。(3)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剧

22、场舞台或净空高度超过 12m的中庭。(4) 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 m2 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 m,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单层或多层建筑应设置排烟设施的场所(1) 丙类厂房中建筑面积大于 300 m的地上房间;人员、可燃物较多的丙 类厂房或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厂房中长度大于20m的内走道;任一层建筑面积 大于5000 m的丁类厂房;(2) 占地面积大于1000 m?的丙类仓库;(3) 公共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且建筑面积大于300 m的地 上房间;公共建筑中长度大于 20m的内走道;(4) 中庭;(5) 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200 m或设置在四层及四层 以上或地下、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6) 总建筑面积大于200 m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 50 m且经常有人停 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半地下建筑或地下室、半地下室;(7) 其他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