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_第1页
循环经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_第2页
循环经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_第3页
循环经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循环经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循环经济概念的提出 当代农业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土地资源宝贵而紧缺,农业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而循环经济则是对传统农业经济的否定。传统农业经济的流向形式是单向的,即“资源农产品废弃物排放”。循环经济的流向形式则是循环的,即“资源农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属于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具有物质能量梯次利用和闭路循环使用等特征。在环境方面的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也就是说,循环经济是把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实现农业清洁生产,将生态农业建设和提倡

2、绿色消费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其本质是生态经济。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正处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型时期。 二、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农业的本质要求 实施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生态农业的本质特征就是实现农业资源能量的多级利用与物质循环再生。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既是一条能量传递链.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从经济上看,还是一条价值增殖链,例如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不经过处理直接返回土壤,须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分解,方能发挥肥效,参与再循环。但如果经过糖化或氨化过程使之成为家畜喜食的饲料,通过饲养家畜就

3、可以增加畜产品产量,再利用家畜排泄物培养食用菌,生产食用菌后的残菌床又用于繁殖蚯蚓,最后将蚯蚓利用后的残余物返回农田作肥料,用于生物食物选择和排泄未能参与有效转化的部分也能得到利用、转化,从而使能量转化效率大大提高。(见图1)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建立物质的良性循环多级利用,是指一个系统的产出(废弃物)是另一个系统的投入,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再次或多次利用,使系统内形成一种稳定的物质良性循环系统,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不是将废弃物排入环境,从而达到有效地防止废弃物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如有的生态农场将鸡的粪便用于喂猪,猪的粪便用于喂鱼,鱼塘的淤泥用于农作物肥料,

4、部分农作物又用于鸡、猪的饲料,如此反复形成良性的物质循环。 种植业内部物质循环的利用类型,主要指林业、农作物及食用菌等生产体系中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作物食用菌循环模式,即大田作物的秸秆谷物糖麸、棉籽壳、甘蔗渣等用作人工培养食用菌的原料,而食用菌生产余下的菌渣和培养床的废弃物则用于大田作物的肥料。大量实践事实证明,沼渣沼液种瓜瓜甜,种粮粮香,种果个大产量高,种菜好吃不易腐烂,可见,用沼渣沼液生产的农产品是典型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种、养、加三结合的物质循环利用类型,由于将加工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加了经济效益,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也在整个系统中得到进一

5、步地循环利用,从而保证了资源的充分利用。 2.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也造成了许多违背自然生态规律的事,受到了自然界的报复。特别是进入现代农业即“石油农业”后,导致了农业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农业资源枯竭,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资源的利用上,通过立体种植,强化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可通过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利用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原理,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化学物质的输入。如通过利用沼气,减少石化能源的利

6、用和对森林的破坏,从而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并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等节能降耗和节流开源,实现农用资源的合理利用,延缓资源的枯竭,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此外,发展循环经济,还能减少农业污染的产生、迁移、转化与排放,提高农产品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与环境的相容程度,降低整个农业生产活动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风险。 3.发展循环经济,兼容农业清洁生产 农业清洁生产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吸取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精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和有效途径之一。农业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7、,又可合理利用资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农业技术。其实质是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通过生产和使用对环境友好的“绿色”农用化学品,改善农业技术.防止农业污染的产生,减少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和服务过程对环境和人类的风险。反思工业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不改变线性经济增长模式,单靠“末端治理”的补救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因而必须采用一体化预防性环境策略,全面提高效率以减少污染物对人类与环境的危害。在农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从原料进厂到最终生产出产品的过程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从摇篮到坟墓”全过程控制污染,这与循环经济理念的核心“3R”原则不谋而合。“3R”原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这就为社会

8、经济活动提供了新的行为准则。农业生产经济活动中,通过资源能源的减量化投入,力争做到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通过农业废弃物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减少对农业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实现农业清洁生产。这种在一个农业企业或小范围内的全过程“废物”治理是循环经济社会理念的实践基础,可称为“小循环”。 4.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城市、生态省建设是循环经济理念在实践中的拓展 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城市、生态省建设,都是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追求更大范围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快速发展,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来推进。现我国的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江苏等省已经

9、或正在进行生态省、循环经济省的建设。辽宁省就是我国第一个“全面启动生态省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区域循环经济示范省。可以说,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观把人类社会已置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要求人类各种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必须限制在适宜人类生存环境的动态平衡之中,经济循环和自然物质循环必须融为和谐统一的整体。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如出现农业自然资源枯竭、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漠化扩大、全球气候变暖等恶果,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寻求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和谐。这个过程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的进步,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 三、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对

10、策 1.加紧推进农业循环经济的立法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一场变革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社会经济活动,需要一个明确的导向系统。没有明确的思想概念和价值观念为其指明方向,没有可靠的行为规范、行为准则来统一其行动,发展循环经济就会陷入混乱。循环经济无论作为一种经济理论还是一种现实的经济模式,都需要建立相应的道德规范,通过长期的教育使其深入人心。但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看,由于国民素质和道德水准参差不齐,特别是广大农村农民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陈旧保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大有人在,更是给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带来不少的障碍,为此,必须加强循环经济立法。也只有通过法制建设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才能

11、把循环经济从一种经济理论转变为人人都能遵守的行为规范。同时,通过法律的约束加速道德教育跨越传统观念,塑造新的道德规程。由于循环经济是一种反传统的经济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脉胳相通。特别是法律具有强制性,见效快,因此,从根本上讲,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加强立法。 2.充分发挥经济手段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通过供求规律和价值规律调节社会供求关系、促进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方式,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需要,包括清洁的大气,洁净的饮用水,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等等。由于环境的恢复和资源的供给在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这种“资源环境的稀缺性”,一

12、方面,引发资源价格和环境价值的提高,加大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迫使人们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为基础,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在降低资源使用总量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的情况下,利用科技不断拓展循环链,增加物质产品的种类,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经济需求和生态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征收环境税,对有害于环境的活动、产品、服务征收一定的费用来影响特定的生产方式和消费形式,以遏制经济活动中的污染排放超标也是十分必要的。而产品税和污染税则是促使人们按照3R原则进行经济活动的有效激励机制。 3.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民绿色生产和消费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全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不仅需要政府支持和帮助,更需要全社会公民的自觉参与,因此,政府应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农业循环经济的好处,包括从小学生开始就进行系统教育,让广大民众真正意识到循环经济是自然经济和传统经济发展的必然替代,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同时,更应鼓励、支持社会集团和大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运动。在这方面.政府自身也应做出表率,通过绿色采购、绿色消费影响社会集团和大众,并通过政策导向影响社会民众采取绿色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