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多元文化_第1页
融合多元文化_第2页
融合多元文化_第3页
融合多元文化_第4页
融合多元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融合多元文化 打造共享教育 新潮学校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汇报新潮学校目前有28个教学班,1166名学生(其中农村转为城市户和进城经商户子女有746人,占64%),教职工112人,来自于54所学校,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学校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在办学思想、教育教学等方面均有积极的尝试和积累。今年,恰逢学校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即将结束,正在着手研究制定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所以着眼特色学校创建,规划学校长远发展目标,也是恰逢时运。基于上述条件、环境、背景及以后办学过程中其现状的延续性,我们研究确立“融合多元文化、打造共享教育”的特色办学目标。基于学校新建及社区文化和学生、家

2、长、教师等诸多要素,在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中,学校提出“发展、服务”为工作主题,在第二个三年乃至于以后的办学过程中,“发展、服务、传承”将是学校工作新的主题。其基本价值取向是融合是核心、共享是过程、发展是目标、服务是需求、传承是载体。一、用“我们共成长”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方向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依托大背景,服务大教育和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权利共享的教育发展方向。结合学校农转城子女和进城经商子女较多的客观事实,提出“我们共成长”的办学理念,力求通过“融合共享”,达到将学校建成“共同成长的摇篮”的办学目标。这一办学理念和目标的提出,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从新建学校的文化构建

3、开始作为新建学校,依托于一个庞大的商业街区,很少或者说没有我们的教育基因,只能从我们教育自身或学校发展的自身出发去研究和拓展。主要是“平民教育思想”、“现代教育发展的观念”“学校办学现状”和几千年来中国教育的传统(即:中、和、位。中:中正、和:平和、位:定位。体现:外圆内方、外柔内刚)的思想。(二)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去拓展素质教育要求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心每一位教师的成长。而一个团队或个人的良好素质体现,主要是人或人群的素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也是一个团队或个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将“做人、学习、创造”作为学校的校训,它与“我们共成长”的办学理念共同架构和引领学校的文化主流,成为

4、学校发展的思想灵魂。(三)从学校文化的系统性考虑学校文化主要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其内涵是指学校的主体为实现人的发展所形成的群体共同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外延是指教师、学生、制度、课程、物质等文化。“我们共成长”的办学理念体现了依托大背景、服务大教育的内涵,它包括学生、学校、教师、家长以及见证成长过程的所有人,而这些都需要在教育活动中进步、在进步中反思、在反思中发展。二、用“融合”的氛围营造发展空间教育并不是完成知识和技能上的某种确定目标,而是形成精神的运动和发展。作为在短时间内陆续的由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家庭和工作环境、不同的生活工作习惯养成等等诸多不同的要素组

5、成的一个团队,融合的氛围,将是学校发展的特需环境。(一) 融合思想意识的差异作为不同的个体组成的团队,其思想意识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社区中原有城市的学生家长(所谓的正统)对外来的学生及家长有一种歧视心理,不情愿接受他们,但又无奈成为同一个社区的居民,另一种来自于教师团队,自觉不自觉地对外来学生要先甄别、再选择教育心态。针对社区我们提出所有学生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是教育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社区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针对教师我们提出我们没有权利选择学生,但我们应有选择不同教育手段的办法。教育大家,我们每个人倒推三代,可能都是城市的外来人的寻根问祖思想。(二) 融合文化环境的差异不同文化环境的差异

6、,要通过不同文化环境相互影响,达到追求共同文化取向的目的。我们充分利用城乡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互补性,通过城乡文化碰撞,让城市学生学习农村学生吃苦耐劳、节俭朴实的品质,让农村学生学习城市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个性,达到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三) 融合行为习惯的差异形成发展空间我们通过融合思想意识的差异选择相同的文化价值追求,形成共有的发展空间,学生与教师同学融合、与班集体融合、与学校融合、达到与社会融合;教师在促进学生共同成长中成就自我的发展;学校在“我们共成长”的理念引领下,在融合思想的指导下,为打造“共享教育”特色提供了保障,力求在打造“共享教育”的过程中,

7、创建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品质,形成发展空间。践行“我们共成长”的办学理念。三、用“共享教育”模式落实发展规划“共享教育”模式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依托大背景服务大教育的思想,体现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权利共享的原则。具体在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师生智慧、师生成长等方面的共享。体现“一训三风”建设。(一) 共享文化氛围从为师生共同成长出发,创建学校文化,让师生共享文化空间。这种共享体现润物无声。师生在鲜花和鱼缸中间而过,共享到大自然的文化气息。在国画和兵马俑前驻足,会共享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鲁迅头像的版画前沉思,会共享到做挺起脊梁的中国人的自豪。从欣赏与展示艺术品的长廊走到艺术沙龙,会共享到艺术的感

8、染、创作的激情。在杏色的高大的校标下,会共享到孔子杏坛讲学的神采与四人握腕的合力。在VI识别系统的学校符号中间,会共享到学校强烈的印记,体现“融合、共享”的良好校风。(二) 共享教学智慧结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点,研究落实“九年一贯,双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教师共享到在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成就;共享到不同学科不同特色,不同评价方式激励下的教学激情,体现出“恒守、知新”的教风。学生在“九年一贯”的学习模式中共享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的情感体验,在每节课一个统一的情境主题中共同体会全神贯注学习的专一性,使全体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充分得到发展,在自主合作探

9、究的共同学习过程中淋漓尽致地感受到学习生活的快乐,体现出“笃志博学”的学风。(三) 共享成长感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共同分享教育智慧、教育信息、教育经验和学习成果的同时,在共同的体验中享受快乐和成功。共享教学相长情感交融和共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城市学生与外来学生不比过去比现在、比将来,不比条件比学习、比进步。农村学生学习困难有人帮,经济困难有人扶,城市孩子勇敢精神有人传,吃苦耐劳有榜样。他们共享友爱互助,共同参与和快乐成长;教师与教师在工作中共享共同的工作目标,共同的任务要求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共享同伴互助、共同研讨和超越自我;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联动,促进了家长间的经验分享,资源共享和诚

10、挚合作,共享经验互补、诚挚合作和共同联动;大力整合社会资源,让学生分享更多的爱,也让学校的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分享,社校可共享整合资源、爱心互助和共享阳光。四、具体实施步骤预期设想是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同步,与每一主题年工作同行。具体为:1、宣传启动阶段(2009年5月2010年12月)(学校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到2010年12月结束)此阶段特色学校建设工作要完成以下内容:(1)广泛宣传动员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学习特色学校建设理论,积极征求全校师生创建特色学校的建议。(2)成立创建特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制订特色学校建设近期及远期规划,健全特色学校建设管理网络。(3)修订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围绕

11、方案制定实施细则,并且充分论证方案的可行性。(4)将拟定的特色方向进行可行性论证。2、创建实施阶段(2011年1月2013年12月)(学校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期)此阶段要完成的内容有:(1)对照特色学校创建方案认真实施,及时进行中期总结。(2)巩固已有工作,按特色方向拓展特色内容,丰富其内涵。(3)定期聘请专家来校指导并为教师做专项培训,定期开展特色学校研讨会。(4)时机成熟的条件下,申报特色学校建设相关课题,用课题推动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逐步走向深入。3、总结评估阶段(2014年1月2016年12月)(学校第三个三年发展规划期),此阶段要完成的内容有:(1)将学校的特色办学过程进行总结、梳理、升华,形成学校特色。(2)学校领导小组进行自检,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总结。(3)邀请专家具体指导,将学校特色办学过程进行总结提升,巩固学校特色,形成学校传统。并将学校办学实践进行归纳、融合,上升到系统的理论层面,充实特色学校建设的理念、内涵。(4)将相关材料按要求整理,上报上级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进行考核验收评估。五、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成立创建特色学校领导小组。组 长: 张中田 高淑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